宠文网 > 马化腾的人生哲学 > 第5章 创业哲学(1)

第5章 创业哲学(1)

书籍名:《马化腾的人生哲学》    作者:周义博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个性签名

  创业不是说着玩的事,腾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我们的服务器都无处托管,创建一家公司可比写软件复杂多了。

  QQ空间

  对于很多人来说,创业意味着立业,似乎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表现。然而,创业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只要选定一个方向,而后努力去做那样简单。它是一个考验创业者心性、勇气、胆识和智慧的过程,更是让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改变命运的过程。无论是成功的创业还是失败的创业,参与其中的创业者都会有所得,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马化腾在供职润迅之前,其实早已有了下海经商的打算,不过当时过于激烈的经商热潮让他有点吃不消,所以他还是进入润迅成为了一名软件工程师。

  大学期间的马化腾,已经深受各种新思想、新事物的影响。当时的深圳大学里,几乎每个学生都勤工俭学,而校园氛围也非常活跃,每天都有各种讲座。举行这种讲座的人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各个领域的人都有,政治、经济、科学……真有点百家争鸣的感觉。这些讲座对于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大有裨益。

  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马化腾的实用主义其实在学校时便开始生根发芽了。在大学毕业之前,他便编出了一套程序,最终以5万元人民币卖给了一家公司。

  此后,进入润迅的马化腾把实用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他说:“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那时的他还只是想着用自己的力量让市场上出现更多更具实用价值的东西,直到1997年丁磊创办了网易,马化腾早期埋藏在心底的梦想才又开始悸动起来。马化腾说:“从1998年开始,我就考虑独立创业,却一直没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创业的想法并没有改变,我知道自己对着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

  很快,我们看到了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和陈一丹、曾李青5人创建的腾讯。公司刚刚组建时只有马化腾、张志东和曾李青是全职,到1998年年底后许晨晔和陈一丹才加入其中。

  但那时成立腾讯的马化腾还没有想过开了公司后就能当上大老板,他只是觉得与几个同学一起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能获得一点小回报就很好了,仅此而已。但让他想不到的是,他们几人最初简单的想法却让他们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也因为有了腾讯而变得更加热闹起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马化腾等人也遭遇了以往的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磨难与挫折,QQ也差点在接踵而来的坎坷中“改嫁他人”。不过,凭借着梦想与坚持,马化腾等人让QQ最终顺利地在腾讯安家落户,并为中国的网民带来了惊喜。

  马化腾的成功哲学

  网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QQ的出现,让更多人的精神世界开始丰富多彩。或许,使用过QQ的人应该感谢马化腾,是他让人们之间的沟通不再因为时空的阻隔而困难。但在人们享受QQ带来的奇幻的沟通便利时,是否曾想过腾讯并非是因为“互联网大潮”的席卷而应运而生?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互联网的到来让腾讯的诞生成为可能,可腾讯却并不只是为了迎合互联网的大潮而存在。马化腾也并非要在这股大潮中显露个人才华而创建腾讯,他创业的初衷依旧源自“实用”的梦想。

  他说:“一开始接触网络,我就知道它哪些方面是有用的。我是有目的地选择,并不只是玩。所谓的玩,是想知道这个东西为什么好,用户为什么会喜欢它,是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去尝试。”可以看出,马化腾对于创业是有着深刻认识的。

  每一个创业者在打定创业主意的那一刻,其实就应该对创业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创业并非儿戏。唯有审慎地看待创业,并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去创业,并在创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总结出可以让自己提升的经验,才算是真正的创业。

  创业有成功,也必然会有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失误,反倒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曾经创业过。显然,这样的创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用玩的心态去经营企业未尝不可,但一定要“玩”出花样,“玩”出与众不同,“玩”出价值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创业对于马化腾等人而言,就像打了一场攻坚战。他说:“在腾讯发展的过程中,每一刻都可能死掉。”那时,马化腾等几个腾讯的最初创建者一同挤在深圳赛格科技园4楼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小房子中,累了就倒在沙发上,饿了就吃盒饭,晚上写软件,白天做推销。腾讯今天的辉煌,是建立在早期创业团队含辛茹苦的基础上的。

  今天的创业者,应该从马化腾的身上学到一种认真和务实的精神,这是一种涉足任何领域的创业者都应具备的素质。

  2.生存下来最重要

  个性签名

  “抄袭”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对于创业者而言,能够最终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QQ空间

  大部分企业在开办之初都碰到过一个刻骨铭心的难题,这就是——生存。腾讯在组建起来后,生存成了最困扰马化腾的大问题。腾讯的创业历程与很多如今知名的,且也是白手起家的公司有着相同的故事。

  马化腾曾说,腾讯在最困难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周末。当时腾讯租了一间房子,水电费需要自理,因此最大限度地节约是节省成本的一个方面。一般到周末时,腾讯的创始人也一样要加班加点,所以机房就必须开着,到了夏天,空调也是要持续工作的,所以成本便急速地攀升着。今天的人们可能难以理解,现在身价极高的腾讯公司掌门人当初会为了节省水电费而头疼。但事实就是如此,那时的马化腾手中的资金匮乏,而且公司的盈利模式还处于不清晰的状态中。

  由于公司的规模小,所以在经营上就不能随意选择。除了主营业务——为其他公司做软件外包,马化腾等人为了让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基本上什么业务都会接:做网页、做系统集成、做程序设计……甚至有一段时间,得知好友丁磊做邮箱后,他也萌生了这一想法。他说:“我也做过邮件,也给寻呼台做过互动系统,比如短信查邮件什么的,即时通信是其中一个项目。”

  主营业务加上副业,其实尚不能让当时的腾讯有更大的盈利空间。另外,他们最初对市场并不了解,做出的产品在向运营商推销时又因不清楚市场运作而经常被拒之门外。有时候,那些运营商甚至连见都不肯见。因此而来的挫败感对马化腾等人的打击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不过,他们还是坚信只要锲而不舍,经过不断的尝试就会获得顾客的认可与接纳。

  这样四处讨生活的日子直到1997年才有了告一段落的苗头,因为这时的马化腾接触到了ICQ。他一下便被这个新鲜的玩意儿吸引了,在注册并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ICQ只有英文界面,同时在使用操作技术上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在普通用户中间是很难推广的。又因为只支持英文,所以在中国全面铺开就更是比登天还难。

  腾讯在成立时,几个创始人的初衷是将寻呼和网络联系起来发展业务,而且众人在这方面已经有些心得了。但ICQ的出现让马化腾觉得似乎应该“改弦易辙”了,他不能独断专行,所以与其余几位创业伙伴就此展开了一番商讨。“最后”,他说,“对网络技术发展方向的认同感使大家求同存异,我们开始对ICQ技术倾注偏爱。”

  虽然这种新鲜的即时通信软件可以成为一个企业新的发展方向,但这绝对不是当时的腾讯独享的资源。1992年2月,在马化腾开始开发中文版的ICQ——OICQ时,中国市场上已经有了其他版本的汉化ICQ了,所以腾讯当时并没有先发优势。但是,马化腾坚持做ICQ。他对此阐述说:“当时电信部门比较重视增值服务,而广州电信在这块有预算,市场上有好几家做即时通信产品的企业都在盯着这块市场。在投标的过程中,为了抢先,我甚至在产品还没成型前就先写好了投标书。结果当然是投标失败。但现在想想还真是幸运,这些拿到项目的公司收到钱后自然没有动力继续维护发展产品,只有我们的通信产品OICQ砸在手上,才会持续做下去。”

  当时,已经把即时通信作为新的主营业务的马化腾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了,难道要把砸在手里的OICQ放弃而再退回原本的业务上,或是重新寻找突破口吗?或许,当初进行另外两种选择也能让腾讯存活到今天,可马化腾一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在个人创业上,如何选对一条有发展前途的路往往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新生事物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马化腾选择即时通信,一方面是出于追逐浪潮,另一方面就如他说的那样——“抄袭”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当然,这也是能够生存下来的最好的办法。

  马化腾的成功哲学

  生存对于成功的企业来说早已经不是问题,可在一个企业最初的成长阶段,它却像是命运之神一样,掌控着企业的生死。很多创业者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只要我的企业能够存活下来,小有盈利就可以了。试想这样的企业还能够称之为企业吗?这样的创业者又怎会成就惊天伟业呢?

  当然,人各有志。无大志向的创业者完全可以只为得一夕之温饱而去创业,但可以看到的是,这样没有前进动力和高远目标的企业,很快就会淡出商界。因为它毫无竞争力可言。因此,一个想真正立足于商界的企业,纵然没有志向去接受更大的挑战,不想成为屹立于世界名企之林的一个行业王者,也断不能仅仅把生存当作企业的最大价值体现。

  马化腾渴望成功,渴望让自己实用的理想在商界开花、结果,因此就必须设定高远的目标,而后从点滴做起,从生存做起。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每一个企业在生存都成问题的情况下谈发展是毫无意义的。

  生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谋求生存之余,要为企业谋得更大的发展契机,要让企业有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这样,才算是真正把生存的意义参悟了。

  创业者从事的是一份十分辛苦的“职业”,需要具备多种多样的技能,务实可以看作是创业的基础。如果一个创业者雄心万丈,而终日只是高谈阔论,不在所从事的行业上钻研、探索,那么他永远都不会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

  马化腾以生存为基础、发展为目标,才成功缔造了腾讯的辉煌。而好高骛远的创业思维是极其错误的,是企业最致命的绊脚石。

  3.通过融资成长

  个性签名

  我们能走到今天,其中有很多机遇的成分。其实,我们也尝试了很多,但还是觉得这个方向(融资)比较可行。

  公司成立的时候,主要业务是拓展无限网络寻呼系统,QQ只是一个副产品,而且我们开发这个副产品是希望把它卖掉赚些钱,但在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ISP们都要求独家买断,价钱又很不合算,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养着。但是要自己养着,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如果没有风险投资,QQ真的有可能养不大。

  (拿到风险投资)直接的损失是自己手上的股份变少了,其他的管理、经营和基本原则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没有风险投资就没有后面的成长,这才是关键问题,投资者得到回报是应该的。

  QQ空间

  正如马化腾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风险投资,QQ很可能会夭折,甚至腾讯都会陷入无力自保的尴尬之中。

  当QQ的用户数激增之时,马化腾在腾讯上要投入的资金也成倍地增长着。为了养大QQ,他只好四处筹集资本。不过,就如前文所述,资本的筹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况且当时的腾讯还名不见经传。到了1999年,腾讯因为QQ用户数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开始受到了关注。借着这股春风,马化腾在2000年的高交会上携带着修改过6次、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了“撞大运”。

  马化腾是幸运的,在这次高交会上盈科数码和IDG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后来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说:“1998年我刚刚创立腾讯的时候,互联网产业在中国正处在发展初期。当时网民才300万,不到现在的零头,现在是超过3亿,是那时的100倍!那时候的环境还没有这么好,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刚开始有,但那时候机会也非常小。我们也不太擅长这方面,幸好有高交会,第一届高交会是一个契机,很多投资者会关注深圳这个地方,给我们融资的机会。深圳不像北京有海归的圈子,他们找投资人比较容易。对于腾讯而言相当困难。但腾讯也算运气,风投依据ICQ的成功案例,对腾讯也就多少有些兴趣。盈科数码和IDG两家一起壮着胆子投资了腾讯。”

  2000年年初,盈科数码和IDG两家公司决定一共向腾讯投资220万美元,各占腾讯20%的股份。

  成功融资后,马化腾等人紧锣密鼓地开始购买服务器和宽带。虽然有了比较充足的资金,但马化腾还是决定自行组装服务器,这与当时互联网领域大手大脚地花钱的创业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马化腾认为,创建一家企业,就要对股东和投资者负责。“钱不是白拿的,”马化腾说,“腾讯固执地坚持一个原则:

  不能控股,不能插手经营,就不能随便要人家的钱,要自己一步步想明白了,再慢慢自己滚大。”

  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让马化腾看上去与同期的很多互联网淘金者大为不同,他的这种感恩之心也让腾讯从投资者那里得到了更大的尊重。

  一切就绪后,马化腾开始在业务上一一部署了。很快,QQ的注册用户便达到了1000万。2000年的腾讯,在得到了风险投资后又由于与广东移动的合作以及推出更多的增值服务而最终扭亏为盈。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腾讯从此不但可以自力更生,投资者对腾讯的关注度也更高。更重要的是,QQ慢慢地变成了一种“现象”,这让马化腾觉得腾讯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他说:“到2000年的时候,随便走进一个网吧,聊天工具QQ跳动的企鹅已经非常流行,我没有想到那么多人在网上争着和不认识的人聊天,好多人用QQ聊天是为了学习打字。”

  腾讯成功了,马化腾成功了。通过融资,腾讯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而马化腾也开始让“实用”变得更加普遍。

  马化腾的成功哲学

  资本的力量是巨大的。对于一个小公司来说,风险投资如同救命稻草一样珍贵。马化腾和他的腾讯的确是幸运的,如果没有盈科数码和IDG的投资,腾讯很难支撑下去。更要命的是,互联网寒冬紧随腾讯的小有所成后就到来了。

  试想,如果在互联网寒冬来临之前腾讯还是没有成功获得风险投资,那么马化腾等人苦心搭建的一个庞大的“恐龙骨架”必然会因为缺少“脂肪”的填充而轰然倒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