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 第32章 打败你最大的敌人(2)

第32章 打败你最大的敌人(2)

书籍名:《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作者:成杰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们敌人的意见,”罗契方卡说,“要比我们自己的意见更接近实情。”

  当你习惯于这么想的时候,你就离真正的完美很近了。可惜,人无完人,我们对于这一点总是很难做到。

  卡耐基承认,很多次他都知道这句话是对的。可是每当有人开始批评他的时候,只要他稍不注意,就会马上很本能地开始为自己辩护,甚至可能还根本不知道批评者会说些什么。卡耐基说,每次他这样做的时候,就觉得非常懊恼。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接受批评,而希望听到别人的赞美,也不管这些批评或这些赞美是不是公正。我们不是一种讲逻辑的生物,而是一种感情动物。我们的逻辑就像一条小小的独木舟,在又深又黑、风浪又大的情感海洋里飘荡。

  因此,接受批评是一种最难培养的习惯,也是你精神上最大的敌人。

  如果有人批评我们,这时不要先替自己辩护。我们要谦虚,要明理,要去见批评我们的人,要说“如果批评我的人知道我所有的错误的话,他对我的批评一定会比现在更加严厉”,我们要依靠自己赢得别人的喝彩。

  事实上,没有人喜欢挨批评。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明白,批评是提高成绩、了解实情并避免灾难性决定的关键所在,但这是件痛苦的事。提出批评需要勇气,而接受批评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能在事后感谢批评者的人,就是非常伟大的了。

  那么,面对批评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虚心地接受,小心地选择,衷心地采纳。

  李特尔是18世纪德国地理学开创人之一,他慷慨地提拔年轻的批评者弗勒贝尔的故事是感人至深的。李特尔非但不嫉恨和打击这位鲁莽的批评者,反而把他的批评文章推荐给一个着名的学术刊物,而且他本人还在公开发表的评论里对这位青年学者的“敏锐头脑”和“真挚思想”大加赞扬。后来弗勒贝尔来到柏林,李特尔还热情接待,为他安排当时他极为需要的工作。一位受人尊敬的学术权威,如此对待一位毫不客气地批评他的后生,是否会使那些害怕甚至敌视批评的人觉得汗颜呢?

  西方有句谚语说:“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听惯了奉承的人常常狂妄自大,只有虚心接受批评的人,才能改正缺点,提升自己。

  所以,我们必须养成虚心接受批评的习惯,这是战胜自己的必经之路。

  4.拒绝纯粹的理想

  我的缺点是太过于理想化,“最好”有时候是“更好”的敌人。

  ——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说:“理想和现实,像是放在天平两端的物体,一旦一方偏斜,就会造成整个的失衡。”

  每个人都有理想,同时每个人也必然活在现实中。你的理想是个人的,但现实却可能涉及更多的人,因此,你没有理由将个人的理想强加到现实当中,这对其他人不公平。你需要将理想和现实平衡起来,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不要过于执着自我的理想,你需要考虑现实。

  理想,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常新话题。许多人对理想产生了困惑。

  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是不是就可以陶醉于物质享受了?精神追求还有没有意义?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人生?

  这一系列的疑问摆在人们面前,能不能正确地解决,就看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何,就看你有没有远大的理想了,并且明白理想来源于现实。

  如果一个人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他就会一辈子都活在功利当中,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他的人生必然毫无光彩。人活着就要有抱负、有理想,不管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多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充实,活得有滋有味。现在许多青少年渐渐懂得,每个人都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是追求不断进步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灵魂的寄托。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没有知识将寸步难行。如果没有理想,没有灵魂,没有动力,怎么掌握知识?没有知识,谈什么物质享受,谈什么幸福生活?

  那么,对于理想,用什么标准来要求呢?

  第一,理想要远大,正确,有超越性。远大,就是要树立实现人生价值、造福社会的宏伟目标;正确,就是不为权,不为钱;超越性,就是不为眼前个人小利,防止庸俗的人生观玷污我们梦想的翅膀,我们要明辨是非,走上光明磊落的人生旅途。

  第二,理想要立足现实,避免假大空。远大理想与立足现实要结合起来。一个目标,经过努力应能够实现。无法实现的理想不叫理想,那叫空想。理想是自己要去争取实现的,不是摆设给别人看的,所以,必须立足现实。理想可以分步实现,不必一步到位;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比如原来定的目标过高或过低,志趣有所改变,具备的条件有所充实或减弱等,来修正自己的理想。修正奋斗目标,这与“见异思迁”“这山望见那山高”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鲁迅先生最早学开矿,他以为这样可以把国家搞富强;后来看到矿工身体都很弱,就改学医,以为把国民的身体搞健康了,国家就会富强了;在日本学医的时候,在电影里看到外国人打中国人,有的中国留学生还喊万岁,他的心震撼了,觉得还是要先把国人的思想治好,国民的灵魂强健了,祖国才能强大,他于是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又改为学文。由于鲁迅先生的理想与祖国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立足现实,他终于成长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旗帜,为唤醒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作出了伟大贡献。

  青年鲁迅两易其远大理想,为我们树立了立足现实生活的榜样。社会是复杂的、多元的,因此我们的理想当然不能是单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服务社会的特殊模式,都有自己的特长,不可能千篇一律。所以我们在树立远大理想,选择一生奋斗的目标时,不要离开现实生活,不要离开个人具备的条件,不要离开自己的长处和强项,否则,理想将有变为“空想”的危险。

  脱离现实的“理想”是空想,立足现实的理想才能实现。

  5.不妨再多做一些

  实在是做得太棒了,让我们再多做些吧。

  ——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在2008年2月接受《财富》杂志记者访问时说:“我们生产了许多产品,我们十分勤奋地工作,Mac的市场份额每个季度都在增长。我们的增长速度是行业平均速度的4倍。我们在帮助行业共同前进,我们放入了英特尔处理器,而且我们让个人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与Mac的应用程序并行不悖。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他们不必非得安装Windows,他们还有其他的选择。我想以前从未有人真正这样考虑过这个问题。”

  乔布斯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每当所有人都觉得已经很好了,他总会继续做一些事情,以至于使得事情本身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不管是产品的设计还是营销的推广。勤奋是乔布斯成功的最大因素之一。

  一个人如果说什么能够使得他失败,那就是懒惰。懒惰会消磨你的意志,会使得你得过且过。懒惰是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所以,当你想着要偷懒的时候,你不妨对自己说:“不如再多做一些。”

  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走向辉煌,但是,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勤奋努力。

  现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并提供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的王沛,她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功,与她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她读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挤时间攻克爷爷布置的数学难题。她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除星期六外,其他晚上都不看电视。她勤奋努力地学习,时常钻研到深夜。

  有的人,即使很有天分,如果他不勤奋努力,也会蜕变为碌碌无为的人。读过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的人,无不为方仲永的“天才”夭折而伤感、惋惜。方仲永5岁能作诗,在人们纷纷请方仲永作诗之际,他的父亲感到有利可图,就让他放弃了学习,整天带着他到处吃喝玩乐,结果使他诗才枯竭,终于“泯然众人矣”。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

  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勤奋努力,必须拥有永无止境的求知欲。达芬奇曾说过:“铁不用会生锈,水不流会发臭,人的智慧不用会萎缩。大脑这部机器,如果不经常运转,就会成为一团废铁。”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是离不开勤奋的。

  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

  从古到今,有多少名人不是因勤奋而得来成功的?爱迪生说过:“巨大的成就来自长期的勤奋。”因此,成功来自勤奋。成功与勤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功是勤奋的结果,而勤奋则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不气馁,不心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时也在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一位演说家。这样的事例不正说明勤奋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从而取得成功吗?不是正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要勤奋吗?

  如果一个人天生就有聪明才智,可后天不注意培养,不勤奋,不学习,那他终究不会成功!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上学的时候,并不是一名成绩出色的学生,老师甚至说他是“智能低下的人”。可是他毫不泄气,勤于学习,虽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学校,但他没有失去信心,反而成为了一名举世闻名的科学巨匠、大发明家。

  勤奋像只梭,使你的智慧越积越多;懒惰像把锁,锁住你大好的前途,锁住你人生中所有的光辉。做任何事情都应该知道,做好了,就再想想,是否需要再多做一些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