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王传福传:比亚迪神话 > 第11章 比亚迪华丽上市香港证交所(2)

第11章 比亚迪华丽上市香港证交所(2)

书籍名:《王传福传:比亚迪神话》    作者:成杰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王传福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在差不多11天里面,会见了有600个基金经理。最多一天差不多有9场会议,从早餐到晚餐,最后到夜宵都是和基金经理在一起,我们感觉到很高兴,就是说这些基金经理都愿意见我们。”同时他还说,“当时经济形势确实太差,人家都不敢碰股票,这个时候,特别是香港民营企业很负面的时候,你这家公司毛利率又这么高,所以他们经常在问问题的时候很具针对性。”

  王传福也提到,投资者的话实际上就围绕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你赚没赚钱,第二个就是你赚的钱经理分多少。所以,王传福和蔡洪平就在所有的推荐活动当中,总要集中力量围绕你的公司的盈利能力,未来的前景怎么样,到底盈利多少,分多少钱进行突破。为了增加他们的信心,王传福总是说:“我们企业在1995年成立到现在差不多8年时间里面,在内功方面,我们时时刻刻把品质和成本作为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去抓,只有这两点提高才能提高我们的盈利能力,这样的话我们的投资者总会相信在未来3年甚至5年里面,有绝对强的盈利能力,绝对能够令他们赚钱。”

  在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比亚迪对未来年均业绩增长率的承诺是40%,并且每年实施不低于利润30%的派息。而对2002年的业绩承诺是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实现利润5.6亿元。王传福还称:这些数字都是很保守的。

  比亚迪上市,对王传福和比亚迪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

  王传福通过上市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比亚迪学会了怎样争取合理的市盈率,明确了对比亚迪来说更合理的发行价是多少。王传福还说:“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募资16亿港元的成功,而是认识了相当一批国际投资基金经理,开阔了视野。”

  自从比亚迪上市以来,国际资本界对比亚迪的良好评价就接连不断,先后别全球权威刊物《亚洲货币(AsiaMoney)》和《财资(TheAsset)》评为“2002年最佳新上市公司管理奖”第一名、“2002年最佳中型企业上市集资项目”。主要投资者包括美国资本集团公司(TheCapitalGroupCompanies,Inc.),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施罗德基金(Schroders),富达现金储备基金(FidelityCashReserves)等着名国际大型基金。对此王传福说:“一个企业就像一棵树,表面有花有果,但更需要健康的树干和树根,并知道如何汲取营养。比亚迪的历史清晰,并不是一家突然冒出来的公司;股权结构合理,没有一股独大的危险;技术有专利,来源清楚;客户清晰,是人人皆知的国际级品牌。

  这些都保证了我们将继续枝繁叶茂。”因此,王传福无不骄傲地说,“上市对比亚迪来说,是个里程碑,是对其业绩的肯定,也是今后获得高增长的基础。”

  在国外的成熟资本市场,分拆上市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已成为许多企业高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分拆上市对母公司是个利好,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所谓分拆上市,是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

  在比亚迪,王传福曾这样对各个事业部说:“任何一个事业部如果能做到营业额30亿元、净利润5亿元的话,就可以从比亚迪股份分拆出去,单独上市。”

  比亚迪电子成了第一个实践这句话的部门。2004年,比亚迪开始从事手机模具生产业务,2006年年中开始运营的比亚迪手机代工业务,并取得了飞速发展。2006年,手机代工业务为比亚迪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收益。根据比亚迪2006年的年报显示,比亚迪的手机部件业务销售收入达到51.34亿港元,同比增长169%。据比亚迪预测:比亚迪IT部门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将会维持每年100%的增长率。

  此时,随着汽车业务高速增长,比亚迪的资金需求也随之增加,其股份负债率相对较高,股价累计涨幅也过大,所以大多数投资机构都给予它的评级也比较低。如果通过利用比亚迪股份配售新股融资,以其当前的股份和资产结构,很难被市场给予较高估值。在这种情况下,分拆上市是比亚迪发行新股更好的融资方式。

  为了更好地融资,为了解决比亚迪业务发展的资金问题王传福决定将这块业务以比亚迪电子之名分拆上市。一旦比亚迪成功分拆,制约其进一步做大的资金难题将迎刃而解。

  “如果通过配售新股融资,以比亚迪目前股价和资产结构,很难被市场给予较高估值,因而分拆业务上市融资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某香港投行人士表示,“从该公司的手机业务相对其他业务板块来看,增长前景和市场预期更好,因而容易获得不错的融资效果。”

  2007年3月,比亚迪向香港联交所提交分拆申请,但由于富士康对比亚迪提出侵权诉讼,分拆工作也一度受阻。对此,王传福笑着说:

  “竞争就是这样嘛,在你要上市时,对手就出来给你捣点乱。”

  2007年9月27日,比亚迪重新向香港联交所递交申请,同时表示“本公司目前仍有意进行分拆”。

  比亚迪主营二次充电电池、手机零部件及汽车业务,被分拆出来的比亚迪电子则主要从事手机零部件制造及印刷电路板组装业务。比亚迪电子此次IPO约有六成为新股,余下四成为比亚迪所持的旧股。另外,比亚迪股东每持有3股,可优先认购1股比亚迪电子股份。比亚迪公告表示:比亚迪电子计划上市集资最多为77亿港元,其中发行新股所得款项约35%,将用作扩充比亚迪电子的手机部件及模块的设计及制造能力,约30%用作扩充生产塑料及金属零部件所用模具的设计及制造产能,15%用作扩充金属零部件的设计及制造产能,余下10%用作偿银行贷款。而比亚迪出售旧股的所得款项中,约10%将用作扩充制造二次充电电池的产能;40%用作扩充设计及制造汽车的产能;余下50%用作偿还银行贷款,约20~25亿港元。

  2007年11月30日,比亚迪电子启动路演。初步招股文件披露,比亚迪电子预测2007年净利润将不低于10.9亿元,较2006年同期的7.31亿元增长49%。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6倍。保荐人瑞银报告预测,该公司2008年赢利将进一步上升至16.6亿元,估计来自诺基亚的收入将会继续增加,同时该公司亦会加强与其它手机厂商的合作,如摩托罗拉、三星等。在2006年全年和2007年上半年,诺基亚是比亚迪电子的最大客户,分别占收入的53.5%及76.4%。

  2007年12月7日,比亚迪电子上市。比亚迪电子开始了自身的资本经营,紧随国际化的步伐,王传福的资本经营也延伸到国外。

  2008年2月,比亚迪电子进行了第一宗收购:旗下匈牙利比亚迪收购匈牙利手机组件、模块及手机组装服务商MiraeHungary的全部固定资产及存货,收购代价包括296万欧元的收购权益代价及偿还若干笔MiraeHungary的欠债,而收购金额不超过1550万欧元(约1.77亿港元)。

  比亚迪电子公告显示,2006年11月底未经审核的MiraeHungary总资产账面价值约1787.5万欧元(约2.04亿港元),而未经审核总负债账面价值约1528.8万欧元(约1.74亿港元),其中包括银行及股东贷款,其截至2006年底的经审核除税后纯利为3846万港元。

  比亚迪电子的这次收购,完成了进军国外电子市场的第一步。对此,比亚迪电子表示:匈牙利比亚迪与MiraeHungary同为手机组件及模块制造商,并提供手机组装服务,有关收购将有助扩大其在匈牙利的业务,收购代价将以公司内部资源拨付。

  为自己的梦想买单

  在很多人眼里,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是一个自信到近乎狂妄并敢于颠覆的人。他用了短短8年的时间,将一个只有不足20人的小作坊打造成世界第二大手机电池的生产商。他对技术极为痴迷,逆众人之意造汽车、造电动汽车。颠覆者大多具有疯狂的气质,都不遵循常理,敢想敢干,勇往直前,王传福正是如此。在他眼里,“一切皆是纸老虎”,一切都可以颠覆,一切都可以改变。通过把可充电电池和电力汽车两个主业进行嫁接,比亚迪声称要在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大乘用车制造企业。用王传福自己的话来说:“我下半辈子就造汽车了。”能够成为汽车领域的龙头也成为王传福现在的梦想与追求。

  对于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很多人认为是股神在为王传福的梦想买单。其实不然,巴菲特的投资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是完全符合投资理念的双赢选择。事实上,真正为王传福汽车之梦买单的人,是他自己。

  从1995年创业伊始,比亚迪从容不迫的赶超,一度令索尼、三洋等行业巨头恐惧。正当人们为王传福在电池行业咄咄逼人的态势惊叹时,他鸟枪换炮,又一头挤进竞争白热化的汽车业。如今,有人说比亚迪是丰田汽车未来的真正对手。很多人不禁疑问,王传福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有信心?当年敢挑战日本的电池行业,如今又敢挑战自己一窍不通的汽车行业?他究竟拿什么来为自己的梦想买单。事实上,王传福实现梦想、为自己的梦想买单靠的就是两个创新:

  1.技术创新

  王传福是一个蔑视现有的商业秩序和游戏规则的人,“他信赖年轻的工程师胜过资深的欧美技术专家,他认为什么都可以自己造,而且造的比高价买的更管用,他觉得技术专利都是‘纸老虎’”。

  王传福确实改变了中国企业家的形象。他是从那些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上苦苦挣扎,为了获得一份极其低微的收入而一再降低身价,不惜一切代价相互竞争的人群中,走出来的一位“技术派”领导人物。王传福狂热追求技术创新,以拆解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为己任,并组织起了一支真正能征善战的本土化技术研发和制造队伍。

  王传福制造新能源汽车靠的就是电池技术创新,铁电池技术创新是王传福开发新能源,自主研发电动车的最核心因素。比亚迪的铁电池与一般的电池相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这里的安全性是对充满电量的电池来说的,铁电池在高温情况下的化学状态是比较稳定的,这也是比亚迪在众多材料电池里面选择铁电池的主要根据。有人认为镍电池也可以用于汽车发动机,事实上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主要原因是镍电池的材料中使用了二氧化钴,后者一经受热就会发生爆炸,当然这是化学材料的性能决定的。反观铁电池,它的主要材料是磷酸铁,其安全性能较高,即使充满电量,遇火也不会爆炸。此外,铁电池还有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其循环充电次数可以达到2000次,且其使用过程也是环保的。

  比亚迪的铁电池的最大的卖点也在于它热稳定性高,状态稳定,用火烧都不爆炸。比亚迪的铁电池有很多核心技术。国内也有其他开发铁电池的厂家,但从技术上来说他们的铁电池与比亚迪的有很大的区别,那就是稳定性上有较大的差距。现在比亚迪的铁电池也已经在国际上销售。联合国的儿童笔记本项目用的就是比亚迪铁电池。

  事实上,被王传福称为“核武器”的铁电池技术最难能可贵的也不是它如何先进,而是它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在电动汽车领域最具商业化的前景。因此成本创新,才是比亚迪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2.成本创新

  “技术创新加完全自主”的发展模式是王传福做手机电池时摸索出的一套模式,这套模式让比亚迪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有的专家把比亚迪的这种方法称做是中国特有的“成本创新”的典型代表,这种成本创新的最大优势就是固定资产投入非常低,折旧成本相应也非常低。实际上,比亚迪的折旧成本可能只有3~4%,而三洋等全自动生产线可能要达到30~40%。这个“成本创新”的模式在电池行业成功以后,又被王传福复制到汽车板块来了。根据比亚迪内部的数据显示,在引进上百套世界领先的整车制造和检测设备基础上,比亚迪启用自主研发的汽车冲压设备360项,调试自主研发的汽车焊接设备825项,安装自主研发的汽车涂装设备656项,整合自主研发的汽车总装设备412项。

  “比亚迪制造模式”即“成本创新”,不但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且将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工艺改进自始至终地融入到汽车制造业的各个环节。这种“半自动化人工”的准确率并不比全自动化低,而且还可以避免批量加工出错后的大规模返工问题,这种生产模式既可靠又灵活。

  除了创新之外,王传福格外注重人才的合理利用。王传福认为想和别人竞争,如果走别人走过的路,那就会让自己无路可走。采取和别人一样的方式方法进行生产,怎么会有机会赢呢?所以,王传福说必须“你走你的路子,我走我的路子”。

  说到底商业竞争靠的还是人才,要想充分发挥一个人的主动性就不能仅仅把他看作是劳动力。王传福说:“如果你把人看作创造者,他就是设计师。”比亚迪的用人战略,其实从根本上就是要破除中国人力资源只能走廉价、低端路线这一迷信。

  中国工程师们总是工作第一,享受在后,所以在王传福看来,中国的工程师创造力是最棒的。“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很幸运,上天照顾了我们,把这么优惠的东西放到我们这边来。而我们过去只懂管工人,不懂怎么把工程师组织起来。”王传福认为利用好各种各样的人才,让他们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自己的本领,才是“中国制造”的真正优势。王传福有着上面所说的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足以为自己的梦想买单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