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宋美龄大传 > 第78章 身边的亲人(4)

第78章 身边的亲人(4)

书籍名:《宋美龄大传》    作者:何虎生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振兴医院的医师们都认为,孔令伟个性孤僻、自以为是,又喜欢自己当医生,是她自己把自己医死了。1992年,孔令伟因为肚子痛,在美国就医,结果美国的医师告诉她是肠梗阻,必须开刀,自认对自己健康很有把握的孔令伟很不以为然,没多久就搭乘“华航”的飞机返台。

  回台后,孔令伟就住进振兴医院,振兴医院的医师们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后,认定造成肠阻塞的因素很多,必须先验血,结果,发现她的直肠癌指数很高,医师们便推测孔令伟可能得了直肠癌。但孔令伟坚称她的肠阻塞是以前动盲肠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固执地请来中兴诊所心脏科的俞瑞璋帮她开刀——要医师当成因盲肠手术造成的一肠阻塞来开。

  结果,刀一开就发现直肠附近有一垛东西,医师们判断可能是直肠癌就立即缝合,拖了几天才由“荣总”的周良骐医师二度开刀,把癌细胞切除。由于孔令伟当时的癌症还属早期,再加上手术相当成功,因此,医师们判断她大约能再活5年。

  手术后,本应该进行化学治疗,但孔令伟认为没有必要,随后又飞往美国替宋美龄祝寿,没多久,癌细胞转移到肺部,孔令伟再度飞回振兴医院。

  回台后,医师建议使用化学治疗,但孔令伟坚持要照钴60,奇怪的是,她的癌细胞已蔓延到左右两边的肺,孔令伟却只愿意一边肺照钴60,最后,一边肺的状况好转,另一边的肺则日渐恶化,癌细胞从肺转移到肾脏、泌尿系统、淋巴腺,终于导致不治。

  在孔令伟过世的前一天,病情已经很糟,不仅呼吸、血压都靠药物维持,人也完全昏迷,随时都可能死去。振兴医院向宋美龄报告,孔令伟的病情相当危急,并询问她是否准备回台看孔令伟最后一面?回答是,宋美龄年事已高,不适合密集长途飞行,不能再回台湾,请孔令伟的姐姐孔令仪回台料理后事。

  孔令伟的丧礼为1994年11月14日和15日两天。在纽约市曼哈顿上东城著名的坎贝尔殡仪馆,“孔二小姐”孔令伟安祥地躺在沉重硕大的铜棺里。

  银白色的铜棺,下半部缀满了鲜花,上半部棺门打开,躺着传说中达官贵人都怕三分、喜作男子打扮的孔二小姐,只是此刻的她,俨然一位中年贵妇,深蓝色的长袍,头发松松地向后梳拢,面部表情平静而安详,脸上完全没有皱纹,丝毫不像70多岁。

  孔令伟的灵堂设于这家著名的殡仪馆四楼,这一层楼有三间灵堂,孔二小姐所占的是梅迪森北厢房。这一中型大小的灵堂四周摆满了花牌,90%的花牌下款都是英文,中文的只有几面,上书“总经理……”几个行字。

  据说,在蒋家,上上下下都尊称孔令伟为“总经理”。而这位女总经理,即使在白宫作客,也着男装,当时的罗斯福总统即直呼她为“Boy”。

  由于事先殡仪馆职员就向媒介表示这是一次“私人性质的丧事”,严禁记者进入殡仪馆,那些风闻宋美龄要前来吊唁,苦苦守候在此的记者们,只得在大门口望穿双眼。由上午一直等到了下午6时,“第一夫人”始终没有出现在视线内。

  16日上午9时,孔令伟的灵柩移至到附近的方砖教堂,安置在讲坛上,四周布满香烛花瓣。10时10分左右,30多位亲友先后抵达教堂,包括孔令杰、蒋纬国夫人、蒋孝勇及“协调处驻纽约办事处”处长吴小丹等。宋美龄则于11时前,在随侍挽扶之下,步入教堂。

  当时,只有一两位记者被准进入教堂,参加了这次历时20多分钟的追思礼拜。据述,宋美龄开始时,尚能自持,但到了牧师祈祷时,对孔令伟“视同己出”的宋美龄,曾一度失去控制,掩面哭泣。

  孔二小姐的追思礼拜结束之后发引灵柩,送葬车队在寒风飒飒的初冬,向北方的上州疾驶。大约50分钟之后,抵达了威斯彻斯特哈斯岱市附近的芬克里芙公墓。孔家墓园是一个室内墓园,位于一座专门安置灵柩及骨灰的大厦三楼。

  记者们先行抵达,在大厦门口守候,宋美龄乘轮椅进门时,大家纷纷举起镜头。但这时哀痛已极的宋美龄表示她不想拍照,记者们也很尊重地停止动作。

  在三楼的孔氏家族室内墓园,典葬牧师行礼祈祷之后,银白色的铜棺被嵌入第四层,下面依次是其兄孔令侃、父亲孔祥熙、母亲宋蔼龄。

  葬礼后,宋美龄要求众人暂离,让她单独在墓前哀悼。众人离去时,唯留这位白发苍苍的90多岁的老夫人,站立墓前,极尽哀思。宋美龄完全沉浸在白发人送灰发人的悲哀之中,让所有同行人倍觉凄凉。

  三、宝贝孙子——蒋孝勇

  宋美龄和蒋孝勇的感情非常深厚,不仅宋美龄在孙辈中对蒋孝勇宠爱有加,蒋孝勇对祖母的感情也非常真挚,在日常生活中极其细心和孝顺,并且成为宋美龄和蒋经国之间感情和信息沟通的桥梁。淡出政界后,蒋孝勇在公众讲话中也非常注意维护宋美龄的形象,十分敬佩和尊重祖母。

  1.统帅梦破灭

  在蒋氏家族的孙辈中,最得宋美龄宠爱的是老三蒋孝勇。这位昔年深得祖父蒋介石宠爱的孙儿,在宋美龄心目中依然是别人不能替代的。蒋氏家族中如果有什么讯息需要转达时,蒋孝勇是惟一的最佳传讯使者。宋美龄迁居美国后,蒋孝勇几乎每年都要前往纽约,拜见祖母一次。据说,在宋美龄眼里,蒋孝勇仍然被视为当年可以坐在蒋介石总统办公桌上撒尿的小孙子。而蒋孝勇对宋美龄的感情也很深挚、独特,他曾把祖母宋美龄与母亲蒋方良作了对比:

  母亲和祖母的教育背景完全不一样,我母亲可以说是个农村妇女,我待母亲也就是对待一位农村母亲,你没法跟她谈问题,她只要你在就好,就是纯粹的母亲,她是不理会政治之类事情的,对我而言,母亲给我的,就是母亲。而祖母则不一样,她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不单和我谈信仰,也教我哲理、观念、做人处事等等,等于是个有高深学问的祖母。所以她俩的差距在于:一位是农村的母亲,一位是哲人的母亲。

  不仅在感情上,蒋孝勇对母亲与宋美龄的不分轩轾,甚至,在对两人的态度上,蒋孝勇可更敬佩宋美龄。

  从小,蒋孝勇就深得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宠爱。到长大后,每到逢年过节,蒋孝勇一家必定到官邸去与祖父母一起用餐。与蒋介石用餐时,必然要讲究许多规矩。蒋孝勇很小就被教会了用餐的规矩,如大人放下筷子,孩子们也必须一起放下筷子。蒋介石、宋美龄喜欢蒋孝勇,每每吃饭的时候,总给他夹满一碗菜,让他尽情吃。可蒋孝勇回忆,那些美味也有来不及品尝的时候,小孩吃饭慢,大人吃完了,他们也得跟着放下筷子。美食虽说没吃到,但宋美龄的种种至爱关怀还是难以忘怀的。

  有一次,才三四岁的蒋孝勇,在官邸饭桌上,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允许,喝了一杯酒,喝完就发了“酒疯”,逗得蒋介石、宋美龄开怀大乐。

  蒋介石对这个孙子是抱着不少期望,他曾带着这位幼孙去视察部队,也曾亲自教过小孙子读书。在日月潭的行宫,蒋介石在那里单独教蒋孝勇四书,一句一句地教,详细解释句子的意思。

  蒋介石一直认为,他的后代应该努力学好中国传统文化,如王阳明哲学、四书等,如此才能对治国理念一以贯之,他希望蒋孝勇能在这面打下牢固的基础。

  蒋孝勇相当聪明,但他在小学及初中的成绩差强人意,这是因为他并不太喜欢上学。有一天,天真的蒋孝勇问蒋经国:“爸爸,什么叫做应酬?”蒋经国想想回答:“应酬嘛,就是心里头不想去,又不得不去的,就叫做应酬。”蒋孝勇就对爸爸说:“那我读书就是一样的。”

  1964年,初中毕业之后,他选择了陆军军官学校,打算步爷爷和叔叔的后尘。蒋介石的孙子、蒋经国的儿子读军校,对军校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军校每年在招生之前,总会做一番宣传;蒋孝勇在预备班读书,顿时成为宣传的重点。当年《新生报》记者随军中访问团到陆军参观,记者特别访问了蒋孝勇。在专访中,蒋孝勇侃侃而谈读军校的抱负,他打算于预备班毕业之后,继续升为陆军官校正期生,蒋孝勇的想法其实就是蒋介石和蒋经国的愿望。蒋介石非常希望他的三个孙子中,至少有一个读军校,以后在军中发展,蒋经国在这方面的想法也不比蒋介石少。只是天不遂人愿,蒋孝文、蒋孝武都没有读完军校,蒋孝勇才读了一年就出了意外。

  在陆军军官学校一年级下学期,有一次军校进行野外单兵攻击练习,他跳进一条干沟,干沟里都是石头,一不小心,脚踝扭伤。这次意外发生后,蒋经国先请美军一位对足踝手术很有经验的医师动手术,那位美籍医师认为蒋孝勇年纪轻,软骨应可重新长好,于是只修掉旁边伸出关节的软骨。但手术过后,蒋孝勇依然无法正常步行,只好二度进行手术,这回由“荣总”医师主刀,把整个硬化的软骨取出,改以两根钢钉固定。这次手术之后,蒋孝勇的中踝只能上下动,不能左右动。两根钉子辅助他行走一辈子,也使得他失掉了快速移动时的平衡能力。蒋孝勇足踝动手术,这对蒋介石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宋美龄也曾数度前往探视。蒋介石为鼓励蒋孝勇写下如下一封信:

  勇孙:

  昨天电话未尽所怀,如你足疾久不愈,恐难成健全军人,实为我半年以来最大的忧虑,乃非言语可形容也。现在既然如此,只有一切听从医生之言,凡使你足疾能愈办法,都得照办,再不可有勉强“充好汉”之行动,手携拐架,无论上课或上餐厅,亦只有提用,勿以为羞是要。石膏如未得到医生许可,亦不应拆除,虽不方便,亦只有忍之。若非如此持,久自制与勉强行之,则恐难望痊愈了。务希切实遵办,再不可自充好汉。切记毋忘。

  五十八年二月四日祖父母示

  同年3月4日,蒋介石夫妇收到蒋孝勇信后,又写第二封信:

  勇孙:

  你上次来信,我已接到了,祖母亦高兴。昨闻你已病入医院,不胜系念,今特写信交孝武孙带来慰问,如你下周仍未痊愈,我与祖母就要南来看你,想与你同住几日,在西子湾养病或以医院为佳,易愈也。余不多言,望早痊愈。

  祖父母,三月十四日晨

  然而,经过评估,蒋孝勇显然已不适合留在军中,最后只好在三年级时转学。蒋介石所梦想的蒋孝勇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能统帅百万大军为“光复国土”作贡献也成了泡影。

  依蒋孝勇的意愿,他被安排到台湾大学政治系理论组二年级。多年后,蒋孝勇回想这段学习经历,觉得这是上苍的安排,如果他成为一名军人,历史也许又要重新改写了。

  勿庸讳言,蒋孝勇当年能够从军校转学到台大政治系读书,完全是家庭背景因素所致。1972年,蒋孝勇自台大毕业,翌年,与恋爱8年的方智怡结婚。

  蒋孝勇的婚礼简单而隆重,就他的三兄弟而言,只有他的婚礼曾对外发布新闻。方智怡如今回想,深觉自己比她的妯娌们——蒋孝文的妻子徐乃锦及蒋孝武的前妻汪长诗与再婚妻子蔡惠媚,幸运得多:她和蒋孝勇是蒋经国子女中,在台湾成婚的惟一一对,只有他俩的婚姻,不单公婆亲自参加了,而且结婚当天还按蒋介石、宋美龄的意见,依家乡之礼俗见面并且合影。

  婚礼是在1973年7月23日上午10时举行的,参加婚礼的都是双方的至亲,人数并不多。婚礼一结束,一袭白纱礼服在身的方智怡就与蒋孝勇匆忙赶到“荣总”拜见蒋介石、宋美龄夫妇。

  到了“荣总”,除了礼俗上一对新人要向祖父母致敬外,还有一个目的——和已经久未露面的蒋介石合照。蒋孝勇仍然穿着结婚礼服,方智怡则被要求换上旗袍,旗袍在前一天就已经准备好送到了“荣总”。小夫妻俩才到“荣总”六号病房,侍从武官就非常紧张地频频催促:“快点!老先生及夫人老早就坐在那里了!”方智怡换过装,然后和蒋孝勇到客厅依家乡习俗向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行跪礼并且奉茶,宋美龄则很自然地向她招手:“来来,照张照片!”

  方智怡站在宋美龄后面,但宋美龄笑着拉着孙媳妇的手,把她拉到旁边来,这对新人就这么和蒋介石夫妇合照了。

  宋美龄对方智怡很喜欢。早在1968年,蒋孝勇还是陆官二年级学生,因足踝扭伤到“荣总”二度开刀,方智怡到病房陪他,临时突然接到通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要来看孙子。不多久,蒋氏夫妇就到病房,蒋孝勇先把方智怡介绍给蒋氏夫妇。

  宋美龄一眼便喜欢上了方智怡,看着方智怡圆圆的脸庞说:“啊!我觉得你应该是‘圆’小姐。”这么一逗,方智怡的紧张情绪也化解了,蒋介石似乎对方智怡也很满意。

  蒋孝勇幼年及少年时,由于父亲太忙,他几乎是跟着祖父母过的,到了成年后,与父亲倒是愈来愈像朋友,可以无话不谈。因此,某种程度上说,蒋孝勇成了宋美龄与蒋经国之间情感甚至是信息沟通的桥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