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我们台湾这些年2 > 第52章 “相对剥夺感”与“彼此适应”

第52章 “相对剥夺感”与“彼此适应”

书籍名:《我们台湾这些年2》    作者:廖信忠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上占优势,外省人当然会有点傲气。在过去外省人自己看来,他们大多有同样的工作(军公教职);有共同的政治信仰,效忠国民党及蒋介石;有共同的历史记忆,从打军阀、对日抗战,一直到国共内战的记忆;也有远离家园,四周都是台湾人,一切为反攻大陆做准备的经验。而本省人对于“祖国”的失望,对于那些外省官僚的反感,也延伸到这些突然涌进台湾的人身上。外省人来台湾之后,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和本省人的社会差异,还有似有若无的敌意,自然心里会发展出一种跟本省人不一样的区分感。

  大小S口中常说的“台客”这个词就是当年眷村年轻人称台湾本省人的词眼,最早叫“土台客”。以前有些眷村里的年轻人总觉得高人一等,看台湾本省人又土又俗气。那种心态就和大城市里的人看农村来的非主流小青年那种心态差不多,有强烈轻视和鄙夷的态度。那时候本省人叫外省人“外省猪”,叫少数民族“番”,这些都带有明显的贬义。可是“台客”在今天居然变成一个打闹嘲笑人的流行语,始料未及。

  如果要做官,外省人比本省人的升迁速度会快很多,占的行政资源也优于本省人,可是在政治或文化上占优势,并不代表在经济上也占优势,在经济上大部分还是由占尽地利的本省人掌握。在台湾经济起飞的那段时间,工商业特别发达,外省人如果不会闽南语,很难到一般公司里上班,所以大多数还是集中在赚不了钱,又饿不死的军公教职里,赚大笔钞票的机会好像跟外省人没有直接关系。这就让外省人心理上不是太舒服,就好像你在网游里打遍天下无敌手,练到满级,又是个大富翁,后面有一堆女的追着你喊“老公”,可是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个买不起房子,泡不到妞的阿宅屌丝。在网上的膨胀,到了现实中就破灭了,恨得牙痒痒的,自然会对现实产生不满,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相对剥夺感”。所以在那段有钱人人赚的时代,外省人就开始在经济上产生“相对剥夺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应付内外压力,国民党不得不开放“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以安抚本省人在政治参与方面的要求,所以国民党也尽量提名本省党员参选。在蒋经国担任“行政院长”之后,也开始培养本省籍青年才俊进入国民党及“政府”体制当中,当时称这种做法是“吹台青(取当红歌星崔台菁的谐音)”,这下让很多在台湾成长,非权贵二代,有意参政的外省第二代觉得升官道路受阻,他们觉得,这些本来就该被管的台湾本省人什么时候爬上来啦?本来只在经济上有“相对剥夺感”,现在就连政治上都有“相对剥夺感”。

  在台湾政治越来越开放的环境下,本省人也越来越多地进入政坛的核心。本省人会觉得理所当然,因为总觉得台湾一直都不是台湾人自己管,只能让这些少数“外来者”管,现在只不过是慢慢正常化而已。但是从外省人的角度来说,这也让他们危机感越来越加深。其实台湾人心里也知道,外省人不是混蛋就是可怜蛋。混蛋者如丢掉大陆那群人,来台湾后还是死性不改,作威作福,又看不起台湾人。可怜者如那些单身外省老兵,回不了家只能茍活在台湾做些最低下的工作。正因为历史制造的悲剧,让过去台湾本省人对“外省人”三个字就是有成见。

  直到现在,外省人在台湾已经到第三代、第四代,一般社会上不会特别去讲谁是外省人谁是本省人,就是在台湾出生嘛,不就都是台湾人吗?其实外省第二代算是比较尴尬的一群,在自我身份认同上更彷徨。想想,如果从小就在眷村或都是外省人的环境之下长大,有一天不管是求学或工作,在台湾社会里生活一定会有不适应,虽然心里不一定那么情愿,也慢慢学着融入台湾本省人的社会,你可以说是一种“不得不”,不过这就是生活嘛。现在台湾喜欢说“族群融合”,要说不适应,还不如说本省人和外省人都在“彼此适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