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活色生香话水浒 > 第73章 忧国忧民的李师师

第73章 忧国忧民的李师师

书籍名:《活色生香话水浒》    作者:齐光瑞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有句流行语这样说:青楼之所以高朋满座,完全是因为人心寂寞。

  众所周知:古代的妓院,接纳的多是读书人。当时的读书人少、地位较高,他们口袋里有的是银子和诗稿,而银子与诗稿则是妓女最喜爱的。譬如,北宋风流才子柳永几乎一生都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的妓女堆中寻找精神寄托,并因之写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千古名句。等到柳永一贫如洗,落魄死时,最终还是那些妓女们凑钱为他料理了后事。柳永死后,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更有唐李昱和宋徽宗这等有至尊地位的艺术大家作典范。呵呵,世界不肮脏,又何来悲伤?风流才子嘛,如不“风流”又怎能称得上是“才子”?中国文人历来讲究魏晋风度,不风流,哪有风度?所以说,在李师师的身旁,既围绕着官方文化,也围绕着平民文化;既围绕着文人的文化,也围绕着武侠的文化,这样就促成了李师师本身独特的文化背景。

  咱先看《水浒传》中的描写:

  四个转过御街,见两行都是烟月牌,来到中间,见一家外悬青布幕,里挂斑竹帘,两边尽是碧纱窗,外挂两面牌,牌上各有五个字,写道:“歌舞神仙女,风流花月魁。”宋江见了,便入茶坊里来吃茶,问茶博士道:“前面角妓是谁家?”茶博士道:“这是东京上厅行首,唤做李师师。”

  却说燕青径到李师师门首,揭开青布幕,掀起斑竹帘,转入中门,见挂着一碗鸳鸯灯,下面犀皮香桌儿上,放着一个博山古铜香炉,炉内细细喷出香来。两壁上挂着四幅名人山水画,下设四把犀皮一字交椅。燕青见无人出来,转入天井里面,又是一个大客位,设着三座香楠木雕花玲珑小床,铺着落花流水紫锦褥,悬挂一架玉棚好灯,摆着异样古董。

  灯下看时,端的好容貌。燕青见了,纳头便拜。

  宋江一心想着摆脱“强盗”的身份,光宗耀祖,为国家出力,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和路子,想要面见徽宗以表忠心,怎奈徽宗周围奸臣小人众多,哪里有给他觌面的机会?后来他再朱武的提醒下,灵光一闪想到了李师师。因为燕青和柴进知书达理,能说会道,于是便由燕青带宋江来见,宋江托李师师代向皇上致意,说宋江情愿归顺朝廷。

  在宋徽宗赵佶时常光顾的花楼,在李师师的闺阁里,阅人无数的李师师接待了宋江。

  酒间,宋江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土匪武装愿为国家着想,以抵御外侮为重,到边关御敌以报效国家的心情。并在三盏春酒过后,在李师师低唱苏东坡“大江东去”词时喝了一点小酒的宋江也豪情勃发地上瘾了,拿出在江州时酒醉的气势,伏在李师师的书案上,饱蘸浓墨,挥毫写下了他表剖心迹的《念奴娇》。

  宋江乘着酒兴,索纸笔来,磨得墨浓,蘸得笔饱,拂开花笺,对李师师道:“不才乱道一词,尽诉胸中郁结,呈上花魁尊听。”当时宋江落笔,遂成乐府词一首,道是: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可惜的是,宋江这费尽心思的表白心迹,李师师并没理会,因为那时,她的心思都在燕青身上,哪里瞧得上黑矮子宋江?在宋江挥毫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出憋诗的时候,李师师那双明如秋潭的眸子,始终不离燕青的脸,痴痴地瞧着年轻貌美、帅气有才、风流倜傥的燕小乙。

  机灵得拔根眼睫毛都能当口哨儿吹的燕青何尝不明白李师师的心意?

  可男子汉大丈夫,在此领导焦虑要报效国家,苦无有力难出之时,哪能沉溺烟花柳巷?这不是大丈夫所为,何况现在的顶头上司正在身边给人家赋诗,眼巴巴地等着他周全,如此大事在身,哪里容得情丝缠绕?正是因为燕青的大气和豪气,于是,在燕青的影响与感召下,胸装豪情,怀揣远大理想的李师师就开始忧国忧民了——李师师撒娇撒痴,奏天子道:“我只要陛下亲书一道赦书,赦免我兄弟,他才放心。”天子云:“又无御宝在此,如何写的?”李师师又奏道:“陛下亲书御笔,便强似玉宝天符。救济兄弟做的护身符时,也是贱人遭际圣时。”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纸笔,奶子随即捧过文房四宝。燕青磨的墨浓,李师师递过紫毫象管,天子拂开花笺黄纸,横内大书一行。临写,又问燕青道:“寡人忘卿姓氏。”燕青道:“男女唤做燕青。”

  ……

  李师师奏道:“陛下虽然圣明,身居九重,却被奸臣闭塞贤路,如之奈何?”天子嗟叹不已。约有更深,燕青拿了赦书,叩头安置,自去歇息。

  徽宗果然听了李师师的枕中语,派人往梁山泊招安。而和燕青一样机灵的李师师的芳心已被燕青俘虏了,在给皇上灌迷魂汤时,还不忘为燕青讨了一纸赦书。

  历史上的李师师,生卒不详,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她的事迹在笔记野史、小说评话中多有记述。较早的可见张端义《贵耳集》、张邦基《墨庄漫录》、宋代评话《宣和遗事》。2005年,我在河南开封旅游时,我还听说李师师为保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市井传言中,这李师师身世就坎坷了——她原本姓王,乃汴京城里一个叫王寅的染布匠的女儿,王寅的老婆刚刚生下李师师的时候,便死掉了。王寅便用豆浆代替奶水喂她,使这个女孩活了下来。王寅为了祈求女儿平安,便按当地的习俗,送她到庙里举行舍身入寺庙的仪式,因为当时做活佛弟子的,在风俗习惯上都被称呼为“师”,王寅便给她取名叫做“师师”。

  师师4岁的时候,王寅因为为朝廷染布延期而入狱,后来死掉了,师师成了一个孤儿,被矾楼的李婆婆收养,改姓李。长大后,不仅模样儿美丽,技艺也出众。她气质优雅,通晓音律书画,加上眉间那颗美人痣,真是风情万种,人见人爱。言谈之间又极有悟性,诗文酬唱不必说,琴棋书画又得上乘。最撩人的是她唱曲的娇声,有勾人魂魄之力。芳名远扬开封城。后来竟成为了汴京开封城里最有名气的艺妓。

  大宋的徽宗皇帝赵佶是个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高手,他既是皇帝,也是个不折不扣的风流才子,尽管有后宫佳丽无数,但时间久了他也觉得没意思了。便应了民间流传所言: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由于对李师师早就有所耳闻,他便选了一个悠闲的日子,化了装,穿上普通文人的衣服,自称是殿试秀才赵乙,在高俅的引领下,乘着小轿找到李师师处。

  李师师与经常来这里鬼混的高俅早就相识,见位高权重的高大人竟然对这位陌生的客人毕恭毕敬,心下疑惑,但可以确定这肯定是得罪不得的达官显贵,于是便殷勤侍奉,拿出千娇百媚的功夫和色艺双绝的技艺,百般奉承,专为徽宗唱了一曲《菩萨蛮》:

  为爱消磨歌者东,娇莺媚蝶芳菲红。春闺难锁梦,杏园舞东风。

  红尘体会少,蝶飞为苍鹰。芳魂入梦来,构建永乐宫。

  徽宗听着李师师的执板唱词,看李师师的和乐曼舞,加上几杯美酒在身体里的作用,早已经是神魂颠倒,由于他诗词、书画无不冠绝古今,这时又正在兴头上,于是便也欣然命笔,用他那独一无二的“瘦金体”书法,潇洒地挥毫写道:

  柔绵婉约唱不休,一春红泪费双眸。相拥那时心迹了,剩有情怀让白鸥。思渺渺,恨悠悠。情怀落寞梦神州。昭心映天有君在,望断山水不再求。

  写罢,笔一扔,拥了被他文采、书法迷得娇羞媚态的李师师同入罗帏。

  这一夜枕席风流,真是缱绻温柔,比徽宗当初临幸妃嫔时还情致加倍。李师师那温婉灵秀的气质和风情万种的技法使风流高手宋徽宗大开眼界,心旷神怡,豪情万丈。可惜情长宵短,转瞬天明,徽宗没奈何,只好披衣起床,因依依不舍,便解下龙凤鲛绡丝带,送给师师作定情信物。聪明伶俐的李师师把丝带拿在手中,再仔细看看那潇潇洒洒的瘦金体,和方才写书法的是同一个字体,她才惊觉:昨晚与自己同床共枕,同赴巫山云雨的竟是当今天子,不禁吓了一身的冷汗。

  此事传了出去后,宋江听说了,于是,就有了《水浒传》中的描写。

  在《水浒传》里,施老爷子一直是以鄙夷的目光描写来燕青和李师师交往的,所以,燕青在功成之后,“收拾一担金银,竟不知投何处去了”。两个人的故事,也无疾而终。但我们从书中流露出来的信息看,李师师是忧国忧民的,不然,尽管燕小乙风流倜傥,她也不会帮燕青的。看看书中所叙:

  李师师道:“休恁地说!你这一班义士,久闻大名,只是奈缘中间无有好人,与汝们众位作成,因此上屈沉水泊。”

  李师师道:“他这等破耗钱粮,损折兵将,如何敢奏?这话我尽知了。且饮数杯,别作商议。”

  李师师见天子龙颜大喜,向前奏道:“贱人有个姑舅兄弟,从小流落外方,今日才归,要见圣上,未敢擅便,乞取我王圣鉴。”

  李师师道:“小哥只在我家下,休去店中宿。”

  李师师又奏道:“陛下亲书御笔,便强似玉宝天符。救济兄弟做的护身符时,也是贱人遭际圣时。”

  李师师奏道:“陛下虽然圣明,身居九重,却被奸臣闭塞贤路,如之奈何?”

  这几句对话,就把李师师忧国忧民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关于历史上李师师的生死下落,正史上没有记载,但民间的野史倒有如下几种说法:《李师师外传》记载说,金人攻破汴京后,金主也久闻李师师的大名,让他的主帅挞懒去寻找李师师,但是寻找多日也没有找到。后来在汉奸张邦昌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李师师。李师师不愿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咙,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又折断金簪吞下自杀。临死之前,她大骂张邦昌:“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

  清朝人士黄廷鉴《琳琅秘室丛书》也据此称赞她的殉国行为是大丈夫气概的表现,“师师不第色艺冠当时,观其后慷慨捐生一节,饶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贱,不得与坠崖断臂之俦,争辉彤史也”。认为这一行为将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后世的通俗小说多沿袭这一说法。

  但小说作者主要是借人借事来抒发亡国的感慨,没有什么事实依据,因而学者多对此说持有异议。第二种说法是老死江湖。《青泥莲花记》

  记载:“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张邦基《墨庄漫录》书中称李师师被籍没家产以后,流落于江浙一带,有时也为当地士大夫唱歌,“靖康间,李生与同辈赵元奴及筑毯吹笛袁綯、武震辈,例籍其家。李生流落来浙,士大夫犹邀之以听其歌,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清初陈忱《水浒后传》继承了这一说法,说李师师在南宋初期,流落临安(杭州),寓居西湖葛岭,操旧业为主“唱柳耆乡‘杨柳外晓风残月’”。宋代评话《宣和遗事》也有类似记述。第三种说法被俘北上。称李师师在汴京失陷以后被俘虏北上,被迫嫁给一个病残的金兵为妻,耻辱地了结残生。清人丁跃亢《续金瓶梅》等书皆宗其说。但也有人提出异议,当时金帅挞懒是按张邦昌等降臣提供的名单索取皇宫妇女的,李师师早已当上了女道士。

  还有说她捐出家产抗金后,自己遁入空门。更有说她被金军掠走,吞金自杀,以死殉国的。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据说这李师师还是宋代风尘女杰之一,说她很富有正义感。《旧闻稗史》中说:金人逼近东京时,李师师将宋徽宗赐的御酒都转赠给抗金将士,请主帅梁师成效仿李广把酒倒入泉井,让每个将士都能喝到。这梁师成本来就是“六贼”之一,也是个坏种,他将御酒截下自己受用了。没办法,李师师又出白银三千两,央梁师成买酒,慰劳士兵,不料又被梁师成收入了自己的腰包。李师师一怒之下,用重金买刺客去刺杀梁师成,不幸刺客被擒,后来,她买通了狱卒,逃出监狱,一身素衣,只身直奔东北,来黑龙江五国城(今依兰县)找宋徽宗。从此李师师以侠女而名震京师。

  此事的真假无从考证,但这里我还想要啰唆几句的是:从千古流传下来的资料上看,古代的妓女不是以色情服务者身份出现的,而是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出来的。换句话说,青楼就是新闻平台,起到了新闻媒介的作用,文人与妓女互有所需,互相欣赏,互相依赖。文人从妓女那里享受的情色和才艺,也让自己的诗词通过妓女广为传播;反过来,妓女从文人那里体味了色和艺,通过文人吟诗作赋宣传了自身,提高了自己的身份;而且,双方更容易相互理解,相互同情,相互尊重,而成为朋友乃至知己。这说明古代人就有宣传的欲望啊。

  网上就可以搜到这类文字。如:“由于文人们对妓女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痴情。尤其那些失意文人的愤世之懑,往往总得要倚红偎翠方能尽消胸中块垒。看看关汉卿,一代的大戏剧家,可他仕途不得志,终日混迹于勾栏妓院,把一腔悲悯全倾洒在妓女的香肤上。再看看大诗人杜牧,诗句气势豪宕。可这位文学大师失意之后,整日浸泡在‘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秦淮红灯区寻找朱唇寄托。”

  所以说,是李师师类型的人把历史文化、侠义文化和宋词文化连在了一起。至于最后,李师师是当了皇上的情人,还是当了词家的爱妾,抑或是成为浪子燕青的压寨夫人,那就不是该文所去考究的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