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 第59章 2佛道儒的跨行业竞争

第59章 2佛道儒的跨行业竞争

书籍名:《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作者:李敏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整个的中国思想史上,佛、道、儒的关系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其间的关系,也是很错综复杂的。

  ——季羡林

  儒、道、佛三家的思想交融,可以组成中国的一部思想史,这一说法并不夸张。从战国以后,若说各个王国、朝代有哪个王侯帝皇没有依靠过其中一家统治天下的,倒也很难找得出来,尤其是从汉朝开始,三家此消彼长,虽有恩怨情仇,却称不离砣,砣不离秤。

  儒家起源于孔子、佛教源于释迦牟尼,这是毫无争议的。唯独道教有所争议,有人说道教由老子、庄子所创,但这时候道教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有规模,而汉以后的道教实际上是由张道陵所建。在这三家中,儒道两家土生土长,佛教则是从印度传来的。季老对自佛教传入之后到唐代这段时间的三家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当真是波涛汹涌、“暗藏杀机”。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之后,自有一套鬼神方术,这便与道教有了交叉。当时许多帝王同时信奉两家宗教,因此两家宗派谁也压不倒谁,暂时相安无事。但二者毕竟不是一个宗派,矛盾不可能消失,只可能慢慢激化。从理论基础来看,佛教有一整套的理论。而道教就没有系统的理论基础了。道教除了一些服食、炼丹等方术外,在教义方面根本不是佛教的对手。双方交手大战几个回合,道教立刻败下阵来。所以为了报仇,道教只好明枪也来,暗箭也放。它一方面拼命反对佛教,另一方面又偷偷摸摸地抄袭佛教的学说。为自己写了《太平经》这类的书,以证明自己也是有理论的,看起来未免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

  不过,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派,用它来对抗外来的佛教,最容易奏效。因此,它就常为那些不喜欢佛教的统治者所利用。季老曾这样说:如果没有佛教的传入与兴隆,道教也很难传播开来。儒家思想本来最早统治中国,其主张“三纲五常”,佛教偏偏反对这些,可是道教并不反对,这便导致佛教在与道教和儒家进行斗争的时候,处于不利地位。

  不过中国的教派斗争与世界宗教史的规律不同。季老说,佛道的斗争并不是因为教义的不同而不和,而是因为经济利益的关系。他们打击彼此,完全是为了争取信徒,也就是争取布施,争取庙产。

  佛道两家的争锋,从历代皇帝那里能轻易看出来,在前文中曾提到唐朝皇帝或是崇佛、或是信道,斗争激烈,可见,两家的关系并不融洽。

  儒道关系在历史上就只能说难解难分了。二者皆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即使有时难免有些矛盾,总的来看,其关系也是比较融洽的。中国历来传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也有孔子去拜访老子的典故,它至少反映儒道两家的关系。中国古代有几个皇帝兼信儒道,比如汉武帝。他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晚年却求神仙,信方士,这就接近了道家。这说明儒道两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但是,佛儒的复杂关系,可不是“一言以蔽之”就能说清楚的。起初佛儒没有什么大瓜葛,两家历来以调和状态存在。另外,儒家通常是皇帝钦点的“思想领导”,佛家怎敢有非议。而且儒佛两家的文化有很多融合的地方,大家互相利用,也不好撕破脸。不过,只要一有机会,佛家总是对儒家放几支冷箭。比如华严宗在为教派分等级的时候说:“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五教之外,还有最低的教:道、儒。”华严宗把儒家放在最低的位置,这明显是在诋毁儒道一脉。

  到了唐朝,很多儒生都反对佛教,态度比较一致。最著名的辟佛者便是韩愈,但他也是最倒霉的儒生。他反对佛教的理论很肤浅,总是以维护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套修养经来反对佛教。他认为佛家只讲个人修行,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从事生产劳动,这对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有损害,这一点令他很不满,因此他才辟佛。这一点上便显现了他的思想狭隘性。不过他也没选对时候反对佛教,偏偏正逢唐宪宗李纯爱佛至极,他见宪宗要在宫中迎佛骨,便上书反对,结果惹怒了宪宗,被削职发配到岭南的潮州,途中写下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千古名句。一代大儒竟然因为佛而落罪,儒家和佛家的关系还能融洽吗?

  后来出现了拥有唯物主义观的柳宗元和刘禹锡,二者都比较尊崇佛教的教义,但又是无神论者,佛儒两家在他们的身上矛盾地融合着。

  由此看来佛道儒三家的关系的确是说不清、道明的。

  当代研究国学的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曾经为三者作了一个假设:儒家如粮店,道家如药店,佛家则如百货店。

  民以食为天。儒家思想是历朝历代的治世经典,便如食物对于人的重要性,没有它恐怕中国的历史也就消失了,因此说它是粮食一点也没错。再说人有七情六欲,免不了生病闹灾,所以道家便坐堂问诊,开方抓药,炼出祛病消灾、救苦救难的仙丹,说道家是药店也没错。而佛家如百货店,五光十色,物货杂陈,琳琅满目,门庭若市。富家子财大气粗,保佑个平安什么的,自然是要求神拜佛,买个香火,千金不惜;贫穷的人也少不了它,小病小灾、小肚鸡肠,都要向佛倾诉,因此占个卦、问个卜,好比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也是离不了的。

  这等比喻惟妙惟肖,正道出佛道儒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过这三家虽然“各司其职”,却也在不断竞争,一争就是两千年,其实说白了都是为了个“利”字。儒家不忌讳争名逐利,倒也罢了;但佛道两家不同,二者差不多都认为名利是身外物,却也为了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而打得头破血流,看来这些方外之人也很难免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