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 第37章 3行事当三思而后断

第37章 3行事当三思而后断

书籍名:《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作者:李敏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人称作“傻瓜”的人,而是以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天下最傻的人。

  ——季羡林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每事必十思。”

  不过孔子对“三思而后行”上的见解却有不同。孔子听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曾曰:“再,斯可矣。”意思是说,再思考一遍就可以了,不用再三思虑。由此看来孔子批评季文子三思过多。

  季老认为多思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思虑过及对人是有害的。人们在下棋的时候再三思虑是一种审慎的表现;但在平时做事时,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而不见行动,很容易误事。

  季老在谈自己的时候,他称自己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虽然达不到诸葛恪的“十思”,不过在也算得上深思熟虑了。季老在“思过后行”的问题上的态度是,人在碰到事情时,绝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应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作出决定,立即行动,而不能继续沉溺在思考里。

  季老推崇多思,不过他更强调思完要行动。

  唐代中原有一片山脉盛产灵蛇,蛇胆和蛇心都是很好的药材,虽然蛇毒剧烈,见血封喉,可是为了赚钱,很多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

  有三个由南方来的年轻人听说捕蛇很赚钱,也来到山脉附近的村子。年轻人甲在村里住了一天,第二天清晨便收拾行装上山捕蛇,但是几天过去了,他都没有回来。

  不久,村里的捕蛇者在山沟里发现年轻人甲的尸体,原来他已经被蛇咬死了。因为他不懂得蛇的习性,在山里乱窜,惊扰灵蛇,而他又不懂如何捉蛇,最终丧命于蛇口。

  年轻人乙见状,心中害怕不已,再三思虑要不要去山里捉蛇。他每天站在村口,向大山的方向望去,时而向前走几里路,不久又走回来,终日惶惶然行走于村山之间。

  年轻人丙他认为捕蛇虽然危险,但是可以获得利益,不过若想减低危险,就必须想一些办法。于是他每天都向村里人讨教如何寻找蛇穴,如何引蛇出洞,学习捕蛇的各种技术和防护措施,并且为自己制作了很多解毒的药剂。

  半个月以后,年轻人丙带着工具上山了。七天过去了,大家都以为他已经死在山里,这时年轻人背着沉重的箩筐回到了村里。他捕到了上百只灵蛇,卖了很多银两,最后自己做起了药店的生意,成为了著名的捕蛇之王。

  而年轻人乙到现在还在村口徘徊,不知道是上山还是不上山。

  三个年轻人一起捕蛇,一个毫不考虑、鲁莽行动;一个思来想去、迟迟不动;一个三思且过而后行,并且做好了完全准备,三人相比高下一目了然,道理自然明显,不必多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考虽然不是行动所需的工具,但是行动前必须准备的利器,只有思虑周密,有了思想准备,才能做好物质准备,便于行动。

  《韩非子?亡征》曰:“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从这个典故中出现的一句成语就是“优柔寡断”。人们常说人不能优柔寡断,应当果断而行,不过很多人最难做到的就是“优柔寡断”。如果没有再三思虑、引鉴前车之经验,而是匆匆行动,很容易打草惊蛇。诸葛亮一生本着多思谨慎的原则,才为蜀国争取到了那么多年的存世,倘若他像马谡那般鲁莽,恐怕蜀国早就灭亡了。

  “优柔”其实是应当推崇的,“寡断”也是应当推崇的,涉及到社会、个人的重大事件要多思,少决断有损他人、有害社会的事。有益于社会、利人利己的事,思过了就要行动。正像季老说的那样,我们不要做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而真正成为一个三思后行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