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 第30章 2公德的至高境界即为功德

第30章 2公德的至高境界即为功德

书籍名:《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作者:李敏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像这样的老人,一辈子看这个世界的浮浮沉沉,他们已经是内心非常的平静,非常有智慧的人了。到了晚年老先生说做人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人是可爱的人,我想这是集他一辈子的智慧说出的话。

  ——央视主持人张越

  在张越看来,季老一生都在提倡公德。什么是公德呢?就是公共道德。这虽然是一种行为准则,同样是一种内心的修炼。

  季老在谈社会公德时讲到,他所住的北京燕园北部有一个池塘,居民们常到湖边的长椅上休憩。他总是看到长椅下有各种各样的垃圾,遍地狼籍。一日,一对外国夫妇手里拿着塑料袋和竹夹正在捡垃圾,这一幕刚好被他看到,令他大感不好意思。季老曾在一本国际周刊上看到,外国人将中国人在外旅游不讲公德的行为分成七类,即脏、吵、抢、粗、俗、窘、泼。

  脏、吵、粗、俗不用解释,从字面就能看出来。“抢”是指不守规则,不讲秩序,干什么都要抢先;“窘”则指穿戴不齐,令人尴尬;“泼”是指遇到不顺心的事,不但动口骂人,而且动手打人。就骂人来说,中国的国骂早已经广为世人所知,当真是“遍布宇内,响彻云霄”。而与国骂相提并论的,就是随地吐痰,季老将其戏称为“国吐”。与之“国吐”和“国骂”比起来,随地乱扔赃物只能称作小巫,不过尔尔。

  某人登泰山时随手将垃圾口袋丢入山间,待到山巅之上望向远处,便觉心旷神怡,胸襟开阔,忍不住放生高呼,抒解情怀。忽而一阵风吹来,却无“我欲乘风归去”的情调,反而随风卷来无数垃圾袋,纷纷向此人反扑。

  此人拂袖挥开垃圾袋,嘴中大骂何人如此不讲公德,竟乱丢赃物,且在地上呸呸吐了两口唾沫,以示鄙视。正值此时,他仔细一瞅,竟发现眼前垃圾之中有好几块都是自己刚刚丢的,忍不住一阵发呆,随后暗自羞窘,偷偷将垃圾拾起,丢入垃圾箱中。

  这则小故事所讲的道理浅显易懂,主人公知公德之意却做不公德之事,到头来自己骂自己,真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正所谓“天理循环,天公地道”。人们生存在社会的大环境当中,不可能跳脱尘俗之外,如果你对大环境种下了恶因,它也会毫不吝惜地给你恶果,就像有的人踩到自己丢的香蕉皮、掉进自己挖的陷阱一般。若不想遭到因果报应,唯有行公德之事一途。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含情怀,古往今来足可称为公德心之最,不过平常人恐怕难以达到。如下面故事中的青年一样为了方便他人而搬开石头,此种公德之举应是不难。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家财万贯的老者想拿钱帮助别人,不过他要先试试那些人值不值得他帮助。他在城门口的路中间放上一块大石头,然后躲在一棵大树后边看着。

  一会儿,一个人拉着一头牛走过来,他说:“是谁把石头放在这儿了?”说完绕个弯而走过去了。以后,接连不断有人走过,都是抱怨几句就绕过去了,没一个人肯动手把石头搬开。

  天黑了,来了一个青年,他看到这块石头,自言自语地说:“这块石头正挡着路,谁要是被它绊倒了,一定会受伤。”说完就用力把石头推到路边。老者从大树后面走出来,对青年说:“你很有公德心,值得我帮助你,你需要什么可以告诉我。”结果,老者送给青年一大笔钱,青年用这笔钱发家致富。

  故事中的青年能够想到他人会因石头而跌伤,便将石头搬走,此种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便是人们所说的“公德”了。有了为公之心,便会用自己的能力为更多的人服务。所谓“爱出者爱进,福往者福来”,能够以无私之心报答社会,自然也会得到同样的尊敬与回馈。

  修炼公德之心其实也是一种修炼自我的过程,是立身处世的必经之路、最低底线。面对当今天下有失公德之事处处皆有的情况,季老认为修养公德之心实在是当务之急,因为它代表着个人尊严。聆听季老的诚恳劝谏,我们应当辗转反思,该到哪里寻回自己公德之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