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青春是飞鸟一样的天空 > 第5章 当和风兴奋地涤荡污垢时,它就是风暴(3)

第5章 当和风兴奋地涤荡污垢时,它就是风暴(3)

书籍名:《青春是飞鸟一样的天空》    作者:张西驰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荆轲离开的时候,人们都“白衣冠”,在悲壮中送走了他。荆轲诀别歌的描写突出了他视死如归的心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印象最深的一节课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非常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没有在法西斯的魔爪下生活。

  记得当时老师和往常一样一边演示PPT一边讲解的时候,班里同学还是有说有笑的,男生们和往常一样开着玩笑,虽然老师责怪我们说:“这么严肃的话题也笑得出来。”班里的气氛也没有什么变化,因为,从小到大,我们已读了,听了不少类似的故事,所以在我们看来这什么特别的。但当一张阴森、乌烟瘴气的图片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全班一下子安静了。那是一张焚尸炉的图片。每个同学的注意力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了那张图片上。人们挂满惊恐写满悲哀的脸,显示出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和不信任。“世界怎么了?”我想当时他们一定在问这个写着血泪的问题。那些惨无人道的残害人们的野蛮工具充斥着整个画面,似乎没有边境。班里鸦雀无声,我们看得胆颤心惊,但更多的是愤慨,是愤恨,是对当时受难人民的同情。纳粹的丑恶嘴脸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里。

  但让我们备感震惊和窒息的这种情形似乎已是奥斯维辛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在那里,没有阳光的沐浴;没有欢笑的陪伴;没有美丽的景色;没有生物的勃勃生机。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一切似乎都凋零了。多年的黑暗让那里的人们已没有了斗志,没有了生活的希望和生活的目标,活着似乎只是为了等待那随时将至死亡而已。也许今天就要死在这里,明天,亦或是后天呢?……每天他们都在惊恐中度过,死神的黑色阴影笼罩着这块无辜的土地,到处都是黑的。见见光吧,他们这样奢望。

  图片中有一名妇人带着孩子走在去往“死亡”的路上,孩子或是并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有多艰险。那些恶毒的纳粹竟然连一个孩子都不放过。我多么想质问纳粹一句:“幼小的心灵并没有什么罪过,为何要让它在还没好好享受生活,还没认真品味这个世界之前就逼迫他离开啦?”

  美丽的花儿不在这里开放,因为这里没有阳光,没有生气。在人们看不到的上空只飘满了哀怨者的灵魂,甚至还有孩子的灵魂。但这里原本应该是美丽的吧,花儿、欢笑。在纳粹的铁蹄到来之前。让我们记住历史的悲哀和惨痛,让我们呼吁和平吧。

  我的大年三十

  在大年三十这个本该家家团圆的日子,我却看到了一个被人抛弃多次无家可归的孤儿……

  吃完年夜饭后,时间还有点早,我和妈妈决定先出去散散步,然后再回来暖暖和和地看春节联欢晚会。天已经黑了,虽然春天就要到了,但北京的天还是很冷,冷风像针一样刺骨,把我没扎紧的发丝吹得乱窜,冷啊,我不住哆嗦,心想原不该拉着妈妈出来散步的。

  突然,在黑暗中只见前面有一个黑色的小影在晃动,在马路上穿越好像在寻觅着什么。我们走近一看,是一只消瘦的小狗。妈妈说:“多可怜啊!”我默默地点点头,然后拉着妈妈向小卖部的方向走去。它似乎明白了什么,抬起头用渴望的眼神看看我们,然后紧跟在后面。妈妈买了三根火腿肠,我手忙脚乱地剥着,心里似乎比小狗还着急。但它很懂事,在一旁静静地等着,只等我们剥出来,它咬了一口,吃得非常快。起初我还担心怕它吃得太着急咬到我的手,但是结果表明在这样通人性的小狗身上,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没过几秒钟,香肠就被吃光了。我在心里不忍的说:“我们要走了,拜拜。”没走几步,见它一直跟着,我们又掉回头来,小卖部的老板说:“好多人都喂它,就是没有人带它走,唉,没有一个家也怪可怜的。”

  一路上,我都在和妈妈商量带不带它走。这截路上一个路灯也没有,黑漆漆的一片。我们以为小狗已经走了,但我还是回头轻轻的唤了声“狗狗”。原来它一直都忠诚地跟着我们。我心里一阵隐痛。但最后由于怕它身上有疾病,妈妈决定还是不带它走了。妈妈回头怜惜地对小狗说:“狗狗,走吧。我们不能带你走的。”小狗的脚步似乎停了一下,或许那只是我的幻觉而已。“走吧,走吧。”妈妈继续低声说。之后,小狗真的掉头走了。它的举动让我顿时惊住了,突然有一些不忍。如此通人性的狗我们怎么能这样对它呢?于是我又和妈妈商量了一会儿,改变了之前不要它的决定。但转头一看,小狗已经离开了。我叫了好几声“狗狗”,也再也没看见它的身影,只能听见风中空荡荡的自己的回声。我们伤着他了吧,那一刹那我似乎想哭。

  第二天晚上我又去了昨天的地方找了一圈也没找见它。我想这几天的爆竹声一定把它吓坏了吧。自此,我真的相信狗是通人性的了……我希望那只小狗能生活的很好,我为他祝福。

  初读《红楼》

  以前对名著一直没有什么感觉,我恨自己没有文学细胞。当看到红楼梦那密密麻麻的小字时,我以为我会很难坚持读下去,就像往常一样,没想到,我却上了瘾,被它那优美的语言所吸引,被它那悲凄的故事情节所感染,被它那忠贞的爱情所折服。读完一部分后我就已经赞叹不已了。

  有句老话说,“每一个读红楼的人都想在其中找一个自己的原型”。我虽然没有想找,更没想找一个像自己的人儿,但薛宝钗,这个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女子却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

  宝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她是一个非常懂礼节,才貌双全的佳人。但同时她也可以说是一个冷冰冰的人,似乎时刻都在自己身边立着一堵墙,既不允许别人僭越,也很好的防治了自己越墙伤人。即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超越自己内心范围走进自己,同时她也谨慎的对待身边的人。

  在金钏儿死的那一回里,宝钗安慰王夫人说:“姨娘是个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她往下看,或是在井边憨玩,失了脚才掉下去了。”“也不必可惜,十分过意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就那个时代来看,这样的话似乎也合理。仆人永远是属于主子的,就算死了,主子多赏点银子就行了。那种冷漠不是能装出来的,而是她,一个传统女子所特有的。在情面前还是应以礼为先,这在宝钗的心里已经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从这点可以说宝钗是一个完全符合那个封建社会的人。

  一次宝钗扑蝶时不小心听到了不该听的话便演了一出“戏”。仔细看这部分感觉她在害黛玉,但看看前面,她又何必怕宝玉不便、黛玉嫌疑呢?觉得她应该只是为保护自己而临时演的一出戏罢了。演得这样以假乱真,想必她平时也常演吧。

  宝钗是一个能在合适的时候说出适宜的话,不会以伤害别人而助长自己威风的人。在众人面前,她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大家闺秀,懂礼节,性情温柔,待人处事无可挑剔,而这些都是大人们所喜欢的。但遗憾的是这些封建礼节却不是宝玉所喜欢的。我想着这就是封建专治下金玉姻缘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吧。

  我的一次志愿培训

  我与每个人一样,本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来到志愿者培训基地,希望确实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做一名更好的志愿者。但这次培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不是与志愿者相关的。

  来到这里吃的第一顿饭是和着冰渣的,当时嚼着冰冷的蔬菜我就想:吃点苦没有关系,本来就是来学习吃苦的。一天下来,脚都冻得没有了知觉。但心里还是暖暖的,揣着那句激励自己的话:吃点苦没有关系。

  进入宿舍,我们轮流坐在暖气上,也不足暖和过来。我们不停地去问前台服务员有关可否开空调的问题,但他们似乎很忙,我们一直都没有得到回复,只得失望地踏着脚下冰凉的地砖回去,还不敢使劲地迈步,总觉得只要走快一点脚就会马上断掉,只能轻手轻脚的。但即便是这样也还是能够听得见脚步声,这么安静的一个小旅馆,服务员你们在忙什么呢?我纳闷儿。

  晚上,空调终于开了,却发现是凉风。我们想:应该等会儿就好了吧。至此,我们发现最温暖的地方:一个是暖气片周围,一个是厕所(因为在厕所可以开暖灯)。几个小时过去了,空调依旧凉风,我们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挨着暖气的同学告诉我们暖气也没有了。在这一个小时里,无论我怎样把身子蜷缩紧,搓手,头捂在被子里……我们都睡不着。过了一小时,我以为天快亮了,没想到才是深夜十一点。算了吧,我们干脆就不睡了。三个人几乎是眯着眼看电视挨过了一晚上。

  唯一觉得不错的是最后一顿盒饭,我觉得那是最温暖的一顿饭了,因为饭是热的了。没想到最好吃的竟是盒饭。

  这次活动好像是某某中学组织的吧,那联系的旅店也是你们联系的吗?是因为你们太忙?还是因为那里根本没有有温暖空调和暖气的旅店?还是说我们都太娇气了?我们无从得知。

  但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以后只要是我的工作就一定要尽力做好,不是为了“赢得生前身后名”,而是这些工作都是我的责任,分内的事,应该要竭尽全力完成。否则给别人带来的不便将是我们自己难以估量的。每个人都应当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学《林黛玉进贾府》随感

  初读红楼时,妈妈就对我说:“《红楼梦》中曹雪芹写的每一句话都有他的用意,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当时我只是记着,现在通过深入的学习才似乎明白了一些。

  第一堂课上,我们跟着老师先找出了黛玉初进贾府的路线。她进进出出两三次都没有走大门。以前看故事只是走马观花,现在认真琢磨后才发现这真是一个规矩森严的大家庭。这样的环境反映出了封建社会礼节的繁杂。

  之后通过比较王熙凤与林黛玉的人物描写,让我见识到了人物描写的艺术魅力。曹雪芹写王熙凤时,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让我们见识到这个人的爽朗与泼辣。之后一大段对她衣着外貌细致的描写让我们又感受到她稍带心机的性格。一个真实的王熙凤似乎就呈现在了眼前。但对黛玉的描写却不同于王熙凤。对黛玉是“未描其人,先知其心”,首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子,之后虽也是外貌描写,却也没怎么写衣着,只是“如姣花照水,似弱柳扶风”一类的词。让我们读着文字在自己的想象中完善着这个风韵极佳的黛玉。

  黛玉极细腻的心思让我惊叹。“黛玉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携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之前贾母说姊妹们“不过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罢了”,黛玉之后也改了口说“自己不过认几个字罢了”。这些小心谨慎的言行都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心思细腻的黛玉。

  读完这些,我不得不惊叹于曹雪芹的文笔。对王熙凤工笔重彩绘其形,让我们可见其神;对黛玉写意点染绘其神,让我们可见其韵。描写人物的八面玲珑才可谓真实。把人物恰到好处地选取言行描写,这是让我敬佩曹雪芹的原因之一。

  春日的飞鸟

  在北京的这个时候,玉渊潭的樱花已经开了,赏花的人不少,大都举着各自的照相机夺取樱花不同角度的烂漫与娇态之美。

  樱花固然是美的,但我和爸爸却更喜欢那些小山上的“曲径通幽”。在山上,安静地踏着雨后湿润的青泥,身边萦绕的是青草的芳香,眼前还有些雨后遗留的迷雾,让前方有些朦胧,但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切又慢慢变得清晰。

  当我驻足欣赏着这美好景物时,一只飞鸟从身边滑过,翅膀一直舒展着,绕着林间整整滑过了180°的大弯。一眨眼的功夫,它已稳稳地停息在我身后的草地上了。我禁不住惊叹起它的美丽,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深深地看着它,然后若有所思地说:“做一只鸟多好啊!”

  回到家的一星期里,我常想起爸爸的那句话。如果可以做一只飞鸟,不用“跽而望”,就可以“一览众山小”了。我想我所说的“一览众山小”只是狭义的一个孩子心中的想法吧,毕竟我还没有那种忧国忧民的胸襟和气魄。我只是在感叹,我们的一生有三分之一都在拼命刻苦学习,有三分之一可能在享受,而另三分之一的时间也许又被疾病所困扰。如果可以用俯视的眼光看我们的人生,也许就不是用三分之一来分割了。

  虽然每天在学校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是达到成功、思想成熟的必经之路,但我不知道有百分之几的人最后真的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学习上,我们有一个灵活的头脑;生活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无知”之人。如果可以做一只鸟,俯瞰世界,可以望遍每个角落,有一个具有远见的头脑,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而不只是盲目地学习、奋斗、奋笔疾书……有目的的前进,不是更好吗?

  做一只飞鸟,不仅可以欣赏生命之外停云霭霭、时雨蒙蒙的景色,还可以在“天上”俯瞰我们的人生,明确奋斗的方向,然后竭尽全力飞向属于自己的成功。

  学“必修3”有感

  对“必修3”印象最深的是其第一部分——小说欣赏。被曹雪芹空前绝后的《红楼梦》所震撼;因鲁迅笔下受迫害的祥林嫂的悲伤而感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在《老人与海》中老人的精神世界里深陷、感动。

  小说总是能带给人一种虚幻如梦的感觉。不去理会它故事背后的真假,只一味的让人随那跌宕起伏的情节、细致刻画的人物走进作者的世界,去随作者的感情变化而或伤感或欣喜。小说不像议论文那样纯粹地阐述道理,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也不像说明文那样专业性强,不易读懂。你尽可以放松心情地去欣赏作者带来的世界,读完后又在意犹未尽中慢慢挖掘作者深藏其中的道理,最后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回味整篇文章。这样享受般的阅读也许就是我痴迷“必修3”小说的原因吧。

  古诗欣赏紧接着小说而来。古诗特有的韵味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百看不厌。但却并不太喜欢诗人们蕴含其中的伤感基调。我想可能是由于我与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无法切身地理解在那些战火纷纷的年代壮志未酬的志士们的悲哀吧。

  我虽不善古文中词句的记忆,但从作者所阐述的道理里收获颇丰。比如孟子的仁义主张,荀子的“学不可以已”,贾谊的“攻守之势异也”,还有韩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在“必修3”的学习中我们还接触到了议论文。它不同于记述文简单地记事抒情,在议论文中清楚形象地阐述道理才是关键。平时素材的积累、清晰地思路便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必修3”结束了,我从中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一些有关学习的思考——学不可以已!

  人间有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