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状元之校 > 直击高考

直击高考

书籍名:《状元之校》    作者:冶进海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直击高考



我总是带着感恩之心来怀念这次惊心动魄的出行。那二十多天,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很大的启迪。彪悍的爱笛和野性的梦儿,时常出现在我脑海里。他们从小在一种不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成长,身上有着我周围同学没有的生命力,也铸就了城里同学难以抵达的品性和活力。因为众多因素,他们读书非常不容易,而且各方面生计的原因,没时间读书或读不起书。如果我们这些学生,占据了很优质的教育资源,却白白浪费掉,那对他们,念个书不容易的他们,无疑是一种犯罪。在同一个国度里生活,我们有理由成为精英,承担更多的责任。



我往回走,父母来兰州接的我。学校已经放暑假了。学校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就有项宜被开除的事。项宜跟我号称本班写作文的绝代双骄,她性格坚定,却因与雷光雄在校外同居而被开除,让我困惑不已。我给赵明博老师打电话,说想和你聊会儿天。我过去给他打过很多次电话,找他聊天时,他会推掉身边的事情,想办法跟我坐上一会儿。这次不行。他说他回老家了,一时半刻不到华城了,再说了,他也辞职了,他觉得目前的中学教育实在不适合他,他也承担不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我说赵哥你走了,我们班的同学怎么办?他很带感情地说,各走各的路,还能咋办?我说我想学习了,认真学习,考个好大学。他惊愕片刻说,你想通了最好,在中国,干什么事,只有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读书也是一样,深入进去,才能超脱出来。其实各科之间,大有关联,高考考的那点东西,如果真要学了,也没多少,花费不了多少时间,并不耽误你成才的。



我开始整理各科教材和辅导资料。我母亲一看我架势,意识到我这次动真格了,惊讶之下的欣喜和激动,简直变了态了,对我好的,比最忠实的奴仆还要奴仆,我一声咳嗽都会引出她一连串的嘘寒问暖,我想要啥,只消说出物件的名称,她会第一时间给我送到。吃饭的时候,她恨不得把所有的饭菜都塞入我的胃里。



我不知道我爸和余诗曼之间关系如何了,余诗曼对于我,像生命中的一场重感冒,突然来了,纠缠了好几天,现在回想起来,并不觉得有什么。每个人都会感冒呀!可当时为什么寻死觅活?



认真学习几天,教材上的内容劈面给我几大耳光。我原来根本不屑于去学,也没兴趣去学,觉得学了无用,而且会让人越来越糊涂的教材,这时候跟天书似的,充满了神奇和不解之谜。我本来以为,一节一节一章一章向后自学,第一遍能基本搞懂,第二遍能融会贯通,第三遍能举一反三,可没想到,数学物理中有些步骤的得来,你自学的人,根本转不过弯来,而且往往因为求进度,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最后混成一团。特别是练习册上的有些题目,跟诸葛亮摆出的迷魂阵似的,你没有特别的技巧,看着看着就会头晕,大脑缺氧,心脏缺血,痛苦得生死不能。



我才理解一些成绩差同学,想学,可为何一拿到书本就头疼欲裂了。



自学了一个月,我颓然放弃原来的自我进步计划。好多习题如张牙舞爪的螃蟹,我看一阵就恶心,但必须把它活生生嚼碎后吃下去,我做不到。每次我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喝着一大杯红牛或者浓咖啡,咬牙切齿,用尽全身力气苦战时,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大脑缺氧、眼前发黑等症状,再咬牙切齿继续向前做题时,刚喝下去的饮料像无数只毛毛虫似的,在喉咙处蠕动着,迫使我呕出来,我不得不跑到厕所里去吐,吐得很痛苦,鼻涕眼泪满脸,连苦胆汁都吐出来了。再后来,什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什么固有频率、衍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都跟胃里不断蠕动的小虫子样,让我一想起来就恶心。



我怕看到那些练习题了,稍微难度一大,我就恶心。



我恨不得拿把刀子,打开天灵盖,看看自己的脑子里是否塞满了其它信息,为何变得如此笨蛋了呢?



我想关键是我内心还极度排斥这些习题。



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老师们顿不顿说什么头悬梁锥刺股,是呀,奶奶的,如果让你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没有强大的外在压力,谁能坚持下去呀?所以兴趣爱好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这话真不是盖的。如果让我读一见如故的小说,或者做一个神奇的化学实验,我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不睡觉也精神充沛。可见,就学习而言,兴趣的力量远远大于外在的强制力量,但关键是,我现在不管有没有兴趣,必须得学好高中教材上的内容。



我妈每天给我变着花样吃营养品,鲍鱼燕窝冬虫夏草人参雪莲,这个补脑液那个蜂王浆,什么名贵就给我补什么,补的我几次长流鼻血,还以为做题累坏了。



我妈让我休息几天。我摇头。



我必须得坚持,必须得不达目的不罢休。我目前迎接的是高考。过完高考这一坎,我再冲刺自己的梦想。



我在想,如何才能静下心来,扫清每一道习题里的地雷呢?



我给赵明博老师打电话,我说赵哥,我受不了这样的学习日子,干脆杀了我得了。赵明博说他也在准备考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天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埋首书本,静心思索。他说他的房间里除了书,就是方便面盒,吃过的没吃过的都放在一起,几天打扫一次,目前空面盒已经摞得比人还高。他勉励我,关键在于坚持,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实在进行不下去了,想想自己的做题方法是否有问题,因为技巧很重要。



他给了我一个叫刘涛的联系地址,让我去找他。他说这个刘涛,搞了一个家教中心,是中心的负责人,他手里有好多家教老师,都是华城的名师。让他找几个应试教育搞透了的老师,给我补补课。



我就去找刘涛。华城市中心的国贸大厦的十二楼,整整一层都是这个龙腾凤飞家教中心的。我对前台小姐说我找刘涛,她问我预约了没?我摇头,她说刘总今天下午很忙,不得空。我只好给赵明博打电话,他给刘涛打电话,不多久,一个戴明晃晃金链子的矮胖子找到了我,他说他就是刘涛,过去在华城一中当老师,现在是这里的老总。他把我上上下下打量一番说:原来赵娃儿一直赞叹的是你呀,我以为三头六臂呢,结果也是人嘛……



我吃惊于他的姿态,怎么看也不像华城一中的老师呀。我嘿嘿嘿地干笑几声,问他能不能给我找几个顶尖的辅导老师。 他明白我心思地说:“我给你安排华城一二九的高级或特级老师,费用有点高,不过赵娃儿说了,你家里有的是钱,家教费不是问题。这就好,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出不起家教费,安排个刚毕业或者兼职的大学生,家教费用是便宜,可补课不会有太大效果,这样,我把这几个老师的号码给你,我给他们说好,你明天跟他们联系,正好趁假期,多补几天。”



按刘涛的参谋,我补语数外、物理、政治,五门课。每门课暂时安排四个月的一对一专家辅导,收费每门一万二,一次性交清。



我把收费情况跟我妈说了,我妈二话不说,开车过来刷了卡。



第二天开始,我拜师求艺,带上丰厚礼物,一一到家教老师家里上课。



第一堂课补的是语文。我走进语文家教老师家门口,摁响门铃,开门的居然是孟婷婷,我猛意识到所谓的“孟老师”就是本校出名的美女老师、同班同学孟婷婷的母亲孟晨羽。这让我有些尴尬。我本来不想要本校老师补的,而且刘涛也没说有大华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但进了门,只好硬着头皮说,我就是那个来补课的学生。孟婷婷捂嘴大笑,说没想到我们学校里最天才的人物,也会沦为应试教育的畸才。孟晨羽一看我俩认识,也愣了一下,随即绽开迷人的微笑说,这个家教中心,恳求我收个学生,也没告诉是哪儿的学生,你看这个弄的,这样,费用我去给家教中心说,就免了。



我说孟老师,我是诚心来学习的,你不收费我心里也不自在。



孟晨羽说,我也跟你明说,其实语文,关键是平时积累,技巧性的知识,也不用学习多久,我就带你七节课,也就是七个晚上,这七个晚上,你如果掌握好了,高考语文答题的技巧就会尽情掌握的,你就给我七个晚上的费用,没必要给那么多。



我说孟老师,我爸有的是钱,只要分数上去了,钱花再多也无所谓。



“你很迫切呀,很有上进心,我家婷婷像你一样自觉就好了。”孟晨羽感慨了一句,让我坐到书房里。孟婷婷一直冲着我哈哈大笑,然后说打电话给其他同学,让同学们分享这样我制造的这一个动人的新闻。



我手机里立即来一些短消息,问我是不是开始补家教了。



孟晨羽带过的几届高考班,语文平均成绩在120以上,去年的文科状元,语文成绩145,就是她带出来的,作文是满分。孟晨羽给我安排了七节课,每课两个小时。这七节课是这样安排的:字词句。古文阅读。诗词填空。现代文阅读。作文。她给了我两本资料书,我发现她书房里放着好多这样的资料书。基本上是按这几大部分编排的,有很多针对性很强的高考题训练。每周我必须把指定的内容背熟,然后她带着我做一点题,讲解一些答题时的注意要点。



我语文底子本来扎实,孟晨羽一点我就透了。我补了四五次,觉得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特别是在作文方面,我写作本来是强项,可信马由缰,而且偏于独特的角度和深刻的立意,孟晨羽说阅卷老师没时间认真品味,往往得不到高分,孟晨羽说高考高分作文有固定九大模式,让我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填写到该填写的位置,在开头结尾用抒情或奇崛的语言,用排比或对偶等修辞,来展现汉语之美。我一开始写这样的作文,觉得别扭。后来写了几篇,发现套路挺管用,短时间内写作文,一套,真的方便多了,而且还能表达一些自己思考。高二一开学,我按孟晨羽教的,写了几篇夹叙夹议的作文,新来的语文老师大加赞赏,打分很高,当范文让同学们学习。



再比如学古文,孟晨羽给了我一周的时间,让我把高中教材上涉及到的实词意义、虚词用法、古今异义、字词活用、特殊句式等,自己先系统地归纳一遍,誊写在一个笔记本上,然后根据她所提供的教辅资料,重新补充誊写,然后一条一条熟记。我花一周时间背会后,她给我几套针对性古文语法方面的试卷,大多是高考题集锦,让我做。我发现,记住了那么多古文语法知识后,那些高考题看上去并不令人生畏,也不是什么难解之谜。我做错的几道,她简单一分析,我就明白了。



看样子,语文方法是需要,关键是自己还得先多掌握,多积累。



数学辅导老师是华城二中的女老师,头发斑白,一脸慈善。已经退休在家了。来补课的学生一拨接一拨,我觉得她光补课来的收入,比当一个普通老师的收入高出不知多少倍。她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毕业的清华大学高材生,第一节课没给我讲具体如何解题,而是讲数学之美,数学的品质,这让我大吃一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且不谈‘粒子之小、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处处闪耀应用数学的光芒,高度抽象的纯粹数学,也有其深刻而动人的美丽。你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为了应试解题,更要培养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与严密性,提升思维品质。数学教材要通读,基本概念要牢牢掌握,记忆公式要学会举一反三,注意不同条件下结论的变化,由此推导出美丽的结论来……”



她用一双皱纹堆积却充满智慧火花的眼睛注视我,看我受到启悟没有。我赶紧使劲点头,一副钦敬状。她满意地眨了眨眼睛,给我讲一些数学大师们的生平,讲得过程中,让我了解,这些数学家们为何能学好数学,最根本的原因是勤于用脑、善于用脑:“各类考试都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要快速解题,提高准确率,必须在‘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四个环节里节约时间,所以你还是得进行大量的题海训练,以强化你的实战能力……”



题海战术,还是老话题。不过,接下来的几节课,每堂课她抽查我公式背得熟不熟,基本概念掌握的准确不准确。她让我开始的一段时间,不必做大量的题,就把高一,甚至初中里已经学过的概念公式等,记个滚瓜烂熟,在她竖出食指的第一时间里能写出来。我一开始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天天熟悉公式概念,我每节课一千二的家教费就这样白白送了,后来我概念公式熟记之后,蓦然发现,有些让我看得恶心的习题,居然多换几个公式一套,或者添加一些辅助线等,就迎刃而解了。我过去做不出来,是因为好多公式记不起来,根本没想过用这些公式或其它方法去套一下。所有公式一旦熟记了,很多时候,只要不马虎,换几个角度思考,再难的习题,也有打开它缺口的法宝。



英语辅导老师给我安排的是华城一中的一位特级教师,过去在大华外国语学校教过书,后来觉得大华外国语学校太压抑了,太死学了,跳槽到一中的。他看到我特别亲热,说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好它必须先要具备语感,可语感的培养,并不是背几个单词,几个句子得来的,而是要多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熏陶。所以他建议我有时间,或者学习累的时候,反复看好莱坞大片,一开始可以看中文字幕的,到第三四遍就看英文字幕或者不看字幕,只听,竖着耳朵聚精会神地听。当然,他除了这样建议我培养语感之外,就是天天给我补习英语语法。英语语法特别零碎,他让我准备一本错题记录本,只要有错就记在上面,并且在错误的地方标上记号。我跟他补了两个月,就记了一本厚厚的错题集锦。他还让我大量的阅读网上的一些英文文章,说时代感强,高考中很容易考到。时间一长,我觉得效果还是明显。好多过去我觉得什么也看不懂的短文,现在觉得简单的就跟1+1似的,英语掌握得多了,其实做题特容易,一眼瞟过去可以得到答案。



不过英语听力还是不行。幸好高考中听力只是录取参考分。 物理老师找的是华城九中的。一开始觉得他讲课比张振中好不了多少。他给我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这个方法不行,赶紧换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不行,再换一种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多角度分析问题。这种能力做题多了后会自然而然培养出来。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他会把一个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看待,做题的时候也是这样。比如他给我讲力学:力学知识是一个哑铃,它由两大方面的概念构成——力和运动。力本身有不同的种类,也有不同的描述方法,他们共同回答了一个大的问题:什么是力。同样,运动也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有各自所需描述量,如圆周运动中的周期与频率、路程与位移,线速度与角速度等等,他们共同回答了一个问题:什么是运动。而连接这两大问题的杠杆是力学中的核心问题——力对运动的影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三个字:加速度。而加速度主要有这三个概念公式来解答: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及动量。就这样联系起来,你发现所有的力学问题,其实不会超过这些范畴之内。你只要弄明白出题者兜了什么圈转了什么弯,最终还是没有逃出力学这一章。



听起来确实是小菜一碟。可掌握这些繁琐的概念,又得花大量的时间。所以物理老师强调再强调,不要让我着急,先掌握概念,弄清脉络,再做题不迟。



我发现,给我辅导的这些应试教育专家们,其实他们解题的方法,跟课堂上讲的毫无二致,或者更为粗略。可在一对一家教的过程中,他们会让补课的学生打消对这门课的敬畏恐惧之心,而是以随意的口吻让你知道,这些习题其实也简单,关键是看你脑子够不够,掌握的概念扎实不扎实。当然,不管是正常上课还是课外家教,看你付出多少辛苦和努力。



我像一头老牛样,大口大口地吞吃,然后利用一切时间,不停地咀嚼消化,想着还吃点更好的东西。我发现,在大量记忆和做题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一种成就感,比如破解一道题,就跟看了一部电影一样,心满意得。如果做不出来,就跟没看到结尾一样,痒痒的难受。不过,有时也感觉挺无聊的,成就感就跟肥皂泡沫一般,闪现一下,立刻黯然消失了,更多的,是让你感觉到疲乏和劳累。但我想到梦儿爱笛过得日子,因为高中遥远、不好住宿而读不上书,觉得自己该读最好的大学,这点疲乏和劳累不算什么,只有痛苦地克服。我只能用无用的成就感来激励自己。而这些世故之极的辅导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我做题累了,或者厌倦了,想放弃的时候,再给我讲一些道理,讲一些思维方法,调整我的做题状态。正像那些体育明星,教练要帮他们调整状态一样,调整的目的,是让选手把力量用在刀刃上。



我成天做题。做顺畅了,我感觉这些习题,就跟我吃到不同饭菜一样,各有各的味道,如果一天吃不到不同风味的,我会难受的要死,同类型的习题会让我味同嚼蜡,吃起来硬铬,还破坏我的肠胃。我也发现,每道题,其实都有一个指向,你顺着出题者的思维去想,他就考的是这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在他藏三遮四的题目下,像乌龟头,缩进去了,连尾巴也看不见。你得寻找乌龟头在哪儿。实在找不到了,你给乌龟送上一条鳝鱼什么的,他会立即伸出头和尾巴来。而送上的鳝鱼,就是你需要补充添加的内容。比如几何中的一条辅助线,物理中的一个手柄,语文中一串漂亮的字词,化学中一个分子符号,英语中一个特有的句式。



我豁然开朗。原来如此,中国的出题者,手握了一点出题的权力,把每一道题目设置成一个迷宫,你只有走进这个迷宫,才有冲出来看到海阔天空的可能,如果你围着迷宫打转,眼前永远是一个迷宫,你不知道渺远的天空在什么地方。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一个游戏,破解游戏攻略,你首先得进入游戏之中才行,游刃有余之后发现其实挺简单,或很无趣。



我更进一步地明白,原来这些出题者就是潜意识中为了显露自己的聪明,跟你绕弯子,费尽心思让你猜想一下他们到底是多么聪明,而不是为了发掘你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只是跟你在斗心计。就像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僚体制样,就是让你斗来斗去,皇帝在哪儿高高在上,冷眼旁观,甚至不管。我看到题目的时候,就想到出题者在暗笑,心怀不轨,自作聪明。



他们根本没想到,学生跟这样的题目斗,结果被残酷地扼杀掉多少脑细胞和青春的葱茏岁月。我们为何能教出无数高分,却培养不了一个天才?出题者首先没有意识到什么叫创造!



高考其实换一种考法,比如考政治,加入面试演讲;考历史,让学生对家乡的历史做番调查后当场写感想;考语文,看看学生有无独特的认知和思想……这样学生可以省心些,也会锻炼出许多素质来。



我很讨厌这些出题者。我以破坏出题者设置的陷阱为乐事。我每次拿到一张试卷,看到的是一个接一个的陷阱,这些陷阱里,有藏了长矛的,有藏了深水的,有藏了地洞的。反正,我得把这些陷阱里的机关找出来,然后巧妙地穿过。最难的题,不外乎六七个陷阱。只要看到了这些陷阱,小心避开了,你就能找到一条长驱直入的大道。



就比如高考作文。当你读了再读那模棱两可的材料,再透过油墨喷散的试卷,看到出题的老师影子时,你就知道,他们正想得到怎样的观点,想看到怎样的形式和怎样的卷面。你会立即明白,该用什么样的句式,让阅卷老师高兴,用什么样的字词,达到阅卷老师的期待,用什么样的标题,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用什么样的结尾,让阅卷老师口有余味。



而阅卷老师那些已经定型的大脑,不过是出题者安排的小兵,你只要把出题者拿下,小兵是很好对付的,直捣黄龙是没有问题的。



我的信心如太阳般升起来了。四个月的家教之后,我判若两人,如乘风破浪的行者,做题时有说不出的快意。在一道接一道的试题中,我笑出题老师思维的狭窄,年年都是这些题,一点儿都没变。为了保持这种成就感,我只得放弃了阅读小说,起床刷牙洗脸只用几分钟,一大早跟那些没有瞌睡的女生比谁到教室的时间早,谁早读课上背的单词多。我常常在英语课上做着数学作业,在语文课上做着英语作业。偶尔课间也去参加同学们对新近新闻的讨论,比如NBA谁谁又创记录了,那个队又被屠戮了,那个明星又转会了,那个地方又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但我觉得这些事跟我关系不大,后来懒得加入讨论了。我忙着做题背题。过去我们为了在课间时间活动筋骨,就在后门玩扣篮,用纸包了一个又一个的“篮球”,学着麦迪、卡特等的招牌动作,跳起来用力扣在后门上刻的篮框里,自得其乐。可现在也没心思去跳啊奔的,觉得浪费时间,我像过去看小说一样,现在眼睛不盯着习题就浑不舒服,似乎缺了点什么似的。



我的生活里没有了音乐课,电脑课,即使体育课也只是打上一阵子篮球,然后赶紧跑到教室里,把该要做的题做完。一天不找几道高难度的习题来钻研一番,心里总会不踏实。有时候晚自习休息时间,同学们会打开电视看着音乐MTV,看看“棒棒堂”之类的节目,看着韩剧《魔女幼熙》。我觉得他们真会浪费时间。我更不屑于网上打游戏或聊天。我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半夜困得不行了,趴桌上小憩一下,再冲个冷水澡,一气杀到天明。有些人说我学疯了。我时常以听着悲愤交加的贝多芬,以自勉。我成了单向人,眼里、心里都是习题、考分。



也和赵明博老师交流。发短信,他问我报考志愿时,我对赵明博老师说:“我只想去三个地方读书。”



“哪三个?”



“北京上海香港。”



“只要有决心,应该没问题。”



“第一港大,第二北大,第三复旦。” “目标可以定高点,但不能好高骛远,最好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非我莫属!”



“年轻人,勇气可嘉!”



我把三所学校,用红黄蓝三色的彩笔写在我书桌前的墙壁上,看上去非常的狂傲跋扈。我在中国地图上圈起了这几个地方。可我明显感觉,我前面有一座高山,触目惊心地阻挡了我前进的道路,我只有爬上去,翻过去,才能看到我曾有的梦想,才能活出自我的感觉。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我就在班里排名前十名,高二上学期期末时,已经位于第三名,到了高二下学期,每门课考试,我位居班上第一名。我的成绩像火箭般蹿升。高三一开学,我被校方安排,转到文科实验班里。当时好多老师提议我学理科,因为我物理化学是强项。但我选择了文科,我总觉得,我还是有点自己的思考,文综水平会在高考中获得阅卷老师的赞叹。最根本的原因,我想通过我的文字,鼓励一些人,惊醒一些人。



实验班学习疯子更多,高三一年里,我的成绩一直处于居中的位置。我分析过我成绩居中的原因,主要是一些试题,我的观点和标准答案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我潜意识里不想放弃我已经成形了的思考。这让一些任课老师很担心,说高考中影响我得分,让我把那点与众不同的思考抹去,尽可能地填写出题者设想的标准答案。我觉得我不能完全放弃自己的一些认知,否则就太没尊严了。我想出题者应该能想到,除了参考答案,还有其他的答案,可能比参考答案更切合。我寄希望于碰到一个能给考生自由考虑的阅卷老师。



高考中,我还是答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这一点点与众不同,万幸让阅卷老师给喜欢上了,给的分挺高的。所以巧遇太重要了。我一下子成为半路杀出的黑马,跃居成大华外国语学校历史上的第八位状元。



成为状元的那个夜晚,睡觉前,我一个人溜出来,躲到我家别墅背后,点燃了我三年里用过的两大蛇皮袋的复习资料,火光如吼不出声音的灵魂在挣扎,我像一个悲情的祭奠者,以一篇无言的诔文与高中永远作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