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荀子译注 > 卷十八 成相第二十五

卷十八 成相第二十五

书籍名:《荀子译注》    作者:荀子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T,xt,小,说天,堂


  [题解]



  把乐曲或曲词从头到尾演奏或演唱一遍叫'成'。'相'(xi4ng 向)则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又名'拊'、'拊搏',由熟皮制成的皮囊中塞满糠而成,形如小鼓,拍打时声音沉闷;因其一般用来打节拍,对乐曲的演奏或曲词的 演唱起辅助作用,所以叫'相'。'成相',即演奏拊搏,引申而指一边念诵一边拍打拊搏作节拍的一种文学样式(就像'大鼓'、'快板'由敲鼓、击板引申指一 种曲艺形式一样)。它可能是当时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与现在一边敲鼓为节拍一边说唱的大鼓以及一边击竹板为节拍一边念诵唱词的快板类似,只不过它不配乐歌 唱、也不说白而只是念诵而已。这里用作篇名,与下篇的'赋'一样,是以体裁来作篇名。全文五十六章,实可分为三篇,每篇都以'请成相'的套语作为开头。这 三篇成相以及《赋篇》中的五篇赋与'佹诗'、'小歌',《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统称为《孙卿赋十篇》,可见它在古代属于赋的一个流别,是一种不歌而诵的 文体。为了便于念诵,其词押韵,其句式也较为整练,与诗相近。所以从其文辞的形式上来看,它实可视为后代说唱文学的滥觞,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篇以通俗的形式,既回顾了历史,又宣扬了礼法兼治、'明德慎罚'、'贵贱有等'、'尚贤推德'、'务本节用'等一系列政治主张,所以一向为后人所重视。 由于了解本篇的押韵情况不但有利于阅读古代的韵文,而且有利于纠正本篇的文字讹误,所以注释中分别标明每章韵脚所属的上古韵部,供大家参考。



  [原文]



  25.1 请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1)。



  人主无贤,如瞽无相(2),何伥伥(3)!



  [注释]



  (1)堕(hu9 灰):通'隳',毁,陷害。(2)瞽(g(鼓):盲人。相:扶助盲人走路的人。(3)伥伥(ch1 ng 昌):茫茫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样子。本章韵脚:相、殃、良、相、伥,阳部。



  [译文]



  让我敲鼓说一场,先说世间的祸殃,



  愚昧昏庸又糊涂,竟然陷害那忠良。



  君主没有好国相,就像瞎子没人帮,无所适从多迷惘。



  [原文]



  25.2 请布基,慎圣人(1),



  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2),群臣莫谏,必逢灾(3)。



  [注释]



  (1)'圣人'不入韵,当为'听之'之形误('聖'字为'聽'字之坏误)。(2)苟:犹'尚',是表示希望的语气副词。参见《古书虚字集释》。(3)本章韵脚:基、之(今误为'人')、治、灾,之部。



  [译文]



  让我陈述那根本,请你把它仔细听,



  愚昧独断又专行,国家大事办不成。



  君主嫉妒又好胜,群臣没人敢谏诤,灾难一定会降临。



  [原文]



  25.3 论臣过(1),反其施(2),



  尊主安国尚贤义。



  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3)。



  [注释]



  (1)论:审察。参见 9.24 注(23)。(2)反:见 4.6 注(5)。施:行。(3)本章韵脚:过、施、义、祸,歌部。



  [译文]



  考察臣子的过错,要看他是怎么做,



  是否尊君安祖国,崇尚贤人道义多。



  拒绝劝谏又文过,愚昧附和君主说,国家一定会遭祸。



  [原文]



  25.4 曷谓罢(1)?国多私,



  比周还主党与施(2)。



  远贤近谗,忠臣蔽塞,主势移(3)。



  [注释]



  (1)罢(p0 皮):通'疲',不贤,没有德才。(2)还:通'环',围绕,引申指封闭、蒙蔽。一说通'营',迷惑的意思。参见 13.1 注(5)。(3)本章韵脚:罢、私、施、移,脂歌旁转。'私'属脂部,其余属歌部。'私'或为'和'字之形讹,'和'属歌部,更为谐调。



  [译文]



  什么叫做不贤能?国家内部多私门,



  紧密勾结封闭君,同党布置一层层。



  远离贤人近谗人,忠臣被隔不得近,君主权势被侵吞。



  [原文]



  25.5 曷谓贤?明君臣,



  上能尊主爱下民(1)。



  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2)。



  [注释]



  (1)爱下民:当作'下爱民'(王念孙说)。(2)本章韵脚:贤、臣、民、宾,真部。



  [译文]



  什么叫做有德行?君臣职分能分明,



  对上能够尊重君,对下能够爱人民。



  君主真能听从他,天下统一全平定,四海之内都归顺。



  [原文]



  25.6 主之孽,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



  愚以重愚(1),暗以重暗,成为桀(2)。



  [注释]



  (1)愚以重愚:即'以愚重愚'。重(ch¥ng 虫):加。(2)本章韵脚:孽、达、蹶、桀,月部。



  [译文]



  再说君主的祸灾,在于谗佞都显贵,



  贤能逃亡全躲开,国家因此而垮台。



  愚昧之上加愚昧,已经昏庸又加倍,成为夏桀同一类。



  [原文]



  25.7 世之灾,妒贤能,



  飞廉知政任恶来(1)。



  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2)。



  [注释]



  (1)飞廉、恶来:见 8.15 注(9)。(2)本章韵脚:灾、能、来、囿、台,之部。



  [译文]



  再说商代的灾害,在于嫉妒好人才,



  飞廉竟然能执政,还要任用那恶来。



  使得纣王心狭隘,增大园林讲气派,高高筑起那露台。



  [原文]



  25.8 武王怒(1),师牧野(2),



  纣卒易乡启乃下(3)。



  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4)。



  [注释]



  (1)武王:见 4.12 注(12)。(2)牧野:古地名,一作坶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3)纣:见 1.14注(3)。乡:通'向'。易乡:改变方向,即倒戈。启:指微子启,见 15.5 注(7)。下:投降。(4)本章韵脚:怒、野、下、祖,鱼部。



  [译文]



  武王因此而发怒,进军牧野攻打纣,



  纣王士兵齐倒戈,微子投降做俘虏。



  武王赞赏微子启,把他封在宋国住,建立庙宇供祭祖。



  [原文]



  25.9 世之衰,谗人归,



  比干见刳箕子累(1)。



  武王诛之,吕尚招麾(2),殷民怀(3)。



  [注释]



  (1)比干、刳、箕子:见 8.15 注(8)。累:通'缧'(l6i 雷),捆绑犯人的大绳子,引申为捆绑,囚禁。(2)吕尚:见 11.19 注(9)。麾(hu9 挥):指挥作战用的旗子。招麾:用战旗指挥。(3)本章韵脚:衰、归、累、怀,微部。



  [译文]



  商代衰落将灭亡,谗佞归附商纣王,



  比干被剖挖心脏,箕子囚禁在牢房。



  武王诛杀商纣王,吕尚指挥战旗扬,商朝民众全归往。



  [原文]



  25.10 世之祸,恶贤士(1),



  子胥见杀百里徙(2)。



  穆公任之(3),强配五伯(4),六卿施(5)。



  [注释]



  (1)'士'字不入韵,疑作'佐'。子胥为阖闾之佐而夫差恶之,百里为穆公之佐而晋献公恶之,所以说'恶贤佐'。大概后来的抄书刻书者不明古音,认为 '佐'与'移'('徙')、'施'不谐,故臆改为'士'。(2)子胥:见 13.2 注(8)。百里:指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晋献公灭虞后被俘。后来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国时把他作为陪嫁之臣。他在途中外逃,被楚国人抓住。秦穆公听说他 有才能,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回,授以国政。他与蹇叔、由余等一起辅佐秦穆公建立了霸业。'徙'字不入韵,疑作'移'。'徙'原来可能是'移'字的注文,它 混入正文后,后人见多了一字而误把'移'字删去了。(3)穆公:秦穆公,名任好,春秋时秦国君主,公元前 659~前 621 年在位。(4)配:匹配,相当。五伯:见 11.4 注(5)。配五伯:荀子不把秦穆公当作为五霸之一,所以只说'配五伯'。(5)六卿:古代天子有六军,六军的主将称六卿。春秋时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如晋国也 僭置六卿。至于穆公设置六卿的事,于史无征。此或为夸饰之辞,形容其强大。施:设置。本章韵脚:祸、佐(今误为'士')、移(今误为'徒')、施,歌部。



  [译文]



  再说人间的祸殃,厌恶贤能的宰相,



  子胥被杀而死亡,百里陪嫁到他邦。



  穆公任用百里奚,匹敌五霸国家强,设置六卿威风扬。



  [原文]



  25.11 世之愚,恶大儒,



  逆斥不通孔子拘(1)。



  展禽三绌(2),春申道缀(3),基毕输(4)。



  [注释]



  (1)逆:拒绝。斥:排斥,驱逐。通:通达,得志,指被重用而显贵。孔子拘:孔子五十六岁时(公元前 496 年)离开鲁国,到卫国住了十个月又打算去陈国,经过匡城(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时,由于阳虎曾欺凌过匡人,而孔子又长得像阳虎,所以匡人把孔子包围了要拘 捕他,结果孔子派随行弟子到卫国宁武子家去做家臣后才得脱险。孔子六十三岁时(公元前 489 年),吴国攻陈,楚国前来救陈,孔子住在陈、蔡之间,楚国派人聘请孔子,陈、蔡两国怕楚国重用孔子而威胁到自己,于是派人把孔子围困在荒野上。后楚昭王派 兵来迎接孔子,才算免遭灾祸。详《史记'孔子世家》。(2)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展氏,名获,字子禽,封于柳下,谥惠,习称柳下惠。以善于讲究礼节著 称。他任士师(掌管刑狱的官)时,三次被废黜。绌(ch)触):通'黜',废黜,罢免。(3)春申:即楚国贵族春申君黄歇。楚顷襄王时他任左徒。考烈王即 位,他任令尹,封淮北地,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 248年)改封于吴(今苏州),号春申君。公元前 238 年,考烈王死,他被王舅李园所杀。荀子在公元前255 年入楚后,曾被春申君用为兰陵令(参见前言)。有人以为此'春申'非指黄歇(卢文弨说),则当指楚庄王之弟春申君(参见拙著《韩非子全译》14.6 注(3))。缀(chu^绰):通'辍',停止,废止。(4)输:堕,掉落。本章韵脚:愚、儒、拘、输,侯部。



  [译文]



  再说人间的糊涂,憎恶伟大的名儒,



  不被重用遭驱逐,孔子几次被围住。



  展禽三番被废黜,春申德政被废除,儒术基业全倾覆。



  [原文]



  25.12 请牧基,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



  谗人罔极,险陂倾侧(1),此之疑(2)。



  [注释]



  (1)陂(b@臂):通'诐',邪僻。倾侧:偏邪不正。(2)本章韵脚:基、思、之、疑,之部。'极'、'侧'属职部,古代之职两部对转,也相谐。



  [译文]



  请听治国的根本,在于思慕用贤臣,



  唐尧距今虽万代,依然可见其德政。



  谗人作恶无止境,险恶邪僻心不正,怀疑用贤的方针。



  [原文]



  25.13 基必施,辨贤罢,



  文、武之道同伏戏(1)。



  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2)?



  [注释]



  (1)文、武:文王、武王,见 5.4 注(2)、4.12 注(12)。伏戏:又作伏羲、伏牺、庖牺,传说是人类的始祖,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由此可推知他是原始狩猎时代的领袖。(2)本章韵脚:施、罢、戏、为,歌部。



  [译文]



  基本国策须实施,辨别贤才与无知,



  文王、武王的政治,以及伏戏都如此。



  遵循此道国家治,不遵循它混乱至,为何怀疑这种事?



  [原文]



  25.14 凡成相,辨法方,



  至治之极复后王(1)。



  慎、墨、季、惠(2),百家之说,诚不详(3)。



  [注释]



  (1)复:回归,恢复,引申为遵循、效法。后王:指现当代的帝王。(2)'慎'字上《集解》有'复'字,据宋浙本删。慎:慎到,见 2.6 注(3)。墨:墨翟,见 6.4 注(4)。季:季梁,战国前期杨朱一派的人物。惠:惠施,见 3.1 注(8)。(3)详:通'祥',吉利,善。本章韵脚:相、方、王、详,阳部。



  [译文]



  总括敲鼓我所唱,就在辨明方法上,



  国家大治的准则,在于效法后代王。



  慎、墨、惠子与季梁,以及百家的主张,胡言乱语真不良。



  [原文]



  25.15 治复一(1),修之吉,



  君子执之心如结。



  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2)。



  [注释]



  (1)一:道,指礼法。(2)形:通'刑'。是:这,指代'众人'、'谗夫'。诘:责问,追查,查办。形是诘:即'诘刑是',因押韵的关系而把'诘'后置了。本章韵脚:一、吉、结、诘,质部。



  [译文]



  治国之道归于一,遵行此道就大吉,



  君子坚守这原则,思想就像打了结。



  众人三心又二意,谗人把它来抛弃,对此用刑查到底。



  [原文]



  25.16 水至平,端不倾,



  心术如此像圣人。



  而有势(1),直而用抴(2),必参天(3)。



  [注释]



  (1)'而'上当有'人'字,与上'人'字相涉而误脱(郝懿行说)。(2)直:正直,指使自己正直,即 5.15 所说的'度己以绳'。抴:见 5.15 注(2)。用抴:指'接人用抴',见 5.15。(3)参:见 3.5 注(2)。本章韵脚:平、倾、人、天,耕真通转。'平'、'倾'属耕部,其余属真部。



  [译文]



  一杯水啊极其平,端起它来不斜倾,



  心计若像这样正,就像伟大的圣人。



  如果有权不忘本,严正律己宽容人,如用舟船接客乘,功高齐天一定成。



  [原文]



  25.17 世无王,穷贤良,



  暴人刍豢仁人糟糠(1)。



  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2)。



  [注释]



  (1)刍豢:见 4.12 注(3)。(2)本章韵脚:王、良、糠、行,阳部。



  [译文]



  世间没有好帝王,走投无路那贤良,



  残暴之人鲜肉尝,仁德之人吃糟糠。



  礼崩乐坏都灭亡,圣人隐居又躲藏,墨家学说流行广。



  [原文]



  25.18 治之经,礼与刑,



  君子以修百姓宁。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1)。



  [注释]



  (1)本章韵脚:经、刑、宁、平,耕部。



  [译文]



  治理国家的纲领,就是礼制与用刑,



  君子用礼来修身,百姓怕刑而安宁。



  彰明美德慎用刑,不但国家能太平,普天之下全平定。



  [原文]



  25.19 治之志,后势富,



  君子诚之好以待(1)。



  处之敦固,有深藏之(2),能远思(3)。



  [注释]



  (1)好以待:'以好待'之倒,'以善待用'的意思。(2)有:通'又'。(3)本章韵脚:志、富、待、之、思,之职对转。'富'属职部,其余属之部。



  [译文]



  治理国家的意念,权势财富放后边,



  君子真心为国家,凭此善心等推荐。



  对此忠厚意志坚,深深把它藏心田,能够考虑得长远。



  [原文]



  25.20 思乃精,志之荣,



  好而壹之神以成。



  精神相反(1),一而不贰,为圣人(2)。



  [注释]



  (1)反:当为'及'字之误(王引之说)。(2)本章韵脚:精、荣、成、人,耕真通转。'人'属真部,其余属耕部。



  [译文]



  思考如果能精心,思想开花定丰盛,



  爱好它啊又专一,神而明之便养成。



  精心神明紧相跟,专心一致不二分,就能成为大圣人。



  [原文]



  25.21 治之道,美不老(1),



  君子由之佼以好。



  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2)。



  [注释]



  (1)不老:即永葆青春,永具活力而不过时。(2)本章韵脚:道、老、好、考,幽部。



  [译文]



  治理国家的正道,完美经久不衰老,



  君子遵循这正道,美好之上加美好。



  对下用来教子弟,对上用来事祖考。



  [原文]



  25.22 成相竭,辞不蹶(1),



  君子道之顺以达。



  宗其贤良,辨其殃孽(2)。



  [注释]



  (1)蹶(ju6 决):竭尽,枯竭。(2)此句恐脱三字。本章韵脚:竭、蹶、达、孽,月部。



  [译文]



  敲鼓说完这一场,我的话语还没光,



  君子遵行我的话,顺利通达幸福长。



  千万尊崇那贤良,仔细辨明那祸殃。



  [原文]



  25.23 请成相,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让(1)。



  许由、善卷(2),重义轻利,行显明(3)。



  [注释]



  (1)尧:见 2.2 注(4)。舜:见 3.1 注(10)。(2)许由、善卷:尧、舜时代的隐士。传说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而逃到箕山下,农耕而食。舜要把帝位让给善卷,善卷不接受而逃入深山,不知去向。(3)本章韵脚:相、王、让、明,阳部。



  [译文]



  让我敲鼓说一场,说说圣明的帝王,



  尧、舜崇尚贤德人,亲自来把帝位让。



  许由、善卷志高尚,看重道义把利忘,德行显扬放光芒。



  [原文]



  25.24 尧让贤,以为民,



  泛利兼爱德施均。



  辨治上下(1),贵贱有等,明君臣(2)。



  [注释]



  (1)辨(b4n 办):通'办',治理。(2)本章韵脚:贤、民、均、臣,真部。



  [译文]



  尧让帝位给贤人,全是为了老百姓,



  普遍造福爱众人,恩德布施全均匀。



  上上下下都治理,贵贱有别等级分,职分分明君和臣。



  [原文]



  25.25 尧授能,舜遇时,



  尚贤推德天下治。



  虽有贤圣,适不遇世,孰知之(1)?



  [注释]



  (1)这三句实是荀子怀才不遇的自叹之辞。本章韵脚:能、时、治、之,之部。



  [译文]



  尧把帝位传贤能,虞舜遇上好时辰,



  推崇贤能与德行,天下治理得太平。



  现在虽然有贤圣,恰恰不遇好时运,谁能知道他贤能?



  [原文]



  25.26 尧不德,舜不辞,



  妻以二女任以事(1)。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2)。



  [注释]



  (1)妻以二女:相传尧曾把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2)本章韵脚:德、辞、事、备,之职对转。'辞'、'事'属之部,其余属职部。



  [译文]



  尧不自夸有德行,舜不推辞来做君,



  尧把二女嫁给舜,又将国事来委任。



  伟大的人啊是虞舜!朝南而立在朝廷,万物齐备都丰盛。



  [原文]



  25.21 舜授禹,以天下,



  尚得推贤不失序(1),



  外不避仇(2),内不阿亲(3),贤者予(4)。



  [注释]



  (1)得:通'德'。序:次序,秩序,此指能够根据才能功德的高低来推举贤德。(2)外不避仇:对外不回避仇人。传说禹的父亲鲧(g(n 滚)因治水没成功而被舜杀死在羽山,但舜不回避杀父可能引起的怨仇而传位给禹。(3)内不阿亲:对内不偏袒亲人。指舜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商均。(4) 本章韵脚:禹、下、序、予,鱼部。



  [译文]



  舜把帝位传给禹,将天下大权来相许,



  崇尚德行把贤举,不丢规矩有次序,



  外不避嫌把仇取,内不偏袒把儿去,贤能之人就给予。



  [原文]



  25.28 禹劳心力(1),尧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2)。



  举舜畎亩(3),任之天下,身休息(4)。



  [注释]



  (1)禹劳心力:指禹准备动用武力。《韩非子'五蠹》载:'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 干戚舞,有苗乃服。'(2)三苗:又称有苗,古代的一个南方部族,分布于今湖南岳阳、湖北武昌、江西九江一带。(3)畎(qu3n 犬):田间的水沟。畎亩:田间。(4)本章韵脚:力、德、服、息,职部。



  [译文]



  大禹操心用武力,尧有德行不着急,



  盾牌戈矛全不用,三苗心悦诚服帖。



  提拔虞舜田亩里,给他天下使称帝,自己离位去休息。



  [原文]



  25.29 得后稷(1),五谷殖(2),



  夔为乐正鸟兽服(3)。



  契为司徒(4),民知孝弟(5),尊有德(6)。



  [注释]



  (1)后稷:见 21.11 注(12)。(2)五谷:见 8.5 注(3)。殖:种植。(3)夔:见 21.11 注(13)。乐正:古代乐官的名称。(4)契(xi8 泄):人名,传说是商族的始祖,帝喾的儿子,舜时因帮助禹治水有功,被任为司徒,赐姓子氏,封于商。司徒:主管民政教化的官,参见 9.24。(5)弟(t@替):同'悌',顺从兄长。(6)本章韵脚:稷、殖、服、德,职部。



  [译文]



  得到后稷管农务,教导人民种五谷,



  夔做乐正奏乐曲,鸟兽起舞全驯服。



  契管教化做司徒,民知顺兄孝父母,有德之人受敬慕。



  [原文]



  25.30 禹有功,抑下鸿(1),



  辟除民害逐共工(2),



  北决九河(3),通十二渚(4),疏三江(5)。



  [注释]



  (1)鸿:通'洪'。下:使……向下(流)。(2)共(g#ng 公)工:原是主管水利的官,后来成为一个氏族部落的氏,这部落从五帝时代一直延续到周代。此文的共工指禹时主管水利的官。(3)决:掘开堵塞水流的地方来 疏通水道。九河:古代黄河从大陆泽(在今河北任县东北,今已湮没)向北分为九道,分别是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统称为九河, 然后再合为一大河入海。九河古道,今早已湮废,不能尽考,其地约在今山东平原县以北、天津市以南一带。(4)渚:州。十二渚:即十二州。相传禹治水后,分 中国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杨州、豫州、梁州、雍州。舜又从冀州分出幽州、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共十二州。(5)三江:三条江,具体所 指因文而异,古人也多异说。此文所指,当为松江、娄江、东江。松江又名笠泽、吴江、松陵江,即今吴淞江(源自太湖,东北流经江苏吴江县、昆山县等入上海市 而改名苏州河,会合黄浦江入长江)之上游七十里。娄江大抵与今浏河相当,自今苏州东南三十里之古三江口东北流,经今江苏昆山县、太仓县而入长江。东江今已 湮废,其故道大抵自古三江口东南流,经今澄湖、白蚬湖等,在今浙江海盐县南入海。考详拙著《吴越春秋全译》5.21 注(24)。本章韵脚:功、鸿、工、江,东部。



  [译文]



  复禹治水有大功,疏导排泄治大洪,



  排除祸害为民众,驱逐流放那共工,



  北方开掘那九河,全国河道都疏通,疏浚三江流向东。



  [原文]



  25.31 禹傅土(1),平天下,



  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2)。



  [注释]



  (1)傅(f&敷):通'敷',治。参见《广雅'释诂》。(2)益:即伯益,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相传他助禹治水有功,被选为继承人。禹去世后,禹的 儿子启即继王位,他与启争夺,被启所杀。一说由于他的推让,启被拥戴继位。皋陶:见 5.5 注(5)。横革、直成:也是禹的辅佐,具体事迹不详。'为'字上疑脱'以'字。本章韵脚:土、下、苦、辅,鱼部。



  [译文]



  夏禹领导治水土,安定天下重任负,



  亲自为民来奔走,做事劳累又辛苦,



  得到伯益、皋陶、横革、直成作辅助。



  [原文]



  25.32 契玄王(1),生昭明,



  居于砥石迁于商(2)。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3)。



  [注释]



  (1)玄王:即指契(见 25.29 注(4)),因其母简狄吞玄鸟卵而受孕生他,故称之为玄王。(2)砥石:山名,《淮南子'地形训》:'辽出砥石。'高诱注:'砥石,山名,在塞外,辽水所 出。'今人有据此认为商民族来自北方的。商: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南,商时名亳。(3)成汤:见 4.12 注(12)。本章韵脚:王、明、商、汤,阳部。



  [译文]



  契因玄鸟称玄王,生下昭明好儿郎,



  开始住在砥石冈,后来迁到封地商。



  十又四代传下来,便有天乙做商王,天乙就是那成汤。



  [原文]



  25.33 天乙汤,论举当(1),



  身让卞随举牟光(2)。



  道古贤圣,基必张(3)。



  [注释]



  (1)论:见 11.12 注(4)。(2)卞随、牟光:汤时隐士。传说汤打败了夏桀,把天下让给他们,他们认为汤杀君不义,所以都不接受,并投水而死。'牟光'又作'务光'。举:通'与',给。(3)此句上疑脱四字。本章韵脚:汤、当、光、张,阳部。



  [译文]



  商王天乙号称汤,选拔人才都恰当,



  亲自让位给卞随,又把天下给务光。



  遵循效法古圣王,国家基业必扩张。



  [原文]



  25.34 愿陈辞(1),世乱恶善不此治。隐讳疾贤良,由奸诈,鲜无灾(2)。



  [注释]



  (1)这句下疑脱三字。(2)鲜(xi3n 显):少。从本篇押韵的情况来看,一般是两个三字句、一个七字句、一个十一字句为一章。而这十一字句一般可读为上八下三(如 25.1),或上四下七(如 25.2),或四四三(如 25.3)。但也有变例的,如 25.21 读上六下五,25.31 作一句读。此文也属变例,读五三三。前人多于'贤'字处逗,实不当。本章韵脚:辞、治、灾,之



  [译文]



  愿把说辞来张扬,



  世道混乱恶善良,却不治理这状况。



  隐讳过错恨贤良,任用奸诈作主张,那就很少没祸殃。



  [原文]



  25.35 患难哉!阪为先(1),



  圣知不用愚者谋。



  前车已覆,后未知更(2),何觉时(3)!



  [注释]



  (1)阪(b3n 板):斜坡,引申指歪门邪道。一说'阪'通'反'。先:上古属文部,它与'哉'、'时'等之部字虽可通押,但此文当为'志'字之误。(2)更:改。这七字 或顿为'后未知、更何觉时!'则'更'字可解为'又'。(3)本章韵脚:哉、志(今误为'先')、谋、时,之部。



  [译文]



  遭殃遭殃真遭殃。歪门邪道是志向,



  圣人智士不任用,却和蠢人去商量。



  前边车子已倾覆,后车尚未知改向,何时觉悟不乱闯。



  [原文]



  25.36 不觉悟,不知苦,



  迷惑失指易上下(1)。



  忠不上达(2),蒙掩耳目,塞门户(3)。



  [注释]



  (1)指:通'旨',旨意,目的。失指:没了主意。(2)忠:《集解》作'中',据宋浙本改。(3)本章韵脚:悟、苦、下、户,鱼部。



  [译文]



  君主实在不觉悟,不知如此会受苦,



  迷惑糊涂不作主,上下颠倒成下属。



  忠言不能告君主,君主耳目被蒙住,就像堵住了门户。



  [原文]



  25.37 门户塞,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1)。



  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恶正直(2)。



  [注释]



  (1)莫:古'暮'字,昏暗,指愚昧。(2)本章韵脚:塞、惑、极、直,职部。



  [译文]



  听言途径被堵住,就会迷乱极糊涂,



  惑乱昏暗真愚昧,永远如此没限度。



  是非颠倒正为误,互相勾结骗君主,正直之士被憎恶。



  [原文]



  25.38 正直恶,心无度,



  邪枉辟回失道途(1)。



  己无尤人(2),我独自美,岂独无故(3)?



  [注释]



  (1)辟:通'僻',邪僻不正。回:奸邪。(2)尤:《集解》作'邮',据世德堂本改。尤:指责,归罪。(3)后一'独'字当为衍文。故:事故。本章韵脚:恶、度、途、故,鱼铎对转。'途'、'故'属鱼部,其余属铎部。



  [译文]



  正直之士被憎恶,君主心中没法度,



  邪曲不正又险恶,昏乱迷惑失正路。



  自己不要责怪人,唯我独好太自负,难道自己没错误?



  [原文]



  25.39 不知戒,后必有,



  恨後遂过不肯悔(1)。



  谗夫多进,反覆言语,生诈态(2)。



  [注释]



  (1)恨:通'很',凶悍地坚持错误不改叫'很',今字作'狠'。後:当为'復'字之误,'復'通'愎'(b@闭),任性、固执的意思。遂:成。(2)态:通'慝'(t8 特),邪恶。本章韵脚:戒、有、悔、态(慝),之职对转。'戒'、'慝'属职部,其余属之部。



  [译文]



  不知警惕出事故,以后一定有错误,



  凶悍固执难劝阻,一错到底不悔悟。



  谗人进用又很多,颠三倒四来告诉,欺诈邪恶全干出。



  [原文]



  25.40 人之态,不如备(1),



  争宠嫉贤利恶忌(2)。



  妒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3)。



  [注释]



  (1)如:当为'知'字之误。(2)利:当为'相'字之误(王念孙说)。(3)本章韵脚:态(慝)、



  备、忌、匿,之职对转。'态'、'忌'属之部,其余属职部。



  [译文]



  对于臣子的邪僻,不知防备与警惕,



  臣下争宠把贤嫉,彼此憎恨相猜忌。



  妒忌功臣毁贤能,下聚党羽相勾结,上把君主来蒙蔽。



  [原文]



  25.41 上壅蔽,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



  孰公长父之难(1),厉王流于彘(2)。



  [注释]



  (1)孰:当为'郭'之形讹。'郭':通'虢'(gu¥国)。虢公长父:又称虢仲,周厉王的宠臣。(2)厉王:即周厉王,姓姬,名胡。彘(zh@ 智):古地名,在今山西霍县。厉王流于彘:公元前841 年,西周国人暴动,攻王宫,厉王奔彘。本章韵脚:蔽、势、制、彘,质月旁转。'彘'属质部,其余属月部。



  [译文]



  君主在上被蒙蔽,失去辅佐和权势,



  任用进谗的小人,不能把他来控制。



  虢公长父太放肆,因把灾难来招致,厉王流窜逃到彘。



  [原文]



  25.42 周幽、厉(1),所以败,



  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2)。



  [注释]



  (1)周幽:周幽王,姓姬,名宫涅,西周末代君王,公元前 781~前 771 在位。(2)本章韵脚:厉、败、害、世,月部。



  [译文]



  周幽王与周厉王,所以失败有原因,



  别人规劝全不听,专门残害那忠臣。



  唉呀我算什么人,偏偏不遇好时辰,活在乱世无所成。



  [原文]



  25.43 欲衷对(1),言不从,



  恐为子胥身离凶(2)。



  进谏不听,刭而独鹿(3),弃之江(4)。



  [注释]



  (1)'对'字不入韵,'衷对'当作'对衷'。对:通'遂',进。(2)离:通'罹'(l0 离),遭受。(3)而:以。独鹿:同'属镂',剑名,相传吴王将此剑赐给伍子胥逼他自杀。(4)本章韵脚:衷、从、凶、江,东冬旁转。'衷'属冬部,其余属东部。



  [译文]



  想向君主诉衷情,耽心说话君不听,



  恐怕成为伍子胥,自己反而遭厄运。



  进言劝谏君不听,被赐属镂割脖颈,还被抛尸在江心。



  [原文]



  25.44 观往事,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



  托于成相(1),以喻意(2)。



  [注释]



  (1)这句上当脱四字。(2)本章韵脚:事、戒、识、意,之职对转。'事'属之部,其余属职部。



  [译文]



  回顾观察已往事,用来戒备把身治,



  安定混乱是与非,从中也可有所知。



  凭借敲鼓这曲子,用来表明我心志。



  [原文]



  25.45 请成相,言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1)。



  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2)。



  [注释]



  (1)论(l*n 伦):通'伦',道理。五:五条,即 25.46~25.50 五章所阐述的五条为君之道。



  (2)本章韵脚:相、方、明、昌,阳部。



  [译文]



  让我敲鼓说你听,说说治国的方针,



  为君之道有五条,不但简要又分明。



  君主严格遵守它,臣民安宁都端正,国家也就会昌盛。



  [原文]



  25.46 臣下职,莫游食,



  务本节用财无极。



  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1)。



  [注释]



  (1)本章韵脚:职、食、极、力,职部。



  [译文]



  臣民必须都尽职,不准游荡吃白食,



  从事农耕省开支,财富无穷国库实。



  做事听从君安排,不得擅自相指使,统一民力君控制。



  [原文]



  25.47 守其职,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印上(1),莫得擅与,孰私得(2)?



  [注释]



  (1)往:当为'隹'字之误,'隹'是'唯'的古字(王引之说)。愎(y3ng 仰):同'仰',



  依赖。(2)本章韵脚:职、食、服、得,职部。



  [译文]



  臣民恪守其本职,就能丰衣又足食,



  俸禄多少有等级,明确爵位与服饰。



  财利只能靠君赐,臣下不得自布施,谁能私下得财资?



  [原文]



  25.48 君法明,论有常,



  表仪既设民知方(1)。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2)?



  [注释]



  (1)表仪:古代立木以示人叫做仪,也叫表,引申指法度、标准。(2)本章韵脚:明、常、方、王,阳部。



  [译文]



  君主法度很严明,言论合法有定准,



  规章制度已设立,人民了解方向明。



  任免官吏有标准,贵贱不得任意定,谁会私下讨好君?



  [原文]



  52.49 君法仪,禁不为,



  莫不说教名不移(1)。



  修之者荣,离之者辱,孰它师(2)?



  [注释]



  (1)说:通'悦'。名:名号,此指君主的名位称号,它是政权的象征。(2)'师'古属脂部,脂歌两部虽可合韵(见 25.4),但此文'它师'两字当作'师它',盖后人不明古音而误改。本章韵脚:仪、为、移、它,歌部。



  [译文]



  君主法度是标准,禁止之事不敢碰,



  无不喜欢君教令,名号政权不变更。



  遵循法度荣耀成,背离法度屈辱生,谁敢越轨去横行?



  [原文]



  25.50 刑称陈,守其银(1),



  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2),莫得轻重,威不分(3)。



  [注释]



  (1)银:通:'垠',界限。(2)罪:治罪,惩罚。祸:通'过',罪过。(3)本章韵脚:陈、银、



  门、分,真文旁转。'陈'属真部,其余属文部。



  [译文]



  刑法得当陈列明,遵守规定界限清,



  臣下不得擅用刑,豪门权势自会轻。



  惩处罪过有法令,不得加重或减轻,君权也就不被分。



  [原文]



  25.51 请牧祺,明有基(1),



  主好论议必善谋。



  五听循领(2),莫不理续(3),主执持(4)。



  [注释]



  (1)这两句当作'请牧基,明有祺'(俞樾说)。祺:福。(2)五:指上五章所阐述的五条为君之道,参见 25.45 注(1)。循:《集解》作'修',据宋浙本改。领:要领,指五条为君之道。(3)理:治理,指君主研究并实行这五条为君之道。续:继承并传授,指君主将此 五条纲领代代相传。(4)本章韵脚:基、祺、谋、持,之部。



  [译文]



  请听治国的根本,要有福气在贤明,



  君主爱听臣议论,谋划一定会精深。



  五条原则都听信,遵循为君的纲领,无不研治相继承,君主掌权才牢稳。



  [原文]



  25.52 听之经,明其请(1),



  参伍明谨施赏刑(2)。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3)。



  [注释]



  (1)请:通'情'。(2)参(s1 n 三)伍:同'叁伍',即'三'与'五',泛指多而错杂,引申指将多方面的情况放在一起加以比照检验。(3)反:通'返',回归。本章韵脚:经、请、刑,诚,耕部。



  [译文]



  处理政事的常规,在于明了那实情,



  比较检验情况明,谨慎实施赏和刑。



  明显之事必查清,隐蔽之事也显形,民众就会归真诚。



  [原文]



  25.53 言有节(1),稽其实,



  信诞以分赏罚必(2)。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3)。



  [注释]



  (1)有节:有节制,有分寸,指不虚妄欺诈。(2)以:通'已'。(3)本章韵脚:节、实、必、日,质部。



  [译文]



  要人说话有分寸,就得考核那实情,



  真话假话已分清,赏罚一定要实行。



  臣民不敢再欺君,说话都会吐真情,就像太阳一样明。



  [原文]



  25.54 上通利,隐远至,



  观法不法见不视(1)。



  耳目既显,吏敬法令,莫敢恣(2)。



  [注释]



  (1)观法不法见不视:意谓'观法于法不及之地,见视于视不到之乡'(郝懿行说)。(2)本章韵脚:利、至、视、恣,脂质对转。'利'、'至'属质部,其余属脂部。



  [译文]



  君主不被人蒙蔽,目光锐利又灵敏;



  隐微之事显原形,远处情况会来临;



  深入观察法外事,人所未见能看清。



  君主耳目已聪明,官吏就会重法令,没人再敢任意行。



  [原文]



  25.55 君教出,行有律,



  吏谨将之无铍滑(1)。



  下不私请,各以宜(2),舍巧拙(3)。



  [注释]



  (1)铍(p9 披):通'颇',邪。滑(g(骨):通'汩',扰乱。一说通'猾',狡诈。(2)宜:适宜的办法,指合乎道义的行为。此句脱一字,'宜'字上或当有'所'字。(3)巧拙:巧妙与笨拙,指不合道义的各种方法。本章韵脚:出、律、滑、拙,物部。



  [译文]



  君主发布那教令,臣民行为有标准,



  官吏谨慎来奉行,不敢邪僻乱法令。



  臣不私下去求情,各人以道侍奉君,舍弃投机取巧心。



  [原文]



  25.56 臣谨修(1),君制变,



  公察善思论不乱(2),



  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3)。



  [注释]



  (1)修:当为'循'字之误。(2)论:通'伦',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即所谓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 等。(3)律:法则。贯:古时穿钱的绳索,引申指贯通古今的常规惯例。本章韵脚:循(今误作'修')、变、乱、贯,文元旁转。'循'属文部,其余属元部。



  [译文]



  臣下谨慎守法严,君主控制变法权,



  公正考察善思索,伦理关系不混乱,



  用它来把天下治,后世效法作典范,成为常规代代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