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汉帛书周易 > 帛书系辞上传 第十章

帛书系辞上传 第十章

书籍名:《汉帛书周易》    作者:佚名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天①一,地②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白话】一是天数,二是地数;三是天数,四是地数;五是天数,六是



地数;七是天数,八是地数;九是天数,十是地数。



【注释】①天:天数,单数,奇数。②地:地数,双数,偶数。子曰:



夫《易》可①为者也?夫《易》古物定命②,乐天下之道,如此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达天下之志,以达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白话】孔子说:《周易》这部书是干什么用的啊?《周易》这部书是



卖卜筮卦预测未来命运吉凶的书呀!教导天下人们幸福快乐的书,就是这样



的书吧!所以圣人用它去通达统一天下人们的意志,用它去通达天下的事业,



用它去占断天下的疑惑。



【注释】①可:假借为“何”。②古物定命:卖卜筮卦预测未来命运。



古:假借为“沽”,买卖的意思。物:爻的等级差别,指卦爻画。定:测定,



预测。命:命运。



故筮之德,员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肴之义,易以工。圣人以此佚



①心,内臧于闭②,吉凶能民同愿。神以知来,知以将往。其谁能为此兹?



古之忈③明睿知神武而不恙④者也。



【白话】所以筮的品德象天一样圆而且神秘;卦的品德象地一样广阔而



且充满智慧;六爻成卦的意义就在于它能体现《易》的变化以告示人们的吉



凶祸福。圣人用员而神的筮德、方以知的卦德、易以工的爻义去娱乐修养,



内藏于心中而不发散,不论是凶还是吉都能与民众同心愿,其神秘可以预测



未来,其智慧可以通达了解过去。哪一个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只有古代那



些仁明睿知神武而又没有毛病的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注释】①佚:通“逸”,逸乐。②闭:关闭,不发散。③忈(rēn):



亲,仁爱。④恙:病。不恙:没有毛病。



夫是其明于天又察于民故,是阖①神物以前民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



明其德夫。



【白话】只有达到了佚心藏闭与民同愿同乐知来将往的境界,才能昭明



天道又体察民情,总管神秘的卦爻作为人民行为的先导,圣人用它来约束自



我以达到神明其品德的目的。



【注释】①阖:全,总。



是故阖户①胃②之川,辟门③胃之键,一阖一辟胃之变,往来不穷胃之



迵,见之胃之马,刑胃之器,制而用之胃之法,利用出入,民一用之胃之神。



【白话】所以关门清静就叫做《川》卦,开门热闹就叫做《键》卦,一



关一开形成运动就叫做变化,往来不穷就叫做通达,看得见的就叫做卦码,



有形状的就叫做器皿,制定而施行的就叫做法律,利于施行出入的门户,人



们一使用它就叫做神。



【注释】①阖户:关门。阖:关闭。②胃:通“谓”。③辟门:开门。



是故《易》有大恒①,是生两■②,两■生四马③,四马生八卦,八卦



生吉凶,吉凶生六业。是故法马莫大乎天地,变迵莫大乎四时,垂马著明莫



大乎日月,荣莫大乎富责,备物至用,位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深



备错根④、枸险至远⑤、定天下吉凶、定天下之勿勿者莫善乎蓍龟。是故天



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变化圣人效之,天垂马见吉凶而圣人马之,河出图、



洛出书而圣人则之。《易》有四马,所以见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



吉凶,所以断也。



【白话】所以《易》卜用大恒版进行起卦,大恒版分为两片,两片各有



正反两面合而为四码,四码定出生成八卦,八卦定出吉凶,吉凶决定六业。



所以法码没有比天地这法码更大的法码了,变通没有比四时变通更大的了,



垂码照明没有比太阳和月亮还大的了,光荣没有比富有高贵还大的了,备物



施用立位成器以为天下谋利益没有比圣人还大的,探赜索隐履险至远预测天



下的吉凶祸福,促使天下人们勤勤恳恳不懈地去进取的没有比蓍草和龟版更



好的了。所以天生下神秘神灵神妙的东西,圣人便依照那神物作为法则。天



变化运动,圣人便仿效天变化运动。天垂降法码,显现吉凶,圣人便把天降



下的法码作为卦码。黄河出《河图》,洛水出《洛书》,圣人便用《河图》



《洛书》作为法则创造《易》卦。《易》有四码作为体现吉凶的成卦工具,



所以用卦码来显现吉凶。卦爻辞是用来告诫人们吉凶的。根据卦码的吉凶、



卦爻辞的吉凶来确定吉凶以便于裁定判断行动与否(吉则行动、凶则停止行



动)。



【注释】①大恒:大极,大中。恒:极,中。②■(yi):立木以表物。



两■,两片木板。③四马:四种法码。马:法码。④深备错根:探颐索隐。



⑤枸险至远:限制危险以达到远大目标。枸:轴限,引申为限制。



【讲解】第十章叙述了天地之数即河图洛书与《周易》的关系,揭示《周



易》的作用是“古物定命,乐天下之道”,圣人用《周易》这部书去通达天



下人们的思想意识、统一天下的事业、判断天下人们的疑难。指出了筮德的



特征是圆而神,卦德的特征是方以知,六爻的特征是易以工。圣人掌握运用



筮德、卦德、爻义的特征去为民知来将往谋求幸福,去明天察民以前民用。



并对“川”“键”“变”“迵”“马”“器”“法”“神”等概念进行了定



义,进而揭示了《周易》的创作方法和编排规则以及创作《周易》的客观依



据。最后指出《周易》的卦马的作用是为了直观,系辞(卦爻辞)的作用是



告诉占筮的人,卦爻辞中的“吉”“凶”等术语是作为占断的根据出现的。



从天地河图洛书之数推演到《周易》的创作和运用的诸多问题,最后归结为



系辞的破译阅读领会问题。围绕卦爻辞,不离论题。这一章与通行本有许多



不同,尤其其中的“大恒”一词非常引人注目。一九八八年春天我在湖南医



科大学附二医院住院期间,根据已故的韩仲民先生提供的资料,撰写了《周



易与中国文化之三——论“大恒”“太极”“太极图”》一文,发表在《湘



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 年第 4 期上。文章指出:不论是在易学史、



中国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太极”和“太极图”的地位都是显赫



的。我曾经认为,“太极”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有如赫拉克利特《著作残



篇》中的“逻各斯”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太极图”在中国文化史上的



地位就象“十字架”在西方文化史上的地位一样。在世界近代文化史上,中



国的“太极”,尤其是中国的“太极图”受到了西方科学家们的特别重视。



丹麦的物理学家玻尔将中国的“太极图”作为他的“对应原理”的最理想的



表现方式。近来,一些学者将“太极图”视为宇宙模型、思维方式、进化过



程、科学灯塔、突变模型、光学原理……等表现形式。



那么,“太极”、“太极图”究竟是怎么回事,“太极”与“大恒”有



什么联系和区别,“太极”与“太极图”有什么联系,历代对“太极”有什



么解释,“太极图”同“太极拳”、“太极剑”等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



需要进行认真的严肃的研究。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粗浅的探讨与说明。



“太极”一词,出自《庄子·大宗师》与《周易·系辞传》。《大宗师》



云:“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禺强得



之,立乎北极。”这里的“太极”、“六极”、“北极”当为方位词。“太



极”乃天之最高处,“六极”乃地之最深处,“北极”则北面之最尽头。而



《系辞传》上的“太极”则不同。



通行本《系辞传》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的“太极”在帛书《系辞》



中作“大恒”。帛书《系辞》云:“是故《易》有《大恒》,是生两仪,两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的“大恒”是什



么意思呢?根据我的初步思考,这里的“大恒”应该是作为卦名来使用的。



这里的《大恒》卦当是通行本《周易》与帛书《周易》中都有的《恒》



卦,《恒》卦应是由《大恒》卦演变而来的。“恒”前缀以“大”字,如同



《大畜》卦、《大有》卦、《大壮》卦中的“畜”、“有”、“壮”字前缀



以“大”字一样。《大恒》卦变为《恒》卦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当为编纂者



删去了“大”,或为抄书家遗漏了“大”。这都是可能的。我曾经猜想,将



《大恒》卦改为《恒》卦,也可能是因为将《大恒》卦卦爻辞中的“恒”与



“不恒”、《益》卦中的“勿恒”、《论语·八佾》中的“无恒”“不恒”



联系起来考虑时以为“大恒”与“恒”、“不恒”“勿恒”、“无恒”等不



相协谐,因而删去了“大恒”中的“大”字,致使《大恒》卦变成了《恒》



卦。基于此,“《易》有《大恒》”中的“大恒”作为书中的卦名来理解就



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了。同时“《易》有《大恒》”的“易”字作为书名来



解释也就有了着落。因而“易”字作为书名最早见于《系辞》的说法也就没



有异议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没有把通行来《系辞传》中的“《易》有《太



极》”的“太极”作为卦名来理解,因而无法解释清楚“《易》有《太极》”



中的“易”字。有人说这里的“易”是世界万物变化的过程,有人说这里的



“易”字应作为书名来理解。



我将“《易》有《大恒》”中的“易”与“大恒”分别视为书名和卦名



的最主要的根据还在于帛书《周易》之中。帛书《周易》的《恒》卦居于六



十四卦之中的第三十二卦,第三十二卦乃六十四卦的二分之一的前一分的第



末卦,即帛书《周易》的第四宫的最后的一卦。帛书《周易》共分为八宫,



每一宫分为八卦,八八共六十四卦。如果我们将前四宫视为一篇的话(以键



宫、根宫、习赣宫、辰宫四阳宫组成),则帛书《周易》的上下两篇的宫数



与卦数相等。上篇以四阳宫组成,下篇以四阴宫组成。这上下两篇的中分卦



则为《恒》卦。这就是帛书《系辞》所谓“《易》有《大恒》,是生两仪”。



也就是说,《易》中有个《大恒》卦(后人改为《恒》卦),这个《大恒》



卦把一部《易》书分为上下两篇。“是生两仪”的“是”作代词(复指《大



恒》)看待。生犹造也,造犹分也。《说文解字》:“惟初太极,道立于一,



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两仪”即两篇。通行本所谓上下经即其余绪也。



“两仪生四象”,意即上下两篇又各分为四宫卦,“四象生八卦”,意思是



说上下两篇的四宫卦的每一宫又分为八个卦。所以说“八卦定吉凶,吉凶生



大业”。虽然“《易》有《大恒》……”这段话讲的是《易》卦的排列组合



方式,但却可以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最早的排列组合思想。可惜湮没了两千



年。前人因为没有机会见到“《易》有《大恒》”,因而也就无法将“太极”



视为卦名,所以对“太极”等所作的种种论述都不能触及《易》书“太极”



一词的本来含义。帛书《周易》出土已经十几年了,由于人们很少充分认识



它的学术价值,加之帛书《周易》中的《系辞》至今尚未公布,所以一些同



志在最近撰写的著作中仍然不能出以新解。我的老师朱伯昆先生在他的《易



学哲学史(上)》说:“《系辞》说的‘太极’,指大衍之数或奇偶两画未



分的状态,乃卦象的根源,故称其为太极。”葛荣晋同志所著的《中国哲学



范畴史》称“太极是标志宇宙本原及其无限性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这都



没有把“太极”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考察,更没有追溯到《系辞》中的



“太极”原本是作为卦名来使用的这一根源上去。



基于上述的思考,我将《庄子》书中的“太极”同《周易》中的“太极”



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太极”。如果《庄子》书中的“太极”本来就是



“太极”的话,那么,《周易》中的“太极”则可能是从《庄子》书中借用



过来的,人们为了避讳就用“太极”代替了“大恒”。如果《庄子》书中的



“太极”原来并不作“太极”,那么,《周易》中的“太极”则可能是从《老



子》书中的“无极”借换过来的,人们为了避讳便将“大恒”的“恒”改为



“极”,则得到“大极”。“大极”即“太极”。大、太古通用。或者与“皇



极”有关。



那么,“大恒”一词的字面意义是什么呢?我认为大约有以下几种诠释。



一、努力进取。“恒”训为进取。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恒,卦名。



恒,进也,张弓绷弦箭发而进也。甲骨文恒字字形象张弓所绷之弦。《诗·小



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毛《传》:‘恒,弦。升,出也。



言俱进也。’郑《笺》云:‘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恒本又作亘,



乃■之古文。或作■,其义训竟,竟之为言进也。故恒与升同义,毛《传》



所谓俱进也。”二、永久。恒,常也,久也。帛书《老子》:“道可道,非



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孟子》云:“人有恒言:天下、国、家,天下



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三、法也。“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其德,



不法其德。这三种解释当以第二种解释较易为人们所接受。



显然,中国易学上的“太极”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的。我



们必须历史地变化地看待中国易学史上、中国哲学史上的“太极”范畴。只



有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背景之下,才能更好地研究这一范畴。



古今学者对“太极”一词进行了各种解释,兹将我见到的归纳于下。



一、“太极”是无象的《易》。吴桂森《周易像象述》卷九:“圆形、



方知、易贡者,有象之《易》也。有个所以然者,无象之《易》也。无象之



《易》,斯理是也;寂然不动者,所谓太极也。无此理,便无所谓《易》;



有太极,便有《易》。”



二、“太极”是成卦时虚一不用的那一根蓍草。《周易子夏传》:“一



不用者,太极也。”《周易丁氏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一不用者,太极也。”崔憬说:“舍一不用者,以象太极虚而不用也。”王



辅嗣云:“不用之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即《易》之太极也。”林栗



《周易经传集解》卷三十三:“虚其一以象太极。太极混成,阴阳未分,不



可用也,故用四十有九。”



三、“太极”是象用来成卦的四十九根蓍草合而未分的形态。崔憬《周



易探元》:“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矣。”



林栗《周易经传集解》卷三十三:“或曰:一,非太极也;[太极],四十



九之总数也。”



四、”太极”是卦的全体。林栗《周易经传集解》卷三十三:“《易》



之中有太极焉,则卦之全体也;有两仪焉,则卦之重像是也,两仪是太极而



判,故曰太极生两仪。”



五、“太极”就是北辰。《周易马氏传》:“易有太极,谓北辰也。”



一本引作“易有太极,北辰是也”。《经典释文》:“太极,北辰也。”



六、“太极”是象、数、形、器之理的共名。胡震《周易衍义》:“朱



子曰:太极者,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形器已具而其理无之目。”



七、“道”为“太极”。《皇极经世书》卷七:“道为太极。”《朱文



公文集》卷三十七:“道字即《易》之太极。”《宋元学案》卷十二:“语



道体之至极,则谓之太极;语太极之流行,则谓之道。”“太极者,何也?



曰:道也。”



八、“心”为“太极”。《宋元学案》卷九:“心为太极。”卷九十四:



“天地,一《易》也;古今,一《易》也;吾身,亦一《易》也。以天心而



论之,心者,《易》之太极也。”



九、混成一体,谓之“太极”。《宋元学案》卷九:“混成一体,谓之



太极。”



十、“太极”是天地人物混然一贯之理。《周易衍义》:“太极者,天



地人物混然一贯之理,无象形而能形者也。”



十一、“太极”是两仪、四象、八卦之理。《宋元学案》卷十二:“朱



子曰:且夫《大传》之太极者,何也?即两仪、四象、八卦之理,具于三者



之先而蕴于三者之内者也。”



十二、“太极”是所以生生之理。赵汸《周易文诠》:“《易》固生生



不穷矣,必有所以生生之理主宰于其中。不有太极乎?太极动而生阳,则画



一奇以象阳仪;静而生阴,则画一偶以象阴仪。太极生两仪,两仪一太极也。”



十三、“太极”是“中”,是“理”。《宋元学案》卷十二:“极亦此



理也,中亦此理也。……《中庸》曰:‘中也者,天下大本也。和也者,天



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理至矣。外此,岂更复有



太极哉?!”



十四、“太极”即是“诚”。李光地《榕村全书·通书篇》:“《通书》



四十章皆错综以阐太极之蕴,然其义各有得当,而前后诸章益互相发。首两



章言诚。诚,即太极也。”



十五、“太极”是气的运动的规律。黄梨洲《太极图讲义》:“通天地,



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本一也,而有往来合辟升降之殊,则分之为动静。



有动静,则不得不分之为阴阳。然此阴阳之动静也,千条万绪,纷纭胶葛,



而卒不克乱。万古此寒暑也,万古此生长收藏也,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即



所谓理也,所谓太极也。以其不紊而言则谓之理,以其极至而言则谓之太极。”



十六、“阴阳”便是“太极”。《太极图说》:“五行,一阴阳也;阴



阳,一太极也。”《通书·动静(第十六)》:“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五



行,阴阳。阴阳,太极。”《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舜弼论太极云:‘阴



阳便是太极。’”



十七、“太极”是个最好的道理。《朱子语类》卷九十四:“或问太极。



曰:‘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周子所



谓太极,是天地人物万善至好的表德。’”胡煦《周易约注》卷十四:“太



极二字是孔子言理最精最密之妙旨。太者,尊上之称;极者,至极无加之谓。



言两仪肇生之始,本有此至尊至贵极至无加之道理原在两仪之先。”《文集》



卷三十七:“太极之义,正谓理之极致耳。有是理,即有是物,无先后次序



之可言。”



十八、“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文集》卷四十五:“圣人谓之太极



者,所以指夫天地万物之根也。”



十九、“太极”只是个理。《语类》卷九十四:“太极只是个理。”“太



极只是理。”“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



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因其极至,故名曰太极。”《文集》卷四



十五:“天地之间,只有动静两端循环不已,更无余事,此之谓易。而其动



其静,则必有所以动,谓之理焉。是则所谓太极者也。”保巴《周易原旨》:



“太极,理也。”



二十、“太极”是形、气、质未离之初的名称。李杞《周易详解》卷十



四:“夫太极者,形、气、质未离之初也。方其未离之初,混混沌沌,不可



得而指名,故谓之太极。”《厚斋易学》:“杨廷秀曰:元气浑沌阴阳未分,



是谓太极。”包仪《易原就正》:“阴阳未判,《易》不有太极乎?太极未



有不判者也。”此即郑玄“淳和未分之气”之说也。



二十一、“太极”先于天地万物之理而存在。冯椅《厚斋易学》卷四十



四:“太极者,以天地万物之理无先于此也。”



二十二、“太极”总天地万物之理而得名。鲍云龙《天原发微》:“太



极,总天地万物之理而得名。……太极无不在,民极则有总会之义,北极则



有枢纽之义,皇极则有标准之义。谓之太极,则是源头只有此理,立乎二气、



五行、万物之先而行乎二气、五行、万物之内,无总会之形而实为万物之总



会,无枢纽之形而实为万物之枢纽,无标准之形而实为万物之标准。”陆陇



其《太极论》:“夫太极者,万理之总名也。”冯友兰《新理学》:“太极



即是众理之全,所以其中万理具备。”



二十三、“太极”是气中的主宰。《宋元学案》:“太极与此气非有两



物,只是主宰此气者便是,非别有一物在气中而主宰之也。”



二十四、“太极”略同于现代人所说的本体。乔一凡《易卦构成之基本



原理及其应用》:“问一:我们文化,是一元,还是二元?答:我们文化是



一元。由一元散而为万方。所以易说: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太极是无体无方,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略同于现代人所说之本体。”《上方



大洞真元妙经图》:“粤:有太易之神,太始之气,太初之精,太素之形,



太极之道,无古无今,无始无终也。故‘易有太极,……吉凶生大业’。言



万物皆有太极……。太极也者,天地之大本耶。”汪澍白先生认为朱熹的太



极是一种不可分割的超时空的精神性本体的整体。



我们将上述二十四种对“太极”的解释归纳为两类,即汉学家的太极说



和理学家的太极说。汉学家从人体、天体、卦体、演蓍、画卦等方面去理解



诠释“太极”,以为“太极”是演卦时使用的蓍草的象征,或者是一个卦的



全体,或者是卦的上下二体的中分线,或者是天体北辰,或者是人体丹



田,……。这具有浓厚的天人合一、天人之占的色彩。理学家的太极说则带



有浓厚的思辨色彩,以为“太极”是世界的本原、是最初的存在,或者是世



界的规律,或者是事物的道理,或者是天地人三者的道理,……。赋予了“太



极”以共同的普遍的含义,已将太极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使用。



从上述的各种意见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太极”这个词在中国哲学史上的



重要地位。因此,说“太极”这个词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有如“逻各斯”



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过分的。如果我们将宋明理学家们的著作翻开,



没有一个哲学家没有论及到“太极”这个词的。事实上,在中国文化史上形



成了一门专门的太极学。我们应当对中国易学史上的“太极”同中国文化史



上的“太极”进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到“太



极”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才能真正看到中国太极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随着对《帛书周易》研究的深入,我对《帛书系辞传》中的“《易》有



大恒”这段文字又有了新的认识。我在 1993 年 7 月出版的拙著《白话易经》



后记中写道:“《马王堆汉墓文物》第一六二页载有《卦象图》。其实应该



名之曰《卦马图》。根据我的初步研究,这每两片组合在一起叫做‘《易》



有大恒’;大恒分为两片(《说文》训‘■’(yi)为‘立木以表物’。今



之枚卜卦之两片即其遗),叫做‘是生两■’;两■正反两面合起来看共有



四面,这就叫做‘两■生四马’;根据四马上的特定规定(有待于进一步研



究)进行占卦观马然后立卦,就叫做‘四马生八卦’。因此,我们说‘卦马’



是对‘天马’‘地马’‘人马’摹写后创造的设卦工具。卦依赖于卦马而设



立。因此,‘观马、设卦、系辞焉而明吉凶’是立卦明吉凶的四个步骤,第



一步是观马,第二步是设卦,第三步是系辞,第四步是明吉凶。卦由马生,



辞由卦系,吉凶因辞而明。”嗣后饶宗颐在 1993 年 8 月出版的《道家文化研



究》一书中发表了大著《帛书<系辞传>‘大恒’说》。指出‘恒是天地的恒



律、不易的道理,一个抽象观念,在道家老、庄思想影响下,战国的儒家、



法家,以及阴阳家、星占家对于‘一’的共同追求,塑造出‘大’这个抽象



而又具体的总揽宇宙万物的元神(借用高诱语),来代表不易、不偏的最高



原则性的道,和周初《洪范》讲大中的皇极,殷以来讲常道的恒德、经德,



都有共通之处。故《易·系辞上传》提出‘大恒’一名,说明为两仪阴阳之



所自出。后出的同义字遂写作‘太极’。在秦汉之际表现在式和星图上以居



天地之中央的极星作为宇宙的核心,亦用以代表大一之神,它的作用和意义



跟大恒,太极基本上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帛书周易》的研究还刚刚起



步。任务还非常艰巨,需要许多人的努力。


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