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盐铁论 >  水旱第三十六

水旱第三十六

书籍名:《盐铁论》    作者:桓宽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题解】本篇从上面“授时”问题伴随而来的对农业生产严重威胁的水旱灾害问题,进行



辩论,并联系到盐、铁官营问题。大夫认为“水旱,天之所为”,“非唯有司之罪”。贤良则称周公



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从而推论到欲“除饥寒之患”,在于“罢



盐、铁”,“分土地”。并借此列举盐、铁官营的弊端,再次攻击盐、铁官营政策。



大夫曰:禹、汤圣主,后稷、伊尹贤相也,而有水旱之灾。水旱,天之



所为,饥穰①,阴阳之运也,非人力。故太岁之数②,在阳为旱,在阴为水。



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③。天道然,殆非独有司之罪也。



【注释】



①饥:歉收。穰(rang):丰收。



②太岁,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虚构的一颗星,把它的运行和岁星(木星)的轨道相同而方向相反,



并把它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十二个区域,配合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以便纪年。太岁之数:太岁在当



年运行所至的区域。在阳、在阴,是古代根据太岁当年的干支并配合其它星象推算出来的阴阳属性。



这种推算方法是不科学的。



③《淮南子·天文篇》:“三岁而改节,六岁而易常。故三岁而一饥,六岁而一衰,十二岁而



荒。”《史记·货殖列传》:“计然曰:‘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六岁穰,



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译文】



大夫说:夏禹、商汤是圣主,后稷、伊尹是贤相,但那时还是有水旱灾害。水涝和旱灾是自然



造成的,歉收和丰收,是阴阳变化的结果,不是人的力量。所以太岁之数在阳时就旱,在阴时就涝。



六年一次歉收,十二年一次灾荒。这是自然现象,大概不仅仅是官吏们的罪过吧。



贤良曰:古者,政有德①,则阴阳调,星辰理,风雨时。故行修行于内



②,声闻于外,为善于下,福应于天。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③,国无夭伤,



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④,旬而一雨,雨必以夜。无丘



陵高下皆熟。《诗》曰:“有渰萋萋,兴雨祁祁⑤。”今不省其所以然⑥,



而曰“阴阳之运也”,非所闻也。《孟子》曰:“野有饿殍,不知收也;狗



豕食人食,不知检也;为民父母,民饥而死,则曰,非我也,岁也,何异乎



以刃杀之,则曰,非我也,兵也⑦?”方今之务,在除饥寒之患,罢盐、铁,



退权利,分土地,趣本业⑧,养桑麻,尽地力也。寡功节用,则民自富。如



是,则水旱不能忧,凶年不能累也。



【注释】



①王先谦曰:“《治要》‘德’作‘得’,无‘有’字。”



②行修,原作循行,今据王先谦说校改。



③“载纪”与“载已”通,即修己的意思,是说周公修己以行化,其身正,不令而行,不禁而



止。



④《西京杂记下》:“董仲舒曰:‘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块,润叶



津茎而已。’”雨不破块:形容雨下得均匀细小,打不破土块。鸣:响。条:树枝。



⑤这是《诗经·小雅,大田》文。渰(yan):云雾翻卷的样子。萋萋:形容阴云密布。祁



祁:形容雨下得缓慢、细密。



⑥“以”字原无,今据《治要》补。



⑦文本《孟子·梁惠王上》。引文与原文略有不同,大意相同。饿殍(piao):饿死的人的



尸首。兵:兵器。



⑧趣:致力于。本业:农业。



【译文】



贤良说,古时候,实行德政,于是阴阳调和,星辰有位,风调雨顺。所以,自己在内修养仁德,



就会扬名在外,人间做好事,上天就会降福。周公修己,天下太平,国家没有灾难,年年没有灾荒。



那时候,雨冲不破土块,风吹不响树枝,十天下一次雨,每次下雨都在夜里。不论是丘陵还是高地低



洼地,所有庄稼都能成熟。正如《诗经》上说的:“云雾翻卷,时雨绵绵。”如今不去仔细考察过去



为什么会这样,反而说什么“阴阳的变化的结果”,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孟子》上说:“田野有



饿死的尸首而不去收殓;官吏养的猪、狗吃了百姓的粮食也不去检查制止;作为百姓的父母,在百姓



饿死时却说不是我的过错,而是年景不好的缘故,这同用刀子杀了人而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



又有什么两样呢?”当务之急,在于消除饥寒的病根,取消盐、铁官营,解除山海禁忌,实行井田制,



致力于农业,养蚕种麻,充分发挥地力。少搞土木建筑,节省费用,百姓就会富足。如果能这样,就



是遇上水旱灾害也不会忧愁,荒年也不会受苦啊。



大夫曰: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可于众人之听,不至繁文稠辞①,多言



害有司化俗之计,而家人语②。陶朱为生③,本末异径,一家数事,而治生



之道乃备。今县官铸农器,使民务本,不营于末,则无饿寒之累。盐、铁何



害而罢?



【注释】



①不至:不必。



②家人,见《禁耕篇》注释。家人语:与国家大事无关的话,犹俗言家常话。



③陶朱,见《力耕篇》注释。



【译文】



大夫说:讨论问题贵在言辞简约而旨意明确,让众人能听明白,不必玩弄烦琐的文字、多余的



词藻,话太多妨碍官吏移风易俗的计划,这是家常话。陶朱公的谋生道路,农工商分工明确,一家人



干很多事,这样一来,谋生的办法就有了。现在朝廷统一铸铁制造农具,使百姓务农,不去经营工商



业,就没有受饥挨冻的灾难了。盐、铁官营有什么害处而非罢不可呢?



贤良曰: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



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用力鲜①,功自半。



器便与不便,其功相什而倍也②。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



③,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④。是以农夫作剧⑤,得获者少,百姓



苦之矣。



【注释】



①鲜:尽。



②相什而倍:即相差十倍的意思。“什”同“十”



③员程:规定的数量和期限。



④不痛:不伤,指不能割草。



⑤作剧:劳动繁重。



【译文】



贤良说:农业,是天下的大事;铁器,是老百姓用于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工具使用便利,则



花费力气小而收获大,农夫也就乐于耕种。工具使用不方便,田地就会荒废,谷物生长不好,用尽力



气而事倍功半。工具使用便利和不便利,其效果相差十倍。朝廷铸造的铁器,大都是大件的器具,只



顾赶时间凑数量,生产出来的农具,不适合老百姓的需要。老百姓使用的尽是一些不锋利的、破损的



工具,割草都割不动。因此,农夫劳动繁重,收获也很少,老百姓很苦恼。



大夫曰: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家人合会,褊



于日而勤于用①,铁力不销炼②,坚柔不和。故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



平其贾③,以便百姓公私④。虽虞、夏之为治⑤,不易于此⑥。吏明其教,



工致其事,则刚柔和,器用便。此则百姓何苦?而农夫何疾?



【注释】



①褊(bian):本指衣服狭小,这里指时间不多。勤:通“堇”,少的意思。



②销炼:销熔,精炼。



③贾:同“价”。



④公私:公家和百姓。这里主要指公家。



⑤虞:虞舜。夏:夏禹。



⑥易:改变。



【译文】



大夫说:役夫、囚徒和工匠,根据官府的要求每天替公家干活,资金充足,工具齐全。若是几



家集中在一起炼铁,不仅时间紧张而且资金缺乏,铁不好熔炼,容易刚柔不均。因此官吏提出官营盐、



铁业,统一使用,价格公平,以便利百姓和公家。即使虞舜、夏禹治理国家,也不能改变它。主管官



吏讲明铸造铁器的方法,工匠努力做活,就会使熔炼的铁刚柔合适,制造出的铁器便于使用。这样,



百姓还有什么痛苦,农夫又有什么憎恨呢?



贤良曰:卒徒工匠(1)!故民得占租鼓铸、煮盐之时(2),盐与五谷同贾



(3),器和利而中用。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



家一相一(4),父子戮力(5),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6)。农事急,挽运



衍之阡陌之间(7)。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民(8),不



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更繇省约(9)。县官以徒复作(10),缮治道桥诸



发(11),民便之。今总其原,壹其贾(12),器多坚■(13),善恶无所择。吏



数不在,器难得。家人不能多储,多储则镇生(14)。弃膏腴之日(15),远市



田器,则后良时。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16),土耰淡食



(17)。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18)。卒徒作不中呈(19),时命助之。发



征无限,更繇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古者,千室之邑,百乘之家,陶冶工



商,四民之求,足以相更(20)。故农民不离畦亩,而足乎田器,工人不斩伐



而足乎材木(21),陶冶不耕田而足乎粟米(22)。百姓各得其便,而上无事焉。



是以王者务本不作未,去炫耀,除雕琢,湛民以礼(23),示民以朴,是以百



姓务本而不营于末。



【注释】



(1)卒徒工匠,犹后《杂论篇》之“彼哉!彼哉!”姚鼐以为衍文,非是。



(2)占租:卖酒者依法向政府交纳租税。这里指卖酒等私营事业。



(3)贾:买卖。



(4)相一:集中在一起的意思。



(5)戮力:同心合力。



(6)杨沂孙曰:“‘集’当是‘售’。”



(7)衍,延伸,引申为散布。



(8)贳:赊欠。



(9)更繇(yao):定期更换的徭役。繇,同“徭”。



(10)复作:汉制弛刑徒名。有赦令诏书除去其钳(颈上戴的铁钳子)、钛(d@,套在脚上的铁



夹子)和赭衣(犯人穿的红褐色的衣服),得与普通人同样待遇,但仍须为官劳作,满其本罪



月日。见《汉书·宣帝纪》孟康注。



(11)发:兴办。



(12)贾:同“价”。



(13)坚■:坚硬,形容铁器质量不好。



(14)镇,卢文弨疑当作“鏥”,张敦仁云当作“鉎”。皆指铁器生锈而言。



(15)膏腴:原意为肥沃的土地。这里形容良好的农时。



(16)耨:锄草。



(17)土耰:古代弄碎土块使土地平坦的简易农具。



(18)颇:不公平。赋与民:配售给人民。



(19)不中呈:没有完成预定指标。



(20)更:更易,交换。



(21)张敦仁曰:“此下有脱文。”郭沫若补“材木”二字,今据订补。



(22)卢文弨以“陶冶”二字上属为句,云:“脱商人二字”。郭沫若以“陶冶”属下为句,今



从之。



(23)湛,同“沉”,沉浸。湛民以礼:使人民沉浸于礼义之中的意思。



【译文】



贤良说:那个啊!那个啊!过去百姓可以私卖酒、冶铁、煮盐的时候,盐和五谷同样可以买卖,



铁器质量好,便宜又好用。现在公家制造的铁器,多数质量低劣,成本也不少,役夫和囚徒情绪不安,



不尽力工作,完不成任务。几家集中在一起,父子同心合力,各自都想制做好的铁器,质量不好就不



拿到集市上出售。农忙季节,用车子运输,散布到田间小路上出售。人们一起跑来购买,可以用钱财、



粮食买,也可以用破损的旧铁器换新的,有时还可以赊欠,不耽误所从事的生产。每个人选购的农具



都是自己所需要的,徭役也可以节省时间。官府可以让囚徒做其他的事情,筑路修桥等都可以搞起来,



老百姓也方便。现在盐、铁官营,统一价格,铁器多是次品,质量好坏没法选择。主管专卖的官吏经



常不在柜台上,农具不易买到。家里又不能多储备,多储备就要生锈。百姓不得不放弃大好的农忙时



光,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购买农具,结果耽误了良好的农时。官营的盐、铁价格很贵,对百姓不利。穷



苦的百姓有的只好用木制的农具耕地,用手来除草,人们使用简陋的农具,吃淡食。铁官的农具卖不



出去时,有的就不公平地配售给百姓。役夫和囚徒做铁器不能完成预定的指标,铁官经常发布命令,



征派百姓去帮助完成。征派百姓从事无偿劳动没有限制,徭役更加繁重,因此百姓十分痛苦。古时候,



千户人家的封地,百乘兵车的诸侯国,烧制陶器的、鼓铸铜铁器的、从事工商业的,四种人的需要可



以互相交换。所以农民不离开农田,就可以农具充足,工匠不去伐木而木材足够使用,饶制陶器、鼓



铸铜铁的人不耕田而粮食足够吃。百姓自给自足,君主不须操心。所以君主要抓农业而不抓工商业,



丢弃迷惑人的珍宝异兽,取消无用的雕镂刻画,使百姓沉浸于礼义之中,以朴实诱导百姓,这样,百



姓就会从事农业不经营工商业。


[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