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文网 > 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

作者:章学诚

上传时间:2021-02-25

   《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章学诚撰写《文史通义》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阐发史意或史义。他在《和州志·志隅自叙》一文中说:“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  ,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予《文史通义》所为做也。”在这里,他通过与以上诸家的比较,明确指出自己撰写《文史通义》一书,就是为了阐发史意。此外,他还在《文史通义》的许多篇章中谈到了阐发史意的重要性。例如他在《文史通义·言公》篇中说:“做史贵知其意,非同于掌故,仅求事文之末。”在《文史通义·史德》篇中说: “史所贵者义也。”在《中郑》篇中说:“史家著述之道,岂可不求义意所归乎?”等等。

  章学诚为何如此强调史意的重要性呢?他认为史学主要包括史事、史文、史义三个部分,其中史义是灵魂,因此最为重要。他在《文史通义·申郑》篇中说:“孔子做《春秋》,盖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孔子自谓有取乎尔。”据此,章学诚把自己的著作命名为《文史通义》,表明他希望通过对史书和史文的研究达到通晓史义的目的。
www.xstt5.co

文史通义
 相关书籍:当你途径我的盛放 女王与狼帮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太上皇的宝贝们 BL69次列车 剑傲苍穹 一粒红尘 牛虻世家 制服侵略之浸淫蓝天 婚约者是傲慢的学生会长
《文史通义》全文阅读
卷一内篇一 易教上
卷一内篇一 易教中
卷一内篇一 易教下
卷一内篇一 书教上
卷一内篇一 书教中
卷一内篇一 书教下
卷一内篇一 诗教上
卷一内篇一 诗教下
卷一内篇一 经解上
卷一内篇一 经解中
卷一内篇一 经解下
卷二内篇二 原道上
卷二内篇二 原道中
卷二内篇二 原道下
卷二内篇二 原学上
卷二内篇二 原学中
卷二内篇二 原学下
卷二内篇二 博约上
卷二内篇二 博约中
卷二内篇二 博约下
卷二内篇二 言公上
卷二内篇二 言公中
卷二内篇二 言公下
卷三内篇三 史德
卷三内篇三 史释
卷三内篇三 史注
卷三内篇三 传记
卷三内篇三 习固
卷三内篇三 朱陆
卷三内篇三 附录书朱陆篇后(据刘刻《遗书》卷二)
卷三内篇三 文德
卷三内篇三 文理
卷三内篇三 文集
卷三内篇三 篇卷
卷三内篇三 天喻
卷三内篇三 师说
卷三内篇三 假年
卷三内篇三 感遇
卷三内篇三 辨似
卷四内篇四 说林
卷四内篇四 知难
卷四内篇四 释通
卷四内篇四 横通
卷四内篇四 繁称
卷四内篇四 匡谬
卷四内篇四 质性
卷四内篇四 黠陋
卷四内篇四 俗嫌
卷四内篇四 针名
卷四内篇四 砭异
卷四内篇四 砭俗
卷五内篇五 申郑
卷五内篇五 答客问上
卷五内篇五 答客问中
卷五内篇五 答客问下
卷五内篇五 答问
卷五内篇五 古文公式
卷五内篇五 古文十弊
卷五内篇五 浙东学术
卷五内篇五 妇学
卷五内篇五 妇学篇书后
卷五内篇五 诗话
卷五内篇五 诗话附录
卷六外篇一 方志立三书议
卷六外篇一 州县请立志科议
卷六外篇一 地志统部
卷六外篇一 [附录]郑小谷文集《监司统部辨》(据刘氏《识语》引)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皇言纪序例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官师表序例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选举表序例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上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中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下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舆地图序例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田赋书序例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艺文书序例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政略序例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列传总论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阙访列传序例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上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中
卷六外篇一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
卷六外篇一 和州文征序例
卷六外篇一 奏议第一
卷六外篇一 征述第二
卷六外篇一 论著第三
卷六外篇一 诗赋第四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皇言纪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职官表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恩泽纪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选举表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士族表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建置图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水道图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六书例议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政略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列传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列女列传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阙访列传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前志列传序例
卷七外篇二 永清县志文征序例
卷七外篇二 奏议叙录
卷七外篇二 征实叙录
卷七外篇二 论说叙录
卷七外篇二 诗赋叙录
卷七外篇二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上
卷七外篇二 毫州志人物表例议中
卷七外篇二 毫州志人物表例议下
卷七外篇二 亳州志掌故例议上
卷七外篇二 亳州志掌故例议中
卷七外篇二 亳州志掌故例议下
卷八外篇三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卷八外篇三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
卷八外篇三 与甄秀才论《文选》义例书
卷八外篇三 驳《文选》义例书再答
卷八外篇三 修志十议呈天门胡明府
卷八外篇三 天门县志艺文考序艺文论附
卷八外篇三 天门县志五行考序
卷八外篇三 天门县志学校考序
卷八外篇三 与石首王明府论志例
卷八外篇三 记与戴东原论修志
卷八外篇三 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
卷八外篇三 复崔荆州书
卷八外篇三 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
卷八外篇三 为毕秋帆制府撰常德府志序
卷八外篇三 为毕秋帆制府撰荆州府志序
卷八外篇三 为毕秋帆制府撰石首县志序
卷八外篇三 书武功志后
卷八外篇三 书朝邑志后
卷八外篇三 书吴郡志后
卷八外篇三 书姑苏志后
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和史学,也提出了编写文史的主张。他对编纂史书的具体做法,又表现在他所修的诸种地方志之中。



章学诚在这部书中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论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创立了方志学,从而奠定了章学诚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



由于章一生贫穷,为了生计常常要四处奔波,使他不可能安稳坐下来从事学术研究,所以《文史通义》一书的写作时断时续,进展十分艰难和缓慢。学诚逝世前一年,因为积劳成疾,已经双目失明,即使这样,仍笔耕不辍。但天不假年,他早已列入计划的《圆通》、《春秋》等篇还未及动笔,便遗憾地死去。可见,《文史通义》一书的写作,自章学诚35岁起,至他64岁逝世时止,共历时29年。但严
 关键字:文史通义,文史通义全文阅读,章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