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 第二章 一念之微 天理人欲

第二章 一念之微 天理人欲

书籍名:《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作者:康熙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训曰:人心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欲。是故心存私便是放①,不必逐物驰骛然后为放也②。心一放便是私,不待纵情肆欲然后为私也。惟心不为耳目口鼻所役③,始得泰然④。故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注解】



①放:恣纵,放任。②逐物:追求物质享受。驰骛:奔走。③役:驱使。④泰然:安详闲适的样子。



【译文】



人的思想,哪怕是极微小的一个念头,如果不是在思考人生的道理,就是在思考自己的七情六欲。因此心中存有私欲,就是放纵自己,不一定只有为追求物质享受而奔走不停才称得上是放纵。思想稍一放纵,便是私,不用等到放纵自己的欲望之后才被称为私。只有内心不被耳目口鼻所驱使,才能得到安详闲适。所以孟子说:“耳朵、眼睛这类器官所听所见,不加以思考,就会被外物所蒙蔽,因为耳目这些东西一与外物接触,便会被外物吸引而不能自己停止。心这个器官是用来思考的,思考才会发挥它的功用,不思考就不会有所收获。心是上天赐予我来思考的。先树立起远大的志向,那么耳目之类次要的器官便不能将心中的志向夺去。如此就可以成为高尚的人了。“



【评语】



每个人都有良知,作恶而知可耻,惟恐被人知道,还有羞耻之心,就证明他还不为大恶,因为无耻之耻才是真正耻辱,即所谓恬不知耻。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有这种羞恶之心乃是维持人性不堕落的基石。但是世俗的急功近利,往往为伪君子提供了空间;人际间的尔虞我诈则为作恶者提供了繁衍的温床。一个正直的人,在生活中必须时时以自己的正气来识别和战胜种种丑恶的侵袭。康熙的庭训格言,循循善诱,为的是为大清王朝培养一个合格的君王。正如康熙所言,君王皇帝也是人,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对凡人百姓来讲,似乎有些苛刻,但在手握千万人生杀大权的帝王来讲,一己私欲,常常是千百人的祸患。


.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