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刘伯温兵法 > 卷四 地战

卷四 地战

书籍名:《刘伯温兵法》    作者:刘基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原文】



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所谓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此言即知彼又知已,但不得地利之助,则亦不能全胜。法曰:天时不如地利。



晋,武帝讨南燕①。慕容超召群臣议拒晋师。公孙五楼曰:“晋师劲果,所利在速战,初锋勇锐,不可击也;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阻其锐气,可徐拣精兵二千骑,循山西南,绝其粮道,别遣段晖率诸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较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芟除粟苗,使敌人来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迎战,下策也。”超曰:“京都富盛,户口众多,非可以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猝芟;设使芟苗、守城,以全性命,朕所不能。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兵蹂之。



必成擒也。”慕容镇曰:“若如圣旨,必须平原十里而军。军垒成,用马为便。宜出岘,逆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入岘,自贻窘逼。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守剑阁之险,卒擒于邓艾。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超又不从。为摄莒、梁父二戎修城隍,拣士马,蓄锐以待之,其夏,晋师已东克,超遣其左军段晖等步骑五万,进据临衢②。俄而晋师渡岘,慕容超惧,率兵四万就段晖等,于临衢战败,超奔广固,数日而拔,燕地悉平。



【注释】



①武帝讨南燕:晋安帝义熙五年(409 年),刘裕征讨南燕。刘裕后来代晋做了南朝宋的皇帝,称为武帝。下文慕容超为南燕第二个皇帝,410 年为刘裕擒杀,南燕遂亡。



②临衢:即临朐,今属山东。



【译文】



凡与敌作战,部队必须占据有利的地形,这样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就是说,知道敌人可以攻击,也知道自己的兵士可以进行攻击,但不知道利用有利地形,胜利的把握只能有一半;即使知己知彼,但得不到地形的帮助,那么仍然不能全胜。兵法说:天时不如地利。



东晋刘裕讨伐南燕时,南燕慕容超召集群臣计议抵抗晋军的办法。公孙五楼说:“晋军强大,利在速战,刚来时士气勇猛锋利,不能攻击,宜于据守大岘山(在今山东临朐县境),使晋军不能进来,拖延时间,以挫其捎气。然后从容挑选精锐骑兵2000,沿大岘山南下,切断晋军的粮道;再派段晖率领各州军队,沿大岘山东下,腹背夹击晋军,这是上策。命令守军背靠险阻地形,各自坚固把守,除必要的钱粮储备之外,其余全部烧毁,铲除青苗,使敌人到后什么也得不到,坚壁清野,以等待时机。这是中策。放敌兵过岘山,出城迎战,这是下策。”慕容超说:“京都富裕昌盛,人口众多,固守城他一时难以做到;青苗遍野,一时也难以铲除;即使能铲除青苗,固守城他来保全性命我也不能这样做。我占据着五州的强地,控制着险固的山河,有战车万乘,铁骑万群,纵使晋军越过岘山来到平地,我以精兵慢慢攻击他,也必定能全部俘获他。”慕容镇说:“如果按照您的旨意办,必须在平原地带10 里以上扎营,营垒建成后,使用骑兵比较方便。因此,最好能走出大岘山以外,这样即使在迎战时不能取胜,也可以退守。不可将敌人放进大岘山,给自己造成被动。过去赵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于被韩信所屈服;诸葛瞻不守剑阁之险,终于被邓艾所擒获。臣以为天时不如地利。据守大岘山,确实是上策。”慕容超又不听从,并命令摄莒、粱父二军修筑城墙和护城河,挑选官兵和战马,养精蓄锐等候晋军。那年夏天,晋军攻破东面阵地,慕容超派遣左军段晖等步骑兵5 万进驻临衢。不久,晋军通过了大岘山,慕容超害怕了,忙率兵4 万支援段晖,在临衢战败。慕容超逃奔广固(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固守,不过几天也彼晋军攻破。南燕终于全部被晋扫平。



【简析】



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对于“地利”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一些兵书战策,把“地利”的重要性论述得非常清楚与深刻。《孙子兵法•地形篇》强调:“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草庐经略•地形》也说:“两军交战,地不两利;我先得之,敌力我制。虽可利人,实由人择,固分险易,还务通权。”《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也指出:“凡战之道,以地形为主,虚实为佐,变化为辅,不可专守险以求胜也”。还指出:“《军志》曰:‘失地之利,士卒速惑;三军困败;饥饱劳逸,地利为宝’,不其然也”这些论述,说明了“地形之利”对于战争胜败的关系。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地利”问题也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我们只要把古代军事艺术中关于“地利”的谋略思想运用于经营活动之中,就会避免不应有的挫折和失败,使自己的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起来。



古人说:“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库不盈”。这是直述自然条件对经营活动的影响。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和各种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因素,对于各种经营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可能的条件下,经营者都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地利”。不管是建设工厂,还是开办商店,首先是选择理想的地理环境。在旅游热兴起的时候,某些偏僻的县城、集镇,盲目地开办大型的文化娱乐场所,但由于旅客稀少,当地的一般工人、农民舍不得花许多钱玩一次时髦游艺,结果经营萧条,入不敷出,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这样的例子,在国内绝不是个别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城综合商店,在新市区开设了一个合作饭店,由于处地偏僻,生意十分萧条,饭店入不敷出,职工工资也无力支付,被迫停业。另外,还有许多农村承包户忽视当地的地理环境,没有经过有效的可行性研究就盲目上马,继而很快下马停产,频繁转移阵地的现象在农村中屡有发生。一些人由于拿不定致富的主意,“三年三阵风,到头一场空。”某村听说养长毛兔能发大财,便不惜高价,从千里之外运回一车车据说是联邦德国种的长毛兔,但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免儿也成了盘中餐。忽而又闻饲水貂、养鹌鹑收入不少,于是,水貂、鹌鹑又风靡全村,可惜又是昙花一现;后来又养山羊,不少人暗自嘀咕:山羊的命运如何?会不会重蹈复辙?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为什么别的地方发财的妙诀到这个村就失灵了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频繁地转换阵地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造成频繁转换阵地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失误是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特别是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作好抉择的应变考虑。“知已知彼”不但是兵法中的一个信条,也是劳动致富、经营管理上的一条原则,打了败仗赖在阵地上不走,必遭全军覆没;放弃可以制胜的有利地形而频繁地转移阵地,也不可能打胜仗。


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