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 第27章 读厚重的历史听轻松的故事--史海拾贝

第27章 读厚重的历史听轻松的故事--史海拾贝

书籍名:《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作者:刘全志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张仪刚刚出道的时候,虽然有满腹才华,但毕竟是个新人,所以他只能先到楚国相国的手下做事。

  有一天,楚国相国宴请门客,张仪也参加了。觥筹交错之间,相国突然发现自己丢了一块玉璧,这可是他心爱之物啊,于是他马上决定:“今天不管怎么样,就算掘地三尺也一定要找到。”很显然,这里的人一定有一个是小偷。当然“小偷”二字也没有写在谁的脸上,小偷本人更不会主动承认,所以大家都开始了相互猜疑。猜来猜去,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张仪必定是小偷,因为张仪家里很穷,品德也由此低下,所以一定是他偷了玉璧。在这个本来就不成逻辑的推论下,相国竟然相信了。相国一默认,手下的人就来了劲儿,先是有一个人把张仪抓了起来,于是大家立即蜂拥而上,七手八脚地把他痛打一顿。但张仪要说还真是个好汉,并没有“屈打成招”。由于他始终不肯承认自己偷了玉璧,所以熬到最后大家只好把他放了。

  张仪满面淤青、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家里,妻子看见了大惊失色,慌忙给他擦洗敷药,得知他仅是受了些皮外伤后才安心。过了一会儿,他的妻子抹着眼泪说:“唉,都是读书害了你呀,要是你不读书,不到处去游说诸侯,又怎么会受到这样的羞辱?”张仪对妻子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他的妻子说:“你若没有了舌头,还能开口说话吗?”张仪回答说:“今天这顿打,我只是受了些皮肉之苦,只要三寸不烂之舌还在,还发愁咱们没有荣华富贵的那一天吗?”

  后来,张仪终于得偿所愿,在秦国做了大官,不久他就给他以前的老上级--楚国的相国--写了一封信,说是信,其实就是声讨书,他在信上说:“当初我跟着你干的时候,明明没偷你的东西,你却鞭打我。现在,你一定要好好地守住自己的国家,因为我会常回去看看的,而且还会真真切切、光明正大地‘偷’你一把。”至于张仪要‘偷’楚国的什么,那当然是古代、现在都很重要的东西--土地。

  二、伍子胥一夜愁白了头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吴国的大夫,但是你知道他在成名前的另一个身份吗?你听说过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吗?

  伍子胥得罪了楚平王,因而被楚平王追杀。当时楚平王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还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命令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吴国,而到吴国就必须先通过楚国的重重关卡。楚国的官差查得很严,所以伍子胥这一路逃亡真的很辛苦。他白天躲藏,晚上赶路,当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时,关上的官吏早听说伍子胥要到吴国去,所以在这一带盘查得更紧了。伍子胥和公子胜被困在这里好几天都出不去,愁得伍子胥一连几夜都睡不着觉,最后连头发都愁白了。此时,有个当地的好心人出现了,他叫东皋公,是名医扁鹊的弟子,他很同情伍子胥,就偷偷地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准备想办法帮伍子胥出昭关。

  东皋公有个朋友,他很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更重要的是他的身材和脸型长得很像伍子胥,所以他们准备实行调包计。东皋公还煮了些草药汁给伍子胥涂面,然后才让他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出关。要说东皋公的易容术还真是不错,当他们两个同时出现在城门口时,守关的侍卫立刻就逮住了那个假冒的伍子胥,而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化很大,顺利地蒙混出关了。

  三、苏武北海牧羊

  苏武出使匈奴,谁也不曾想到他这一去竟去了十九年。

  苏武到了匈奴,和单于和谈未果。单于想招降他,封他为王,他拒不同意,甚至以死相逼。而这时,单于又不愿意把他放回汉朝,经过一番考虑,单于决定让他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去放羊,并对他说:“公羊生下小羊那天,就是你回汉朝的日子。”

  苏武到了北海,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挖野菜、逮田鼠吃。吃好吃坏他不在乎,最让他在乎、念念不忘的是他大汉使者的身份。他拿着使节【在古代,“使节”是一种官职的凭证。作出使凭证的使节一般以竹子为柄,上面缀些牦牛尾等装饰品,故又称“庭节”。】放羊,抱着使节睡觉,他想总有一天能拿着使节回到大汉去。

  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岁月把使节上的穗子都磨光了,但苏武依然将之视为自己的命根子。后来匈奴起了内乱,单于没有力量再跟中原开战,又打发使者要求和好了。汉昭帝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常惠等人。但是匈奴骗使者说苏武已经死了。第二次,汉朝又派使者到匈奴去。常惠就偷偷地拜见使者,并告诉他苏武还活着。于是,汉朝的使者严厉地责备单于说:“我们的天子在上林园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一条绸子,是苏武亲笔写的一封信。他说他在北海放羊。您怎么可以哄骗大汉天子呢?”单于一听吓了一大跳,心想:“苏武的忠义难到感动了飞鸟吗?”不得已,他终于答应放苏武回汉朝了。

  当初苏武出使时,随从的人有一百多个,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他和常惠等几个人了;苏武出使时刚四十岁,在匈奴受难十九年。回国的那一天,都城长安的老百姓倾城而出,他们看见了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没有不受感动的,都称赞他是个大丈夫。

  四、司马光的固执与幽默

  司马光婚后三十余年,妻子张夫人都没有生育,面对这种情况,张夫人急得半死,毕竟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是司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想过要纳妾生子。对张夫人来说,这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呀!说也真是,老头子一直不娶,自家知道是老头子不愿,但外人很可能会猜测是自己妒忌心太重。终于有一天,张夫人主动出手了,她背着司马光买回一个少女,悄悄安置在卧室,自己则借故外出了。司马光回来后看见了少女,并不加理睬,干脆不进卧室直接到书房看书去了。少女没办法了也跟着到了书房,一番搔首弄姿后不起作用,她又随手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胡乱翻了翻,娇滴滴地问:“请问先生,中丞是什么书呀?”司马光向后退了两三步,大约离她一丈才停了下来,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官职,不是书!”少女自己讨了个无趣,大失所望地走了。

  还有一次,司马光到丈人家赏花。张夫人和丈母娘又开始偷偷地合计给他纳妾的事情了,张夫人偷偷地安排了一个美貌的丫鬟在内室,自己又故伎重演地走开了。司马光这一次很不客气了,生气地对那丫鬟说:“走开!夫人不在,你来见我作甚!”第二天,丈人家的宾客都知道了此事,十分敬佩,说他们夫妻二人的感情俨然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白头偕老的翻版。

  很多人都觉得司马光这样古板,生活中肯定是个了无情趣,一点都不好玩的人。然而,他其实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我们都知道洛阳的灯会享誉天下,这天恰逢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张夫人想出去看灯,司马光笑着说:“家里也点灯,何必出去看?”张夫人说:“不止是看灯,也随便看看游人。”司马光又笑了,说:“看人?怪了,难道我是鬼吗!”如此看来,司马光并不似外界所传的那般不解风情、古板无聊,他的幽默风趣是有特定对象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