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 第18章 大唐帝国里的美好传说

第18章 大唐帝国里的美好传说

书籍名:《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作者:刘全志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话说大诗人李白小时候是很贪玩的,一点也不理解父母让他好好读书的苦心,他觉得经书和史书很深奥,也很枯燥无味,于是常常丢下书本,逃学出去玩耍。

  这一天,他又逃学出去闲逛,正蹦蹦跳跳、东瞧西看的时候,他看见一个很奇怪的场景:远处有一位老奶奶,手里拿着一根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吃力地一下一下地磨着。她很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李白不知道老奶奶在干什么,但他知道这位奶奶不是在闹着玩,看着老奶奶一身的补丁和满脸的汗水,李白心疼地问道:“老奶奶,您这是在做什么呀?”“磨针。”老奶奶头也没抬地答道。她丝毫没有注意到身边的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自己手里的铁棒。李白显然还是很不明白,老奶奶手里磨着的明明是那么粗大的铁棒,什么时候才能磨成一根绣花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奶奶,针是那么细那么小,而您手中的铁棒又是那么粗那么大,您什么时候才能磨好呢?”可能是老奶奶觉得李白这个孩子比较有礼貌吧,你看小李白一口一个奶奶叫得多甜啊!老奶奶终于抬起了头,慈祥地望着李白说:“虽然铁棒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也是很困难的。但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这就叫做‘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心里似有所悟,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又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读书难道不也是这样吗?我现在虽有读不懂的地方,但只要持之以恒,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他拔腿便往家里跑,重新又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了起来。

  二、高力士脱靴

  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那牡丹花开得正浓正艳,身边的美人又国色天香,皇帝一时就来了兴致,急诏李白入宫,填新词助兴。大太监高力士得了命令就赶忙去宣旨,他没有去李白的家里,反而一路狂奔去了长安城内的一座酒楼,高力士连皇帝的心思都捉摸得透彻,更不难猜出性格单纯的李白在哪里了。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友在酒楼畅饮,而且已经喝得酩【mǐng】酊【dǐng】大醉了。高力士宣读过了圣旨,但李白却借着酒劲赖着不走,故意上不去马,酒喝得高了身子软嘛,你高力士又能奈我何?李白本想捉弄一下高力士,让他着急,但高力士却叫人把李白一下子拖到马上,带到了唐玄宗面前,并且叫人用冷水喷面给李白解酒。一直都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李白更是借着酒劲,把脚伸向了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虽然平时深得皇帝的宠信,没有人敢对他不敬,然而这个时候,李白是皇帝的新宠,且又在

  圣上面前,他当然不好发火,只得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李白脱掉靴子。李白这才开始作诗,不到一炷香工夫,就写出了著名的《清平调》三首。皇帝看了大喜,重赏了李白。只是这高力士是个心胸狭隘的人,对他来说,有仇必报,他认为自己给李白脱靴子很丢面子,从此就牢记心中。后来,他终于找了个机会,在杨贵妃面前捣鬼,诬陷李白,使李白丢了官,被赐金放还。

  三、白居易与长安米贵

  据说,在历史的长河中,神童就像银河里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可是白居易却是神童里的神童。他六七个月的时候,就能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会写诗作词了。古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的父亲就让他到京城长安去游学,一方面见见世面,另一方面也希望他结交一些当时的名人。

  那时候,刚刚平定朱泚【cǐ】叛乱,国家百废待兴。连年的战争,使得全国到处闹粮荒,一时间,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白居易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长安的。他一到长安,就先去拜访了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顾况,事实证明他此举是非常明智的,他那个时候,正是借着权威的评价和推荐才得以出名。

  当时白居易拜见顾况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顾况才高气傲,加上常被后生晚辈请教,于是就有些倚老卖老。他见到白居易递上来的诗稿,还没看内容,就开始拿名字开玩笑了,他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白居易并不在意顾况的打趣,依然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准备接受批评。等顾况看了诗,只见上面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读到这里,脸上再也掩饰不住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莫说住在长安,住在哪里会有困难呢?”随后,顾况逢人就夸奖白居易,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很快就在长安立稳了脚跟。

  四、一字师的来历

  晚唐时期,湖南有一个名叫齐己的著名诗僧,自号衡岳沙门。有一天,他即兴写了一首《早梅》诗,觉得很不错,于是就拿着向大诗人郑谷求教。诗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于是,顺手就将“数枝开”改为了“一枝开”。齐己听他这么一说,又仔细想了想,可不是吗?写的题目是“早梅”,如果一下开了好几枝,还算早梅吗?想到这儿,齐己对郑谷深为佩服,激动之中不觉下拜,惊叹改用“一”字之妙,称郑谷为“一字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