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 第15章 唐诗的传承与发展

第15章 唐诗的传承与发展

书籍名:《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作者:刘全志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在“运动”中不断变化的唐诗

  如果按时间段划分,唐诗的发展历程大致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唐朝初期,诗歌已很受上层社会欢迎,不然,为什么这一时期宫体诗那么繁盛?在宫体诗中,被大家公认“绮错婉媚”的“上官体”最受欢迎,所以有人说,这一时期的唐诗实际就是六朝浮艳柔丽的余波和延续。任何时候都有例外,这是马克思老先生告诉我们的真理:对立与统一永远相伴相随。那么,初唐时期的这个例外是谁呢?他就是王绩。王绩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大家就会知道,你想,能够超脱物外、不受社会风气熏染的人,那一定是喜欢隐居、喜欢田园生活的人喽。的确,王绩所推崇的就是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既然生活态度一致,当然,诗歌题材也大同小异了,王绩的诗歌描写的就是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他的诗风疏淡质朴。经过王绩的努力,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独木不成林,要想靠一个人的力量来扭转整个社会风气,简直比登天还难。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是王绩去世四十年后的样子,陈子昂横空出世了。他在诗坛上摇旗呐喊,反对形式,反对浮华,重振汉魏风骨。陈子昂的呼声管用吗?我们看看他朋友的评价,卢藏用是陈子昂的朋友,在陈子昂去世后,他还编辑了《陈伯玉文集》,他在书里说陈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说实话,他对陈子昂的评价,前两句还靠谱,没有独特个性,能愤世嫉俗地摇旗呐喊吗?至于后两句“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显然是夸大其词的说法。史书记载,卢藏用是陈子昂诗文变革的积极支持者,他这样夸大陈子昂的作用,无疑也是在肯定他自己嘛。当时的诗坛,除了陈子昂,还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等人,与陈子昂相比,这批人更代表诗坛的主流,而这部分人的作品多是用来奉和应制、点缀升平的,内容与前代相似。所以说,唐诗要真正摆脱六朝时期“采丽竞繁”的诗风影响还得继续发展。开元是政治的盛世,同样也是文学的盛世,而诗歌又是文学中的佼佼者。正是在开元时期,唐诗迎来了它的全面繁荣,这一时期诗坛名家大量涌现,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这些诗歌音律和谐、语言华美、意象超妙、风格雄健而清新,这是唐诗发展的繁华时代,更是作家意气风发的时代。其中,王维、孟浩然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李白、杜甫也是这一时间段的里程碑。流派有边塞诗派、田园山水诗派、豪侠诗派等。物极必反,总是颠扑不破的道理。随着安史之乱的平定,大唐王朝从此也走上了下坡路,中唐时期,国家衰落,人民生活困苦,诗坛当然也跟着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努力创作,诗风精致秀润,但内容总比盛唐时期纤弱,韦应物的田园山水诗写得还算“高雅闲淡”,也能够成为田园山水派的又一中兴力量。但是,像韦应物这样的诗人毕竟不多。边塞诗派到了卢纶、李益的手里,大气、豪气没了,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写得还很活灵活现。这一时期的诗坛可谓有两大派,一个是新乐府派,另一个是韩孟派。“新乐府”这个名字,是白居易提出来的,它相对于汉乐府而言,内在的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乐府题目咏写时事,由此,他们倡导发起了“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诗派也因此而得名,又因为白居易、元稹是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后人又把他们称为元白诗派。他们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寻找题材,写下了很多新题材的乐府诗。韩孟诗派就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创作团队,他们标榜“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刻意求新,形成了“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同样,中唐时期也存在例外,他们在元白诗派和韩孟诗派之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这些诗人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如果把唐朝的历程比作一个人成长的阶段,那么晚唐显然是唐朝步入了人生的老年阶段,那时它在政治上日薄西山,社会秩序混乱不堪,诗人的处境更加艰难,所以他们的诗歌也渐趋纤巧。虽然此时期也有几个重量级的大诗人,例如被后人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们的诗歌声情流美,深婉绮艳,但因为染上了时代的气息,所以诗歌的基调同其他诗人是一样的忧伤和深沉。这一切都说明,盛唐的大气魄已经慢慢丧失殆尽。

  二、陈子昂与“初唐四杰”

  1.陈子昂名片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被后世称为陈拾遗,初唐诗文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歌代表作是《感遇》诗三十八首和《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一诗很短,却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语言苍劲奔放,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极富感染力。它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品读这首诗,稍微想象一下,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个苍茫广阔的北方原野图,而在这幅图画中,还兀立着一位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他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2.“初唐四杰”名片

  “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之称当时就有,据史书记载:“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个个冰雪聪明,从小号为神童,他们似乎都深知“出名要趁早”的道理,一个个在青少年时代就名满天下了。要想把他们的诗歌成就排个名次的话还真不是一般的难,因为历来都有争议,有人认为成就最高者首推王勃,但也有人认为是骆宾王和杨炯。总体看来,这些争论大可不必,因为诗歌是用来欣赏的,每个欣赏的人口味不一样,评价当然也就不同了。

  【1】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出身名门望族,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

  王勃从小就很聪明,七八岁时就能写诗作赋,被世人称为神童。他成名很早,十七岁应举及第后就做起了官,但是仕途不顺,二十七岁那年渡海省亲,不幸受惊溺水而死。王勃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是他的诗文却千古长青。他的诗风格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历来为人们传诵。

  【2】杨炯

  杨炯【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他十岁被举为神童,二十七岁时进士及第,授校书郎。武则天当政时,他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他叙写边塞生活的诗歌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

  【3】卢照邻

  卢照邻【636~695】,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的诗歌以七言歌行体最好,诗风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代表作有《长安古意》。

  卢照邻从小就很聪明,长大后也很受朝廷的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官至都尉。但不幸的是他患了类似小儿麻痹症之类的“风疾”,因此不得不辞职。名医孙思邈曾悉心为他调治,但不见好转。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他的双脚慢慢萎缩了,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为疾病的痛苦,最后还是投颍水自杀了。

  【4】骆宾王

  骆宾王【619~687】,字观光,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为“骆临海”。

  骆宾王自幼聪明过人,七岁便即景创作《咏鹅》一诗,被誉为“江南神童”。“四杰”出名真是一个比一个早呀,杨炯十岁,骆宾王干脆七岁。他和很多文人的命运一样,诗名很高,但是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这可能就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缘故吧。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体,名作《帝京篇》当时就被称为绝唱。他的五律诗《在狱咏蝉》,借蝉自喻,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后檄文》】,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大致说来通篇或直来直去,或拐弯抹角大骂武则天。传说武则天读此文后拍案大叫:“有如此才不用,宰相之过也。”

  三、经典重温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无数文人的心弦。但王勃在与友人杜少府分别的时候却没有伤感,没有惆怅,只有真挚的友情和共勉。全诗心境爽朗,感情壮阔,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更是千古传唱的名言。

  2.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看题目便知道,这是骆宾王在监狱内所写的诗。从这首诗的最后“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来看,骆宾王之所以被捕入狱完全是遭人诬陷。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宫体诗的自赎》】。这几句话真可谓一语中的。

  骆宾王在诗中以蝉的“高洁”来比拟自己人格的高洁,代表了诗人当时有志难申、求助无力的处境。这首诗感情充沛,比喻明切,用典自然,一语双关,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