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学生版时文选萃: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 > 第8章 感觉与释放(1)

第8章 感觉与释放(1)

书籍名:《学生版时文选萃: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    作者:曹金洪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阳光

  若安

  2002年9月,为了家中那些常来常往的“叔叔”,我跟父亲大吵了一架。我知道,我不应该不尊重父亲的做人方式,但生性叛逆的我,忍受不了“叔叔”们的虚伪和势利。

  自我懂事以来,家里一直起起落落,不曾安宁过。当家境贫困时,只有一家人互相安慰,互相鼓励;而当家境日益富裕时,那些平时难得一见的“亲人”们马上开始对你嘘寒问暖,极尽所能地拍马屁。而善良的父母,对于他们所说的困难,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帮助。事实上,他们吃喝玩乐的花样,足以令生活俭朴惯了的我们一家子眼花缭乱。所以我不相信世间会有无缘无故的关怀,不相信世间会有不讲原因就热心帮助别人的人——除了我那对傻父母。

  2003年5月,母亲病了,需要立即动手术。刚开始,亲朋们三天两头地到医院探望,而当他们得知父亲生意遇到挫折、母亲手术费用奇高的时候,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慢慢地从我们的眼前消失了。

  倔强的我,卖了家中所有可以卖的东西,交齐了母亲所需的手术费用。我宁愿打碎牙齿和着血一起吞,也不肯去向那些人开口。因为我知道,就算抛却了所有的尊严去向他们开了口,得到的也无非是直截了当或吞吞吐吐的拒绝。

  验血、心电图、CT……繁杂而累人的检查过后,两位主刀的医生定了下来,一位是即将退休的主任,一位是声望极高的主治医师。

  一天,我打了开水回来,隔壁病房的一位老病号忽然神秘地问我:“你们包了多少红包给医生?”“红包?”老病号的话提醒了我,对啊,我简直把这事给忘得一干二净,忘了现实社会中这是一个例行的程序!何况,要请动主任来主刀太不容易,自然不能马虎。

  套用时下的一句话:“有多大的权就有多厚的钱。”一番推辞后,主任和主治医师最终收下了红包。看着他们的背影,我无奈地叹了口气。他们和我那些“叔叔”们真是一丘之貉啊!不过也好,红包收了,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地给母亲动手术了。

  因为母亲身体瘦弱,手术进行了六小时。当白发苍苍的老主任一脸疲惫地走出手术室时,我冷笑着心想,钱真好。同样一脸疲惫的主治医师做完手术后又守候了母亲一夜,第二天早晨,当他微笑着告诉我“你母亲没事了,让她好好休息吧”的时候,我又在心里发出了一声冷笑。

  手术非常成功。看着母亲醒来,我满心欣慰。我对母亲说:“妈,您以前总对我说,世间的人不是每个人都像你想象得那么坏的,现在怎样呢?您看到钱的作用了吧?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现实……”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母亲在主任和主治医师的精心医治和照料下渐渐康复。那天,我刚替母亲办妥了出院手续,主任就找到了父亲,把我给他和主治医师的两个红包原封不动地交到了父亲手里。他对父亲说:“平常百姓家,生活并不富裕,但如果那天我们不拿这钱,你们家属会认为我们不尽心。今天,是物归原主的时候了。”

  父亲将主任的话转述给我听的时候,我呆住了。

  我想起了妈妈的话:“世间的人不是每个人都像你想象得那么坏的……”我终于明白,也终于相信,人间有爱。是的,生活或许有些残酷,现实也常常让人不得不低头,但只要心中有爱,我们的心灵就永远会有阳光照耀。

  心灵智语

  人间的真情就像初春的第一缕暖风,吹来了万物的复苏,吹来了大地的生气,吹走了皑皑的白雪,也吹走了冬日久久不融的坚冰。这是爱的力量,驱逐了心鹿的寒冷,让温暖进驻心房。

  没有黑暗,就显示不出光明;没有丑陋,就衬托不出美丽。真善美的弥足珍贵,是因为人间还有假恶丑的恶劣身影。无论身陷困境时,身边是怎样的世态炎凉,我们都要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相信自己,也相信真心待你的那个人。

  山间小路

  雨凡

  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在此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涟滟的湘江。

  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着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栻会面。他要和张栻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可是这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地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胡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郁悒以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受朱熹牵连而被杖枷流放的蔡元定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三十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太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不识魏晋的青草一簇一簇点缀在瓦的行列间,赫曦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如果吊上一盏风铃,檐间一定叮零清脆。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辉煌的时候,皇帝题匾赠书;覆灭的方式就多了;改朝换代的兵火可以将它付之一炬,居安思危的君主可以转念之间“毁天下书院”,或者,阴柔一点的,干脆将书院并入官学,纳人体制。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琅琅,时而断垣残壁,鬼影幢幢。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泉轩,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

  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威士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可是,与“慎思明辨”抵制的力量或许更大。顺治的“卧碑”:“为学当尊敬先生……勿妄行辨难……军民一切利弊,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辨与不辨之间,文明时进时退。

  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起”,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个什么人呢?身为礼官。“秦桧欲迫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心灵智语

  无数古人学者走过的小路,无数伟人哲人踏过的小径,无数踽踽独行的先人在历史的洪流中为信念而争辩,为真理而斗争,甚至身先士卒地为思想进步而献出生命。文明的进程,往往都要历经这样的过程,每个时代的文明都会受到政治统治的干预,而文明总是在与政治霸权的较量中曲折攀升。

  秋晨之梦

  易秋

  东方的天际正露出鱼肚白,夜幕正在消逝。当大地刚刚呈现它朦胧的轮廓时,晨雾又将正在苏醒的世界笼罩住了。我讨厌雾,正像我讨厌希望一样,因为它使生命变得虚幻,难于捉摸。

  我走出家门,深深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向山顶走去。巳是深秋了,在淡淡的晨雾下,红色的枫叶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中若隐若现。严酷的冬季即将来临,它们也即将离我们而去,这使人感到一种模糊的不可名状的忧愁。这种情绪袭扰着我,我的思绪不禁随之而去。秋天的忧愁,那是对生命的失望,是对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的慨叹。

  “童年是一个梦,青春是一首诗,中年则平凡而实际,而老年则是一场绵远的回忆。”我的一个朋友这么说过。

  生命就像溪流中的卵石,随着时光的流逝,所有的棱角都已被水流磨光。我知道,我不应多想,我走到一片竹林里坐着,拿出随身带来的书,很快就在书中忘记了一切。一些人借助酒精寻求解脱,而我则在书中寻求慰藉。

  “露珠落下……”我大声念着,这时,果真有一颗露珠落到我的书上,刚好将“tear”(泪水)这个词打湿了。好像它是真的落泪了,我的心不禁一紧,抬起了头。竹叶上点点滴滴布满了露珠,宛如一个人在深秋的清晨,流着寂寞的眼泪,那样的无助和孤独。它们看着我,我也看着它们,晶莹闪亮,似乎有许多话要对我说。

  我的眼不禁模糊了,20年前的往事一股脑儿涌上心头。

  也是同样的季节,也是同个地方,所不同的是我当时还年轻,和我在一起的,还有一位美丽的姑娘。

  “看,那悬崖上有一朵红花,这个季节可真不多见。”她高兴地叫起来,“要是我们能将它摘下就好了。”

  “我会摘到它的。”

  “那你去摘呀!”

  我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悬崖,摘取那朵红花。她的脸由于紧张而发白,虽然她没有叫出声来。

  那年的冬天,我们分别了。她送给我一个日记本,在第一页上她用清丽的草书这样写道:“我希望你能以摘取悬崖上红花的勇气,去摘取你理想的花冠。”我发现上面还有一滴淡淡的泪痕。

  我回赠她一个书签,上面写道:“理想是一首诗,没有理想的生命就没有意义,灵魂也将死亡!”

  此后许多年过去了,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现在我们天各一方。她变成什么样呢?我又变成什么样了呢?我在寻找过去的自我,寻找一些生命中重要的东西。

  “啊,”我不禁叹息,“所有这些似乎都是荒唐的梦,一个秋晨之梦。”我站起身,向山下走去。

  一个人总是要遭受失败的痛苦。但希望和失败总是交织在一起的。希望,失败;再希望,再失败。如此反复不断,成为串联我们生命的链条。是的,这是深秋的清晨,尽管它让人感到萧肃,但秋晨之梦还是值得为之奋斗的。

  新的一天已经幵始了,我必须面对它。

  心灵智语

  我们常在秋天祭奠我们的往事,那尘封在记忆中的美丽和幸福,沿着秋的悲伤回到我们的心底,品味着曾经浓烈的快乐和失落,似乎现在心中还能泛起淡淡的甘甜和苦涩。只是,今夕何夕?岁月悠悠,早已荡尽了曾经的情愫,季节的流转也使我们再也无法留住曾经的情怀。新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向着希望让背影留下灿烂的光辉。

  记住回家的路

  思愧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需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