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哈!我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 第20章 诗文词句(3)

第20章 诗文词句(3)

书籍名:《哈!我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作者:赵志卓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瓜田李下”来源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火树银花

  【释义】灯火繁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称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繁盛的地方,远远看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急功近利

  【释义】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的士人都以师礼遵奉他。

  在汉武帝时期,因朝廷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赋役日益苛重,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董仲舒也被派遣到诸侯王那里担任了国相之职。但是没过多久,董仲舒却因才遭妒,备受其他官员的排挤,后因提出“灾乱说”而被人诬陷有颠覆国家的意图,差点被处死。汉武帝念及旧情,亲自出面赦免了他。后来,汉武帝听从丞相公孙弘的意见,将其派往胶西。让他做了胶西王国相。

  公孙弘与董仲舒同为儒学经师。公孙弘擅长逢迎附和,深得汉武帝的器重,被任命为丞相。董仲舒却时常不识时务,正言直谏,汉武帝对他恨头疼,所以敬而远之。公孙弘一直以来都嫉妒董仲舒的才华,这次,他找到了机会,希望可以一举铲除董仲舒。举荐,也是有计划的谋杀。

  胶西王是汉武帝的兄长,依仗自己是汉室宗亲,有恃无恐,骄横暴戾。之前,朝廷派去的国相统统被他以各种罪名斩杀,无一幸免。幸运的是,因为董仲舒的声名与才学,胶西王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十分敬重他。有一次,胶西王对董仲舒说:“勾践的贤明,加上范蠡、文种的才能,我认为这是越国的‘三仁’,你怎么看待这三仁呢?当初齐桓公有问题请教管仲,我的疑虑就由先生解决了。”

  董仲舒回答说:“我才疏学浅,没能力决断大王的疑虑。虽然如此,大王向我提问,我不能不尽我所知回答。我听说,过去鲁国国君问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柳下惠回答说:‘不行。’他退下来满脸忧愁地说:‘我听说,阴谋侵略邻国的,不会向仁爱者讨教,这次国君为什么问我呢?’可见,柳下惠连被问都觉得羞耻,更别说参与讨伐齐国了!由此看来,越国本来就没有一个‘仁’,哪来的‘三仁’?所谓仁人,是‘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意思是说,端正自己奉行的道义而不谋求眼前的小利,修养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而使社会风气大变,才是仁的最高境界,尧、舜、禹就是榜样!”

  鸡犬不宁

  【释义】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唐朝中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统治者为了筹措军费和供他们挥霍花用,横征暴敛,拼命搜刮,弄得老百姓贫困潦倒,难以维持生计。

  公元805年,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边远的永州担任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捕蛇者说》,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无情的揭露。在《捕蛇者说》中,柳宗元记述了一个捕蛇人的悲惨故事。

  这个捕蛇人一家三代都以捕捉异蛇为业,他的祖父、父亲都被毒蛇咬死,但他还是坚持捕蛇为业。

  那他为何不愿放弃捕蛇这个既艰苦又危险的工作呢?捕蛇人说:“虽然捉蛇又艰苦又危险,比起种田来还是要好得多。我那些以种田为业的邻居,与我祖父同时期的,现在十家之中已经只剩一家;和我父亲同时期的,十家之中已经只剩二三家;和我在一起居住了十二年的,十家之中也只剩下不到四五家。他们不是逃亡,就是搬迁。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凶狠的官吏经常来到乡里,气势嚣张地催交各种赋税,担惊受怕的不仅是人,就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我们却因为以捕捉异蛇为业,每年只要上交几条异蛇就可以了。因此,捕捉异蛇虽有生命危险,我却依然不肯放弃!”

  后来,人们把“虽鸡狗不得宁焉”简化成“鸡犬不宁”这则成语,用来形容骚扰得很厉害,连鸡和狗都不得安宁。

  九牛一毛

  【释义】九:表示多数。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汉武帝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直爽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

  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变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申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分,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近水楼台

  【释义】靠近水边的楼台。比喻由于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小时家境贫困,但他勤奋学习,博览群书,学识渊深。先后出任右司谏(向皇帝提意见的官)、知州(地方行政长官)、参知政事(副宰相)等官。范仲淹应其好友滕子京之请,曾作《岳阳楼记》一文,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他的理想,也是为人津津乐道的千古名句。

  范仲淹为人正直、待人谦和,特别善于使用人才。范仲淹担任杭州知府之时,城中的文武官员大都得到他的关心帮助,在他的推荐下,那些官员们都得到了能发挥自己才干的职务,心里都很感激和崇敬他。只有一个名叫苏麟的巡检官,在杭州所属的外县工作,接近范仲淹的机会很少,所以一直没有被推荐和提拔,心中感到十分遗憾。

  一次,苏麟因公事要见范仲淹,乘此机会,他写了一首诗献给范仲淹。诗中有这么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房可以最先看到月亮,朝着阳光的花草树木容易成长开花,显现出春天的景象。苏麟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对范仲淹的不满,巧妙地指出那些接近他的人都得到了好处。范仲淹看后心领神会,不禁哈哈大笑,于是就根据苏麟的意见和希望,为他找到了合适的职位。

  后来,人们常用“近水楼台先得月”,或把它概括为“近水楼台”这则成语,来比喻由于个人关系比较接近,或是职务、环境方面比较便利,而优先得到利益和方便。

  口蜜腹剑

  【释义】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比喻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阴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

  力不从心

  【释义】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比喻力量不够,无法实现愿望。

  东汉时,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领几十个人出使西域,屡建奇功。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经过了27个年头,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思家心切,于是就写了封信,叫他的儿子捎至汉朝,请求和帝刘肇把他调回。此信未见反应。他的妹妹班昭又上书皇帝,申明哥哥的意思。

  信中有这样的几句话:“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龄最大,现在已过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头发已白,两手不遂,耳朵不灵,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猝不及防的暴乱事件发生,班超的气力,不能顺从心里的意愿了,这样,对上会损害国家的长治之功,对下会毁坏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实在令人痛心呀!”

  和帝刘肇被深深地感动了,马上传旨调班超回汉。班超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因胸胁病加重而去世,终年71岁。

  李代桃僵

  【释义】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我国古代有一个音乐官署,称为“乐府”,主要掌管朝会宴请、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同时也采集民间的诗歌和乐曲。

  南北朝时,出现了许多乐府诗,也就是乐府配合音乐而演唱的歌辞。后人把它分为十二类,《相和歌辞》是其中一类,这一类乐府诗都是民间歌谣。《相和歌辞》中有一篇名叫《鸡鸣》,分为三段。

  第一段描写当时社会的太平繁荣景象,同时描述了当时一种特有的怪现象:出身低微的人一旦得势,就可以成为显赫一时的皇帝国戚。但是他们作威作福,最后又成为刀下之鬼。

  第二段描述当时富贵人家的奢华排场。传说有兄弟五人,都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浪荡子。一天,他们突然得到皇帝赏识,当上了侍中郎。从此,他们就富贵荣华起来了。他们住的宅第,宅门都用黄金镶造,屋顶上用黄琉璃瓦,看上去就像王府一样富丽堂皇。厅堂上时常摆着各种酒樽,以供他们整夜宴请宾客。宴饮之时,美丽的女乐工们为他们演奏音乐。宅第后花园的池塘里,还养着三十六对色彩鲜艳的鸳鸯,以供他们玩乐。每当朝官休假沐浴的日子到来,五兄弟在大批随从簇拥之下乘车回家。他们所骑的马,马络头都用黄金镶着,闪闪发亮。街道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第三段叙述五兄弟中有人犯了法,接受刑罚,其他兄弟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闻不问,甚至互相倾轧,弄得丑态百出。

  该诗最后借老百姓之口唱了一首歌,用来讽刺这帮没有心肝的兄弟:“桃树生长在露天的井旁,李树又生长在桃树边上。蛀虫啃咬桃树的根,李树为桃树感到悲伤,因此替代桃树枯萎而死。树木还能以身相代,而兄弟却互相遗弃。”

  呕心沥血

  【释义】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气壮山河

  【释义】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与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