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哈!我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 第5章 百家雄辩(2)

第5章 百家雄辩(2)

书籍名:《哈!我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作者:赵志卓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搏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逼到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介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

  奉公守法

  【释义】奉:奉行。公:公事。守:遵守。法:法令。奉行公事,遵守法令。形容品行廉洁、端庄、规矩,不违法徇私。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名将叫赵奢,他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位列上卿。

  赵奢年轻时,曾当过征收田税的小官。他办事公道,执法严明。有一次他带人到平原君赵胜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是赵惠文王的弟弟,他家有食客数千人,势力很大。平原君的管家一向狐假虎威,不遵守国家的法令。他纠集家丁,聚众吵闹,抗拒缴纳租税。赵奢见他们如此嚣张,十分气愤,便依据国法,下令把几个带头闹事的人抓起来杀掉,平原君知道后,很生气,扬言要处死赵奢。

  赵奢毫不畏惧,他对平原君赵胜说:“您是赵国的相国,如今却纵容家丁违反国家法令。国家法令受到损害,整个国家就要受到削弱。国家不强大,就会遭受侵犯,甚至被灭掉。到那个时候,您还能保住今日的荣华富贵吗?像您这样显贵的人,如果能够带头遵守国家的各项法令制度,那么上下就一致了。大家都来遵守法令制度,国家才能强盛起来,赵家的天下才能更加稳固。”

  平原君听了赵奢的话,深受感动。他改变了看法,认识到赵奢是一个严于执法的好官,于是就把他推荐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命他掌管全国赋税。赵奢上任后,赵国的财政税收增加了,老百姓逐渐富裕起来。

  固若金汤

  【释义】固:坚固。若:有如,好似。金:指金属造的城墙。汤:指汤池,滚烫的护城河。比喻防御坚固。

  秦末农民战争时期,农民军领袖陈胜有个部将,名叫武臣,攻克了原赵国绝大部分地区,又逼近范阳。

  当时有个人叫蒯通,他能言善辩,很有口才,他去劝说范阳县令说:“我是本县的老百姓,名叫蒯通,因为听说你快死了,特来吊孝,不过你遇到了我,我又可以救活你。”

  范阳令徐公说:“我不明白你说话的意思。你到底要干什么?”

  蒯通解释说:“你身为秦朝官吏,害了不少人,他们怎么能放过你。现在,天下大乱,他们杀你还不容易吗?所以你快死了。不过,我现在想,遇见武臣时,他一定会问我怎么去攻打这些县城,那么我就告诉他:‘范阳这座城池本来是很坚固的,但是范阳令怕死,准备向你们投降。他如果首先向你们投降,你怎么处置他?要是杀了徐公,那时各县城的官吏一定会互相传告说:“范阳令投降,仍不免一死,不如坚守。”于是,他们都加强防御,各座县城都固若金汤,就很难攻下了。我看还不如给范阳令优厚的待遇,然后让他带着文告到燕赵各地走一遭。这样,各县城必然纷纷投降,不费多大力气。我的一番话,他一定会同意,所以说你又可以活了。”

  徐公听了很高兴,让蒯通坐车去见武臣,武臣果然采纳了他的建议,燕赵地区三十多县,全都成了起义军的地盘。

  过犹不及

  【释义】过:超过,过分。及:到;不及:没达到,不够。事情做过了头,和做得不够是一样的。

  孔子是主张中庸之道的,他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要恰到好处,既不要超过一定限度,又不要火候还没到就停止。要做到这样,当然很难。

  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闲淡,谈到对他的弟子看法时,子贡问道:“老师,颛孙师(子张)和卜商(子夏)两个人,谁更好一些?”

  孔子回答说:“颛孙师呢,做事好过分;卜商呢,做事有点不够火候。”

  子贡说:“那么,是颛孙师好一些吗?”

  孔子说:“过分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

  子贡细细品味,觉得老师确实说得对。他明白,老师说的不是这两个师兄弟的为人品德,而是他们两个人性格上的弱点,一个做事好做过了头,一个做事总是差一块儿不到地方。可老师也没说谁能把事情做得正好。

  困兽犹斗

  【释义】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被围困的野兽还要做最后挣扎。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

  春秋时期,晋国发兵救援被楚国攻打的郑国,可是晋国大军抵达之时,郑国已经投降了楚军。这时中军主帅荀林父主张退兵,而副帅表示反对。副帅刚愎自用,率军渡河追击楚军。荀林父无奈之下只好率领三军渡河。但是由于晋军将帅之间意见分歧,最后被楚军打得溃不成军。

  晋景公得知这一消息,很是气愤。晋军将领回国后,晋景公立即叫人把败军将领带上殿来,大声斥责,追究责任。那些将领看见国君大发雷霆,跪在一旁,不敢吱声。荀林父想到自己身为主帅,应当承担这一责任,于是上前说道:“末将罪该万死,恳请主公赐我一死。”景公盛怒之下,就想同意他的请求。这时,大夫士贞子上前阻止,不慌不忙地对景公说:“主公万万不可如此!当年晋楚城濮之战,文公大获全胜,晋国举国欢腾,但是文公面无喜色,反而心事重重。左右感到非常奇怪,就问文公:‘现在我们击败了强敌,主公为何并不开心,反而忧心忡忡呢?’文公说道:‘这次战斗,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原则,击破了楚军的左、右两翼,使其中军主帅子玉完全被动,无法挽回败局,这才收兵而回。但是楚军虽败,主帅子玉尚在,我又怎可松懈下来?困兽犹斗,更何况子玉是一国宰相?’等到后来楚王杀了子玉,文公这才喜形于色,说道:‘这下我再不担心子玉报复,可以高枕无忧了。’楚王杀了子玉,岂不是帮了我们晋国一个大忙?如果说楚军被先君打败是一次失败,那么楚王杀掉子玉则是再次失败。如今晋军大败,或许是上天警告我们晋国,现在主公却要杀掉荀林父,使得楚国获得另一场胜利……”

  景公听了士贞子的话,恍然大悟,笑着说道:“大夫不必再说,寡人已经明白,我杀了荀林父,岂不是帮了楚国的忙?”于是,景公当场赦免了荀林父等人,并让荀林父官复原职。

  门庭若市

  【释义】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集市一样。形容来的人多。

  战国时,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他为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俊。“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前去进谏的,一时川流不息,朝廷门口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

  水深火热

  【释义】老百姓所受的灾难,像水那样越来越深,像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战国时,燕国爆发内战,大乱。齐国乘虚而入,齐宣王派大将匡章率兵十万攻燕。燕国百姓对内战不满,不愿出力抵抗齐军,出现“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局面,有些地方的燕国百姓反而给齐军送饭递水表示欢迎。于是齐国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国国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军队,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

  这时,齐宣王向正在齐国游说的孟子请教,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它,到底该怎么办?”孟子回答说:“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反而很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并不高兴,”孟子又说,“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

  孟子举了这两个例子后指出:“当初齐军攻入燕国,燕人送饭递水表示欢迎,那是因为燕国百姓想摆脱苦日子;而今如果齐国进而吞并燕国,给燕人带来亡国的灾难,使他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他们必然会转而盼望别国来解救了!”

  三人成虎

  【释义】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做人质。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申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一毛不拔

  【释义】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喻非常吝啬自私。

  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绝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做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