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哈!我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 第2章 大智大勇(2)

第2章 大智大勇(2)

书籍名:《哈!我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作者:赵志卓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将来长大后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果然,几年以后,当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时,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一次,檀和之进兵包围了区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

  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伏军立即出击,把援兵打得个落花流水。

  就这样,宗悫果然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为洮阳候。实现了他少年时的志向。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唱筹量沙

  【释义】唱:喊报。筹:计数用具。唱筹:计数用筹。量沙时唱数计筹。后多用以比喻以少报多,以无报有,弄虚作假,掩饰真相的行为。

  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之间战争不断,涌现出一批军事家,他们各为其主,在不断的战争中显示出超人的才干。

  宋是南朝第一个朝代。当时黄河流域是由鲜卑族统治的北魏领地。

  宋文帝元嘉元年,檀道济接替打了败仗的到彦之,都督征讨诸军事,继续向北魏发动战争。檀道济出身行武,积功升至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是战斗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家。

  他到任后与北魏接仗三十多次,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攻到了济水流域。但北伐深入,粮草渐渐供给不上,檀道济准备班师还朝。

  这时北魏援军到了,气势大振,接连战胜檀军,很快夺回了当时的大城滑台。有投降北魏的宋兵告密说檀军粮草已尽,北魏准备一举打垮檀道济。

  宋朝的士兵都很害怕,已经失去斗志,战斗力锐减。檀道济为能全师而退,想出了一条妙计。晚上,他让士兵以沙充米,把剩下不多的米散在上面,然后称量而唱数计筹。魏军所见所听与告密者殊不相符,认为是告密的人胡说,便杀掉了投降的宋兵。

  檀道济又命令士兵全部脱掉铠甲,只穿着白色的内衣,慢慢地撤退。

  魏军见宋军粮草充足,本来就不敢逼得太近,又见宋军只穿内衣行走,以为必有埋伏,愈加不敢靠近。

  檀道济两计齐施,终于脱离了险地,顺利地回到宋都。这次北征虽然失败,但檀道济能全军而返,一时间他威名大振,北魏的军队都知道檀道济用兵如神,对他非常忌惮。

  赤膊上阵

  【释义】赤:赤裸。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东汉末年,割据凉州的军阀马腾之子马超,为报父仇,便和西凉太守韩遂起兵攻打曹操。马超屯兵渭口,日夜分兵,前后攻击。马超采用火攻,曹军抵挡不住,弃寨而走。西凉兵大胜,截住渭河。曹操无法守住营寨,十分烦恼。谋士荀攸建议用渭河沙土筑起土城坚守。当曹军担土筑城时,马超又派庞德、马岱各率五百骑兵,往来冲杀,再加上沙土松散,土城筑起后便倒塌,曹操无计可施。恰巧,九月底时,天气暴冷。又凑巧,有个终南山的隐士娄子伯前来献计,让曹军趁着刮起寒冷的北风时,运土泼水,使土城冻结起来。曹操恍然大悟,如法筑城,一夜之间,果然将土城修筑起来。马超见了非常吃惊,便鸣鼓进军,准备与曹军决战。曹操部下猛将许褚指名道姓地要与马超单骑独斗,决一死战。

  第二天,两军出营布成阵势。马超挺枪纵马与曹操的猛将许褚大战。两人战了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因为战马疲劳不支,各回军中,换了匹马,又出阵鏖战了一百多个回合,胜负仍然不分。许褚性急,飞奔回阵,卸下盔甲,光着身子,提刀上马,与马超决战。双方将士大为震惊。两人又斗了三十余个回合,许褚举刀奋力向马超砍去,马超闪过,挥枪向许褚心窝刺来。许褚扔下手中刀,用力夹住马超的枪,两人在马上夺枪。许褚力大,咔嚓一声,扭断枪杆,两人各拿半截,在马上乱打。后来两军混战,曹军损伤大半,退回寨中坚守不出。

  马超退回胃口,对韩遂说:“我看在恶战中再也没有像许褚这样的人了!”

  初出茅庐

  【释义】初次走出草屋。比喻初次出来做事。

  东汉末年,刘备为了争夺天下,三次去请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后当了刘备的军师。

  不久,曹操派夏侯悖带领十万大军,杀奔新野,进攻刘备,已逼近博望坡。当时,刘备兵力很少,情况非常危急。刘备委任诸葛亮全权指挥,诸葛亮命令关羽领一千人马去博望坡左边的豫山埋伏,敌军来时可放过不打,望见南面起火时,再出兵截杀,烧毁曹军后队粮草。然后,又命令张飞领一千士兵,去博望坡右边山谷中埋伏,望见南面起火,就向博望坡方向进攻,把曹军囤积的粮草烧掉。命令关平,刘封带领五百士兵,准备好放火用的东西,在博望坡后两边等候,曹军一到立即放火。

  命令赵云做前锋,边战边退,引诱敌人。最后请刘备亲自带领一支军队,在博望山下驻扎,敌军到时就弃营退走,看见火起,回军冲杀。

  这天晚上,夏侯悖借着月光看见赵云的兵马,哈哈大笑说:“有人说诸葛亮会用兵,现在他让赵云这点人马做前锋,就好像让羔羊和虎豹搏斗。今天我们一定能够活捉刘备、诸葛亮!”于是他亲自出马与赵云交战。赵云假装败下阵来而仓皇逃走,夏侯悖领兵紧迫。曹将韩浩对夏侯悖说:“赵云是在使用诱敌之计,恐怕有伏兵。”夏侯悖回答说:“敌军这点兵马,就算有十面埋伏,我也不怕!”领军一直追到博望坡。突然一声炮响,刘备拦住迎战。夏侯悖一看,刘备所领士兵也是稀稀拉拉的,他更加放大胆子,大声喊道:“你们看!刘备的这点伏兵,有什么可怕的呀!我今天不打到新野,决不收兵!”

  刘备、赵云合兵一处,战了几个回合,假装招架不住,且战且退。夏侯悖紧追不舍。这时,天色已晚,山风也越刮越大,夏侯悖的队伍来到一条弯曲的山路上。一位偏将再次提醒夏侯悖:“这里道路狭窄,路边又都是干枯的草木,要提防刘军火攻啊!”夏侯悖猛然醒悟,急令撤兵。可是为时已晚。诸葛亮布置好的人马四面放起火来,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把曹军烧得四散逃窜。曹军的后路已被关羽截断,左边的山谷中杀出张飞,赵云的队伍也掉头杀回。这一阵勇猛冲杀,直到天明,夏侯悖落荒而逃。刘备大获全胜。这是诸葛亮走出茅庐第一次用兵,便建大功,使不服诸葛亮的关羽、张飞等将领自此始佩服诸葛亮果然用兵如神,此后甘听调遣。

  得陇望蜀

  【释义】陇:古地名,今甘肃省东部。蜀:古地名,今四川省中西部。

  刘秀称帝后,西部还有两股反对他的势力,一是巴蜀的公孙述,一是陇西的隗嚣。公孙述自称蜀王,拥兵数十万,对东汉威胁不小。隗嚣与公孙述相勾结,也是刘秀的眼中钉。

  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秀亲率大军征伐隗嚣,很快就把隗嚣打败。隗嚣逃往西城(在今陕西安康西北),不久又被刘秀的大将岑彭的军队团团包围在上邽。公孙述派兵帮助隗嚣把守上邦。

  刘秀见两城指日可下,便独自回到洛阳,并给指挥围攻西城的大将岑彭下了一道诏书,说:“西城攻下以后,可以移兵南攻巴蜀。人是不知足的,既然平定了陇地,还想得到蜀地。每一次出兵征战,头发和胡须都要变白一些呀!可不这样做,天下又怎能统一呢!”

  看了刘秀的诏书,岑彭决心实现“得陇望蜀”的计划,就用灌水的办法攻打西城,可是水深还没达到一丈,救兵来了,把隗嚣救走。岑彭看自己的粮草不足,只好暂时撤兵。

  后来,隗嚣病死,他儿子归顺了光武帝刘秀。东汉得到了陇地,随即,吴汉受命率军入川,势如破竹,直逼成都。这时,公孙述还以为汉军远在千里之外。当他得知兵临城下,仓皇迎战时,已经来不及了。汉军大破蜀兵,公孙述重伤而亡,蜀地终于归汉。

  高屋建瓴

  【释义】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当上了皇帝。没想到,刘邦登基的第二年,有人向他告密,说楚王韩信要造反。

  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很恼火,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办法,有人说:“率兵前去把他剿平就是。”

  “不可以。”谋士陈平说道:“我们现有的军队,没有韩信的罕队精锐,我们的武将也不是韩信的对手。假如贸然派兵前去征讨,即使韩信没有谋反的意思,也会把他逼反了。我建议,假称陛下要到云梦去游览,并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地会见诸侯。陈是楚的西界,韩信听说这个消息,一定要到陈去迎接。当韩信进见的时候,就可以趁机将他扣押起来。”

  刘邦按照陈平的计划,不费一兵一卒就把韩信捉住了。并将韩信削去王位,贬为淮阴侯。刘邦非常高兴,当天就颁布了大赦令。

  大臣田肯,乘着向刘邦道贺时,说道:“陛下抓住了韩信,又在关中建都,这是双喜临门。关中地势险要,胜于他国。此地和诸侯远隔千里,两万人就能够抵挡诸侯的百万雄兵。如果依靠这种有利条件向诸侯进军,就像站在高屋之上向下泼水那样势不可当。齐国也是如此,东面有琅邪、即墨的丰富资源,南面有泰山的险阻,西面有黄河为屏障,北面有渤海的疆域。土地方圆两千里,和其他诸侯远隔千里之外,二十万人就足以抵抗诸侯的百万之师。所以,这是东西两个秦国呀。如果不是陛下的亲子弟,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派到齐国去做诸侯王啊!”

  刘邦听罢,非常高兴,称赞道:“你说得很好!”因此赐给田肯五百斤黄金。

  随遇而安

  【释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俗话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平浪静。人生遭际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存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轻松的办法,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随遇而安”。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何缘故成了如此?水土不同是也。想一想,人如果像此橘,应该如何应对呢?当今这个社会,千变万化,每个人一生当中所处的环境不会一成不变,我们怎么去面对呢?有大智慧的人都认为,坚持自己的信念,随遇而安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手中的花种洒了满地。这时方丈在屋中说道“随遇”。小和尚看到花种洒了,连忙要去扫。等他把扫帚拿来正要扫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把散在地上的花种吹得满院都是,方丈这个时候又说了一句“随缘”。

  小和尚一看这下可怎么办呢?师傅交代的事情,因为自己不小心给耽搁了,连忙努力地去扫院子里的花种,这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小和尚连忙跑回了屋内,哭着说,自己的不小心把花种全撒了,然而老方丈微笑着说道“随安”。冬去春来,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发现院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他蹦蹦跳跳地告诉师傅,老方丈这时说道“随喜”。

  对于随遇、随缘、随安、随喜这四个随,可以说就是我们人生的缩影,在遇到不同事情、不同情况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具有心态就是“随遇而安”。而且,一个人如能不管际遇如何,都保持快乐的心境,那真比有百万家产还有福气!

  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多次被流放,可是,他说,要想心情愉快,只需要看到松柏与明月也就行了。何处无明月,何处无松柏?只是很少人有他那般的闲情与心情罢了。如果大家都能够做到随遇而安,及时挖掘出身边的趣闻乐事,甚至于去找寻苍穹中的闪耀星星,这样,就是环境没有任何改变,你的心境从此也会大不一样了。

  环境往往会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问题在个人怎么面对拂逆和不顺。知道人力不能改变的时候,就不如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就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从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乐趣。从容地由不如意中去发掘新的前进道路,才是求得快乐与安静最好的办法。

  老马识途

  【释义】识:认识。途:道路。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终于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匹夫之勇

  【释义】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气。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像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士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敢,而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