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你知道鱼是从哪里来的吗 > 第11章 鲑鱼族 (5)

第11章 鲑鱼族 (5)

书籍名:《你知道鱼是从哪里来的吗》    作者:弗朗西斯·沃德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颜色和斑纹的改变主要是由于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比如,生活在多泥沙的小河底部的鳟鱼,它们身上的斑纹已经很不明显,颜色也变得极为暗淡。但是同样的一条鱼,如果生活在多沙砾、水流急的小河中,身上的斑纹又会清晰可见,并且颜色也会变得鲜艳。

  尽管环境绝对是鳟鱼体色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但是食物也是导致鳟鱼体色发生改变的同等重要因素,体色的变化和鱼身银白色的闪光可能由或只由食物所引发。

  为了阐述这个观点,下面我将引用我朋友里奇满先生的经历作为一个实例。

  他在舒特米尔的渔场里有两个相隔大概120码的水池。这两个水池的水源相同,但是里面喂养所用的食物却完全不同。上面的水池里以软体动物为食,而下面的水池里的食物则几乎全部是水蚤和剑水蚤。把外形相似的鳟鱼在同一时间分别放到两个不同的水池中,不久以后,上面水池里的鳟鱼体色变暗,体表有深红色的斑纹,腹部呈黄色,但是下面水池里的鳟鱼体色为银白色,并带有一点浅粉色。

  第二个水池中的鳟鱼的体色呈银白色,是由于鱼鳞里含有反光的骨针,主要是骨针里的虹彩细胞在发挥作用。当虹彩细胞处在皮肤深层时,它们会形成一个连续的反光平面,反射的光透过皮肤,会让鱼的体色变成暗淡的白色。但是,此外,鱼鳞外部也有虹彩细胞,我之前解释过,骨针会像棱柱体一样折射从皮肤深层反射的光,这样,鱼的体色就会随着光线的变化呈银白色。这些虹彩细胞由鸟嘌呤结晶体构成,而鸟嘌呤主要是从丰富的动物食物中获得的,比如第二个水池中的水蚤和剑水蚤。由于鱼鳞里的虹彩细胞数量过多,它们将鳟鱼体内一部分正常的色素细胞遮住,所以鳟鱼体表会带有特别的粉色。

  当褐鳟有了洄游到海里的习性后,它们就有机会捕食丰富的得可以形成鸟嘌呤的食物,也就形成了与周围相似的银白色体色。顺便说一下,在海里的鳟鱼体色发生改变也是为了隐藏和自我保护。虽然,在多卵石的河流中,它们深色的体色和颜色鲜艳的斑纹足以隐藏和保护自己,但是在海里却会很显眼。随着鱼皮中虹彩细胞数量的增加,它们可以像之前描述过的鲮鱼一样,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反射周围事物的光线。

  另外,虽然褐鳟颜色鲜艳的斑纹到海里后会全部消失,但是并不是身上所有的斑纹都会消失。在它们的体侧、体背和头部,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的小黑点和十字形斑纹。如果鳟鱼周身全是银白色,那只有在周围颜色统一的水中看它们,它们才会完全不显眼。但是,鳟鱼常在海里的石块、杂草以及许多海洋浮游动植物间游来游去。银白色的体侧反射周围海水的光线,身上的小黑点恰好打破全身统一的色调,当它们在海里快速地游动时,会呈现出斑驳的体色。我曾观察过水池中斜齿鳊鱼和鲮鱼周围的虹鳟和利文湖鳟。毫无疑问,除了在色调完全统一的背景下之外,其余的时候,带有黑色小斑点和斑纹的虹鳟和利文湖鳟都没有斜齿鳊鱼和鲮鱼显眼。但是色调完全统一的情形在海里很少会遇到。

  但是我不会把洄游到海里的褐鳟称为“海里的鳟鱼”,这个称呼显然表明与鲑鱼相比,褐鳟与鳟鱼更相近。出于这个原因,我认为“海里的鳟鱼”这个称呼更适合于欧鳟(bull trout)。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欧鳟。经常有人问,欧鳟是什么?欧鳟就是海里的一种体型大的鳟鱼。同时,我也相信许多洄游的褐鳟在游回淡水的途中被认作是欧鳟。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的褐鳟已经发生改变。那些鱼在英国本来被称为欧鳟。另外,赫伯特·麦斯威尔先生在他的书中关于“英国的淡水鱼”的部分引用了权威人士吉布森·梅特兰先生的一个观点。 吉布森· 梅特兰先生认为如果阻止从欧鳟鱼卵孵化出来的幼欧鳟洄游到海里,它们就会保持普通褐鳟的习性和特性。

  淡水中的鲑族鱼,比如大湖鳟、利文湖鳟、爱尔兰鲑以及其他的鲑族鱼,毫无疑问,它们只是由于反常的捕食习惯和特殊的环境形成的普通褐鳟的变种。

  大湖鳟是一种食其同类的鱼,并且它们只是褐鳟的变体,因为大湖鳟鱼的幼鱼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有读者怀疑利文湖鳟不是普通褐鳟的变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他可以去引进这种可用来垂钓的野生鱼,把它们养在水池里或是没有其他鳟鱼的小溪里。离开了利文湖的深水域和其中的食物几个月之后,这些引进的利文湖鳟与普通的褐鳟就很难被区分开。

  爱尔兰鲑可以通过其鲜红的大斑纹、金黄的体色以及加厚的胃壁来辨别。这些特征是由爱尔兰鲑生活水域的食物的独特性造成的。爱尔兰鲑生活在梅尔文湖和马斯克湖。这里的食物主要为双壳贝类和软体动物。我们已经知道鳟鱼因捕食软体动物,身上会有红色的斑纹;而爱尔兰鲑胃壁加厚是为了磨碎那些很难消化的食物。

  虹鳟是大家现在都很熟悉的一种鱼,它生长在英国太平洋沿岸。与英国的鲑鱼和海鳟在秋天产卵有所不同,虹鳟是在春天产卵。就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五月份,它们正在观察池中产卵,这一点我们之后再描述。

  红点鲑是与鳟鱼有亲缘关系的鱼类。在英国,它们主要生活在大湖区,尤其是温德米尔湖,但是在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深水域中也可以发现它们。我曾试着拍摄过红点鲑,但是除非使用彩色的感光底片,不然就无法充分地展现出它们身上艳丽的色彩。

  红点鲑一直生活在深水中,只有秋天才游到岸边的浅水里或是逆流游到小溪中产卵。产卵期间,我们看到的温德米尔湖中的红点鲑体色异常艳丽:体背一直到侧线都是深绿色,到腹部慢慢变成深红色,并且体侧的绿色中还有许多清晰的红色斑纹;背鳍和尾鳍呈深绿色,其余各鳍为红色,且都有一个清晰的白色边线。

  红点鲑是喜群居的鱼类,它们通常成群结对地活动。秋季,当它们一起游到浅水里产卵时,就会被人们大量地捕捉,成为餐桌上的“罐头红点鲑”。

  美洲的溪红点鲑(拉丁学名 Salvelinus fontinalis)也是一种红点鲑。在英国,作为一种垂钓鱼,它们甚至比褐鳟更受青睐。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将这种溪红点鲑引进到英格兰,并且其中有一些已经在少数的深水湖和深水池中存活下来。

  在本章的开头,我就简单地提过美洲的白鱼,它们是鲑鱼族中极为有趣的一类鱼。白鱼的人工养殖可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种类的鱼的人工养殖都要广泛。

  从水面上观察鲑鱼族的成员时,我们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在产卵期间,雄鱼会变得异常好斗,但是直到在观察池中观察了求偶期的虹鳟,我才真正意识到它们的好斗性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我把两条雄虹鳟和四条雌虹鳟与其他种类的鱼养在水池中。这些虹鳟都是用火车运送来的,但是放到水池中不到两天,两条雄鱼就开始了愤怒的搏斗。在最初的几次搏斗之后,其中一条雄鱼占据了上风,另外一条雄鱼意识到自己失败之后,就退回到水池中一个黑暗的角落。任何时候只要它敢从这个角落游出来,就会立即被获胜的那条雄鱼再赶 回去。

  在接下来的2到3个星期里,获胜的雄虹鳟会与水池里的所有的雌虹鳟和平相处。之后,它会特别关注其中的一条雌鱼,并且用靠着水池壁的一块大石头帮它占据一块区域。除了追赶或是恶意地撕咬水池中的其他鱼时,雄鱼与这条雌鱼的距离都不会超过1到2英尺。

  如果这条雌鱼游出了这个区域,雄鱼会立即跟上去,然后再将它赶回这个区域。

  由于受到我的猎狐狗(它是个热情的“垂钓者”)的惊扰,这两条鱼一起游到了水池中另一个区域的岩架上,在这里我观察到了它们的产卵过程。水池底部有大概6英寸厚的沙砾,雌鱼用鱼鳍轻易地扫开了那些大的卵石,这让我惊叹不已。

  一开始,雌鱼只在水池的混凝土底部扫出一块大约汤盘大小的空地。在产卵的过程中,随着它持续往前游,这块空地又被掩埋了,而在更靠近水池边的地方,它又扫出一块新的空地。这样,它扫出的空地的总面积大约有4平方 英尺。

  虽然大多数鳟鱼在产卵期间不进食,但虹鳟在这个方面却是个例外。它们即使是在产卵休息的间隙,也一直想要进食。有一次,我把喂食用的蠕虫一条条地扔进水池里(一共扔了50条),这些蠕虫都在还未落到池底的时候就被吞食了,而且直到吞食最后一条蠕虫时,它们仍和吞食第一条一样很有食欲。

  在产卵期间,雄虹鳟不允许任何其他鱼接近产卵区。它不仅将接近产卵区的鱼赶走,还一直不停地追逐和撕咬水池中其他鱼,以致最后水池里几乎找不到一条没被这雄虹鳟咬过的斜齿鳊鱼。

  在水下观察不同的鳟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动作的敏捷性和对动作完美的控制能力。如果一条待在池底的鳟鱼要去捕捉水面上的鱼饵,它会像一道闪电一样冲向水面。这一速度是如此之快,即使相机采用的是1\/250秒的曝光时间,我们也只能拍到一个模糊的画面。但是如果一条鳟鱼待在水面下大约1英尺处,当它冲向鱼饵的时候,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它的动作,并且使用曝光时间快的相机拍到清晰的照片。

  当鳟鱼快接近鱼饵的时候,它突然以45°角斜向上冲,吞食掉鱼饵后,随即朝水下游去,只看见鱼尾划破水面。现在,鳟鱼待在最初的位置前大约2英尺处,但是它没有一直待在那儿不动,为了下一次的捕食行动,它一直在周围游来游去,但是每次都会回到它最初的位置前一两英尺处休息。

  鳟鱼捕食鱼饵的整个动作十分流畅,没有丝毫间断,这样,要想知道鳟鱼的速度就有些困难,我们只有尝试在水下拍摄鳟鱼捕食鱼饵的方法。我们在晴朗的天气里拍摄了图示中的两张照片。相机的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曝光速度:1\/250秒;相机孔径:f4;感光度:H and D 400;镜头距离鳟鱼大约5英尺,但是镜头前的鳟鱼有相当多的动作。我来解释一下这两张照片:上图拍摄时,鳟鱼已经冲向水面捕食了鱼饵,照片中的它正在转身。下图中,它正从镜头前游过。之后,它又再次游回来,待在适当的位置,准备捕食下一个鱼饵。

  即使再往上游一两英尺的那个位置明显更好,鳟鱼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游回水中相同的位置,这看起来似乎很奇怪。但是经常用假蝇饵来垂钓的人也证实,鳟鱼的确就是这么做的。

  我把一条蠕虫扔入水池,两条鳟鱼从水池中不同的地方冲向这条蠕虫。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对动作完美的控制能力。两条鱼几乎同时冲到了蠕虫处,碰撞似乎在所难免,但是,我从未见过两条鳟鱼互相攻击的情况发生。在最后一刻,其中离蠕虫稍稍远点的鳟鱼会突然往旁边一转,然后再转身游回来,最后它通常也能获得这条蠕虫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当鳟鱼咬住蠕虫或是其他蠕动的食物时,它们咬掉了一口之后,会先吐出来,然后再吞咽下去。所以最初没有捕食到蠕虫的鳟鱼,会趁着前一条鳟鱼放开蠕虫,还未来得及咬第二口的时候,迅速转身并咬住它。除非鳟鱼非常饿,否则我认为它们不会先把蠕虫弄死,然后再整个吞咽下去。它们可能会像之前描述的一样,先咬掉一口,然后吐出来后再吞咽下去,这样连续2到3次后,就能吞食完一条蠕虫;或者它们会把咬掉的一口蠕虫含在嘴里,充分地咀嚼了几分钟之后,然后再吞咽下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