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 第37章 文艺复兴时期(5)

第37章 文艺复兴时期(5)

书籍名:《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作者:章世新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莎士比亚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起戏来,并想长大后从事与剧本相关的工作。但不幸的是,他父亲经商失利,家境一下子破落下来,无力供养14岁的莎士比亚继续上学,莎士比亚只好离开学校,给父亲当助手。

  18岁时莎士比亚结了婚,不到21岁,已有了3个孩子。他的妻子比他大8岁,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婚事常常感到遗憾,在他的作品中曾说:“女人应该与比自己年纪大的男子结婚”。

  1585年,莎士比亚独自去伦敦谋生。一天,他的一个同学发现了他,介绍他在剧院当了一名勤杂工。莎士比亚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工作竟然使他成为了一名著作等身的大剧作家。

  开始,他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但是,莎士比亚常常禁不住那精彩的戏剧的诱惑,他偷偷地掀开剧棚的一角,一下子便入了迷,忘记了自己现实的处境。

  由于莎士比亚的服务不周到,他经常受到绅士们的抱怨,并传到了剧院经理的耳朵里。经理把莎士比亚叫去,见他对戏剧如此迷恋,又见他眉清目秀,像个聪明的孩子,于是把他调到剧团里当了一名演员,经常演一些小角色。

  那时候,伦敦的剧团对剧本的需求非常迫切。因为一个戏要是不受观众喜欢,马上就要停演,需要再上演新戏。莎士比亚在学习演技的同时,也开始编写一些剧本。

  27岁那年,他写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大受观众欢迎,他赢得了很高声誉,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

  1595年,莎士比亚写了他的爱情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以两个家族的冲突为背景,演绎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一剧本使莎士比亚的名声大增。

  第二年,莎士比亚的一个孩子死了,就在这年,他完成了著名的社会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在剧中成功地刻画了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从此,“夏洛克”一词就成为吝啬鬼和剥削者的代名词。

  1601~1607年是莎士比亚创作最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以悲剧为主,是封建社会后期激烈的阶级斗争的反映。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等。最为人所熟悉的是忧郁王子“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描写12世纪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事。他的叔叔毒死他的父王,篡夺了王位,并霸占了他的母亲。在德国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的哈姆雷特回国,他父亲的鬼魂现身,要儿子替自己报仇。

  哈姆雷特为了报仇,装疯卖傻,并且请戏班演了一出杀兄篡位的戏,情节和他父亲鬼魂所说的一样。戏到了高潮之时,叔父坐立不安,脸色惶恐,借口退席,这一切都被哈姆莱特看在眼里。他深信不疑,是叔父杀死了父王。

  哈姆雷特决心报仇。但一次偶然的失误却把自己情人的父亲误杀了。他的叔父把他送到英国,并让英国国王杀死他。哈姆雷特半路上跑了回来,又发现自己的情人因父亲死去,爱人远离而精神失常,误入河中淹死。叔父唆使哈姆雷特情人的哥哥和哈姆雷特决斗,结果两人都中了敌人的诡计。临死前,哈姆雷特终于奋力刺死了叔父,为父亲报了仇。

  在这出悲剧中,哈姆雷特热爱生活,反抗邪恶,但却思想多于行动,过于优柔寡断;叔父代表的是反动势力,他荒淫无耻,奸险毒辣、诡计多端。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束缚的愿望,也反映了包括莎士比亚在内整整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1608年,莎士比亚厌恶了政治上的纷争,回到自己的故乡,从事传奇剧的写作,有《暴风雨》、《冬天的故事》、《辛白林》3部,还有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在传奇剧中,莎士比亚尽展人世的悲欢离合,把希望寄托于将来。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看在上帝的面上,请不要动我的坟墓,妄动者将遭到诅咒,保护者将受到祝福。”他的墓现在他家乡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象朝圣一般去瞻仰。

  莎士比亚是一个时代的巨人,他独立于文艺复兴的巅峰,以一双哲人的眼睛注视着人生百态,看尽了人世沧桑,表达了他对于人类的思考。人们将永远难以忘怀哈姆雷特的光辉形象,也不会忘记伟大的莎士比亚。

  孔雀女“沙恭达罗”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戏剧最美。在所有的戏剧中,《沙恭达罗》最美。”《沙恭达罗》是印度人迦梨陀娑创作的一部诗剧。

  传说迦梨陀娑出生于印度古代一个高贵种姓婆罗门家庭。早年失去父母,由一个牧牛人抚养长大。

  长大以后,迦梨陀娑虽然容貌秀美,但很粗鲁和愚笨。有一位公主倾倒于他的英俊外貌,贸然与他结婚。婚后,公主发现了他的无知,便把他赶出家门。迦梨陀娑感得十分的羞辱,于是跑到森林中迦梨女神的庙中,向女神祈求聪明和智慧。

  迦梨陀娑诚挚的请求,深深感动了女神,女神就赐给他大智大慧,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成为伟大的诗人和学者,和公主言归于好。他就自名为“迦梨女神的奴隶”,表示不忘女神的恩典。后来,他成为国王的宠臣,是“宫廷九宝”之一。

  现在以迦梨陀娑署名的作品很多,经专家学者考证,属于他的作品除诗剧《沙恭达罗》外,还有叙事诗《鸠摩罗出世》、《罗怙世系》,抒情长诗《云使》、《时令之环》,戏剧《优哩婆湿》、《摩罗维迦与火友王》等七部作品,其中以《沙恭达罗》最为人称道。

  沙恭达罗在印度文言(梵语)中是孔雀女的意思,剧本主要写国王豆扇陀和沙恭达罗悲欢离合的故事。

  一天,英俊健美、善于骑马射箭的国王豆扇陀到野外去打猎。为了追赶一只梅花鹿,他骑马追到了很远的一片净修林中。在这里,他遇见了净修林的主人干婆的养女沙恭达罗。沙恭达罗年轻美貌,像一朵刚刚绽开的茉莉花。两人一见倾心,私下成了亲。豆扇陀要回城时,对天发誓说沙恭达罗是和他的国家一样珍贵的宝贝,他回家后就派人来接她,并留下一枚戒指作纪念。

  豆扇陀走后,沙恭达罗日夜盼望,但总也不见国王的身影。她常常因眷念国王而神思恍惚,失魂落魄般地看着国王留下的戒指,对别的一切都心不在焉,因此得罪了一位爱发脾气的仙人。

  仙人大怒,发出诅咒,说沙恭达罗的情人一定会把她忘掉。沙恭达罗的女友听到诅咒后,十分焦急,赶紧恳求仙人的宽恕。仙人减轻了诅咒,条件是只有国王看到他留给沙恭达罗的戒指时,才会记起他们之间的爱情。

  沙恭达罗怀孕后,她的养父派人送她到城里去和国王团聚,祝愿她为国王生个儿子做大王。可就在去王宫的路上,沙恭达罗不小心把国王留给她的戒指滑落到河里。

  到了王宫,豆扇陀果然不认沙恭达罗,还说沙恭达罗说谎话污蔑他的名声。送沙恭达罗来的人硬把沙恭达罗留给豆扇陀就走了,豆扇陀却不肯收留沙恭达罗。正当沙恭达罗走投无路的时候,天空中闪起了一道金光,把悲痛欲绝的沙恭达罗接到天上去了。

  不久,一位渔夫捉了一只红色的鲤鱼,发现鱼肚子里的刻有国王名字戒指。戒指被献给了国王。国王见到戒指后,立刻恢复了记忆,回想起他和沙恭达罗曾有过的爱情,后悔遗弃了沙恭达罗。他找人画了一幅沙恭达罗的画像,整天对着画像长吁短叹,以泪洗面。

  天神同情豆扇陀的不幸,邀请他到天国。在天国,豆扇陀找到了沙恭达罗和儿子,一家人幸福地团圆了。他们的儿子就是印度民族的祖先,也是印度传说中最早的一个国王。

  诗剧的主题是“爱情”,通过爱情的波折,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印度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期间的种姓关系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就“爱情”来说,它的时代特色也十分鲜明。通过这个爱情故事,作者还借以表达了他对过渡时期的一些事物的爱憎。诗中对国王的忘恩负义,虚伪欺骗的真实本性进行了揭露和谴责,对天真善良、勇敢大胆,渴望自由和幸福的少女沙恭达罗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和赞美。

  《沙恭达罗》千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曾经写诗赞赏道:

  若想说出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果实,

  若想说出人心中的所有爱慕和喜悦,

  若想说出高天和大地,只用一个词,

  沙恭达罗啊!只要提你的名字便说尽了一切。

  哥白尼与《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是文艺复兴时期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他的太阳中心说的创立,从根本上纠正了地球中心说,揭穿了宗教神学伪造的谎言,对社会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生于波兰东部的托伦。他的父亲是一位曾经当过市长的商人,母亲是一位富商的女儿。10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他和哥哥、姐姐被送到舅父那里去抚养。

  哥白尼的舅父是一个大主教,经常给哥白尼讲一些天上太阳和星星的知识和故事。舅父见哥白尼很喜欢听这些故事,就送给他一些天文学方面的书籍,哥白尼如饥似渴地读着,浩瀚的星空简直太神奇、太美妙了,他被书中所写的知识吸引住了,不由得开始了望头上的星空,开始探索神奇的天文奥秘。

  中学时,哥白尼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制造了—具照日影确定时刻的日晷。1491年,哥白尼以优异成绩考入克拉科夫大学,学校的人文主义者、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布鲁楚斯基对他影响很大,哥白尼经常向这位学者请教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问题,还学会了用天文仪器观测天象。

  看到哥白尼对观察天象如此痴迷,他哥哥不解地问他:“你整夜守在窗边,望着天空发呆,难道这表示你对天主的孝敬?”

  哥白尼回答说:“不。我要一辈子研究天时气象,叫人们望着天空不害怕。我要让星空跟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程。”

  大学毕业后,哥白尼在舅父的资助下前往意大利。他先后就读于波伦亚大学、帕多瓦大学和法拉腊大学,继续钻研数学、天文学、医学和法学。他有幸结识了文艺复兴的杰出人物达·芬奇,并且拜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学者诺瓦拉为师。正是在诺瓦拉的影响下,他开始对盛行于欧洲已一千年之久的“地心说”产生了怀疑。

  “地心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公元2世纪罗马天文学家托勒密又加以推演论证,使它进一步系统化了。地心说认为地球静止不动地居于有限的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运转。教会借助这种理论,说上帝创造了地球,并让它居于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用于点缀宇宙的装饰品。这个理论被教会奉为金科玉律,用来统治、愚弄人民,为他们自己服务。

  因此,几乎没有人敢对“地心说”的真伪产生怀疑。哥白尼却要对它说“不”了!

  随着对天文学逐步深入了解,哥白尼越来越对这一学说产生怀疑。当他看到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不同意“地心说”的观点,认为宇宙的中心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地球只是环绕太阳运行的星星之一时,哥白尼深深地被这一说法吸引住了。

  “既然有人在我之前已获准可以自由地设想一些用以解释星体现象的圆圈,那么我想,也不难容许我也来试一下,假定地球有某种运动,能不能发现比前人对天体运动的更合适的解释。”

  1506年,哥白尼回到祖国,一面在弗罗恩堡大教堂担任教士,一面从事天文学的研究。为了研究方便,他特意选择了教堂围墙上的箭楼做宿舍兼工作室,他在里面设置了一个小小的天文台,用自制的简陋仪器,开始了长达30年的天体观测。正是在这里,他写下了震惊世界的巨著《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毫不含糊地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体,地球和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只有月亮才真正绕着地球旋转。

  慑于教会的权威,哥白尼不敢立刻把自己的日心说著作公布。直到1539年春天,在德国青年学者雷迪卡斯和其他一些朋友的敦促下,哥白尼才同意发表。1541年秋天,雷迪卡斯把修改稿带到纽伦堡,请路德派的一位神学家匿名撰写了一篇前言,宣称“这部书不可能是一种科学的事实,而是一种富于戏剧性的幻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书才于1543年3月出版。书发表后两个月,哥白尼便与世长辞,终年70岁。据说,他闭目的时候,还用冰冷的双手抚摸着刚刚印好的《天体运行论》样书。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哥白尼只看到了太阳是地球等行星的中心,但他认为太阳不动则是错误的。他的日心说解放了科学,动摇了宗教神学的基础,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自然科学便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鲜花广场上的火刑

  哥白尼学说的发布,着实让教会恐慌了一阵,但毕竟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人们依然生活在蒙昧的迷信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布鲁诺的出现。

  1548年,布鲁诺诞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城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10岁就进了修道院,15岁成为修道士。命运似乎要安排布鲁诺为宗教而献身,投入上帝的怀抱。可是自幼性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的布鲁诺却走向了另一面:他读了大量书籍,自学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天文学。

  当布鲁诺读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之后,更看到科学的光明。对于黑暗的基督教神学世界,他嗤之以鼻,他要为科学的胜利进军摇旗呐喊。布鲁诺的想法公布出来后,遭到宗教卫士们的攻击,罗马教皇还公开宣布他是“异端分子”,革除了他的职务。1576年,28岁的布鲁诺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活。

  1583年,布鲁诺来到伦敦,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多比较安静的日子。他凭借天才的哲学思想和天文知识,写下了《论原因、本原和太一》以及《论无限的宇宙和多世界》。

  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的宇宙说,指出哥白尼的许多错误并进一步认为,宇宙没有边界,宇宙是统一的,自生的,不是神造的。太阳系之外还有无限的星系,太阳不是静止的,处在无限的运动之中,茫茫宇宙没有中心,当然也不存在上帝栖身之所。布鲁诺还作出超越时空的预言:生命不仅存在于地球,在遥远的其他行星上也可能有生命的踪迹。

  束缚人们思想达几千年之久的“球壳”,就这样被布鲁诺打碎了。布鲁诺的卓越思想让同时代的人茫然、震惊,他们认为布鲁诺的思想简直是“骇人听闻”,就连被尊为“天空立法者”的天文学家开普勒都无法接受。罗马教廷更是被布鲁诺的思想和言论吓得瑟瑟发抖,他们不择手段地收买布鲁诺的朋友,将布鲁诺诱骗回国,并于1592年5月23日逮捕了他,次年二月被押解到罗马,囚禁在宗教裁判所的监狱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