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中华经典故事 > 第21章 退避三舍

第21章 退避三舍

书籍名:《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中华经典故事》    作者:马跃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正当楚国图谋称霸中原之时,在今天山西西南的晋国也逐渐强盛起来。公元前636年,流亡在外19年的晋公子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做了国君,称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改革时政,励精图治,并且进行了一些外交活动,渐渐地也具备了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的强大实力,晋文公也有了独霸中原的野心。

  楚国为了保持其在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出兵攻打齐、宋,并想以此阻止晋国向南发展。宋国是小国,实力不强,于是宋成公派人来晋国请求晋文公救援。晋国也正好利用了这一机会,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这样,晋楚两国的军事交锋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就成了晋楚两个诸侯国争霸中原的一次战争。

  尽管晋国出兵救宋,但晋国并不靠近宋国,远道救宋,必须经过楚国的盟国曹国和卫国,形势对晋国来说很不利。但是,晋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攻势,运用正确的谋略,得到了齐国和秦国两个大国的帮助,最后终于击败了楚国。

  楚军刚开始进犯时,气势很盛。论实力,楚国要远远强于晋国。晋文公见楚军来势凶猛,就命令晋军后撤,以避开它的锋芒。有些将领不理解文公的意图,很是困惑。文公说:“我以前在楚的时候曾对楚王说过,如果晋楚发生了战争,我一定退避三舍。我是遵守诺言的。”实际上,晋军的“退避三舍”,是晋国君臣在准确分析交战之初的客观形势及利弊之后,制定出的先胜弱敌、避免过早与楚正面交锋、争取齐秦二国支持的谋略。晋军“退避三舍”后,到了卫国的城濮,这里距离晋国比较近,后勤补给很方便,又便于齐、秦、宋各国军队会合;在客观上,“退避三舍”也能麻痹楚军,减少敌人的注意力,还能争取舆论同情、诱敌深入、激发晋国将士的斗志等。这一谋略将晋军的不利因素变为了有利因素,为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决战开始。晋军先退一步,避开楚军的锋芒,取得了政治、军事上的主动性。晋军再根据敌人的战略布署,灵活地选择主攻方向。针对楚国军队中军强大、左右两翼薄弱的特点和楚军统帅子玉骄傲轻敌的弱点,晋军发起了有针对性的进攻。城濮之战最终以晋胜楚败而告终。晋国由此夺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纵观城濮之战的整个过程,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克敌制胜的上策在于以谋略战胜敌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