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影响孩子一生的读物(红色卷) > 第21章 写作,缘于兴趣

第21章 写作,缘于兴趣

书籍名:《影响孩子一生的读物(红色卷)》    作者:谭旭东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爱作文与创作缘于兴趣。

  首先是对课外文学作品的兴趣。

  我出生于粤北山区连山县上草一个叫沙水冲的小我爱作文山村,读小学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大破“四与创作缘于兴旧”,很多名著名篇读不到了。当时全国正掀起轰轰趣。首先是对烈烈的“学毛选”运动。才七岁多的我也投入了这一课外文学作品的兴趣。热潮。或许是自己的记性好,“老三篇”及部分毛主席语录竟能背得滚瓜烂熟,于是被树为公社“学毛选”先进,在全公社群众大会和广播站上介绍“学毛选”经验。此后,由读“毛选”转为爱上了《毛主席诗词》。有一回,手拿一本《毛主席诗词》坐在村边石板上诵读,被中南局驻我们村的五七干校一位老干部看见了,他惊异而微笑着摸摸我的脑袋说:“这孩子,不简单!”后来才知道,中南局驻我们上草干校的人员中,有不少著名作家,如萧殷、吴南生以及《西瓜兄弟》的作者王匡等等。最难忘的,是“偷”

  86到一本当时被称为“毒草”的长篇小说《战斗的青春》。那年,有一位广西桂岭青年来我们生产队割松香(生产队为搞活经济聘来的副业人员),一次,我到他的住处玩,发现他正在读雪克的《战斗的青春》,便缠着他借我看几天。他说这书不适合小孩子看,硬是不肯借。后来我心生一计,某天,趁他敞开大门,而人又不在家时闯进去,写了一张“借条”:“你的书我借去看,两天后还你。”放在桌子上,便将书拿回家,攻读了两天一夜。读得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热泪盈眶。这本书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我用卖果卖柴积攒的钱(其时我已成了孤儿、“五保户”)买了一本《高玉宝》,读了一遍又一遍,看了书中的后记,高玉宝由一个穷苦出身的文盲变成一个能够写书出书、全国闻名的作家的经历令我浮想联翩,文学梦于是悄悄萌芽:有朝一日,有自己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著作出版,那该多好!

  那时,学校上课虽已基本正常,但严格的作文训练少,不像如今的小学生要求每周一次作文。由于平时爱读课外的文学图书,自己的文学素养、写作水平自然比班里的其他同学要高些,作文不时被语文老师当范文在班上诵读、“贴堂”。记得有一篇写双夏大忙的作文受到老师高度评价。那篇作文写我与生产队社员一起开夜工,在一个山沟的水田拔秧苗的情景。

  我写了三个片段:一是“竹篱、松明火把将山谷烧得如同白昼”,二是“拔秧苗中热闹的唱歌比赛”,三是“回家途中我的火把突然被风吹熄,跟不上队伍,独自一人在伸手不见五指、黑黢黢的夜色中深一脚浅一脚、几经跌倒又爬起,终于回到家”的情景。教五年级语文的韦老师称赞我这篇作文的优点:一是抓住几个生动的场景,写得细致;二是有山乡特色;三是词汇丰富;四是真实,如回家一段,写出自己新鲜独特兴趣,使的感受。韦老师打的分是“99”。他的表扬让我兴奋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作了许多天。后来出于兴趣,竟偷偷学写过诗歌、剧文,进而爱上了文学创作,本,虽不成功,随手写了就扔了,但毕竟加深了对写成为一名作作的兴趣。写作对我而言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家、诗人。

  一种兴趣。

  兴趣,使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作文,进而爱上了文学创作,成为一名作家、诗人。唐德亮,1958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认识作者连山沙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协会理事,清远市作家协会主席,《清远日报》副总编辑。已在报刊发表作品一千二百余篇,出版文学专著七部,诗集《苍野》荣获广东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作品四十多次获省级以上奖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