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 > 第51章 提升国学修养的中华成语故事(2)

第51章 提升国学修养的中华成语故事(2)

书籍名:《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    作者:雅瑟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人们通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知己或知音。

  功亏一篑

  殷商末年,君王荒淫无道,百姓民不聊生。周武王联合天下和诸侯讨伐他,经过牧野之战,一举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建国初年,吸收商朝亡国的教训,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国势蒸蒸日上,很快强大起来,四方的国家都来朝拜,甚至很偏远的一个叫西戒的小国也送来一种特产大狗,武王很高兴收下了。

  这时武王身边的太保召公向他进谏说:明主不应该以珍禽异兽作为宝物,而应该以贤能之人作国家之宝。平时随时注意积累德行,不能忽视细微的行为,比如筑一座九仞高的山,最后一筐土没加上去,这座山就没有堆成。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尚书·旅獒》,这句成语意思是,堆土山中因为差一筐而没有完成。比喻事情最后时刻将要完成的时候遭到失败。功:要完成的事。篑:土篑。

  鹤立鸡群

  嵇绍,字迫祖,他是三国时代魏国著名学者嵇康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任他为“秘书郎”,“侍中”。司马炎死后,他辅佐惠帝司马衷,在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叛乱中,皇帝陷于城中,周围侍从皆逃散,唯有嵇绍挺身而出,以身护卫皇帝,重伤而死,血污皇上龙袍。乱平,回京后,侍从们要为司马衷洗龙袍,惠帝不忍洗去,说,这是嵇侍中的血啊,留作纪念吧。加谧号为“忠穆”。有人说,嵇绍性格乖僻,才学出众,就像仙鹤立于鸡群之中一样。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竹林七贤论》,意思是像仙鹤站立在鸡群之中。比喻一个人的身材仪表或才能超过一般人。

  脚踏实地

  司马光,字君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十分聪明,但学习十分踏实刻苦,尤其爱钻研历史,遍读各种古代的史书。英宗的时候,他奉命主编《资治通鉴》。从此,司马光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在编这部书的时候态度十分认真。他先广泛搜集各方面的材料,考证出它们的真伪,然后,再对材料整理排列,一直到最后的加工润色,一丝不苟,书成之后,英宗大加赞赏,这本书也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好的史书之一。

  司马光曾问他的朋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个人说:你是个脚踏实地的人啊。

  想一想:这个故事是由司马光问朋友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而引发的,此句成语意思是形容作风质朴,态度认真,不虚夸和投机取巧。

  金石为开

  汉朝的时候,有个著名的大将叫李广,武艺超人,人称“飞将军”。一天晚上,李广喝醉了,骑马到外边。走到半路,经过一个树林,穿过树林的时候,忽然一阵风吹了过来,李广扭头一看,见草丛中隐隐约约好像有一只老虎,他赶忙搭弓射箭,对着老虎射上一箭,就骑着马跑了。天亮的时候,他让人去看看昨天射的老虎。谁知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个像老虎的石头,而且昨天射的箭已经射进石头里去了。李广见了,又射了几次,但每次箭都折了,也没射进去。别人都说李广那天晚上射箭时精神特别专注,所以连金石也射得进去。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新序·杂事四》,这句成语的意思是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可以打开。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也比喻意志坚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九牛一毛

  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惹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官刑,从此沉默寡言,不再多发表议论。他的一个朋友叫任安的写信责备他,认为身为朝廷官员应该注意向朝廷推荐人才,不应该整日消沉无为。于是司马迁一封回信名为《报任少卿书》来辩解,他在信中说自己的先人没有什么大功,得到皇帝的特别信任和赏赐。从事文、史、星、历,近于卜者,巫祝之间,为主上所戏弄,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这伙人被当作娼妓、以子来养着,如猪狗一样被看待,皇帝杀他们就像九头牛中的牛毛丢失一根毛,无关轻重。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汉书·司马迁传》。从九条牛身上拔出一根毛来,比喻数量极其微小或价值极其渺小轻微。九:虚数,形容多。

  鞠躬尽瘁

  三国时候,天下大乱。刘备为了平定天下,四处招贤纳士,后来他听从水镜先生司马微的推荐,到隆中三顾茅庐访南阳卧龙诸葛亮。请他帮助自己兴复汉室,平定天下。诸葛亮被他的诚心诚意所打动,慨然允诺帮助他成就事业。后来,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终于取得蜀中,同魏和东吴鼎足三分天下。后来为了统全国,诸葛亮又多次北伐魏国。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北伐前给后主刘禅上的《后出师表》中说自己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准备为了蜀国的事业竭尽全力,到死为止。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后出师表》,成语形容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工作。鞠躬:恭敬谨慎。瘁:尽瘁,竭尽劳苦。

  开卷有益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记载,宋太宗每天看《太平御览》三卷,如果因为有事耽误了,而没有看的话,有空的时候,不定期要抽时间补上。他常常说:“人只要一打开书看,就会有好处,我这样做,自己不嫌麻烦。”后来用这句话比喻学习知识就有好处。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渑水燕谈录·文儒》。卷:书。成语意思是打开书阅读,就会获得益处。

  乐不思蜀

  三国时候,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被魏国灭了之后,全家都被带到洛阳,司马昭奏明当时有皇上,封他为安乐县公。有一次,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在宴会中间的时候,司马昭让手下的人表演蜀汉地方的歌舞,一道来的原来蜀国的旧臣们看到这里非常伤心,只有刘禅嬉笑自若,没有一点反应。过了几天,司马昭问刘禅:“你现在还想念蜀国吗?”刘禅说:“在这儿高兴得很,我不想念蜀国。”司马昭因此知道刘禅昏庸无能,成不了什么大事。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刘禅传》。乐:快乐。成语通常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忧的意思,含有贬义。

  门庭若市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邹忌的人,是齐国的相国,也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有一次,他向齐王进谏说:“徐公是全国有名的美男子,可是当我问我和徐公谁美时,我的妻子、小妾、朋友都说我比徐公漂亮,我也以为是这样的。后来我见到徐公了,才发觉徐公比我漂亮多了,我们根本没法比,可是我周围的人却说我比徐公漂亮,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了想才知道,妻子这样讲是因为爱我,妾这样讲是因为她怕我,朋友这样讲是因为他们有求于我。我尚且如此,大王周围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齐王大受启发,于是新发布了一道命令,说谁能当面指出他的过错重重有赏,命令颁布以后,群臣争着进谏,门前像赶集一样热闹,齐国也因此更加强大。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庭,庭院。市:集市。成语意思指门前和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形容来往进出的人很多。

  名落孙山

  有个名叫孙山的人,是吴地(今天的江苏一带)人,为人非常幽默诙谐。有一次,他到外地去进行科举考试,同乡的一个人让自己的儿子同他一起去赴考。结果,考试揭榜时,那个乡下人的儿子没有考中,孙山是榜上的最后一名。那个乡下人的儿子因为心情不好就晚几天回去,孙山先回去了。那个乡人见孙山回来了,就去问自己儿子有没有考上,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榜上的最后一名呢是我孙山,你的儿子还排在我后面,指没有考中。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过庭录》。孙山:中国古代的人名。成语说名字在孙山的后面,比喻考试未被录取,因为孙山是所录取的最后一名。

  弄巧成拙

  北宋徽宗时期,画家们养成了求新求实的画风,绘画事业十分兴旺。当时一位叫孙知微的画家,他为寿宁寺画了幅《九曜图》,内容是水星菩萨和侍童。轮廓画好后,他吩咐学生着色。学生们着色时发现侍童瓶子是空的,于是便在瓶中画了一枝鲜艳的莲花。学生们满以为得到老师的夸奖,结果孙知微一看,顿时变了脸色,他克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你们这是弄巧成拙。《道经》上说这水星菩萨的瓶子是用来镇妖伏水的宝贝,不会有花儿草儿,否则不是与普通花瓶一般无二了吗?”学生们恍然大悟,十分羞愧地低下头。

  想一想:巧:聪明。拙:愚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原想弄聪明,反而做了蠢事。

  呕心沥血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写诗的故事。他从小热爱山水自然,注意实际观察。每天早晨出门,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一个书童背着一个很大的锦缎布袋。沿途观赏景物,遇有灵感就写成诗,装到锦袋里。有一天晚上外出归来,他母亲让侍女把书袋接了过来,打开一看,里边都是书籍和诗作,便说:这孩子,非把心吐出来才停止啊!后来,由于他身体瘦弱,做诗辛苦,以致英年早逝,死时年仅27岁。

  想一想:呕心:吐出心。沥:滴。这个成语比喻苦思冥想,埋头写作费尽心血的意思。

  抛砖引玉

  唐代,有一个人叫赵嘏,他的诗写得特别好,就连大诗人杜牧也喜欢他的诗。传说此时,有一个人叫常建,也是个诗人,他一向倾慕赵嘏的名气,赵嘏有一次去灵岩寺游览,常建想到赵嘏的诗句,便先在寺里墙上顺手写了两句诗。后来赵嘏看见墙上只有两句诗,于是顺手写了两句,续成了一首完整诗,这就达到了常建想得到他的诗句的目的。常建的诗没有赵嘏的诗写得好,而常建的这种作法称之为“抛砖引玉”。这个故事只是个传说,实际上常建与赵嘏不是同一年代人,但因为不少古籍中这样引用过,所以我们也做了引用,并作此说明,借以防止以讹传讹。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景德传灯录·十》这个成语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粗浅意见,引出他人高明的见解。

  披荆斩棘

  东汉光武帝刘秀有一位得力大将军叫冯异。刘秀在建立了东汉政权后,任命他为征西大将军,派他前往平定关中。他镇压赤眉军大战后,又用武力扫清残部,圆满完成了刘秀交给的使命。当冯异从驻地赴京城朝见刘秀时,刘秀指点着他对朝廷说:“他在我身边多年,现在又为我像‘披荆棘’那样平定了关中。”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冯异传》。荆棘,有刺的榛梗灌木丛。成语由“披荆棘”演变而来,后来人们以此比喻前进道路的困难。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派他的大将章邯打败赵国大将军张耳。张耳保护赵王逃往巨鹿,章邯又派人围攻巨鹿,赵国向楚怀王求救,怀王派宋义做上将军,项羽做副将,带领部队前去救赵,宋义到安阳(今山东曹县)听说秦兵强大便停军不前。项羽要求进兵,宋义不准。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派黥布、薄将军率兵三万过漳河救赵国,但没有取得重大胜利。于是项羽就亲自统率部队作战。大军刚过漳河,他就命令全军砸破所有做饭的大锅,凿沉全部渡船,烧掉营房,每人带了三天的干粮,决一死战。结果楚兵以一当十,锐不可挡,打败秦军,救了赵国。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孙子·九地》。釜,做饭的大锅。舟:船。砸破所有做饭的大锅,凿沉全部的渡船。成语意思是下定决心,决不后悔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现在常常用来比喻决不更改自己的意向。

  杞人忧天

  春秋时期,杞国有个人害怕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无处安身,忧虑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于是,有个人向他解释说:“天不过是聚积起来的气体,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这种气,你成天都在天里面活动和休息,怎么还忧虑天会塌下来呢?”

  杞人又问:“地如果陷下去又怎么办呢?那个人又向他解释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到处都是,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这种土地,你成天都在地上活动和休息,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样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心。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列子·天瑞》。人们通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心,即多余的担忧。

  取长补短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很受当时人们的尊敬。人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就去向他请教。孟子往往会给人提供好的建议,让人们的困难得到解决。

  战国时期的滕国,是个非常小的国家,很多大的国家,都欺侮滕国。滕国没有办法,只好去寻求大国的保护。滕文公认为一味地让大国保护也不是长久之计,非常想让滕国富强起来,他想呀想呀,不知如何使国家富强起来,他就让他的大臣们来商量,但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有令人满意的办法。

  滕文公去问孟子,向孟子请教,孟子就勉励滕文公,告诉滕文公要想使国家富强,就必须实行仁政。孟子说:“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叫做颜渊。颜渊曾经说过:‘舜是怎样的人,我也就是这样的人。有作为的人都应该像舜那样。’现在,滕国把土地长的地方取下来,补在短的地方,组成一个正方形,那每边之长,也将有五十里。只要实行仁政,肯定能把它治理成一个很好的国家。”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用众》。后来,人们就根据孟子所说的,归纳了“取长补短”这个成语。意思是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得到提高。

  塞翁失马

  古代一个老人,住在边塞的一个关口,因此人们称他为塞翁。一天,塞翁家的马跑到塞外去了,邻居们替他惋惜,跑过来安慰他。可是他却不在意,反而说:“说不定会成为好事呢?”过了不久,那匹马自己回来了,带来了一匹匈奴的骏马,邻居们又前来向他庆贺,他却并不因此而高兴,他说:“白白得到一匹好马,谁知道是不是坏事呢?”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他不小心从那匹马上摔下来脚断了。邻居们前来安慰塞翁,可是他并不难过,他说:“这没什么,脚虽然断了,谁知道会不会是一件好事呢?”不久,爆发了战争,边塞上的青壮年被抓去打仗,塞翁的儿子因断了脚而不能去当兵,与父亲一起保全了性命。

  想一想:这个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成语常与“焉知非福”连用,比喻暂时受到损失,也可能因此得到好处,包含有坏事变成好事或好事转化成坏事之意。

  舍本逐末

  战国时期,齐襄王派使臣带着国书去问候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把信拆开,就问齐国使臣:“贵国今年庄稼的收成好不好?百姓也无病无灾吧?齐王好吗?”齐国使听了大为不满说:“我奉齐王的使命来问候王后,王后也应该先向齐王问好,现在你却先问年成的丰收和百姓的生活,这不是抬高低贱轻视尊贵吗?”赵威后向使臣解释说:“你说的不对,要是没有好的收成,哪儿还有百姓?要是没有百姓,哪儿还有君主?我们不应抛开根本而去问枝节事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