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大唐御医 > 第28章 来自老百姓

第28章 来自老百姓

书籍名:《大唐御医》    作者:半堕落的恶魔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后来,卫螭问谢玖,她怎么摆平两只小萝莉的,谢玖只笑不答,说什么都不肯告诉卫螭其中的详情,貌似想当成秘密藏一辈子。女人的想法,难懂啊。
  再后来,高阳小萝莉不知道怎么折磨的李二陛下,硬是磨得李二陛下同意她拜谢玖做师父,当然,这是私下的,也是谢玖要求的,皇家的礼仪太复杂,谢玖烦,卫螭也烦,干脆作罢,不过,似乎李二陛下没有隐瞒的意思,虽然没有仪式,但宫里上下都以师礼待谢玖。
  宫里的决议没下来之前,卫螭整个就是一闲人。在家陪着孙思邈唠唠医学知识,闲暇采采草莓,啃俩青玉米,捣鼓捣鼓果酱,这一次,调制了不少,这厮准备开发果酱蛋糕,拿着果酱描花儿练手呢。
  考虑到果酱的储存问题,卫螭干脆大手一挥,改建了个地下冰窖,反正硝石多的是,做厚厚的冰块铺上,整一个朴素的人工冰箱,也算是一大创举。
  闲着也是闲着,有了朴素级别的人工冰箱,也不能浪费了不是,凉虾、凉粉,甚至豌豆凉粉都给调出来了。夏天的时候,拌上那么一碗,酸酸辣辣的吃下去,岂一个爽字了得。
  不过,这种福利,某准妈妈享受不了,让她心理非常的不平衡,某男还很嚣张的经常晃到人家跟前去吃。可怜的谢玖,看着卫府上下,包括孙大大,都吃的西里呼噜的,心中的郁闷,没法提,为此,没少朝卫螭腰部下手。
  不管朝廷准不准许建立医学院,卫螭却已开始编写教材的计划。编教材,当然要从浅到深的来。他学地西医还行,自个儿琢磨着编,中医。可就得请教他家孙义兄了。俩人这几天讨论的,都是这方面的事情。
  话说,因为有了那一次尸体解剖,用孙大大的话来说,就是卫螭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口,见到了许多未曾见过地风景,只要一有空。就拿着卫螭给画的人体构造图研究。卫螭极度怀疑,如果不是找不到尸体,偷尸又犯法,孙大大估计能跑到坟场去刨一具尸体出来自己划开看看。罪过啊。把人家一好好滴孙大大给带成儿这样,卫螭很有良心的在偷笑感叹之余,意思意思的反省了一下。
  活字印刷术,在日益增加的需求下,已经被卫螭试验成功了,第1部印刷成功的作品,是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不过,不是后世流传地三十卷,只有十卷。因为孙大大说,经过与卫谢玖小俩口的切磋之后。他对某些疾病,又有了新的想法。需要研究一下才能写到书上。不能误人性命。治学严谨的精神,让人钦佩。
  印成之后。就被卫螭私下截留了原稿和成品,原稿嘛,当然是留着增加卫某人地梦幻收藏,成品则是留下来学习的。
  孙大大是用毛笔,卫螭用鹅毛笔,书写速度上,当然是卫螭更快一些,这就美了孙思邈了,卫螭每写完一篇,就被孙思邈拿去研读,导致中医基础的编写,越来越慢,还是卫螭抗议了两次,要孙大大拿写好的稿子来换才让孙思邈加快了进度,估计人家孙大大也不好意思,赶紧加班加点的赶了出来,和卫螭交换。
  “咦!这是什么?”
  卫螭拿到孙大大的稿子一看,全是经脉,都是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的,以往在武侠小说中看过不少次,觉得玄乎其玄的名词。
  谢玖扭头过来看看,道:“这是六经辩证法,张仲景提出来的,孙大哥已经教过我,你还没学到这里吗?”
  卫螭一脸迷糊,摇摇头,有些惭愧,差谢玖差太多了。谢玖皱皱小鼻子,有些小得意,显摆道:“六经辩证,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来的,是目前公认地中医辩证施治纲领。孙大哥把这个列为基础,倒也合适。”
  卫螭仔细看了看,看得一头雾水,苦笑道:“这是不是太难了点儿?有基础的人,理解不难,像我这样儿,还不是白瞎?话说,我记得中医断病,不是用什么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吗?记得以前陪我老妈去看中医,人家嘴里说地都是这些。”
  谢玖道:“嗯,那叫八纲辨证,那个更简单一些,我只知道有这个方法,具体不清楚。只是以前听朋友说过,八纲更好理解,要不,你给孙大大说说,让他研究一下,能提前出现的话,对中医地推广,应该有些帮助。”
  卫螭点头同意。第二天,还真就把八纲辩证摆给孙思邈听,又把谢玖拖来,仔细给孙思邈讲解。孙思邈听了,若有所思,道:“这八纲辩证从《黄帝内经》中倒也有迹可寻,《伤寒论》中也有,只是没这么具体,容愚兄思虑一番,这种方法,确实比六经之说更容易理解、接受。”
  说到这里,孙思邈突然一笑,对卫螭和谢玖道:“弟弟和弟妹或许真是愚兄命中地福星,在二位的提醒和指教下,愚兄医道大进,有许多东西,总是能触动愚兄,如针灸铜人,又如八纲辩证之说。时也,命也。”
  卫螭憨笑着搔搔脑袋,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还是谢玖微笑道:“大哥勿要那么说,大哥也帮了我们不少,且不说别地,只说大哥无私的传授我与四郎医术,就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卫螭赶紧接道:“就是,大哥,以我们的关系,那些话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是医生,都爱好医学,只要是对医学发展有帮助的东西,不用计较那么多。”
  因为有了这八纲辩证,孙大大要把六经辩证收回去,说是要重写,被卫螭阻止,问孙思邈:“大哥,能不能把八纲辩证当基础课,六经当高一级的课程?我觉得,两者都学了应该更好一些吧?咱也不用有了一个就抛弃另一个,是吧?”
  孙思邈略一沉吟,赞道:“弟弟所言甚是。那好,六经之说就留到学了八纲辩证之后再教授。”
  说完,孙思邈兴冲冲的跑回他的小院翻医书去了。卫螭这边,宫里来了口谕。让他进宫参加关于他要建立医学院的朝议去。
  卫螭赶到立政殿,三省六部的大臣都在,承乾太子也在。话说,李二陛下最近上朝也好,什么也好,都让承乾太子跟着,看来是要亲自教导承乾太子关于政事上地东西了。卫螭估摸。或许这也是一种姿态,表明承乾太子并未失宠的姿态,让某些人断绝不该有的念头。卫螭觉着,这样挺好。
  “叩见陛下。”
  “子悦来了。坐吧,朕要你听听诸位大臣的想法。”
  其实卫螭地说法,李二陛下很感兴趣,否则,也不会让卫螭专门写个计划书上去给他看了。只是,这个计划书的说法,在几位大臣那里,得到了坚决的反对,其中以孔颖达为代表的儒学大家为首的几位儒家子弟们,反对最坚决。
  孔颖达首先道:“卫大人。你的和平演变的说法,老夫深表钦佩。于我儒家圣人教化之道颇为相属。只是,圣人教化化外之民。知礼、明理。《论语》子路篇第十三。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孔颖达引经据典,说了一大串,眼带笑意地看着卫螭。卫螭虽说学问不好,但这段话却听明白了,人家孔颖达是在嘲笑他是小人!
  卫螭不乐意了,道:“孔大人,在下学问不好,您也别拐着弯儿的骂我是小人,好吧?你们儒家的孔圣人,是有好学问,只是这态度,在下却非常的不赞同,看不起老百姓?行!孔大人,在下没学问,不会讲啥之乎者也,不会文言文,只问您一句大白话,孔大人身上地衣裳,口中的饭食,从何而来?还有那些笔墨纸砚,又是从何而来?小人……哼哼,没有那些孔大人看不起的小人,请问,孔大人还有力气在这立政殿上,笑话卫某是小人吗?”
  孔颖达一愕,苦笑道:“卫大人莫要动气,老夫只是说说自己的观点,如果卫大人不赞同,自可反驳老夫,动气反而不美。”
  卫螭道:“没有动气!只是不赞同孔大人的说法,孔圣人这段话,在下也知道,说的无非就是圣人的教育理念问题。圣人认为,在上位的人不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
  “在圣人所处的时代,接受教育地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地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地知识分子。所以,圣人地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地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但是,我们现在说的是国家的对外政策。对外的时候,最高原则,应该是国家利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孔大人说要教化,行,教化,教了人家礼仪信,让人家发展起来,然后又来图谋我华夏大好河山,请问,你这是教化,还是培养敌人呢?”
  “再者,说说这圣人看不上的小人吧。在圣人的眼中,凡事不当官的,凡事没有学问的,都是小人,是吧?可是,就是这些小人,才是一个国家组成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说说这当官吧,这做官,孔大人认为,怎样才算一个好官?”
  卫螭的表情,很严肃。这厮见不得这些读书人,上位者,看不起平常老百姓,没有老百姓,他们吃啥喝啥,天天读书能饱的话,还买米粮作甚,要土地作甚!
  孔颖达略一思索,道:“食君之禄,忧君之事。为官者,治下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矜、寡、孤、独、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卫螭听得想打哈欠,冷笑:“那请问孔大人,有谁做到了?圣人有做到吗?”
  孔颖达一窒,道:“这是目标,是老夫等儒家弟子都在努力的目标,是理想。”
  卫螭懒懒的道:“孔大人都说了是目标,是理想,那就是还没有实现。在下是学医的,讲究的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地基都还未打,就去畅想高楼建起后的美景,这不是咱的行事风格。在我看来,一个好官的标准,很简单,就看他治下的老百姓,有衣穿没,肚子吃饱没。这是基础,只有老百姓吃饱了,穿暖了,才有力气干活,才有力气耕地,仓縻实而知礼仪,人人都饿肚子,连命都保不了的人,谁还管啥礼仪不礼仪的?孔大人是经历过战乱的人,不知您是否到灾民中去过?或是到那些偷抢砸打的囚犯中去过?是否问过他们为何要作乱?”
  “陛下,恕臣说句不敬的话,历朝历代,犯上作乱,起义造反的,十之八九,都是吃不饱、穿不暖,被逼急的老百姓,如果能吃饱穿暖,过上平静和乐的日子,谁会想打战,谁会想造反?谁不想平平安安的生活?”
  “孔大人是儒学大家,是做官的,不屑耕地种菜,不屑匠人工者,可这不过是大家做的行当不同,如果把国家比作一座塔,陛下就是塔尖,各位大人就是组成塔的上部,农工商就是塔的下部,特别是农,农是这座塔的基石,也是关乎塔能有多高的基础。为何陛下鼓励农桑,那就是陛下高瞻远瞩,英明睿智,看到了农桑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别的不说,就说孔大人的教化四夷吧,请问,如果没有我大唐的兵强马壮做保证,您到哪里去传播、教化?恐怕还没到人家国门,就被人给打出来了!如果没有我大唐的繁盛,谁会相信你大唐的文化就是最先进的,就是最应该学习的?没有国力做保证,一切都是扯谈!海外有位圣人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请孔大人想想吧,啥小人不小人的话,今后还请慎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