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大秦帝师 >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六卷 革新篇

书籍名:《大秦帝师》    作者:殷扬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一章 周冲议政(一)
  “说说说,你们说说,有些什么问题,接下来该做什么?”秦王带着周冲,尉缭、韩非、李斯、甘罗、王敖、王翦、蒙武、内史腾这些顾命大臣回到书房,右脚才进门,就开始问话了,道:“依寡人看,天下归一固然是一件大事,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的大事,但是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坐享其成,我们什么都不用做。依寡人看,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寡人想听听你们的看法,你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赵高,来,帮寡人把行头除了。”
  赵高应一声,过来把秦王为打猎而穿在身上的盔甲武器卸下,乖巧地退了出去。
  要是换个人,得到岭南大捷的消息后,一定认为自此太平无事了,可以坐享其成了,而秦王却不这么看,他已经在考虑将来了,真不愧远见卓识之称,这话可是说到众人心里去了,特别是周冲打从心里叹服秦王考虑得很长远。
  秦王朝存在的时间极短,而秦始皇开创的统一格局却流传了下来,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依然存在,将来也会存在,正是秦王这种远见的结晶!
  征服疆土仅仅是统一的第一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采取一系列的统一措施,才能把取得的成果巩固起来,听了秦王的话,要周冲不叹服都不行,心悦诚服地道:“王上圣明,周冲感佩无已!”
  “周先生,你和缭子先生一样,很少说好听的,你今天也说好话了,不论你说的是不是真心话,寡人都很高兴。”秦王笑言。
  周冲解释道:“王上,周冲说的全是真话。王上请想,大秦在王上的治理之下,奋先代之余烈,扫灭六国,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华夏的版土北至大漠,南到海滨,西到巴蜀,东至东海之滨,万里疆土尽在大秦,这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超额完成之大事。三代虽称盛世,大禹、商汤、周文武王虽号称圣人,可在他们治理下的华夏不外中原那么大一点地方,不过千里之遥,和现在的大秦比起来连十一都不到。”
  “如此之功业,上古之未有,是王上一手开拓,在功成之际,王上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庆祝,不是如何给自己加封号,而是处理天下归一所要出现的问题。王上如此用心,要周冲不佩服都不行。”
  周冲的话音一落,尉缭接过道:“是呀,王上,缭子也这样认为。如此之功业,从未有过之大事,王上要是给自己加个封号,要庆祝一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谁也不能说什么,而王上首先想到的却是如何处理问题而不是庆功,要缭子不心悦诚服都不行呀!”
  韩非结巴着道:“王上,周先生、缭子先生所言,韩非也赞同,是这理!”
  李斯也不甘人后,道:“王上不先言功,而是先言问题,这的确是一件让人钦佩的事情。纵观古今之变,大有为之君在取得成功之际,总要庆贺,周武王伐纣成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昭示天下太平,而周室天下却从未有过太平,八百年天下八百年征战。说到底,就是因为周武王只想到享成,却没有想到带来的问题,而王上先想到问题,要臣不服都不行。”
  秦王挥手打断正要说话的王翦他们,道:“行了,行了,寡人是要听你们的看法,寡人要你们出主意如何处理接下来的事情,不是来听你们拍马屁的,好听的话就不要说了。你这个周先生也是,寡人要谈问题,你却来说好听的,事与寡人愿违,这事不可不罚,你们说罚周先生什么好?”
  周冲领罪道:“周冲有罪,请王上责罚。”
  秦王子点头道:“罚是一定的,就罚周先生提问题,至少十个。周先生,你说吧。”
  周冲这人的看法与别人不同,而且看法很新奇,说不定又有奇思妙想,众人是凝神静听。
  秦王如此罚自己,周冲也是没有想到,转念一想自己正有很多问题要提醒秦王,他要自己说不正是时机嘛,中国的历史走向在此一举,千万不能错过。主意一定,周冲缓缓开口道:“王上,周冲以为当前最紧要的事情莫过于庆功!”
  脸一沉,秦王指着周冲道:“周先生,寡人是要你说问题,不是要你说功劳,这条不算。”
  周冲不慌不忙,道:“请王上容周冲片刻之言,把话说完。周冲以为天下归一这事影响很大,纵是王上不在意功劳,可百姓将士们未必不在意,他们追随王上南征北战,东讨西杀,生死拼搏,等到功成之际,若是不庆祝,恐怕易生怨言。”
  有道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原因在于患难之际彼此之间没有利害冲突,所以很容易相处。到了共富贵时,你有你的利益,他有他的利益,很容易发生利害冲突,要没有矛盾都难。天下归一如此大功,那些追随秦王征战天下的将士们能不想领点功劳吗?
  敌人好办,出动军队打掉就是了。可是对于功臣,问题就大了,他们是不能打的,再者若是有功不赏,谁还会为秦王卖命,谁还会愿意在战场上拼杀呢?
  周冲这主意与其说是庆功,还不如说是安抚功臣之心,这的确是当务之急,尉缭点头道:“王上,周先生所言极是,缭子也这么认为。”
  李斯功利之人,眼睛放光,道:“王上,周先生所言极是,群臣追随王上征战天下,若是不赏,恐难服人心。赏功罚过,大秦立国之本,请王上尽早安抚群臣。”
  周冲的本意是要秦王安抚功臣之心,并没有要秦王大赏功臣,李斯这一加入周冲这人就难做了,好象周冲是在讨封似的,这可是大忌啊,历朝历代功臣遭到冷遇甚至杀头就是因为邀功自大造成的,周冲忙澄清道:“王上,周冲的意思是安抚功臣之心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大赏功臣可以延后,只要让群臣知道有功必赏,只要他们有功不会不赏,做到这点也可以稳定局面了。”
  “你们放心,有功寡人必赏!你们不用惦记。”秦王不动声色。
  听他口气,已经认定周冲是居功邀赏才说这话的,这可是大忌中的大忌,杀周冲的头也不是没有可能,周冲暗自心惊,真想给李斯一通臭骂。


第一章 周冲议政(二)
  周冲转念一想,秦王就算心中不悦,也不可能在眼下发作,那么自己就有时间化解,这事就不急了,不愿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接着往下说道:“王上,周冲以为真正的一统,不仅仅是疆域上的一统,而是要让天下人都认同华夏,都认同大秦,要让天下百姓以做为华夏人而自豪,做为大秦子民而自豪。”
  内史腾是纯粹的将军,对于政治上的事务理解力有限,有点迷糊道:“周先生,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天下一统了,百姓就不是华夏人了?就不是大秦人了?你说话咋就这么绕,绕得我都整不明白了。”
  周冲微微一笑,欲待解释,秦王已经表态了,双手互击一下,赞道:“周先生这话可是说到寡人心里去了,寡人也是这样认为。大秦拥有的天下是何等之大,韩赵燕魏齐楚原六国之地尽为大秦所有不说,还有北方的河套之地,南方的百越,都是大秦的。这些地方各自为政,有的数百年,有的已经上千年,甚至更长,各有各的文字语言风俗,这是大秦统一路上的大障碍,必须扫除。”
  “寡人以为,征服疆土仅仅是统一大业的第一步,接下来应该采取措施,扫除这些障碍,让天下有统一的文字,有统一的语言,有统一的风俗。若是做不到这一点,时间一长,这些地方难保不出事,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东西,所以寡人坚决不能允许这些障碍存在。”
  秦王的话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让整个华夏拥有共同的文明!共同的文明,这才是华夏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真正原因。在华夏历史上,中国经历过两次大分裂时期,一次是南北朝,另一次是五代十国。
  南北朝分裂长达几个世纪,历经战乱,最终还是统一了,原因就在于华夏拥有共同的文明,我们都认可华夏文化。可以假设,若是没有华夏文明,那么华夏的统一会更曲折,而始作俑者是秦始皇也!
  正是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措施,把所有华夏百姓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华夏始终是华夏,虽有分裂、虽有战乱,最终还是会走在一起。
  对于秦王之言,周冲是大为赞赏,击掌赞道:“王上深谋远虑,周冲钦佩!”这是一个深知统一措施巨大影响的后来人的心声,说得特别诚恳,秦王点头道:“能得周先生如此赞同,看来寡人是对的。”
  可以这样说,统一大业的完成是秦始皇一手推动的,那些统一措施更是秦始皇的杰作,在当时反对的声浪很大,包括尉缭也持反对意见,历史重来,尉缭也没有与历史不同,仍是心存顾忌,道:“请问王上,这事要如何做呢?”
  他不言赞成与否,而是问方法,明里看是在问计,实质上是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到真正的大一统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韩非,李斯,王翦他们也不可能一时就能明了统一措施的深远影响,也如尉缭一般心思,道:“是呀,还请王上示下。”
  “这事不要问寡人,要问周先生。”秦王看着周冲,道:“周先生胸有成竹,还请周先生细说。”
  周冲本想趁此机会提出废分封,立郡县,但一看情势不对,一向与秦王暗合的尉缭都不与秦王同心,更别说功利之心极重的李斯,说不定当场就会反对,因为废掉分封的话,他就不可能封侯了。历史上李斯著名的《谏分封书》那是经历过一番曲折才写出来的,他现在还是想弄一块地方去当土皇帝。
  至于韩非,因为在统一之前死掉,他的态度难以明了,依周冲观察,赞成的可能性还不大。周冲要是现在提出的话肯定是添乱,好的办法还需要好的时机,要不然的话很可能给废弃掉。废分封立郡县是整个秦始皇统一举措的核心,若是给废了,说不定中国的历史会走向另一个方向,是以周冲格外谨慎,没有万全把握不能放出来。
  主意一定,周冲避重就轻地道:“王上,周冲以为大秦的文字应该推行天下,让天下都使用大秦的文字。”
  果如周冲所料,这一提议没有人反对,李斯马上就道:“王上,臣等造的字已经差不多了,再过一阵子,就可以推行天下了。”在邯郸就确定造字,李斯负责,韩非和赵高参与。
  “好,如此甚好!”秦王很是赞成。
  周冲知道现在的文字就是秦朝籀文的延续和发展,总体说来古代的文字远不如后世广泛、没有后的深度,便于使用,心念一动,请命道:“王上,周冲不才,想向王上讨一差使。”
  在秦王的记忆中,周冲就没有主动伸手要过什么东西,很是感兴趣地道:“请问周先生要什么样的差使?”
  周冲直言道:“王上,周冲读过一点书,对文字精通谈不上,有一点了解,想为造字出一点力,还请王上恩准。”
  要想搞艺术,成书法家,那么繁体字是很好的选择,因为繁体字比简体字好看。但若单从时效性来看,还是要推简体字,比如说体字,简体就是“体”,简体却是“體”,笔划多了好多,写起来实在是费时间。若是把简体字带入秦朝,在交流上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时效性大为提高,这就是周冲的想法。
  秦王哪里知道周冲的用意,但他知道周冲这人不同凡响,他主动请缨,必是有十足的把握,很是高兴地道:“如此甚好。”
  李斯向周冲施礼,道:“不到之处,还请周先生指教。”
  周冲谦道:“李大人言重了,能与李大人一道参与华夏盛事,周冲激动难已。”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结晶,可以恒久流传,让无数人受益。能参与这一事件,周冲当然激动,他激动的不是与李斯共事,是后人会说周冲造字,而不是仓颉造字。


第一章 周冲议政(三)
  秦王笑道:“有了文字,大秦将永世长存,这是一件慧及千秋万代的盛事,就有劳周先生了。这才第二条,还差八条,周先生接着说。”
  他还真够精的,把数目记得如此之准确,周冲在心里有点好笑,应一声道:“王上,周冲以为天下未一之前,各国有各国的货币,如今天下一统了,这货币也要统一起来,应该把秦钱推行天下,列国的货币全部废除。”
  这话立即得到众人的响应,李斯点头道:“是啊,天下归一,要是没有统一的货币,货汇难以交通,不利于休养生息,王上,臣以为这事应该从速着手。”
  韩非结巴着道:“周先生所言极是有理,不过山东之地已经在推行秦钱,只需要在岭南推行即可。”
  秦王笑道:“你们先别急着发言,周先生言犹未尽,还是先把周先生的话听完再做决定不迟。周先生请讲。”
  周冲接着道:“王上,周冲以为钱币的铸造应该归朝廷,民间不得铸钱,若有违者处于重罪。”货币非常重要,一个控制不当会搅乱整个经济体系,而在古代,朝廷对此认识不足,没有把货币铸造权收归朝廷,民间铸钱,结果就是一个国家往往有好几种货币流通,而国家又控制不了经济的发展。
  对经济学,周冲不是很了解,但他知道一个理,货币铸造权归朝廷所有比放在民间,任由民间铸钱更加有利,至少我们现在常说的宏观调控就需要货币政策与之为辅,是以周冲才提出这一条。
  秦王点头赞赏,道:“这一点,寡人看可行。要是钱币不归大秦控制,任由民间铸钱,他们想铸多少就铸多少,想怎么铸就怎么铸,以次好,那还不乱套,这事就这么定了。”
  周冲依据现代经济学原理进行补充,道:“王上,周冲以为大秦应该根据民间所需铸钱,若是钱币过多,则会导致货价飞涨,若是不足则会使百姓买卖不方便。”
  这涉及到现代经济学原理,超出了那个时代的认知,秦王虽是聪明,也是不可能马上就理解,道:“这是为什么呀?”
  周冲还没有说话,甘罗接地话茬,道:“请问王上,可曾见过河中行船?”
  秦王一愣,道:“寡人见过。这有什么关系?”
  “不仅有关系,关系大着呢。”甘罗挺挺胸,道:“王上请想,若是河中的水流不足,则船难以行驶,若是河中的水流过多,则会从堤上溢出,祸害百姓,是以一条有利于百姓的河流应该是既能保证行船,又不致于祸害百姓。所以,一条河流最危险的时期就是夏冬两季,夏天易涝,水流过大,容易造成洪灾。冬天,河水涸竭,水量不足,不便于行船。”
  “这货币的控制就如河中的水一样,既要保证老百姓够用,又不能过多。不足,则百姓买卖不便,容易发生以货易货。过多,就如夏季的河流,容易溢出,危害百姓。”
  这话还不是严格的经济学理论,是非常朴素的经济思想,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甘罗能有这种认识,不是可贵,是非常非常可贵了,周冲在心里大叫此子不同凡响,对现代事物的理解力与众不同,不枉自己花心血教导他一番。
  秦王的聪明睿智马上得到体现,击掌赞道:“周先生之意甚好,甘罗说得明白,寡人看这事不用议了,就这么定了。货币关系如此之大,寡人专门设立铸造司来管理。货币的投入量要根据前一年的情况而定,不能随心所欲。”
  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来年的货币投入量是主要是根据前一年经济运行情况而定,当然其中必然有修正。秦王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认知,提高到如此高的程度,非常可贵,周冲在心里大加赞赏。
  周冲心念一动,脱口道:“王上,光做到这点,可能还不足以让天下迅速恢复,也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这可是大事,秦王眉头一跳,一下站起来,问道:“请问周先生,可是寡人出错了?”
  周冲一般不会危言耸听,他如此说必然是发现了惊人之事,众人无不是惊讶之极地看着周冲,静待他给出答案。
  “王上圣明,哪会出错。”周冲话才一出口,秦王略为放心,问道:“那是为什么?周先生快快给寡人道来。”重新坐了回去。
  周冲笑道:“王上请想,要投入来年的货币,总得知道头一年大秦国有多少财产吧,这就需要记帐,要把大秦的财产弄清楚。”周冲说的大秦财产相当于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GDP。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要想控制经济发展,却不知道经济规模有多大,那不是笑话吗?秦王长声大笑,道:“幸得周先生提起,寡人是如梦初醒,这事一定要商讨出一个好办法。请问周先生,要如何做到这点?”
  周冲直言道:“王上,周冲以为应该革新记帐方式。周冲近日思得一法,可以把帐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收入,另一部分为支出,如此记帐一目了然,结算起来也方便。”
  古代的记帐是流水帐,很不便于结算。周冲不是会计出身,但他知道借贷式记帐方法主要就是把收入和支出分开记,便于结算。
  李斯精于计算,一听这话马上就来了兴趣,问道:“请问周先生,这要如何做帐?”
  周冲依据所知的现代会计方式解释道:“比如用今天花费了一两银子,这就记入支出里面。而今天又收入了三两银子,就记入收入里面,今天盈余二两银子。”
  对于借贷式记帐方式,周冲知道得还不是很多,要说得更明白也不太可能,好在李斯在这方面的理解力惊人,略一思索,赞道:“好主意。王上,臣以为周先生所言可行,这可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最方便的记帐方式,若是得行此法,可以节约很多人力物力,快捷得多。王上,臣以为应该具体商议之后在全国推行,废除以前的记帐方式。”
  李斯在计算方面的才干,秦王是深信不疑,道:“如此甚好。李斯,你和周先生,还有那些幕僚商议后,拟一个具体办法报给寡人。”
  “臣遵旨。”李斯领旨,道:“周先生,李斯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周先生,要是推行新的记帐方式的话,李斯以为应该把帐本也统一起来,不然的话会出乱子。只是,这就需要很多的帐本,周先生可有解决之道。”


第一章 周冲议政(四)
  革新会计方式,周冲也没有想到过,秦王的话触动了他,临时加上的,对于李斯提出的问题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乍闻此言立时一愣。好在周冲毕竟是现代人,知道的东西很多,念头一转,马上就有了主意,微微一笑,道:“这事不难,好办!”
  这个问题以秦王想来是很难,革新会计方式对于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具有莫大的意义,掌握到真实的经济情况,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便于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但是,这都要决定于能否顺利推行会计新方式,若是因为帐本问题而受制的话,太也可惜。
  周冲这话说得信心十足,秦王脖子一下伸得老长,急急地道:“周先生,快说。”
  应一声,周冲道:“周冲是想等把帐本设计好了,把帐本刻在版子上,印刷出来,岂不是便利?”
  印刷术很早就有,在秦代属于新生事物,秦王忙请教道:“请问周先生,何为印刷?”
  周冲这才记起印刷术太超前了,解释道:“王上,印刷就是把所要的文字图案雕在版子上,再醮上墨,印在纸上,这就好比王上用玺。”
  秦王绝顶聪明之人,一点就透,很是兴奋道:“这主意绝妙。只是一种东西一块版子,需要就印,不够灵活,印完了就没用了,太也浪费。”
  听了这话,周冲大加赞赏,心想正是认识到此点,毕升才发明活字印刷技术,要是秦始皇不是政治家而是科学家的话,以他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说不定活字印刷术在秦代就给他发明出来了,也就没有毕升什么事了。
  “王上圣明!”周冲真心地赞叹,解释道:“王上有所不知,周冲所想的印刷是活字印刷术,每一块版子上只刻一个字,等到要印的时候,再依据所需排列出来,醮上墨进行印刷。一次印完了,下次要印,可以打乱了重新排版。”
  在座之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一点就透,大拇指一竖,齐声赞好,道:“太棒了!奇思妙想啊!”
  李斯赞叹无已地道:“如此一来,帐本就没有问题了。全国的帐本都要一样,统一管理,就不怕造假帐,可以杜绝烂帐坏帐,便于王上掌握全国的财产情况,这决策也就更加准确。那些富商巨贾若是想偷税漏税,那就难逃大秦律法的制裁。王上,臣以为应该设立专门机构来确保帐目,而不是归于地方来管理。”
  他是功利之人,为了功利可以不计一切,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看得如此之远,如此之透,周冲不得不从心里叹服。
  “王上,韩非也是这样认为。”韩非结巴着道:“若是没有统一的管理,很容易弄虚作假,请王上尽早施行。”
  “好啊!寡人也是这么想,有了准确的帐目,要大秦不富都不行啊。”秦王一双手猛击不已,赞叹道:“周公营洛邑,那是因为洛邑居天下之中,便于天子会诸侯,减少诸侯入镐京的奔走苦处。这个周公啊,只知道做表面文章,诸侯位高权重,独霸一方,根本就不把天子放在眼里,阳奉阴违,见了天子只说好,不说坏,诸侯究竟有多少财产,天子又哪里知道。不能知道诸侯的财产,则不可能控制诸侯,依寡人看,这是周室八百年天下八百年征战的一个原因。”
  “若周公象周先生一样,革新记帐方式,推行天下,统一管理起来,则诸侯的财产天子了若指掌,诸侯想不听号令、想违法、想作乱,无异于白日做梦。”
  革新帐目周冲临时起意,根本就没有想到过其中的影响,听了秦王之言,不得不赞叹小小的一本帐目却有如此大的作用,再次赞叹秦王的睿智。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空白,那就是历朝历代的经济规模有多大的问题,现在是很难知道了。我猜想,这可能和古代的记帐方式有关,现在我们只能估计了。
  不要以为帐目小,就不起眼,其实帐目影响巨大,关系到国计民生,周冲这一推动,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巨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这活字印刷术是个好东西,应该好好利用利用。”秦王双眼放光,道:“寡人是想把大秦的律法印成册,给老百姓人手一册,要他们去研读。既可以让老百姓知道大秦的律法,也可以教会他们识字,你们说这主意怎么样?”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崇尚法治的帝王之一,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法治问题,不得不赞叹他的远见,众人自是无异言。
  万未想到临时推出的印刷术竟然在秦王的推动下进行全民教育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一个民族有多重要,作为现代人的周冲不会不知道,来个锦上添花,道:“王上,周冲以为在律法以外,何不把农作稼穑、医药方面的知识印刷成册,发给老百姓,指导他们生产生活,还可以提高老百姓的健康,这可是利在千秋万代的大事,还请王上三思。”
  秦王挥手道:“周先生此言差也!这是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不必三思,寡人现在就决定,推行天下。”
  “王上圣明!”众人齐声颂扬。
  周冲眼睛一亮,这可是把现代文明植入秦代的绝佳良机,千万不能错过,胸中一热,道:“王上,周冲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王上恩准。”
  “哦,周先生快讲。”秦王大是感兴趣。
  周冲直言道:“王上,周冲读过一点书,对格物之事略知一二,周冲是想参与编订之事,还请王上恩准。”格物相当于现代的科学一词。
  “嗯。”秦王点头道:“周先生善于奇思妙想,若是能把你的想法都告诉老百姓的话,寡人可以预言,用不了多少时间,大秦将会国富民强,所向披靡。现在仗打完了,周先生也有空了,这事就交给周先生了,还请周先生多尽心力。”
  周冲信心十足地道:“王上请放心,周冲决不辱王命!”周冲的眼前已经浮现出现代文明在秦代生根发芽,结出硕果的盛况,开心地笑了。


第一章 周冲议政(五)
  周冲这番话既有自秦代以后的古代文明,也有现代文明,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自然是算不了什么,不过对于秦人来说那是闻所未闻,想所未想,就是做梦也是想不到,对秦王他们来说不是高论一词所能说明得了的,而是绝妙之论。
  秦王的超前不仅仅是他的雄心超越了他的时代,还在于他的意识也超越了他的时代,正是秦王这种超前意识才推动了中国的转变,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期基调,周冲这话他是听得如痴如醉,很是兴奋地道:“听了周先生一席话,寡人方才知道什么是奇思妙计,不世之策呀。嗯,周先生,接着说,快说,寡人听得正带劲,你可千万不要说没有了。”
  他这话可是尉缭他们心中所想,一齐点头称是。
  “王上过奖了,周冲一点浅见,哪敢当王上如此盛赞。”周冲略一谦逊,道:“王上,周冲以为天下归一了,固然是好事,可是坏事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人才,依周冲之见,王上之所以能够一统海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上积聚了一批人才,可是人才不嫌多,各有各的用处。”
  秦王点头很是赞同道:“周先生这话可是说到寡人心里去了,寡人也是这么认为,寡人身边积聚了一大批能征善战,能出奇谋佳策的人才,这才是寡人能在短短数年间扫灭六国,平定百越,一统天下的真正原因。”
  “人才嘛,越多越好,这话可圈可点。不过,寡人却认为,征战天下时和治理天下所需要的人才是不同的。天下,可以马上定之,但决不可马上治之,现在天下归一了,寡人更需要治理天下的人才。”
  “韩非,李斯,王绾,你们商量一下,拟出一个折子报给寡人,要如何才能选出一批适应新形势的人才。”
  韩非,李斯,王绾领命。
  秦王的睿智和远见,周冲不得不打从心里佩服出来,周冲才提了一个头,秦王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实在是了不起啊。历朝历代的帝王中,能清楚地认识到征战天下的人才和治理天下的人才不同的没几个,就是被称为有大气魄的刘邦也是在几经周折之后才意识到,秦王能有如此眼光,实在是少见。
  对于这个问题,周冲是胸有成竹,道:“王上,周冲以为大秦的人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大秦本身的人才,二个是山东之士,在六国不得志,愤而入秦,为了延揽这些人才,大秦特设客卿之职,周冲以为现在天下一统了,天下都归大秦所有,没有客卿了,客卿一职可以废除了。”
  “对!如不废除客卿一职,何以昭示天下归一呢?”李斯这个客卿出身的人马上响应。
  秦王点头道:“这事即办就是了。周先生,寡人瞧你的意思决不会是为了客卿,把你的真意说出来。”
  周冲在心里感叹秦王的眼光,什么事都瞒不过他,道:“王上,周冲以为对于人才一是可以从现有的官吏中择优提升。”
  “大秦历来是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有才能的人不会在我大秦埋没,这条可行。”秦王问道:“二呢?”
  周冲接着道:“在现有官吏中提拔,固然是必行之事,但是周冲以为这还不够,因为人的经历必然不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经历,有些人有才有德,却没有做官,他的才具德操就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这些人要是不能为大秦效力,实是大秦的损失,也是天下的损失,是百姓之不幸。”
  秦王一下站起来,道:“周先生这话寡人爱听。别的不说,就说缭子先生,要不是周先生向寡人举荐,寡人哪里能够得到缭子先生为助啊。”
  周冲忙道:“王上言重了,周冲不过是尽了一点人事而已,若不是王上圣明,礼贤下士,缭子先生也不会得展凌云壮志。”
  尉缭谦道:“缭子见识浅陋,若不是得遇王上,缭子必当终老山林。”
  秦王挥手道:“好了,你们先不要忙着谦逊了,周先生说出你的办法。”
  周冲应一声,道:“王上,周冲以为如缭子先生之才者,天下间不是没有,而是很少。王上要治理天下,并不是要人人都有缭子先生之才,只要他们能干,他们的才情不必如缭子先生,能够把事情做好就行了。对于这部分人才,取之之道有两个。”
  “哦,还有两种办法,不少嘛。”秦王很是感兴趣,道:“快快说。”
  周冲道:“第一个办法就是举荐制,着令各地官吏每年举荐一名或者数名当地有才有德的人才。为了防止当地官员做弊,举荐自己的亲属,实行连坐制,凡所举之人无才无德,犯了事那么举荐人也要受到处罚。”
  举孝廉是西汉实行得非常成功的办法,为西汉聚集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于后来受到讥评,那是因为西汉已经朝政败坏,什么都坏了,孝廉制度也不能例外。
  “你们以为呢?”秦王问道。
  韩非结巴着道:“王上,的确是个好主意啊。大秦的官员遍天下,若是他们能够举荐人才,那么大秦的人才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你们都赞成,就这么办。”秦王当即准了。
  周冲往下说道:“第二个办法嘛,就是开科取士。每年大秦进行一次科考,朝廷出题目,要读书人来考取功名。题目可以分为很多类,依读书人的喜好自己选择参加,比如善于农事者,可以让他做农官;善水事者,可以让他做河工;善造盐者,让他做盐官;善言者可以让他结交周边国家、部落;善法者,让他做法官断狱;善政事者,让他为官理政;善兵者,让他带兵。”
  科举制度虽是骂名不断,可是静心而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是古代社会人才聚集的主要方式。当然,周冲深知其利弊,决定取利去弊,把题目给换了。把历代君王用来考核学子们的圣贤之言换成各种专业知识,那么和我们现代的考试制度也相差不远了。
  若是这一措施得到施行的话,各方面的专才都会冒出来,那是什么局面,不用说都想得到了。
  秦王猛地站起来,赞道:“只要周先生之法得行,那么人才就如过江鲫,多不胜数!”


第一章 周冲议政(六)
  “赵高,去拿点吃的喝的来,我们今天要好好议议,一定要议透。”秦王很是高兴。
  赵高应一声,自去办理。
  秦王接着道:“依寡人看,天下一统了,地方大了,大秦的吏治也必然与以往不同。以前,大秦的地方不大,寡人可以放言,大秦不是没有有贪官,而是贪官远不如六国多,现在地方大了,寡人看得也就不如以前紧了,这贪官必定会多些。”
  “天下归一了,若是吏治败坏,官员贪污,横行不法,鱼肉百姓,那么问题将会非常严重,一定要想一个好办法来保证吏治的清廉。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能行,寡人一定推行;若是不能行,寡人也不会怪罪你们。”
  李斯看着周冲,道:“王上,臣以为还是听听周先生的意见再说。”周冲今天的主意实在是太妙了,李斯虽是忌妒周冲,也不得不打心里佩服出来。
  “是啊,王上。”韩非他们附和。
  秦王点头道:“周先生,你听见了吗?都想听听你的高论呢。周先生出了这么多好主意,不妨再多出几个。”
  “王上有命,周冲敢不遵从。”周冲说了这么多主意,也是兴趣大增,意犹未尽,欣然应从,道:“周冲以为王上要治国就不得不用人,用人就不可不防,防其腐败贪污,尸位素餐,而不干实事,因而监督是必然的选择。”
  秦王深表赞同,点头道:“是这个理啊。大秦的官员之所以比六国的清廉,就是因为大秦监督得好。现在不同了,天下统一了,疆域广了,官员也多了,监督起来也就更困难了。周先生,说说你的办法。”
  周冲应一声,道:“考核官员的政绩是一个监督的办法,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因为这些都是面上的事情,官员们为了政绩,难保不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因而不得不防。周冲以为应该设立秘密的监督机构,招募秘密的谍报人员,对他们进行专门训练,分派到各处去明察暗访,收集证据。这就好比一把悬在官员头上的利刃,看不见,摸不着,而又实实在在地存在,官员不得不怕,不敢不尽心尽力。”
  明朝锦衣卫弄得天怒人怨,骂声载道,细细一想,设立锦衣卫的初衷是好的,官员要是没有人进行监督,那还不乱套。锦衣卫之所以弄得骂名千载,说到底不是这一制度本身有错,而是错在一是给予的权力过大,又取证又抓人,问题自然就大了。再加上阉宦从中渔利,毫无节制,要想不乱都不行。
  我们可以假设,要是明朝的锦衣卫只有取证的权力,不能抓人的话,会是什么样呢?再假设要是明朝皇帝用来主管锦衣卫的人不是太监,而是公正廉明的正直官员,又会是什么样呢?不用说也想得到。
  李斯反驳道:“王上,周先生提议虽好,只是臣以为此法有待商量。若是这些秘密人员不法,栽赃陷害,胡乱抓人,岂不要乱套。”
  韩非沉思着道:“李大人之言未必,这要看如何使用了。”
  “你们先别争,还是听周先生说清楚了再说。”秦王挥手,道:“周先生讲下去。”
  周冲接着道:“王上,李大人所言并非没有道理,而是很有道理。周冲以为这些秘密人员,只给他们收集证据的权力,不给他们抓人、断狱的权力。至于他们能不能尽心尽力的事情,这好办,功者赏,过者罚,正大秦之所长也。”
  “哦,原来是这样。”李斯恍然大悟,道:“我是多虑了。”
  秦王的眼光却比李斯远大得多,一语切中要害问道:“请问周先生,谁来处治这些官员呢?光有证据不行,若是不问罪,岂不空忙一场?”
  这个问题正是周冲接下来要阐述的,周冲还没说,秦王就问出来了,道:“王上圣明!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也好办。王上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专管断狱之事,这机构只管断狱,却不能取证,更不能抓人,但他们的断狱却不是别的机构所能推翻。”
  秦王思索着道:“周先生的意思是说取证的只管取证,抓人的只管抓人,断狱的只管断狱,各行其是,各不相干,这事咋看起来很难协调,仔细一想不愧是高明主意,断狱就公平公正了,要杜绝冤狱不太可能,但是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冤狱。大秦历来崇尚法治,要老百姓有冤可以伸,有苦可以诉,这办法好,只是要如何实施,你们都来说说。”
  李斯他们还没有发表看法,周冲接着道:“王上,为了防止断狱出错,过轻或过重,可以再设一机构,专门制衡断狱机构,断狱不公的可以提出不同看法,申请重断。而且断狱的人不能是一个,要几个人一起来断,如此一来,就公正得多。”
  周冲的想法就是引入现代司法制度,当然秦代的司法制度不可能全盘引入现代司法制度,但可以择其可用部分引入。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推崇法治的帝王之一,极有可能赞同周冲的提议,是以周冲决心一试。
  秦王的洞察力再一次得到验证,分析道:“这就需要三个机构,一个主管断狱,一个主管执行,一个主管监督,要是实行得好,给予他们真正的权力,那么冤狱必定大量减少。”
  “这么着吧,断狱的时候再叫老百姓去看,一是警醒他们不要犯罪,二是有利于监督,老百姓都知道了,也更易为我们秘密人员发现。这主意不错啊!”
  现代审判之所以公开审判,一是我们常说的教育老百姓,二也有监督作用,秦王一口说出,真是难能可贵。
  李斯韩非法家集大成者,略一转念头,立明其理,赞成道:“这主意好,完全可行。”
  “你们以为如何?”秦王问道。
  尉缭点头道:“王上,缭子以为此事可行。”
  “那好啊,你们都赞同,就这么定了。”秦王很是高兴地道:“断狱清,则官员不得不清廉。好办法呀好办法!”
  周冲可没有他那么乐观,道:“王上,断狱公平公正固然是好事,不仅仅可以用于对官员的审判,还可以用于对民间案件的审判。然而,要澄清吏治,这也只是一个办法而已,光有公平公正的断狱,还不能让吏治清廉。”
  “哦,周先生智珠在握,快快说来。”秦王兴趣大增,盯着周冲。


第一章 周冲议政(七)
  秦王是那种眼光极高,难得动一次心的人,无奈周冲的办法实在是太好了,在他们这些古人看来是想所未想,闻所未闻,这也难怪,谁叫周冲说的都是几千年文明的结果,秦王就是再聪明一百倍也是想不到,要他兴致不高都不行,才有如此心急的表现。
  正所谓:世间并非无不可说之人,只是你说得不得其法!
  周冲理解秦王的心情,道:“王上,周冲以为要想使得吏治清廉就得分权。”
  “分权,分什么权?”李斯心里一惊,马上就反对道:“王上,此事万万不可。”
  秦王的眼光可比李斯深远得多,他知道周冲断不会无的放矢,挥手道:“李斯啊,周先生说分权,并没说分你的权,你不必着急,先听完再说。”
  这话一针见血,李斯心里暗惊,忙道:“王上,李斯不是这意思,李斯是说要是地方官员没有足够的权力,办起事来也难啊。”
  “先听,先听,听完了再说。”秦王不急不慢地道。
  周冲接着道:“王上,周冲以为周室八百年天下之所以八百年征战,说到底就是诸侯的权力过大,诸侯的权力没有限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因而要对地方官员的权力进行重新划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军政分离,地方的官员只管治理地方,不得插手军务。”
  军政一体化,影响实在是太大,周冲这话也是依据数千年的历史得出的结论,也是我们现代使用的办法。
  秦王打断周冲的话道:“军务,国之大事,不可不重视,若是军政分离,那么地方的官员不得干预军务,军务岂不是荒废了?”
  “王上所言极是,军务国之大事,不可不重视。”周冲赞成秦王定下的基调,道:“周冲以为保持强大的军队并不一定要军政合一,军政分离也可以做到。王上请想,若是朝廷给军队定下统一标准,比如射手要射多远、中的多少才能合格,骑兵的骑术、箭术、格斗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一名合格的骑兵,这些都可以定下来。平时,军队进行训练,战术演练,但是军队的调度没有王上的允准,一兵一卒也不能调动。到了战时,王上派一员良将统兵即可。如此一来,既不会让军队训练荒废,也可以防止将军们拥兵自重。”
  秦王天生就是追逐权力的人,要分他的权力那是找死,要加强他的权力没问题,血流成河他也要去做,军政一分开,他的权力更稳,这没什么好说的,道:“这个主意好。对了,在邯郸时,周先生就建议寡人对军官进行训练,要建学校,寡人看呐,大秦就应该建立这样的学校,让优秀的军官们去学习,去研究新的战术,既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又能保证军队探索新的战术,还能防止将军们坐大,这是好事啊,就这么办吧。”
  内史腾有点想不通,道:“王上,你这不是对将军们不信任吗?将军们可是忠心耿耿,愿为王上出生入死呀。”
  秦王笑道:“内史腾,你不要急。不是寡人不信任你们,相反,寡人对你们很信任。只是,你要想到一个问题,周先生说的不是一代的事,而是千秋万载的大事,你内史腾能活一百岁吗?你能保证你自己忠于大秦,不会为祸,但你能保证别人都如你一样忠心耿耿吗?”
  内史腾拍拍额头,道:“不能。”
  “这就是了。”秦王剖析道:“周先生说的是一种制度,要传于千秋万载,所以必须考虑周全,要谋得万全,不能有一丝的差错。”
  “哦,王上,臣明白了。”内史腾终于转过弯来了,道:“周武王分封天下时,那些诸侯不是姬姓骨肉,就是有功之臣,在当时他们是忠心为周室。只是到了后来,时间长了,功臣死了,骨肉由亲而疏,这不忠的心眼也就有了,所以周天子八百年天下就成了八百年征战。”
  王翦用肘碰一下内史腾,调侃道:“内史将军,你啥时间成了夫子,说的道理这么透彻?”
  内史腾笑道:“听了这么多好主意,我也想聪明一回!”众人齐声大笑。
  周冲接着道:“王上,光是军政分离还不够,还应该把财务与政务分离。”
  一提钱,谁的眼睛都要亮三分,秦王也不例外,眼睛放光道:“对呀,这倒是个好主意。周武王分封的那些诸侯们,他们之所以坐大,最终不听天子的号令,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实力,可以与天子抗衡。这军队是一个原因,这财力也是一个原因。”
  “有了钱,才能办事,没有了钱,还能办什么事呢?请问周先生,如何分离?”
  周冲依据现代的做法道:“王上,各地的税赋应该由朝廷统一征收,收上来之后,至于开支,当由朝廷统一开支。当然,为了符合当地的情况,避免脱离当地的实情,可以要当地的官员每年报上一份开支清单,朝廷核准修正之后再拨给。”
  他的话概括为一句话:统收统支!好处在于防止各地乱支乱用,贪污腐化。
  李斯精于计算,略一思索就明白其中的坏处,反对道:“王上,如此一来,地方报到朝廷,朝廷核算之后再批复,太过繁琐,要多用很多人手。”
  对于这个问题,周冲是胸有成竹,可惜的是周冲还没有说,秦王就一语道破玄机,道:“李斯,你说的是一个问题,只是你没有想到,这些代价是必须付出的。若是不如此,任由地方官员去收税,去开支,事后报一下朝廷,朝廷如何把全国盘活呢?寡人怎么掌控全国?怎么能把全国的力量集中到一处使呢?要是发生战争,发生天灾人祸,怎么调动其他地方的力量进行支援呢?寡人心意已决,就这么办!”
  李斯也是个聪明人,心念一转,马上就明白如此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加强秦王了的权力,秦王可以更好地掌控全国,不敢再说,道:“王上圣明!”
  秦王非常开心,呵呵一笑,道:“周先生的办法真好,真多!这么多的好办法,寡人相信,天下一定吏治清廉。”
  周冲的话把他的心情破坏了,道:“王上,周冲以为光是做到这些还不够,还不能保证吏治的清廉。”
  “哦,周先生还有好主意?”秦王一下站起来,道:“快,说给寡人知道。周先生的办法真多啊!一定是不世之计吧?”


第一章 周冲议政(八)
  周冲并没有直接说事,而是开始讲寓言,道:“王上,周冲听说江南有一种水果叫做橘,甜密异常,当地的老百姓都喜欢吃。有好事者,认为橘在江南能够生长,结出好吃的果子,那么在江北载种也能收获如江南一般的果子,因而就移栽于江北。等到开花时节,花也开了,只是到了收获时节发现结出的果子小了,一尝方才得知又苦又涩,因而改名为枳。”
  “同样的水果,载于江南得橘,甘美异常。栽于江北却又小又涩,难以下咽,周冲斗胆请问王上这是为什么?”
  秦王并不直接回答周冲的话,而是问众人道:“你们以为是什么缘故?”
  内史腾心急,道:“周先生,你别绕来绕去,直接说嘛。”
  “不,还是猜一猜的好。”秦王一口否决,道:“李斯,你游历极广,见识广阔,你以为是什么原因?”
  李斯回答道:“王上,南橘北枳臣听说过,臣以为应该是水土问题,江南宜于橘生长,而江北不宜于橘生长。”
  “一语中的!”秦王很是赞成他的说法,道:“周先生是在告诉寡人,要把那些官员们弄离最宜于他们生长的地方,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成为好吃的橘有利,但这对于大秦来说是不幸,他们成为枳才是大秦之幸。嗯,周先生,具体说说你的办法。”
  秦王真是太聪明了,闻弦歌而知雅意,周冲的意思还没有说他就明白了,周冲在心里佩服得不得了,应一声道:“王上,周冲以为应当实行流官制。”
  流官制在吏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是流官制的出现,使得地方官吏坐大的可能性大为减少,为国家的统一,长治久安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请问周先生,具体怎么来施行?”韩非不无好奇地问道。
  周冲解释道:“王上,周冲以为官员要是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的话,要他清廉如故,困难很大,因为他老呆在一个地方,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熟,求他徇情枉法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一开始,也许他还能保持清正廉洁,可日子一长,就难保了。”
  “再者,官员老呆在一个地方,他的亲属一般来说也会越来越多,这些亲属是不是会始终保持不犯法,也就成问题了。”
  秦王打断周冲的话,道:“是啊,官员也是人嘛,他们也要结婚生子,他们也有亲属,也有朋友。在一个地方呆得久了,他们的亲属,他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这些人总以为有个当官的亲朋在给他们撑腰,就可以胡作非为,无法无天。好多官员本身并无大的过错,就是因为他的亲朋狗仗人势,今天做点坏事,明天再干些坏事,越来越不象话,最终把官员也给拖下水了。”
  “寡人一直在想,大秦的吏治之所以比六国的好,好很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秦启用了很多有才干的客卿,这些客卿初来乍到,在当地无根,没有势力可言,他们除了奉公守法,尽心为大秦做事以外,没有别的选择。现在不一样了,天下一统了,客卿没有了,但是寡人一定不能让官员们根深蒂固。”
  他一席话把周冲要阐述的理由全给说出来了,倒省了周冲一番口舌,道:“王上,周冲以为应当把做出一项规定,官员不得在当地为官。官员的任期要做出限制,任期满了,政绩突出者,可以提拔到另一地做官。若是政绩一般者,也要调到另一地任官,只不过不升他的官罢了,也有可能要降他的官。最好是把南方的官员调到北方,北方的官员调到南方,东边的调到西边的,西边的调到东边。”
  “当然,具体的情况很复杂,一个主旨是不变的:要把官员远远地调离他的势力范围,让他不能扎根!”
  秦王扫视一眼众人,道:“你们都听清了吗?明白周先生的意思吧?”
  “明白!”众人齐道。
  秦王点头道:“明白了就好。周先生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就这主意是最根本的,一定要执行好。只要流官制一推行,寡人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官员们再也不可能成为可口的橘,只能成为苦涩的枳,因为离了那方土,他什么都不是。”
  周冲说了这么多话,口干舌燥,端起茶一口气喝干,只觉快美难言。
  秦王调侃道:“周先生,说话也挺废口水的吧?周先生喝茶,是为了再给寡人出几条好主意,嗯,周先生,你说。”
  周冲心念一动,现在的秦王兴趣大增,正是提出郡县制这一根本措施的好时机,就要说话,只见赵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道:“王上,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秦王脸一沉,喝道:“什么事,说?”
  赵高镇静一下,道:“王上,刁民把王宫给围住了。”
  “什么?走,寡人去看看。”秦王脸含蕴色,道:“胆子也太大了,居然敢围寡人的王宫。”大步而去。
  周冲暗叹一声可惜,看来要提出郡县制又要另找时机了,只得跟了上去。
  来到宫门口,只见宫外站满了百姓,人山人海,不知有多少。老百姓一见秦王,齐刷刷跪在地上,齐声高呼:“王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百姓的表现完全不象是来闹事的,秦王脸一沉,喝道:“赵高,这就是你说的刁民吗?”
  赵高吓得脸色都变了,道:“王上,奴臣死罪,死罪。奴臣一见百姓围住王宫,以为他们是来闹事的,奴臣有罪,请王上处罚。”
  “百姓都在乐,现在罚你,岂不是全国欢庆,独你赵高不能乐?这事先记着,等乐过了再说。”秦王问道:“乡亲们:你们这是为何?”
  跪在前面的长者道:“王上雄材大略,独步古今,扫灭六国,平定岭南,一匡海内,草民们得知这消息,情不自禁,自发跑到王宫向王上叩头,感谢王上结束战乱,老百姓有好日子过了。”
  “乡亲们:请起来吧!”秦王挥手道:“寡人理解你们的心情,你们心里高兴,寡人心里也高兴。寡人决定,要告于太庙,与民同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