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名门 > 第191页

第191页

书籍名:《名门》    作者:高月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胡掌柜刚刚结到一半的帐,眼一瞥,心猛然地跳了起来,只见一丈外,他东主的东主,陇右节度使张焕正背着手笑眯眯地看着他。
  胡掌柜不愧是见过世面之人,尽管都督突然出现。但他依然处惊不乱,动作麻利地将剩余的八百文钱点清了,在货单上盖上自己地印章,这才叫另一名伙计上来结账,自己迎了上去,“客官可是要买首饰?”
  张焕见他做事谨慎,不由赞许地点了点头。笑道:“这些首饰我都看不中,想找几件上好地。可有?”
  “有!有!有!客官请随我来。”胡掌柜拉开一扇小门,请张焕跟自己来,绕了几个弯,众人来到一间屋子里,这里四面无窗,皆是砖石结构,胡掌柜点亮了灯。立刻半跪行一军礼,“属下胡平,参见都督!”
  “你是军中之人?”张焕有点惊异,在他印象中西凉军人个个强壮彪悍,一些文官也大多是年轻人,磨练得黑瘦而精干,但象这种白白胖胖地中年人,却是很少见到。
  “属下就是长安人。世代经商,因家业凋敝而前去武威投军,一直在军粮库里任职,后来被选为巡风使,前年被派到长安,便买下了这座商铺为掩护。”
  “我知道了。”张焕点点头又问道:“这家店铺里还有多少手下?”
  “回禀都督。店铺里大多是真正的伙计,只有两名手下,另外还有五名探子,负责收集情报,一般都不在店里。”
  张焕半晌没有说话,应该说他并不满意,规模太小,很多深层次地情报无法获得,功能也太简单,除了收集情报外。别的事情都无法胜任。比如暗杀、绑架、盗取,这些都是必须要有的。不过只有短短地两年时间,能做到这一步,已经不错了。
  他沉思片刻便道:“长安是大唐都城,这里的情报对我们地决策至关重要,我希望你不要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珠宝店,不要害怕,放开胆子去做,酒楼、青楼、客栈、乐坊都要办起来,人员也要增加,让消息来缘更广,你就不要做事情了,给我统管各个分支,还有要注意收罗一批武艺高强的能人异士……”
  张焕一口气说了许多,胡掌柜的心里又是感动又是羞惭,这两年他虽然建立起了一个简单的情报网,但他至少一半的精力都用在经商之上,严格说起来他已经是渎职了,可都督却没有处罚他,而是鼓励他做大做强,和都督的期望相比,自己这个小小地长安情报管事,差得实在是太远了。
  “都督的教诲属下铭记在心,我明日便回一趟金城郡,和杜总管商议扩大之事。”
  张焕站起身,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要小瞧情报的作用,它可是我所有决策的基础,这次能顺利拿下蜀中,及时完整的情报便是立了第一大功。”
  “是,属下记住了。”
  “好了,我要回去了,你给我挑几件上好首饰,明日派人送到我府里去,我会如数付账。”说完张焕微微一笑,便带领众人扬长而去。
  东市大街上此时人更多了,人挨人、人挤人,一刻钟也走不出十步去,张焕眉头紧锁,这么多人,他可没半点兴趣,可又无路可走,难道真要他也看灯尽兴才能返回吗?
  这时,后面跑来一人,却是‘吴珠越宝’店的一个伙计,他跑上前拱手施礼道:“张东主,我家掌柜让我带路,有一条小路可直接出东市。”
  ‘张东主?’张焕呵呵一笑,“那就麻烦你了。”
  所谓小路其实就是店后专门送急货的一条通道,只有一人宽,肥胖地人也只能侧着身子走,约走了三四百步,前面已经远远看见了东市大门的门楼,这里道路十分宽敞,虽然也人来人往,但已经可以健步如飞了。
  “张东主,你顺着大路一直走便可出去,店里忙,我就送到这里。”
  “多谢你了。”张焕微微向他一拱手,伙计连忙还一礼,便转身匆匆走了。
  张焕抬头向周围看了看,这一带似乎是个广场,无数小商贩在这里摆下了地摊,卖泥人的、卖狗皮膏药的、算命的、卖木削的刀剑、摆摊射箭赌彩地等等等等,琳琅满目,吸引了无数凑热闹的百姓。
  “卖牛肉面,正宗地金城郡牛肉面。”一个粗犷的声音远远传来。标准的金城郡口音。
  “都督,这里居然还有金城郡牛肉面,难得啊!”一名亲兵笑了笑道。
  张焕这才想起自己晚饭还没吃,他回头看了看十几个亲兵,一个个眼睛都冒出光来,他便笑道:“也好!他乡遇故知,咱们认认老乡去。”
  十几个人掉头便向面摊走去。面摊摆在一堵墙边,生意还算不错。地上摆了二十几张胡凳,基本上都有人,或许是寒冷的缘故,靠墙边还扎了两个小帐篷,其中一个帐篷前站了两名家丁,不准别人进去,他的服饰张焕却隐隐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却一时想不起来。
  “客官要吃面吗?”那摊主见来了十几个人,立刻眉开眼笑地迎了上来,一名亲兵道:“给我们来三十碗面,帐篷我们要一顶。”
  摊主约三十余岁,一脸的憨厚老实相,他回头看了看帐篷,有些为难道:“两顶帐篷里都是女客。要不等她们吃完。”
  “算了!”张焕摇了摇头。
  “那帐篷就不要了,快给我们下面。”亲兵见张焕无所谓,便找一个胡凳,靠墙放好。
  张焕坐了下来,他又忍不住看了看两个家丁,脑海里搜索着他们的衣服在哪里见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这时,一名亲兵端来了一碗面笑道:“都督快趁热吃吧!”
  张焕见面上浇了厚厚一层肉末,不由食欲大动,笑道:“看起来倒象是金城牛肉面。”
  他接过面便大口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连声称赞,“不错,做得果然地道。”
  这时,帐篷里隐隐传来一个年轻女子地声音,“我地大小姐,你是来吃面还看面?面都冷了。快吃吧!”
  “我不饿。你自己吃吧!”这是另一个年轻女子地声音,声音温柔而忧伤。听到这两个声音,张焕身子猛地一震,他不可思议地向身边的帐篷望去。
  “既然你不吃,还拉我来做什么?”
  “没什么,我只想在小摊上坐一坐。”
  张焕一下子站了起来,他丢下碗大步向帐篷走去,两个家人见他来势凶猛,不由吓了一大跳,各自按住剑柄,“这里面有女眷,你不能进去!”
  张焕已经知道了这两个家人地来历,他连忙拱拱手道:“我是崔相国的故人,并没有恶意。”
  这时,帐帘也猛地挑开,露出一张美丽绝伦的脸庞,张焕身体僵住了,呆呆地望着她,她也慢慢走了出来,目光忧伤地看着张焕,两人就这样互相凝望着对方,眼中仿佛蕴藏着了千言万语。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张焕忽然张开了臂膀,眼睛里充满了期望和等待,崔宁终于喜极而泣,她扑进了爱人的怀抱,两人紧紧相拥,三年来的相思在这一刻化作丝丝飞雨,浸润进了彼此地心灵深处。
  “焕郎,如果我回来,你还要我吗?”崔宁仰起白玉般的面容,痴痴地望着爱郎。
  “这次还要!”张焕笑着擦去她的眼泪,“可是你如果再跑,那我真的就不要你了。”
  崔宁深深地将脸埋进他的怀里,“焕郎,我再也不会走了,三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
  “三年了!”张焕抚摸着她的头发,喃喃道:“三年的分别,我才终于知道,原来你在我心中竟是谁也无法替代。”
  这时,躲在帐篷背后的林平平呆呆地望着他俩,她眼睛里隐隐闪烁着一丝泪意,她仰头看了看无尽地苍穹,长长地呼了一口白气,黯然转身而去。
  良久,崔宁忽然惊觉,她连忙擦去眼泪难为情地道:“糟了,又要被她笑话了。”
  她回过头,却不见了林平平的人,“平平!”她呼唤了几声,“你在哪里?”
  “小姐,林姑娘已经走了。”一名家人远远指着林平平快要消失的身影道。
  “平平!”崔宁慌了神,她急忙回头对张焕道:“焕郎,我要先回去了,明天再来找你。”
  张焕恋恋不舍地点了点头,“那好,我送你回去!”


卷七 入朝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两只狐狸
  崔府就在东市对面的宣阳坊里,横过一条大街再进坊走两里便是,这条路张焕当年不知道走了多少次,可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轻松愉快,无意中的巧遇使得他的人生又充满了阳光,那种从内心深处舒展开的畅快淋漓,使他对一切都充满了信心。
  “焕郎,你在想什么?”崔宁悄悄拉开车帘,眉眼里荡漾着娇媚的神色,张焕心里一荡,笑道:“我在想,你已经是我的妻子,为何不跟我回家,却要让我送你回娘家。”
  崔宁想起了林平平,她低声劝道:“焕郎,你把平平娶了吧!这么多年她一直不嫁,便是因为你,我还从来没见过如此痴情的女子,她从少女时代便喜欢你,一直等到今天,她都二十六岁了,你又于心何忍呢?”
  “我何尝不歉疚于她呢?”张焕微微一叹道:“她从小和我一起长大,我母亲早早出家为道,便是师傅一家照顾着我,这种亲情让我一生都难以回报,我自小便将平平当作妹妹看待,总希望她能嫁一个好人家,本来王思雨很喜欢她,我也有意想撮合他们,可是平平却去了西域,后来我也慢慢明白了她心中的倔强,其实我也曾想过娶她,可是我心里总觉得对不起她,甚至觉得自己配不上她,就这么犹犹豫豫,一年一年地耽误下来,现在我心中又是惶恐,又是自责,已经没有勇气去对面这份责任。”
  “你是做大事的人,有些事应该当断则断。”崔宁轻轻摇了摇头。又象是对张焕说,又象自言自语道:“总归是要解决地,你若不早点解决,你以后心中的歉疚就会更深,这件事,就由我来出面吧!”
  张焕没有说话,事实上他心里很清楚。就算自己站在平平面前对她道,“好吧!我愿娶你。”她也未必肯接受自己施舍似的姻缘。这么些年来,她心里爱的或许还是多年前那个十八郎吧!岁月流逝,自己和她似乎已经错过了缘分。
  马车慢慢减速,在崔府前停了下来,张焕跳下马,将崔宁扶出马车,他忽然想起一事笑道:“你那两个丫鬟呢?明月、明珠。怎么不和你在一起。”
  话音刚落,两个姐妹便跑了出来,三年不见,两人就仿佛完全变了模样似的,出落得俊俏水灵,明月拉着崔宁埋怨道:“主母,你出去怎么不带上我们,害我们担心一晚。”
  “你们怎么知道我回来了?”崔宁有些奇怪地问道。
  “刚才林小姐回来了。她说你就在她后面。”妹妹明珠嘴快,一下子说了出来。
  崔宁无可奈何地笑道,“这个精灵古怪的家伙,竟然一直在我前面。”
  这时,明月忽然看见了张焕,吓得拉了妹妹一把。两姐妹连忙上前跪下,“婢女叩见老爷。”
  “好了,你们服侍小姐吧!”张焕命她俩起来,又回头对崔宁道:“我的新府邸在永乐坊,明天我会派人来接你。”
  崔宁默默点头,她上前给张焕整理了一下衣服,叮嘱他道:“焕郎,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我明天会等你地人来。”
  “我知道了,你进府吧!目送你进去,我就走。”。
  崔宁娇媚一笑。向张焕招了招手,便在两个丫鬟一左一右的扶持下进府去了。张焕一直望着她动人地娇躯消失,他心中顿时热了起来,对明天他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走吧!”他翻身上马,正要催动战马,就在这时,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跑出了出来,高声喊道:“张使君请留步!”
  张焕拉住了缰绳,回头打量这个少年,见他眉眼依稀和崔圆有些相似,他忽然想起崔宁给自己说过,她有个聪明绝顶的侄子,便微微一笑道:“你就是崔曜么?”
  “正是!”崔曜向张焕躬身长施一礼,“我祖父请张使君进府一叙。”
  ……
  路上,张焕见崔曜相貌虽然还略显稚嫩,但举手投足间从容不迫,隐隐有一种大器将成之感,张焕微微一笑问道:“我听说崔少君这几年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可曾去过陇右?”
  “我在去年曾去过河湟,看我汉家旧地,并考察过张使君在湟水所建的十几所学堂。”
  “那你以为可有不足之处?”
  崔曜点了点头,“小子信口雌黄,若有失礼处,请张使君莫怪。”
  张焕眼中流露出浓厚的兴趣,笑道:“不妨,你说就是。”
  “我以为张使君建学堂是为了使湟水的汉人子弟重新回归大唐文化,立意是很好,但具体的做法上却有值得商榷之处。”
  说到这,崔曜瞥了一眼张焕,见他笑容仍旧,并无不悦之色,又道:“河湟被吐蕃窃据多年,那里地汉人被强制推行去汉化,他们对故国的印象大都已淡忘,更何况他们的子弟,而现在张使君请人教授他们四书五经,一日学五个时辰,倒有四个时辰在背书,我认为这种教育有些流于形势了,不如让他们分批到大唐内地来看看故国的壮丽山河,增强他们大汉民族的荣耀感,这岂不比死读经书要强得多?”
  张焕不由暗暗点头,他早闻崔曜被朝中大臣誉为神童,现在看来果然是有点名堂,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他日崔家的振兴,难道就在此子身上么?
  想着,他又多看了崔曜一样,少年文士目光淡泊,不动神色的冷静,使他若有所悟,或许崔圆的突破就在此子身上了。
  说话间。二人来到了崔圆地内书房,自崔圆半身瘫痪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里度过,读书、教授孙儿、品味朝中大事,成了他每天必做的三件事,在山东时是这样,回长安后也是这样。没有了公务的烦扰,更重要是超脱于事外。他开始有时间审视自己这十几年所走过的路,审视自己的思想,审视大唐地现实和未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