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巧救县长女儿入声色仕途之官威 > 第四十二章 讲故事

第四十二章 讲故事

书籍名:《巧救县长女儿入声色仕途之官威》    作者:金帛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肖向民说:“这几天,你们大家都在忙,我也没闲着。我也在各村转了几圈,找各村一些比较有威望的老人聊天。他们告诉我,黄土乡的穷除了土地之外还有三大原因。一是之前的雷阿明和雷阿金鱼肉乡里,弄得民不潦生;二是村里人都没有知识,缺少有能力的带头人来带他们;三是多年来集体耕作让人都懒了,好坏反正都是公家的,能混得过去就混,没有什么责任心,没人会真正认认真真去干活,因此什么也做不好。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就是村民干活越来越混,人也越来越懒。”

肖向民顿了一下,李盈盈倒了杯水递给他。他接过去喝了一口又接着往下说:“雷阿明和雷阿金现在被我们除掉了,以后再没人可以鱼肉乡里;县里给黄土乡派来了工作组,你们个个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可以帮助农民指明方向,这个带头人也解决了。但最后一点有些难办,长期的集体思想养了一大批混人和懒人,怎么改变他们的混和懒呢,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我想请大家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拿出个好的办法来,否则,没有人认真去做事,大家前期的调研也就白做,甚至有可能通过实践后,还只能证明你们是错的。可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做事的人在执行中混了,偷懒,偷工减料了,没按要求去做。那对大家就实在是太冤枉了,甚至是污辱了大家的知识和能力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出一个能彻底解决村民的懒和混的作风。大家想想,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郑文明想了一下说:“向民同志说的很有道理,混和懒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彻底解决,下一步工作的推进可能就会出现偏差。比如,我要求村民把每一个埋蔗苗的洞都按三十公分高,二十公分宽来挖,然后在下面先埋进草石灰做为甘蔗生长的基础底料,再用黄土履盖再铺一层人畜粪便,再盖一层黄土,如果都偷懒了,都用混的态度去干活,很多人可能就会偷工减料,不是少放粪便就是少放草石灰,或者洞不按照要求来挖。那样一年后,甘蔗生长出来肯定是稀稀拉拉的又黄又瘦又榨不出糖份来,也就达不到效果,大家也就会对我的能力产生怀疑,明天要再发动村民去种,村民们肯定连理都不理我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在各大队里及时挖掘典型,然后进行大力宣传,让大家都去参观,树立正确的正面的种植方法,以改掉长期以来在村民们脑中形成了能混就混,混一天是一天的想法。”

“我也补充一点。”刘琦接着郑文明的话说,“文明说的没错,立典型树标杆加大正面宣传,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很好的办法,我建议,乡里还可以对典型和标杆进行奖励,让得到的人觉得光荣,更加努力,让没得到的人都想得到,都向得到的人看齐。那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也就起来了。”

林爱琴点点头,赞成郑文明和刘琦的意见:“是应该要这样搞。也只有这样,也才会很快形成氛围,让大家都觉得劳动光荣,偷懒可耻。”

李道也补充说:“还可以在各村的墙上刷上大字报,拉起高音喇叭,组成宣传队等等办法不断将好人好事,先进模范在各村进行宣传,以达到以点带面的,形成全面发展的局面。”

“对对,还可以给模范带红花,开大会进行表彰,到各村作先进事迹报告等等,都是不错的办法。”林爱琴受李道启发,又接着说道。

……

大家很热烈地发表意见和争论着,但基本上表达的意见和建议都是以上几个人提出来的补充,再没有太多别的新意。肖向民见李盈盈坐在一边不发言,看了看她问:“难道你没有什么要说的吗?”

李盈盈笑了一下说:“我又不是你们工作组的人。我只是你的一只拖油瓶而已,哪里敢乱发言。算了,我还是不说吧。”

“看来你还是有想法的。说说吧。不管怎么样,你也是一个高中生,又经常接触高层的人员,也算见多识广的人,说不定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肖向民鼓励着李盈盈。

李盈盈不好意思地看了大家一遍,嘴嗫嚅着,就是说不出口。坐在她边上的刘琦就开玩笑对她说:“你这个样子还真像是个小媳妇的样子。”李盈盈就擂了一下刘琦的肩膀嗔道:“你敢笑我,我打死你信不信。”

郑文明也笑了说:“李盈盈同志,你虽然不是县里派来的工作组成员,但也是县里来的嘛。何况你现在已经是向民同志的爱人了,也应该大力支持和帮助他的工作才是。我看你的样子,似乎也有想法要说,那就说出来嘛。大家是欢迎不同意见的。大家说是不是啊?”郑文明说着扭着脖子,目光在所有人的脸上扫过。

大家也就附合着,朝李盈盈起哄着,让她一定要发言。

李盈盈就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那好吧,我就随便也说一说。说得不好,大家别笑我。”说到这里,李盈盈顿了一下,才正式说开来。

李盈盈说:“

肖向民对大家的意见给予了肯定,说:“大家集思广益,意见和建议都提得很好,也都可以在实践中采用。可还没有触及实质。大家所说的办法确实也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但不能长久,也没办法让个体的积极性自觉地去调动。相信大家对滥竽充数的故事一定都很熟悉。”

肖向民说到这里,看了看大家,见大家都朝他点了点头,就又接着说:“虽然大家对这个故事都很熟悉,我还是要简单的再重复一遍。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皇帝喜欢听竽,而且喜欢听所有乐师一起吹奏的那种宏大的场面,有人了解了这一点,虽然不会吹竽,也混在里面作腔作势,有模有样地吹。他们当然是没有吹出声音,只是学着别人的样子摆摆姿势而已,可因为皇上是让大家一起吹奏,那么他们也就可以混过去,人家得奖赏,他也得奖赏,人家得俸禄,他一分不少。这种事悄悄传开,很多人觉得不错,就买通关系,也混进来。时间一长,混的人越来越多,真正会吹奏的人觉得自己那么辛苦,练了多少年才获得这个职位,以真才实学得到的也只跟那些混的一样,心里就不平衡了,有些乐师便辞职走了,有些乐师奏的也不那么卖力了。这样一来,可想而知,吹奏出来的效果肯定越来越不理想。皇上渐渐听出味来,觉得奇怪,就暗中了解了一下,知道有人在混水摸鱼,就很不高兴了。但他没说,却第二天召集乐吹竽时,突然宣布不想再听大家一起吹奏,想听每个人单独吹奏。这回,那些混水摸鱼的人立即就露了馅,灰溜溜地想偷跑了。皇帝这才发怒,让人将他们全部打入了大牢。这皇上受到了这事的启发,以后检验其他的事,就不再看整天,而是一个个分开来看。这样,就使那些想蒙混过关的事物都露出了马脚,吹竽的乐师也就越来越肯真的下功夫去吹,吹奏得好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好几个大师级的吹竽大师。他对国家的治理也就越来越好了。”

肖向民说到这里,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微笑地看着大家问:“大家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