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飞得更高:孙正义传 > 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

书籍名:《飞得更高:孙正义传》    作者:井上笃夫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33节:青年堂吉诃德

  如果孙正义想留在大学研究生院,所有的大学都会向他敞开欢迎之门。不管攻读哪个领域的研究生,孙正义必定会是一个深受瞩目的优秀学者。然而,孙正义志不再于此。
  孙正义感觉到自己正处于遍地机遇的大好时代,整个世界在张开双臂欢迎自己。年轻的孙正义野心勃勃地要抓住这一契机,实现自己的抱负。他觉得商业很有趣,迫不及待地想一试身手。孙正义并没考虑到前方是否有敌人,但他知道商业世界并不那么单纯,这种冷静的判断使他的野心区别于简单的空想。
  还有更重要的理由让孙正义选择走商业这条路。大学三年级时,他和女友大野优美结婚了,他要让妻子成为全天下最幸福的女人。
  1980年3月,孙正义从美国屈指可数的名校伯克利大学毕业。当时,孙正义还没领到毕业证,因为毕业典礼在孙正义回日本一周后举行。孙正义说:"我是去念大学而不是去大学领毕业证。"一语足见他的心气有多高。
  毕业多年以后,孙正义想到,自己的女儿长大懂事以后,如果问他:爸爸,你真的上过大学吗?他该如何是好?于是,孙正义利用和一家公司在美国签订合约之机,特意去了母校伯克利大学。询问道:"有我的毕业证书吗?"
  办公室女职员面露难色,马上用电脑试着检索孙正义的名字。
  "有呢,孙先生!"她惊讶地问:"您现在做什么工作呢?"
  她难以置信会有学生不来领毕业证书,也惊讶于孙正义毕业8年之久的证书依旧完好无损。
  孙正义6年的留学生活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一回到日本,他立即在西铁大牟线的大桥站(福冈市南区)附近设立了事务所,为创办公司做准备。
  1981年3月,孙正义把事务所迁到雑餉隈町(福冈市博多区),创办了名为Unisun.Word的公司。在注册登记的时候,法人代表写的是"孙正义",而非"安本正义"。这一小小的细节,足可窥见一斑。
  很多亲戚都强烈反对孙正义如此毫不避讳地使用韩国名字:"作为一个在日韩国人,这件事在日本社会里意味着什么,你不明白吗?"日本社会表面上已经不存在种族歧视,实际上,还有滋生的土壤。孙正义如此公开表明自己是韩国人,在经商时,无疑会自设障碍,困难重重。孙正义刚从美国留学回来,亲戚们希望他能了解封闭的日本社会现状。
  "亲戚们想说服我,说这样根本雇佣不到职员,银行也不会给贷款。我父亲默默听着。大家都有自己痛苦的回忆,我十分理解家人的心情。但我还是毫不避讳地用了韩国本名。这样雇到的职员、给我贷款的银行才是真正认同我的同伴,我不想逃避这一点。"
  孙正义态度毅然决然。在美国度过青春时光的年轻人,谁会在意国籍这件事呢?作为韩国人,他意识到自己身上流着韩国人血液,这又有什么错?面对日本社会现状,偏偏要以韩国人的名字生存下来,饱吸美国自由空气的孙正义毫无畏惧。
  后来,因为保留韩国国籍有诸多不便,同时也考虑到孩子的将来,孙正义改入日本籍。"国籍本只是符号而已,有日本国籍要缴税,同时也有相应的市民权利。"孙正义说。
  但是要取得日本籍并非易事,法务省称不受理孙正义的转籍事宜。说是日本人的姓里没有"孙"这个字,这样的转籍没有先例,如果想入日籍就要改个日本名字。
  孙正义想出了一条妙计:在韩国,妻子是不用随夫姓的。所以妻子保留了大野这个姓。他让妻子先去法院申请改姓孙,孙正义再去法务省,请求查询日本人中到底有没有姓孙的。因为法务省官员曾说,如果有先例就给孙正义办理。
  "有一个,就是您妻子。"查询官员说。
  这样费尽周折,一个叫"孙正义"的日本人就此诞生了。
  "终于拿到日本籍了!拿到了!"孙正义满面笑容地把日本国籍证明文件拿给秘书看。
  尽管公司的格局已基本构成,但定位还是很模糊,开拓未知的日本市场。孙正义的这个公司还只是零业绩。在80年代的日本,如何才能使一个已经颇具规模的公司发展下去呢?
  "既然要在日本做公司,就一定要做到日本第一。"

  第34节:不能有一点惰性

  一开始,孙正义一边订立计划,一边收集资料,整合出来20多个创意。自己一一调查时间上来不及,于是他雇了一个职员和一个临时工。公司在两层木质建筑的事务所的二楼。镀锌铁皮的屋顶,不漏雨。房间的大小也最多就是十榻榻米左右,上楼梯时地板咯吱咯吱地响。这里没有冷气。一开电扇,文件就被吹得到处乱飞,孙正义的工作经常是急急忙忙地捡拾文件。一停电扇,热得汗水嗒啦嗒啦地往下流。
  孙正义的长女就在这里诞生了。望着妻子优美脸上洋溢着母爱,紧紧抱着小女儿的样子,孙正义不禁感动万分。他和优美从ELS的高中时代、伯克利的大学时代一直相恋相知,如今优美给他生下第一个孩子。爱情结晶的诞生,给了孙正义内心一种强大的鼓舞。
  孙正义完成一天工作回到家,便看到天真无邪的小女儿在喃喃哭泣。
  孙正义有着用不完的精力,有时他还会给女儿换尿布。他每天开车去事务所,想着:
  "一定要干点事情。"
  不知道。
  苦闷。
  可是,干什么呢?
  焦躁。
  当时孙正义收入为零,决不夸张,纯粹的零收入。
  他好像是钻进了一条没有出口的隧道,心中惶惶不安。
  一旦决定干什么,就绝对不能再改变。孙正义曾经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在某个领域内做到No.1。现在,究竟从哪里开始呢?
  "我的人生不能有一点惰性,也绝不可以存在任何半途而废的妥协。"
  如果选择轻易就成功的领域开创事业的话,那么仅仅做十年就会达到最高顶点,进入饱和状态,还要转行。这不是孙正义所追求的。
  孙正义马上拿出了笔记本,这是他大学时代养成的习惯。他把脑子里闪过的创意都记在笔记本上,根据选择业种的条件一一分条列出:
  做事业如果赚不了钱就没有意义。
  是不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未来50年能否专注于这一行业?
  不能是需要庞大资本的行业。
  是年轻、有优势的事业。
  将来一定要成为企业集团的核心。
  要做别人都想不到的生意。
  10年以内至少做到日本第一。
  事业成功的钥匙是具有让他人幸福的信念。
  要在20世纪后半期走向世界。
  孙正义一共列了25条,这25条从表面看都只是理所当然的经营哲学。但孙正义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把每一种事业选择都加上了自己调查得到的指标。按行业分门别类的文件资料,每一种都有近40厘米厚。40种行业资料累积起来足有几米厚。孙正义决定倾其一生精力,投入到总指标最高的那项事业中。
  公司的屋顶是一层镀锌铁皮,屋里一个装苹果的箱子被当作演讲台。孙正义站在"讲台"上面,饱含激情地对他的两个员工说道:"公司营业额5年要达到100亿(日元),10年要达到500亿(日元)。总有一天,我们要把公司做到营业额像豆腐一样一丁一丁(日语中"丁"和"兆"同音)的!"
  老板发此豪言壮语,两个员工只得默默听着,可是每天听这样的话,他们就有点受不了了。不久,雇员和打工者都离他而去,他们对狂热的孙正义不抱希望了。
  这是典型的堂吉·诃德。
  不过孙正义是个年轻的堂吉·诃德,他的身体里涌上一股热流。
  这时他还刚满24岁,血气方刚的年龄。
  17.巨人和天才
  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中途退学。退学的理由是他觉得比起在大学里学习,把时间用在开发计算机上会更有价值。
  据说盖茨参加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800分满分的试题就得了800分。盖茨确实是有天才的头脑。800分和799分是有天渊之别的,799意味着那已经是能力的上界,而800分则是没有界限的。
  孙正义也常听说盖茨年轻时的天才事迹。有一次他被邀请去盖茨位于西雅图的宅邸,偶然谈起了那个取得800分的天才事迹。
  盖茨不以为然地说:"得满分没什么可骄傲的,真正重要的不是把知识死记硬背或者按老师教的写答案,而是预见先机的洞察力。"
  孙正义再次感到盖茨的非凡之处,可以说那是一种洞悉时代的眼光吧。孙正义自己也是一直走在时代前端的,对此他甚至有一种自负。但跟盖茨说话时他们却像一对很亲密的朋友,孙正义说起自己的洞察力时也毫无卖弄之处。

  第35节:巨人和天才

  其实,本来说起洞察力之深,孙正义也不逊于盖茨。
  回到日本已经一年半了,孙正义终于确信自己要赌上一生的事业是计算机业。确实,此后计算机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数字革命方兴未艾。
  早在1981年,孙正义已经看到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1981年9月,孙正义在福冈市南部的大野设立了软银公司,做的是个人电脑用的软件的流通买卖,也就是批售业。公司的名字就是直接来自孙正义的战略,他坚持搞应用软件。当时的资本是1000万日元。
  这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降临到孙正义头上。
  每年一度的家电、电子业界展览会这一年在大阪市的见本举行。
  孙正义从那1000万(日元)中拿出了800万(日元)投入这次展览会。在那个会场,他究竟瞄准了什么呢?
  "如果没有软件就打不开销售渠道,打不开销售渠道就无法购入软件,无论如何都必须在这次的展示会上抓住机会。"
  进入展会的孙正义一举租下了与其规模有着极大悬殊的、跟松下、索尼一样大小的展区,仅此一举已经是破天荒了。以常识来看,投入资本的八成实在是不智之举。
  孙正义的雇员虽吃惊不已,但还是东奔西跑地忙着准备对抗强大对手微软。参展的商业谈判也是超越常识的,他来付展区的租借费和装饰费,软件公司只要带参展的软件来就行。这真是非常识的提案,并且参加展览会的一切其他费用也由孙正义一方承担,没有哪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不感到惊诧的,"会有这样的便宜事么?"
  所有的公司开始都不把软银当回事,觉得孙正义大概是钱多得没出花或者单是出于兴致。
  可是这次的展览会上,孙正义的展区成了超出他预想的一大热点。他的展区被上班族、电子业从业者和销售商等挤得水泄不通。
  孙正义在这次展会上的交易额只有30万日元,但从来参观咨询的顾客数量上来说却是盛况空前。使人知道并记住日本软银这个名字这一点就已经是大获成功了。
  孙正义连续几天和职员们一直谈话到第二天早上,在外人看来,那儿简直就像集训时的集体宿舍。
  从这次展会中,孙正义还抓住了一个灵感。这一灵感体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杰出的商业头脑。展会上惠普公司展出了笔记本电脑的系列软件《笔记本电脑图书馆》(PersonalComputerLibrary),广受欢迎,孙正义想把这个软件系列拿到全国的书店里去销售。
  那时惠普公司与NEC相抗衡,已预见到"我的个人电脑"("MyComputer")时代的到来。当时计算机发烧友们在用美国的产品编程,而业余爱好无线电的使用者则在盼着有趣的新产品的出现,大家对这个软件系列寄予厚望。
  孙正义虽然知道这一计算机相关出版物的前景,但对于出版本身却完全是门外汉。他通过在惠普公司工作的熟人佐佐木的介绍,访问了位于赤坂的东京旭屋书店的总部。
  接待他的是常务田边聪。50岁的田边穿着上等质料的西装,他觉得孙正义虽系着领带,但怎么看也似乎只有16、7岁,所以最初对他的话不太感兴趣,甚至是为和这样一个小孩谈生意感到沮丧。
  "我想出版这本书。"孙正义说。
  他拿出的书上满是一排排的数字和表格似的东西。
  "嘿,真是本稀奇的书啊。"田边说。他虽一脸真诚地翻着书页,不时细看看那些数字和记号,但其实心里并不抱希望。
  因为那到底是一本装帧粗陋的书,封皮是一色印刷的粗纸,是一个初学设计的人画的。并且还是用一个订书针似的东西订住的粗本。
  "这是笔记本电脑的用户编的程序。"
  "但是这个样子根本卖不出去。"
  孙正义听了说道:"请借我用一下电话。"他打电话到印刷厂让中止了那本书的印刷:"马上给我别印了。"然后他转头说:"可是对里面的内容我是有自信的。"
  孙正义告诉田边,在美国个人电脑正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并说服了他。
  "这样啊。可是我们这儿是书店,所以在调查读者层、读者关心的所在之前是不会轻易应承的。"
  "很快啊,田边先生。今后读者的目光一定会锁定计算机的。"

  第36节:声名鹊起

  田边是芥川奖获奖作家田边圣子的弟弟,他还是有敏锐的感性的。
  对孙正义说的今后电脑将很快普及的话,他很快有所感触,并且听孙正义说到美国硅谷,他更开始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
  "可是出版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啊。"
  "所以才希望您能帮忙。"孙正义说。
  "顺便问一句,你已经跟代理商谈妥了么?"
  孙正义擦了一把额上渗出的汗。本来他对出版就一无所知。
  田边也感到无可奈何,只好耐起性子仔细告诉孙正义一些出版界的基本知识:出版社是通过与被称作"代理商"的图书批发商一起在银行开户,通过代理商来实现书在全国书店的流通。大代理商有"东贩"(东京出版贩卖,现在的东贩)和日贩(日本出版贩卖)。
  孙正义突然对田边说:"能不能请您带我去东贩?"
  身材矮小的田边睁大了眼睛。
  怎么能带一个刚刚才认识的男人去东贩呢?这也太超越常识了。
  但是这个叫孙正义的年轻人就有打破老练的田边的常识的魅力。要问这是一种怎样的魅力不好回答,大概还是作为人的魅力吧。
  田边带着孙正义从赤坂赶往新宿东五轩区的东贩去。
  接待他们的是东贩的一个部长,他仔细审视着那本写满程序的印刷物,一脸为难的表情望着田边。"是田边先生介绍来的书啊。"
  部长有些沮丧地同意了,给他们开了户头。
  孙正义深深地低下头对田边说:"接下来请带我去日贩。"
  田边无法拒绝满脸笑容的孙正义。("真是第一次遇上你这样的人。好吧,带你去吧。")
  夏天骄阳似火。田边抱怨着上了出租车。到位于千代区神田骏河的日贩只需要十分钟。据说负责人也是第一次接手与计算机相关的书。他翻着那本只有数字的书,歪了歪头。
  但是负责人还是同意给他们开了户。
  田边心里产生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还是没有错的。
  这本最初的出版物《笔记本图书馆》卖得极好,软银甚至在出版界也声名鹊起。
  孙正义后来这么对我说:"正是那一天的事,是我从事出版的起点。我确信出版将成为数字信息社会的支柱。"
  孙正义刚刚开始在日本的事业的1981年,比尔·盖茨也紧紧抓住了获得巨大成功的灵感和自信。20世纪80年代这个信息社会拉开帷幕的时代该发生的事,在日本和美国同时发生了。
  1980年,盖茨的小公司微软正在与IBM进行重要谈判。8比特(bit)的软件已经在CPM(8比特的os)的os(操作系统)上运作。IBM首先把目光投向研发出CPM的公司,希望他们能再开发出16比特的操作系统(os),可是这家公司却并不热心。
  所以IBM期望盖茨能有所作为。当时的IBM是硬件业界傲视一切的巨人,以占到大型计算机市场份额的80%而著称。谁都认为IBM帝国是不可动摇的。
  但是IBM也有其致命的弱点。事实上,它在小型计算机领域已经滞后,所以希望在一年以内在市场上推出自己研发的个人电脑。开发新计算机的竞争是极其激烈的,一种机器刚面世,马上另一种性能超过它的机器就出现了,因此要求研发工作者有迅速反应能力。在这个领域的战略中不得不丢开全靠自我研发的定见。IBM与微软签订了操作系统的进出口许可合同。
  比尔·盖茨向IBM的研发团队提议,研发用的机器是否可以采用装有16比特的微型中央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当时盖茨手头并没有操作系统。他从一家公司收购了简单的操作系统并加以改良,这就是后来的MS-DOS。
  由8比特向16比特的转换正是对时代动向的一种预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想法,它使计算机由玩具变为真正的商业工具.
  这是盖茨敏锐的洞察力,他看到微型电脑将凌驾大型电脑造就一个巨大的市场。
  IBM通过采用允许别的公司自由复制的开放式结构这一英明决断,抓住了确立个人电脑的世界性标准的机会。盖茨的微软公司在这个转换期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良后的这一系统就是微软操作系统,即MS-DOS。它里面包含了今天的Windows的基础。拥有MS-DOS最初的许可证的IBM把这个系统命名为PC-DOS。PC--个人电脑诞生了。

  第37节:成就大事

  1981年,盖茨迈出了面向未来的第一步。
  孙正义和盖茨正是两个数字化时代的英雄,他们被太平洋隔开,彼此相对,无言地对抗。
  18.成就大事
  这是圣诞节。
  岁末的忙忙碌碌给都市带来了生气,过年的喧嚣发出嘈杂声。这个时候,一个狭窄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一直在响。
  1981年,日本正处于经济繁荣之中。那一年,寺尾聪的《红宝石戒指》获得了唱片大奖。动画片《机动战士刚达姆》大受欢迎,它的塑料模型出售时还有赠品,《博士斯朗普·阿拉雷》的产品惊人地畅销。
  孙正义从1000万日元资本金中拿出800万投入当年的电子展览中,可营业额只有可怜的30万日元。为了筹集过年所需资金,孙正义正在为摆脱资金窘境而在东京四处奔走
  孙正义的公司--日本软银从福冈迁到了东京。虽说如此,其实办公室只是借了市谷站附近一家染色会馆二层一个经营综合研究所里的两张桌子拼成的。傍晚时分,刚从外面回来的孙正义急忙跑到电话前,拿起话筒。
  "您知道上新电机吗?"对方说话带着关西口音,自称是上新电机的藤原睦朗。
  这个企业名字孙正义从来没有听说过。
  打电话的那个人似乎对孙正义的回答有些失望,不过马上开始介绍自己公司的情况
  那年的10月24日,在大阪的日本桥,日本最大的电脑专门店"J&P技术园"开张了,他们大张旗鼓地搞了开业优惠销售。藤原开这个电脑专门店的源由是作家小松左京曾来到上新电机,说"个人电脑在东京卖得这么好,在大阪怎么会没有呢?"。在藤原的指挥下,这个店仅仅用了十一天,就达到6400万日元的惊人营业额,还得到了媒体的大规模报道。硬件的销售产品是NEC的PC-8001、夏普的MZ-8和富士通的FM-8等。
  虽说一个在东京,一个在大阪,但要是对这个领域有兴趣的话,理所当然应该知道这个新闻。对藤原来说,失望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惊诧于孙正义的无知。
  那个电脑专门店――J&P的销售场地总面积300平米,在此之前的电脑店,最多只有10平米左右,与此相比,J&P足足有它们的30倍大。虽然硬件还算齐全,但以后将成为重点的软件却很缺产品。为此藤原在寻找能够负责给他们供应软件产品的公司。
  孙正义感到很疑惑,不过只是不停地发出感叹的声音:
  "真厉害啊!"
  从孙正义看来,一面惊叹于这么厉害,竟然有超过300平米的电脑专门店,一面又有点半信半疑。
  ("是不是大阪商人的虚张声势呀?")
  藤原接着说下去。
  藤原通过熟人池幸三了解到孙正义想做供应软件产品的工作,正苦于没有支持他、跟他合作的人。他是个顾问,同时也是电脑店的经营者,他知道孙正义在大阪电子学展览上很活跃。
  这对藤原来说可能也是命中注定的引导。终于找到孙正义的联系方式,然后打来了电话。
  "是孙先生吧?无论如何希望您来一趟大阪,来看看我们的店。"没想到会提出这样一个请求。孙正义的声音高涨起来。"您一定让我去,我也想去看看,毕竟……"
  孙正义虽然心里很想马上去大阪,却有不能马上答应下来的理由。由于在展览会上几乎把钱花光了,后来再加上房屋的租金和一些必需的费用,钱已经见底了。此刻是一年的难关,这可能成为第一笔生意,但是,说实话,连去大阪的路费都有点舍不得。
  "我很忙,日程都排满了。"
  藤原似乎很失望。
  "到新年的时候,我无论如何都想去你们那一趟。"孙正义加上这一句后,把电话挂了。
  藤原睦朗从广岛的学校毕业后,18岁就在这个公司就职了。藤原在从中学起就是个业余的无线电少年。后来放弃读大学,到了大阪的日本桥电器店来工作。
  公司经理是个叫净弘博光的人,那次也可以说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净弘那时25岁,已经是一个有60名职工,年营业额达6亿日元企业的经理了。
  净弘生于1935年1月3日。据说净弘祖上建功,织田信长赐了这个姓。净弘继承父亲的事业,13岁就开始做生意,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创立了一家上市公司。一九八五年十月八日,净弘突然去世,当时只有五十岁。死的时候正巧孙正义在和NEC的经理关本忠弘还有藤原睦朗商谈。听到讣告,孙正义赶到净弘的家,在灵位前静坐了一个小时。

  第38节:非常有干劲

  净弘连高中都没上,从一间半的小店起步,开始自己一个人做买卖。他也是个志向高远的人,可能更适合于出生在战国时代的乱世。
  即使睡觉的时候,净弘的大脑里还在不停地想怎样才能赢过那些规模大的店。
  净弘始终都在用实践来思考。最后得出的结论非常简单,同时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那就是使周转率增倍。那么为此需要怎么做呢?
  在那个时候,收音机之类的零件,还都是顾客自己挑选再买。于是净弘把所有的零件编成系列,让顾客买的时候更方便。当然,商品的周转率也上升了。进一步说是为顾客着想,于是顾客的周转率也提高了。刚开始是为了方便自己店的想法,结果成了为顾客考虑。
  "那家店比其他哪家的技术水平都高",得到这样的好评,店快速成长起来。藤原想来大阪的家用电器店里工作的时候,也自然想去上新电机。净弘对前来进行求职面试的藤原这样说道:
  "将来我想把这个店做成日本第一的电器店。为此,我很需要你的帮助。"
  藤原听到这句话非常感动,他拒绝了所有其他内定的工作单位。这里的工资只有八千日元,与其他地方相比,是最少的,但他感到将来可能做成大事。十八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热情。
  在这工作了已经有二十年,藤原现在成了净弘的左膀右臂。
  净弘有这样的习惯,每次离开公司,都从七层的经理办公室出来顺路到五层的藤原的房间。
  "今天的销售额怎么样?"
  "很好呢。"
  此时,藤原刚挂掉给孙正义打的电话。
  "经理,我这有件更有趣的事。刚才我给一个在东京做生意的年轻人打电话了,在电话里聊了一些。"
  净弘的目光立刻有了反应。能吸引藤原的,就肯定是有"什么"。净弘就是如此信赖藤原。
  "哎呀,电话里聊天的那个男人真的很有趣呢。"
  也就是说,藤原觉得对方--孙正义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到底哪里与众不同,却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他感觉电话那边的那个年轻人就是不一样。他感受到了对方对谈话逻辑有惊人的预见性和敏锐。总之藤原就是告诉净弘,那个年轻人给他的印象很不简单。
  孙正义的理论非常简单:从全国各地收集软件,一口气大量购进最便宜。由于他在UC伯克利留过学,非常清楚美国的经济、工业方面、还有潜在的能量的发展动向。他主张在美国兴起的潮流,也就意味着几年的时间差以后会传到日本。
  而且孙正义兴奋地说:"和我合作的话,J&P也会产生附加值。"非常有信心的样子。
  藤原是这样说的:
  "您这样说的话,那我们就赌在您的身上吧。"
  孙正义说自己虽然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可遗憾的是不能去大阪。
  "好像说是二十四岁。很了不起,不是一般人,非常有干劲。经理,我希望您最近能跟他见一次。"
  净弘说道:"我明天去东京,就见见他吧。"
  身为大阪一家上市公司经理的净弘,就因为藤原的话,就从一个姓孙的年轻人身上感到了某种东西。
  净弘从13岁开始做生意,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建立了现在的公司。因此他不是那种只看年龄或地位来看不起对方的人。他原本看人的眼光就很敏锐。自始至终都要看那个人的性格还有才能。
  "这人是很有趣啊,好吧,我就见见他。"
  第二天,藤原给孙正义打了电话。
  "孙先生,有个好消息。我们公司经理要到东京去出差,你一定要见见他。"
  对孙正义来说,这无疑是个想高呼"万岁"的好消息。他自己也感到了一种命中注定的东西。这与坂本龙马说的"只要来到这个世上,就会成就事业"的思想是一致的。
  孙正义感谢自己如此幸运。
  上新电机的净弘经理来到日本软银,他瞪大了眼睛。这也能叫办公室?只是桌子拼在一起而已,非常散乱。
  "你就是藤原说的孙正义?"
  孙正义看到净弘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在这样的人的面前,装饰自己也不起任何作用。只要看到那双眼睛里闪耀的光芒,就只能永远表现自己原来的样子,老实说出自己的目标。孙正义是个诚实的年轻人。
  孙正义热情地向净弘经理说着即将到来的计算机时代,有的只是梦想和热情。

  第39节:做宣传

  "好的,我知道了。你什么时候来我公司看看吧。"
  净弘在孙正义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这个男人身上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热情劲头,还有一种对成功的执著。
  "哎呀,你简直跟我年轻时一模一样。"
  马上就到年末了。孙正义一早飞奔到东京站,坐始发的新干线去大阪。到了大阪,孙正义就直接去了处于可与东京的秋叶原相匹敌的电器店街--日本桥的上新电机。
  J&P店让孙正义倒吸了一口气。
  "真的好大,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规模。"孙正义兴奋地说。
  但是,接下来才是孙正义的本色。他对藤原突然开口了:
  "能跟我签订垄断合同吗?"
  "好啊,不过有条件。"
  藤原的条件是从全国收集到所有的软件。
  "希望你能在明年的一月三十一日前收集到所有的软件。"
  距离第二年,即一九八二年的一月三十一日,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这个说起来是个很严格的条件。
  "明白了,我拼了命也要干好。"
  孙正义连春节都没过,从北海道到九州,到处跑软件商店。因为那时候北海道和九州有很多好的软件商店。孙正义以惊人的行动力,按照约定的期限,从一百家软件商店收集购买了所有种类的游戏和实用软件。收集到的软件约有一万种,总额达到四千五百万日元。
  藤原也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用那些软件在J&P办了一个户外展览。在那之前,软件只是出现在橱窗里,现在由于藤原的提案,要开个户外展览。
  "如果办户外展览的话,被偷怎么办呀?"虽然公司里也出现了这样的意见,但当时的音乐界已经有把LP和磁带放到一面墙上展示的先例。藤原主张软件也应该这样做。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的话就应该这样,这样还会提高售货的效率。这个划时代的构思奏效了,J&P进一步扩大了销售额。
  作为软件流通公司,孙正义也迈出了一大步。一个电话,带给孙正义起死回生的转机。
  孙正义到百货公司和商店去做宣传。
  "上新电机是日本最大的电脑经销商,拥有日本所有的软件,而我拥有其独家销售权。如果您也想成功的话,请马上来联络我。"
  日本孩子是从20世纪70年代的后半期开始迷上游戏的。1979年,星外侵入者格斗游戏创造了游戏产业的鼎盛颠峰,进入80年代后,各种各样的游戏应运而生。而处于游戏软件中心地位的企业Hadoson开始向市场推出一些游戏,并广受欢迎。如《桃太郎传说》、《桃太郎电铁》、《高桥名人的冒险岛》、《星际战士》、《走鹃(中美、北美产的一种鸟)》等。
  Hadoson的经理叫工藤裕司,孙正义曾经邀请他到大阪参加电子展览,被他拒绝了,但工藤对孙正义这个人却很感兴趣。于是他让身为副经理的弟弟浩去见一见孙正义:
  "东京的那个孙正义,好像是个挺有趣的人,你见见他吧。"
  当时Hadoson是工藤兄弟经营的日本第一大软件公司。
  孙正义的人生里,好像几个邂逅碰到了一起。现在看来,只能说这是幸运。但是,为什么幸运的馅饼总是掉在孙正义头上呢?!
  1981年的秋天,在东京赤坂的Hadoson办公室里,孙正义和浩第一次会面,这时候,孙正义突然提出:"我很想和你们公司签订垄断合同。"
  浩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这个人不会是骗子吧?
  孙正义的提议简单明了:就是希望他们先通过自己经营的日本软银,再发售到小商店。
  不是刚见面吗?才刚刚互相做完自我介绍就提出要签订垄断合同,工藤自然会很吃惊。Hadoson的软件一直通过两条线路销售:通信销售线和流通公司线。
  1977年7月18日,电波报纸发行了杂志《个人电脑》,Hadoson就在上面登了手写广告,于是从全国各地涌来软件的订单。看到这个情况,电波报纸在自己公司用分公司的网络来卖出软件。之后,做卸下夏普相关的电子零件的一家叫做Nideko的公司开始销售Hadoson的软件。
  另一方面,Hadoson也在独自开始整备自己的流通网。进入八十年代后,由于发展很快,很多企业从刚开始的摸索,到怀揣理想从事这项事业。负责Hadoson软件销售的有电波报纸、Nideko,紧接着登场的是第三个--日本软银。但是,它突然提出来要签订垄断合同。

  第40节:诺贝尔奖

  浩理所当然地说签订垄断合同会减少销售额。
  浩一直在商业世界打拼着,说在北海道其实就是在札幌。他充满了干劲和野心。他一直在北方觊觎着遥远的东京,对孙正义的提案他不可能不加考虑地答应。
  对此,孙正义似乎抱有期待,冷静地回答说:"我们公司不会用那些不规范的销售方法,我们最终会以几十倍的利润来回报。"
  听到这句话,工藤浩的心里是不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还是只是过于吃惊了?还是就认为这是夸张,是妄想?
  浩什么也没有说,继续听着孙正义的话。孙正义继续说道:
  "因为我是天才。"
  听到这,不知怎的,浩好像真的认为孙正义是天才。他从来没碰到过能这样自然地从口中说出这些话的男人。
  "我想把日本软银做成日本第一流通公司。"孙正义正在与上新电机商谈独家销售权的问题,但实际上还没签订正式的合同。也就是说孙正义还没有任何实际业绩,也没有资金,有的只是热情和梦想。
  但是把日本软银做成日本第一流通公司的伟大梦想并不是妄想,孙正义就像在确认成功,能使之成为可能的是孙正义的说服力和行动力。
  这个人好厉害。一种吃惊开始涌来,浩吃惊的是自己身在北海道,不知道东京竟有这样厉害的创业家。
  浩说话了:
  "那请您准备垄断合同的预托金三千万日元。"
  孙正义为了得到独家销售权,跑遍了认识的人,低声下气,终于筹到了约定的钱。
  和浩上次见面是在秋天,用三千万日元进行签订垄断合同交涉的是初冬。
  12月,马上到了最后期限。但是运营资金已经见底了。
  这一年的12月10日,京都大学的福井谦一教授由于《前沿电子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第六个中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