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想想1402 > 004:斗士王佩

004:斗士王佩

书籍名:《想想1402》    作者:简书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这种怕死的念头抓住我,让我久久难以摆脱。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一次晚自习,我又想起死的可怕,此时班上一个姑娘恰好挽起花格衬衣的袖子,我看到她手臂上隐隐显露的青色的河流一样密布的血管。忽然,内心充满了温暖,这就是生命的河流,只有汇入这样的河流,我才能战胜死。我写博客的原因只有一个,濒临死亡,造就了我的表达。







网络给了我多次新生的机会。有人说,上网浪费了青春,虚掷了生命,我不这么认为。



王国维在《国学丛刊序》中说,「学无中西也,无新旧也,无有用无用之分也。」网络就是一所综合的多媒体的互动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学校。我们不能说,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哪怕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讲,没用的往往助你成大事。我从1997年开始上网,当时我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由于工作便利,我拨号上网。在1998年建了第一个个人主页,在没有博客之类牢什子之前,我已经博客了。







我的个人主页叫「核桃壳」,为了做这个主页,我买了一本台湾人写的《烘培鸡制作指南》自己琢磨。记得第一次利用书中光盘上一个JAVA插件做出了自己的Logo,我激动得彻夜难眠。







现在看来,个人主页跟后来的博客相比,没有很大的区别,都是个人表达和倾诉的工具,只不过个人主页更新起来更加复杂一些,不过复杂有复杂的好处,就是可以美化页面。我记得当年评选十大个人主页,我最崇拜的两个偶像,一个叫「素心阁」,一个叫「边城浪子」,后来跟这两位站长都认识了。我依然觉得网如其人。相比之下,博客就千人一面,哪怕独立博客,都是用Wordpress之类的软件搭建的,少了一些特色。







由于我喜欢写字,英语又不错,还热衷琢磨技术,一次改变生活的机会,悄然找到了我。当时我是国内钻研介绍Fireworks(网页三剑客之一)的第一人,因为写了几篇有趣的教程,被当时国内一家比新浪还早的新闻网站国中网看中,当上了部门经理。从此扎根北京,并以此为平台认识了文艺戏剧思想界的好朋友们,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按理说,像我一个1997年上网、2000年被评为四大杀手的老网虫,早应该拿着上市公司的股票,套现,走人,养老了。但是我没有。我一次机会也没抓住。也是因为在北京的IT从业经历,我被邀请到杭州创办一份跟互联网生活有关的报纸,然后在杭州一呆就是11年,娶妻生子买房扎根。如果没有早年博客的雏形--个人主页,我的人生一定是另外一个样子。







我写博客这个玩意是从2002年开始的,当时我们无比鄙视博客这个名字,都叫BLOG或者网志。一开始写的地方在blogspot.com,后来建了自己的独立博客,因为我喜欢法国六十年代五月风暴时的口号「禁止说禁止」,所以建了一个博客叫「禁止说禁止」,域名是 barbar.cn,bar不是设置门槛的意思嘛。







在中国互联网界,一切心性产业界,对于命名权的争夺,跟对于姑娘的争夺,一样激烈。BLOG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有个叫方兴东的人,一直要抢夺话语权,就擅自译成了博客,并且成立了一个「博客中国」的网站。后来,杭州又有一个「中国博客网」与之对抗。作为老网虫,我们都鄙视这俩网,所以宁可自称Blogger,并把所做的网站叫blog或网志。2005年,一群热爱技术抵制博客命名的人,在上海巨鹿大厦举办了'第一届中文网志年会',意义堪比当年南湖上的一大。







独立博客与SNS







我认为,人类的思想落后于人类的实践,我们的头脑总是很保守,只能用现有的观念来描述新兴事物。我现在越来越怀疑「新媒体」、「自媒体」的说法。事实上,这些新兴的SNS,跟媒体有天壤之别,压根儿不是什么媒体。当然,这里说的媒体是狭义的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概念,不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体即信息'那样的媒体。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自行车,冰激凌都是媒体。媒体是什么意思,单数是medium,复数是media,来自拉丁文medius,意思是'中间的',用汉语更好理解,就是做媒的中介,媒婆。







在没有SNS之前,大众通过媒体来获取信息,交流看法,达成共识,那时候叫medium是正确的,可是有了SNS,大家都直接发生关系了,还要什么中介和媒婆啊。所以,Blog, Twitter, SNS, Facebook, Wechat,根本不是中介,不是Media,不是'媒介体',而是'直达体'。







我有一事,生死以之,我有情绪,吐而快之,我有不平,我自鸣之。关媒体屁事。从这个意义上讲,直达体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你相信,一个人,哪怕是个小人物,也可以改变世界吗?我过去不信,现在我信。我喜欢《指环王》里的一句话:「Even a small figure can change the course of history.」即便是个小人物,也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我们处于后资本主义时代,并且活在一个最激进的资本主义之国。不要跟我说,中国没民主自由没宪政,所以不是资本主义。我来告诉你,中国实行的是原教旨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没有一个国家,把钱高举到这么高的地位。在资本大潮前面,个人显得非常渺小,不但农民工觉得妙先,你我工薪阶层觉得渺小,连超级富豪们也觉得渺小。马云的焦虑,李嘉诚的苦恼,虽然跟我们不同,但是发作起来,跟我们一样严重。在这个社会上,一个正直诚实的人能做什么呢?







我家住在杭州闹市区,门口有一家24小时的便利店,店是一对福建夫妻承包的,他们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还要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态度谦和,物价便宜,给你装个塑料袋都用双手,仿佛侍奉的不是顾客而是妈祖。然而,最近他们决定回老家。因为租金太高,他们吃不消了。必须转行。如果一对善良诚实的夫妻每天用16个小时,每周用7天劳作都不足以养家糊口,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出了问题。他们如此辛苦地经营,落魄地回家,不是因为缺少民主和宪政!源头是资本已经把整个社会碾碎。美国,西方,是什么?请你告诉我。这么说吧,我去过西方,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乍一看,他们生活得真好,山青水绿,人活得像人,狗活得像狗。我自然而然地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西方那样?事实上,我们不能。不但我们不能,全世界大部分人都不能。如今世界的结构是一座金字塔,塔尖自然是美国,下面一点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字塔的最下端是普罗大众。美国和西方的任务很简单,就是维持现有秩序,通过军事,金融,媒体手段,维持这个能量捕获机制的运行,让金字塔低端的活劳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顶端来。为此,他们不需要侵略别的国家,除非万不得已,只需要在底层的这些国家扶植亲自己的精英层就可以了。他们也不需要消灭地方文化,只要把这些文化同化成西方消费文化就可以了。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幅世纪末的中国图景,资本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知识精英做着亲西方和美国的迷梦,清醒的知识分子被排斥被画上五毛的富豪,官僚心系美国但还要用死共产主义的牌坊来压制愚弄大众,大众默默地劳动,为上述人等源源不断提供活劳动甚至肉体。







工人阶级劳动了一天,夜晚降临了,他们本该围坐在火炉前,跟家人,跟工友,一起唱歌,讨论工会的组织问题,朗诵聂鲁达的诗歌,看工人阶级的电影(愤怒的葡萄,Billy Elliot, 寻找恩里克)等,然而由于一天累得要死,他们不可能有力气有时间有心境做这些事。同样地,他们也没有力气和时间写博客。博客成了文人们、明星们,技术人员、专业人士的工具。博客改变了媒体的规则,将媒体的编辑权,下放到个体精英的手里。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博客对于阅读和作文的要求都太高,无法满足文盲精英和没时间的大众的需求。所以,才产生了Twitter和微博。微博反过来成为一种反动的东西。







微博到了中国,又成为明星们卖萌,大V们忽悠,大众狂欢的工具,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成为被控制的东西。这种控制,不仅仅指官方的敏感词过滤,而是一种信噪比太低的失声。只要你留意就会发现,微博上真正有价值的账号,关注的人反而很少。



相反,只要明星的荷尔蒙小小地一分泌,立刻全网都知道。这样的微博已经走到了大众的反面。微博,还是恶的放大器,人性的恶,在微博上肆意释放。对于大众来说,评论议题比发起议题更为简单。所以,我们看到了简单的站队,恶毒的谩骂,肆意的攻击,还有狠毒的揭伤疤运动。善成了少数,理性成了少数。







在《饥饿游戏2》中,惩罚反抗者的方式之一是,用一群鸟来模仿反抗者家人的提哭声求救声。微博上的暴民机制也是这样,只要你跟别人发生争论,只要你坚持自己的观点,只要你反驳了大V,他们的粉丝就会用同样的方法来惩罚你。他们会诅咒你的家人,谩骂你最爱的人,从而打垮你的意志。有一次,我因为反驳了一个女大V,被她的粉丝群起而攻之。我老婆当时也上微博,不忿回了一句,结果她遭到了一个认证为作家的上海女子的激烈咒骂,连她贴的我儿子的照片,也被血口喷到。这让我老婆很震惊,从此她再也不上微博了。







微博的确给很多人造成了伤害,不要小瞧语言的伤害,语言不是普通之物,语言就是武器,有时是致命武器。正在大家对于微博无计可施的时候,正当微博被一个个圈子控制的时候,它的反抗军出现了,对,这就是微信。微信首先是一个相互信任的圈子,很适合中国人熟人社会的特点。中国人,对外人是狼,对自己人要披上羊皮。微信造成的信任感,团契感,抱团感,是微博所不具备的。天佑马化腾,天降张小龙,他们在微信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微信公众号这个功能。微信公众号就是博客的变种,是被微博镇压了的博客,换了个身份卷土重来,从灰袍甘道夫,变成了白袍甘道夫。







博客与微信公众账号的关系







博客是「电脑上的媒体编辑权」,微信公众号是「装进口袋的媒体编辑权」。微信可以直达人们的口袋,直达朋友圈的核心,直达信任的内核。我11月初开通了两个微信公众号,一个叫白板报,一个是垂直号「编剧大师班」,两个的订户都达到了1500人。人数不多,但我深感,其威力巨大。虽然博客和微信公众号都可以到达读者,但是到达方式是不一样的。北村有一首诗:「请允许我把你的闺房葡萄藤和月亮也当成我的天堂」。微信就是直达闺房,直达葡萄藤,直达月亮。我的好友和菜头(我建议简书采访他),曾经是一个独立博客的狂热维护者,2006年秋天,他来杭州看我,说自己一天更新了16篇博客。







后来他不写了,完全不写了,我们都为他着急,但他自己说,不想让自己坠入「文字道」,想找到另外的生活方式。如今有了微信公众号,他的热情又回来了。看他更新微信的劲头,就像老房子着火一样,扑也扑不灭。新的工具,让他有了新的表达欲。我会劝他接受你们采访。不过我的话对他影响力也不太大。因为他喜欢听富豪的。







微信公众号给人造成一种幻觉,一种直达女粉丝闺房的幻觉。微信公众平台之难用,仅次于个人主页。微信是一个还在发展的物种,它还没有定型。但是,为什么大家忍受这样的剧痛,还要用微信呢?因为没别的可用。







我要说的是,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阴谋。一个吸纳各行各业优质客户数据库资源,并且不与行业共享的阴谋。所有订阅你的号,都不是UID,而是一个昵称。这意味着哪怕你有10万订户,对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只对腾讯有意义。粉丝不重要,但是客户可是真金白银啊。所以,微信的魅力在线下。好吧,让我说得直白一些,微信更接地气,也必须接地气。如何才能更接地气呢?搞活动,各种各样的活动。独立博客与微信公众号的最大区别是,博客的读者是彼此不连接的,微信公众号的读者是互相连接的。也就是说,利用独立博客作为内容产出平台,如果再借用微信公众号作为人际关系平台,那么威力巨大。个人改变世界的CHAIN就是这样建立的。







我不愿意作为一个大资本主义时代的销声匿迹者,我的激情不想用消费的方式释放掉,我要表达,我的表达选择自己独立的博客平台,然后通过微信公众号抵达闺房和口袋,然后我的点滴思想、片段情绪、只言片语,就会连接成一个有主体人格的我,这个我通过这一连串CHAIN组成一个直达体,直接影响到他人,进而影响到历史的进程。







我要爱,我要恨,我要做一个斗士,不做一块豆腐,我要伸冤,我要报应,我要感恩,我要报答,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直达体来表达。这一切很难实现,但是不是完全不能实现。《一代宗师》里赵本山扮演的大师兄说,我不造英雄,我造时势。







也许我们的表达根本不重要,至少我们影响了别人,让别人知道哦,原来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这就是促进了时势。时势自然会造出自己的英雄来。就像微博时代,一个受冤屈的老百姓会说,我到微博上说一说去,在微信时代,我们所受的资本的压榨压伤,也可以通过博客+微信平台表达。一个人就是一支大军,一支大军只能是一个人。博客,微博,微信,都是我对抗世界的方式。我不会束手就擒。







我是一个无产阶级,一个革命者,我不会像资产阶级那样左右摇摆、八面玲珑,我革得比较彻底。我在三年前就把自己在体制内的身份革掉了,去年又把自己专栏作家的头衔革掉了。但是我会一直做一名blogger,做一个战士。我的语言就是我的武器。







多年网络沉浮,王佩老师对博客的看法产生了变化







我对博客的认识更加深入了。







写作就是对一个人倾诉,不是对全世界呐喊。自从在体制内辞职之后,我才明白,什么是弱势群体。事实上,他们并不像我想的那样。比如夜间做暗黑烧烤的农民,看他们起早贪黑,很辛苦,似乎很无助,实际上,他比大部分城市里的上班族要强,至少比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强。因为他在故乡还有地,还有根,实在不行,还可以回家种地。而,你我不行。城市里的赤贫才是赤贫,城市里的屌丝才是无产阶级。以前我认为环卫工人肯定很辛苦,很想倾诉,后来发现他们活得很美满,小日子红红火火,每天高朋满座,比大部分过得都滋润。







有时候,我们想拯救他人,不过是出于自己的野心。他们并不需要我们拯救,他们自有他们的拯救,政府不敢得罪他们的整体,需要拯救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这些城市里的知识群体。







我们被物化,被形役,被碾平,被揉碎,被压伤,我们需要自我救赎,SNS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放弃小甜蜜,追求大满足。小甜蜜就是生活的小恩小惠,一杯星巴克,一件名牌衣服,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都是麻醉品。大满足,是更大的东西,毛主席说:「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这才是大的东西,不像电视剧里蝇营狗苟,鸡毛蒜皮。我们要关心更大的满足。我们需要哲学,助人上升的哲学,我们需要爱情,助人飞升的爱情,我们需要这样的时刻--「我因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一句话,我们需要创造。







时时刻刻的创造,不息不灭的创造,造不出来也要硬创造。我们需要更多的简书,更多的白板报,更多的SNS,更多的独立的声音。学习,学无中西之分,新旧之分,有用无用之分。创造,敢于跟别人不同,敢于跟往日不同,敢于跟不同不同。不是一切都想好了,都设计好了,再创造,而是边行动边想。



在这里我有三个建议要跟大家分享。







一、要认识网上最优秀的人,不一定是名人,而是能开阔你视野的人。



二、一定要学习最好的东西,无论中心,新旧,有用无用,找最好的来学,总没错。



三、穷尽表达的可能性,无论是用文字,用影像,还是用声音,用肢体,用行迹,要利用博客微信等一切'被解放的媒体编辑权'来表达。







如果做到这三点,就不会辜负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







为什么那么多的独立博客作者,都有一种很久没更新博客的负罪感。原因我认为,就是博主被误导了,真把自己当媒体了。媒体,是一种「-ly」,无论是「daily, weekly, monthly」,都是定期出版物。而博客也罢,SNS也罢,是一种「--less」, 其实就是「day-less, week-less, month-less.」







博客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就是Push问题。以前有RSS,可以勉强Push Push,但是有技术门槛,很多人不会用,气得Google都关掉了Google Reader。现在微信公众号很好地解决了内容推送的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微信公众号时代,不需要为不更新,少更新而焦虑,而自责,而有负罪感了。因为对方不是主动来访问你的网站,没有空跑一趟的失落感,你不更新,对方不过是微信图标上少了一个红色的小数字而已。所以,微信公众号有个特点,只要有一点好内容,哪怕不更新,用户都在净增长,退订的人很少。就是把自己还原成一个普通的人,不是媒体啦。(做一个普通人和做一个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去扩散然后上升成意见领袖的人,这样是不是存在矛盾?)微博如果不更新,就会被信息淹没。博客如果不更新,就会让读者失落。唯独微信公众号不更新,其实大家也没任何损失啦。人就是一个矛盾体。坚信自己普通会比较好。博客是追逐兔子的猎人,微博是守株待兔,微信公众号是搂草打兔子,顺带的事。我们家乡还有一句不雅驯的话,更形象。解手拔萝卜,顺便扑蚂蚱。微信公众号时代,就要有这样的心态。







对自己博客未来的规划







我的博客给我带来了生命中最大的美好--我老婆,若不是我这么多年坚持写,她坚持看,仅凭肉身她不会看上胖猪一样的我。所以,独立博客是我的安全屋,避难所,堑壕和阵地,我不会放弃,不会把它变成一个信息碎片堆积的平台。我还会写,写,写,直到写不动的那天,我会用声音讲,讲,讲,直到发不出声音的那天,我还会用咋眼皮来发出最后一串莫尔斯电码:.. / .-.. --- ...- . / -.-- --- ..-







翻译过来就是:I Love You.我爱你们,我所有的读者。







不知不觉「独立博客采访计划」已经进行到了第四期了。每一期的嘉宾都有着自己对独立博客的思考与体会,也许你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批判、安静、激昂……如果还没有,那么就一起期待下一期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