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 > 第17章 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1)

第17章 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1)

书籍名:《一句禅语,一种人生》    作者:鸿逸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充满诱惑的尘世间,你的心是否坚不可摧,是否能抵挡得了这一重又一重的冲击?

  1.天堂地狱一念间

  一句禅语: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念之间,若念天堂,有爱即是天堂;若念地狱,人间处处即炼狱!

  有一个信徒曾经向无德禅师诉说:“禅师!我已经习禅多年了,但始终无法开悟。佛书经典上说,地狱与天堂是真实存在的,可我怎么就从来体会不到呢?我很想知道,天堂和地狱到底存在于哪里?”

  无德禅师并不答话,只是叫信徒去河边提一桶水过来。

  信徒依言而行,把水提来放在禅师的面前。

  无德禅师告诉信徒:“你低下头去看看,说不定你能从水桶里面发现地狱和天堂。”信徒觉得奇怪,就凑近水桶聚精会神地寻找。

  这时,无德禅师突然从后面握住他的脖子,并将他的头使劲往水里压。信徒痛苦地挣扎着,快要喘不过气来了,这时,无德禅师松开了手。

  信徒大口喘息着,生气地问道:“禅师,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把我的头压在水里,让我几乎透不过气来,那感觉简直就是在地狱。”

  无德禅师看着他,微笑地问道:“那么现在呢?现在你感觉如何?”

  “现在好多了,呼吸畅通,感觉就像在天堂一样。”

  无德禅师点了点头,问道:“只是一眨眼的工夫,你就从地狱来到了天堂,现在,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地狱和天堂的存在呢?”

  地狱和天堂只存在于一念之间,当你感觉自己很痛苦时,就是地狱;当你觉得生活很顺畅时,就是天堂。

  一个商人经常带领长长的重载驼队从森林里的一条小路上经过,每当他路过那里时,都会看到一个樵夫正在卖力地砍柴。让他不解的是:樵夫的脸上总是带有微笑,而他尽管很富有却整日愁眉苦脸。

  一天,商人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走到樵夫面前问:“我真不明白,小伙子,你穷得叮当响,为什么还那么快乐呢?你是否有一个无价宝藏而不露呢?”

  樵夫被商人的话逗得哈哈大笑:“我也不明白,你那么富有,怎么整天愁眉不展呢?”

  商人哀伤地说:“我虽有钱,但我的家庭并不美满,所以我时常感觉很孤独。虽有家财万贯,但我却觉得自己是一个穷光蛋。我能被快乐围绕吗?”

  樵夫若有所思地说道:“我虽然没有你那么多的财富,但我却能时刻感觉到幸福的甘甜,因为我的家人都是我的靠山,所以我经常被快乐包围。”

  商人问道:“那你一定有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妻子?”

  “没有,我是个光棍汉。”樵夫回答说。

  “那么,你一定有一个心仪的姑娘,并且你俩的感情非常深厚。”商人肯定地说。

  “没有。不过,我的生活中的确有一件东西让我快乐无比,我将那视为人生的一个最珍贵的宝物,因为是那位姑娘送给我的。”樵夫说。

  “是什么样的礼物让你如此珍惜?是姑娘给你的定情信物、一个热情的吻,还是……”商人好奇地问。

  “是那个美丽的姑娘在离开这个城市之前,对我投来了含情脉脉的一瞥!尽管我与姑娘从来没有交谈过。”樵夫幸福地说道。

  商人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樵夫竟然为了那一瞥而幸福成这个样子,于是就对樵夫说:“难道这一点就值得你满足了吗?”

  樵夫默默地点点头,商人若有所思地走了。

  生活中,让人们感到快乐的事情有很多,关键看你是否把它放在心上,是否去珍惜。

  一种人生:

  商人虽然拥有财富,但却生活在地狱之中,樵夫虽然清贫,却生活快乐得犹在天堂。天堂和地狱都在人们的心里,不过是一念之间,只要你把你的目光和心放在让你快乐的事情上,放在事物好的一面,懂得知足和感恩,那么,你每天都可以生活在天堂里。

  2.放下包袱

  一句禅语:求心不歇即无事。

  修禅定的人,在生活中与一般人是大异其趣的。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为什么给人感觉会有不同呢?且看一位禅师与一位世俗人的对话:“禅师,你用功参禅打坐,是在修行吗?”

  “是的!”

  “你用的什么方法呢?”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任何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是否也可以说跟你一样,算作修行呢?”

  “不。”

  “为什么?”

  “因为他们吃的时候并不是在吃,而是在想各种各样的事情,从而使自己被扰乱。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也不是在睡,而是做梦,想许多事情,所以他们与我不同。”

  懂得修习禅定的人,首先要做到排除杂念。所谓万法归一,就是把许许多多的杂念收缩到一个点上,就在这一念集中处,寻找究竟。所以说,禅师在吃饭、睡觉的时候,杂念都被排除了。

  临济宗一位禅师有句名言:“无事是贵人,但却莫做作。”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无事”这句话,以表示“安然无恙”的意思。但在禅语中,却具有另一种特殊的含义。

  从禅者的本意来说,是指不求佛,不求道,以及不向外求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临济禅师所说的:“求心不歇即无事!”

  在现实生活当中,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的烦恼。在佛典中,经常会见到“烦恼即菩提”这句话,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心的锻炼,培养出刚直、纯真的人性,因此不必向外求,不要光谈理论,而要亲身去体验实际的感觉与情境。

  佛眼清远禅师讲道:“现在常被人问得无言以对,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大概是由于在没有东西的地方看见东西,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听到声音,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强做道理,在没有主宰的地方硬做主宰……为什么呢?只是因为有俗心存在,就说佛法没有多少,只要能够平白地说出一句话就可以了。那么,这一句话是什么呢?若有人问我山僧,我便对他说:‘你已经是两句了。’可领会吗?古人讲,佛祖言语以外的事,全都明明白白地说过了,只是大多数人迷乱不清。这个问题如果看不见,那就是站在地上打瞌睡的汉子,各位经常是在光明里张开眼睛,看见了而不知道,叫我山僧怎么办呢?大家久站了。”

  其实,人生众多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强加上去的,佛之所以没有烦恼是因为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放下了,包括金钱、名声、色相、争执等等,当然自身也就会轻轻松松、开开心心的。

  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了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沙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目标?”大师问:“那么,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呢?”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它,我才走到您这儿。”

  于是,无际大师带着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也快得多了。

  一种人生:

  我们很多人都背着沉重的包袱过日子,这使我们痛苦不堪,要想摆脱烦恼,快乐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包袱。修禅定的人同样是在吃、喝、睡觉、生活,但也没有烦恼,就是因为他们懂得放下的乐趣。

  3.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一句禅语: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无处不是禅,无处不是佛,无处不是宁静详和。

  有位虔诚的女施主,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根据佛家经典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女施主非常高兴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您这里礼佛时,觉得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女施主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梗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其实,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作礼感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宇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歌的宁静。”

  无德禅师说:“你的呼吸就是梵歌,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就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宇中生活呢?”

  看来,对于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无处不是禅,无处不是佛,无处不是宁静详和,而对一般的俗众,保持一颗平和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前,有两位庄户人家,一家的牛吃草过界,糟蹋了另一家的庄稼,两人便吵了起来,各不相让,最后打了起来,互相牵扯着进了县衙。

  那会儿县太爷正赶上心情不好,也不问青红皂白,惊堂木一拍,喝令两人,将县衙门外捕快们练功用的石碌碡,合力扛回村去回来再告状。

  两人面面相觑,可是要对付二三百斤重的石碌碡,还真得要齐心协力。尽管如此,只搬到公路上,两人就已精疲力尽。坐在路边的树荫下,一阵南风吹来,两人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遂租来一辆马车,将那石碌碡送回县衙,悄然息讼,携手而归。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劝人平息怒火的:

  某甲受人诽谤,感到名誉受损,便带一把杀猪刀去找诽谤者算账。途经长长的河堤,一路垂柳拂岸,白浪逐沙,水鸟在木船上盘旋,在碧蓝的天空倒映下,河流仿佛玉带轻盈飘动……

  为眼前的美丽景致所吸引,某甲步子渐渐地慢下来,后来干脆坐在草坡上折一枝柳条做笛,吹奏着放牛小调。全然忘记了腰间还藏着尖刀,忘记了此行的目的。

  一种人生:自然的美景平息了心头的怒火,理智压退了癫狂。然而,世间事并不会总那么巧,遇到安宁的环境来平息心头怒火,如果正赶上阴天怎么办?也没有垂柳拂岸、白浪逐沙,只有波涛汹涌、残花败柳。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自己内心中寻找一份安宁。这种安宁也能平息心头怒火,化干戈为玉帛。

  4.快乐是自己的事

  一句禅语: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四祖道信禅师还未悟道时,曾经向三祖僧璨禅师请教。

  道信虔诚地请求道:“我觉得人生太苦恼了,希望你指引给我一条解脱的道路。”

  三祖僧璨禅师反问道:“是谁在捆绑着你?”

  道信想了想,如实回答道:“没有人绑着我。”

  三祖僧璨禅师笑道:“既然没有人捆绑你,你就是自由的,就已经是解脱了,你何必还要寻求解脱呢?”

  后来,石头希迁禅师在接引学人时,将这种活泼机智的禅机发挥到了极致。

  有一个学僧问希迁禅师:“怎么才能解脱呢?”

  希迁禅师回答:“谁捆绑着你?”

  学僧又问:“怎么样才能求得一方净土呢?”

  希迁禅师回答道:“谁污染了你?”

  学僧继续追问道:“怎么样才能达到涅磐永生的境界呢?”

  希迁禅师回答:“谁给了你生与死?谁告诉你生与死有区别?”

  学僧在希迁禅师的步步逼问之下,开始迷惑不解,继而恍然大悟。烦恼是自找的,没有谁能把烦恼强加给你。同样,快乐也是你自己的事,没有谁能够把它夺去。

  一种人生: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从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束缚,给自己减压,从而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5.放下是一条解脱之道

  一句禅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拿了两个花瓶,来到佛陀的座前,想把这两个花瓶献给佛陀。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抓了抓自己的脑袋,心想:我真愚昧啊!我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放下”,为了精神的解脱啊。

  人们之所以烦躁、不安,甚有时候还会狂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精神的束缚,放下了,才能使精神得到解脱。

  有一个吸毒的囚犯,被关在牢狱里,他的牢房空间非常狭小,住在里面很是拘束,不自在又不能活动。他的内心充满着愤慨与不平,备感委屈和难过,认为住在这么一间小囚牢里,简直就是人间炼狱,所以他每天就这么怨天尤人,不停地抱怨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