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听三毛讲远行 > 第36章 带着灵魂去流浪 (2)

第36章 带着灵魂去流浪 (2)

书籍名:《听三毛讲远行》    作者:萧意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朋友的帮助下,三毛有幸能在莫高窟的一个洞穴里,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待上一会儿,去膜拜那些斑驳的痕迹,她多年的夙愿终于完成了。在《夜半逾城——敦煌记》中,她真真切切地写道:

  “在我们往敦煌市东南方鸣沙山东面断崖上的莫高窟开去时,我悄悄对伟文说:‘你得帮我了,伟文,你是敦煌研究所的人。待会儿,我要一个人进洞子,我要安安静静地留在洞子里,并不敢指定要哪几个窟。我只求你把我跟参观的人隔开,我没有功力混在人群里面对壁画和彩塑,还没有完全走到这一步。求求你了——。’

  ‘今天,对我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我又说。”

  ……

  我打开了手电棒,昏黄的光圈下,出现了环绕七佛的飞天、舞乐、天龙八部、携带眷属。我看到画中灯火辉煌、歌舞翩跹、繁华升平、管弦丝竹、宝池荡漾——壁画开始流转起来,视线里出现了另一组好比幻灯片打在墙上的交叠画面——一个穿着绿色学生制服的女孩正坐床沿自杀,她左腕和睡袍上的鲜血叠到壁画上的人身上去——那个少女一直长大一直长大并没有死。她的一生电影一般在墙上流过,紧紧交缠在画中那个繁花似锦的世界中,最后它们流到我身上来,满布了我白色的外套。   

  我吓得熄了光。

  ‘我没有病。’我对自己说,‘心理学的书上讲过:人,碰到极大冲击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把自己的一生,从头算起——在这世界上,当我面对这巨大而神秘——属于我的生命密码时,这种强烈反应是自然的。’

  我仆伏在弥勒菩萨巨大的塑像前,对菩萨说:‘敦煌百姓在古老的传说和信仰里认为,只有住在兜率天宫里的你——下生人间,天下才能太平。是不是?’

  我仰望菩萨的面容,用不着手电筒了,菩萨脸上大放光明,眼神无比慈爱,我感应到菩萨将左手移到我的头上来轻轻抚过。

  菩萨微笑,问:‘你哭什么?’

  我说:‘苦海无边。’

  菩萨又说:‘你悟了吗?’

  我不能回答,一时间热泪狂流出来。

  我在弥勒菩萨的脚下哀哀痛苦不肯起身。

  又听见说:‘不肯走,就来吧。’

  我说:‘好。’

  这时候,心里的尘埃被冲洗得干干净净,我跪在光光亮亮的洞里,再没有了激动的情绪。多久的时间过去了,我不知道。”

  三毛就是这样一个感性的人,当然,莫高窟是敦煌石窟的象征,在这样的伟大遗迹面前,任谁都会发出对她的无限赞叹。余秋雨曾经说过:“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莫高窟背倚苍凉的鸣沙山,高大的白杨树掩映着她,面对世人,她绽露出了一抹神秘的微笑。静悄悄流过的长长的岁月,让固封的淳朴开放成灿烂的花香。假如把莫高窟经历过的风雨比喻成一道万世经传的长诗,那么它的第一句一定是令人落泪的苦难……

  莫高窟的开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建元二年。据说她的开凿,得缘于一位法名为乐樽的和尚。公元366年,乐樽和尚云游到这个地方,正在歇息的时候,忽然看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乐樽和尚产生了幻觉,就好像看见有千尊神佛在他面前时隐时现。和尚以为佛祖显灵,遂下定决心要在这片圣地上驻寺礼佛。于是,他在鸣沙山最东端开凿了一个佛窟,开始了莫高窟“架空镌岩,大造佛像”的漫漫历程。

  北魏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占据了河西。这个时期,敦煌还是比较安定的,百姓安居乐业,经济较为发达,佛教也就随之盛行。北魏时代,共在莫高窟开凿了洞窟十三个。

  之后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中国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隋文帝在收复河西的时候,相继平息了突厥、吐谷浑的侵扰,保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之后,隋文帝又平定了南方割据政权,继而将一批南朝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敦煌充边,这又给敦煌带来了南方的文化和一些风俗习惯。就这样,南北汉文化在敦煌融合为一体,敦煌的地方文化变得更加富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隋文帝崇信佛教,曾几次下诏各州建造舍利塔。诏命远至敦煌。在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下,隋代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三十七年,但在莫高窟开窟竟有七十七个,且规模宏大,壁画和彩塑技艺精湛,同时还并存着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唐朝初期,在河西设肃、瓜、沙三州。河西全部归唐所属。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举铲除东西大道上以西突厥为主的障碍,确保了丝路之路的畅通和繁荣。唐朝的敦煌一代同全国一样,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佛教非常兴盛。莫高窟开窟数量多达1000余窟,保存到现在的有232窟。在唐朝,壁画和塑像都达到了异常高的艺术水平。唐朝兴起的时候,我国西南部的吐蕃王朝日益强盛。

  唐朝中期,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艺术上达到了巅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佛龛、四披、藻井上,大部分还画在了经变画中。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缓缓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轻盈腾空;有的抛洒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裙角,飘飘翻卷的五色彩带,使飞天显得多么轻盈灵活、潇洒自如。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开始从鼎盛走向衰败,从此一蹶不振。吐蕃趁虚进攻河西,攻陷了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等地,自此,吐蕃统治了全部河西长达七十多年。吐蕃也信佛教,莫高窟唐洞窟中就保存了大量吐蕃时期的壁画艺术,而且,在藏经洞内还保存了许多吐蕃文经卷。

  11世纪初,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开始兴起,逐步强大。公元1028年,党项族取胜甘肃回鹘,继而攻陷瓜州、沙州,称霸河西,并于1038年建立了西夏王朝。在西夏统治敦煌的一百多年间,由于重视经济发展,使敦煌一直保持着汉代以来民物富庶,与中原不殊的水平。西夏统治者崇信佛教,不排斥汉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大的发展。至今,莫高窟还和榆林窟保存着大量丰富而独特的西夏佛教艺术。举世闻名的“敦煌遗书”就是即在西夏统治时期(公元1036年)封藏于莫高窟第17窟内的。

  1227年,蒙古大军灭西夏,攻克沙州等地,河西地区归元朝所有。元朝远征西方,必经敦煌,所以当时的瓜、沙二州是屯兵济济,营寨栉比。敦煌在这时曾一度呈现出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同时,和西域的贸易也变得更加频繁。因为元朝统治者也崇信佛教,所以莫高窟的开凿才能得以延续。莫高窟现存的元代洞窟大约有十个。但是自元朝以后,千里河西便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修筑了嘉峪关明长城,重修了肃州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王朝下令闭锁嘉峪关,将关西平民迁徙关内,废弃了瓜、沙二州。此后二百年敦煌旷无建置,成为“风播楼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的荒漠之地了,所以说“闭关锁国”的政策是必然会失败的。

  莫高窟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已经成为了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的圣地。这些壁画彩塑的技艺精湛无双,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而莫高窟也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难怪当有人问三毛,怎样看待莫高窟和兵马俑的时候,三毛会有此感慨:

  “古迹属于主观的喜爱,不必比较。严格来说,我认为,那是帝王的兵马俑,这是民间的莫高窟,前者是个人欲望的完成,后者满含着人类对于苍天谦卑的祈福、许愿和感恩,敦煌莫高窟连绵兴建了接近一千年,自从前秦苻坚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开始……”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一位名叫王圆箓的道士云游投宿于莫高窟143窟内,他无意间发现了一道用土砖封住的门,用力一推,里面是个小洞,大约有一丈多宽,洞里面还有很多白色的包裹,都排列得整整齐齐。他随便打开了其中一个包裹,发现里面有经十卷;再打开一个,里面还是经文十卷。包裹下面,还铺着佛帧绣像。这个道士就这样撕开了敦煌百年的伤痛史,将她苦难后的微笑完整地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这个王道士是个很机诈的人,他看到这些经卷,认为必定值一些钱,用它们换一些钱也是不错的。于是,他就偷偷地将几箱经卷运到了酒泉,准备献给安肃道道台廷栋。但是这个廷栋并不知道这些经卷的价值,王道士非常沮丧,他把一箱经卷扔在了酒泉,然后带着剩下的经卷继续到各处化缘去了。后来,有一个叫斯坦因的英国探险家,由印度总督派到新疆来调查西北地理,他听到这件事之后,就借调查地理为名,带了一个翻译悄悄地来到了敦煌。

  斯坦因见到王道士后,便试图通过甜言蜜语从他那里骗到经卷,他说:“只要你答应下来,我就给你白银三百两。”那个王道士刚开始还不敢答应,但当他真的看到那么多白银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顾及了,便一口答应了。斯坦因得到的宝藏,大约有三种:第一种是用比较硬的纸所写成的汉文佛经;第二种是藏文写本;第三种,也是最让斯坦因高兴的,就是一些古绢画,绢上画的全是美丽的佛像,虽然经过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洗礼,但这些佛像的颜色依然是鲜艳如新。

  因为怕消息外泄,所以他们的偷盗行动都是在晚上进行的,在连续“奋斗”了七个晚上之后,他们盗得的完整经卷近万卷,装满了整整二十四只大箱子,而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也有近500卷,装满了五只箱子。斯坦因雇了四十多头骆驼才把这些宝物全部运走。事隔七年之后,斯坦因再次假借考察地理的理由混入敦煌,再次盗走了王道士私藏起来的570卷敦煌文物。斯坦因将这些文物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了印度,并为其成立了西域博物馆;而另一部分,也就是最精品的一些则藏入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欧洲,其他国家的盗窃者和中国的各阶层官僚纷纷接踵而来,他们将藏经洞中的遗物全部翻检,选取其中的精华,廉价骗购大量藏经洞中的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达到一万余件。这些文物现在分藏于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和集美博物馆。

  1911年10月,日本大谷“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写本和精美唐代彩塑两尊。

  1911年俄国人鄂登堡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

  1922年,在十月革命中战败的白俄军官阿连阔夫,带领残部550余人逃到了敦煌,当地官员抓住他们以后,分别把他们拘押在了莫高窟第196、186、445等窟中。这些战败的士兵将满腔的绝望甚至几近疯狂的心情全部发泄在了窟内的壁画和雕塑上,这些灾难性的破坏对洞窟艺术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痕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