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听三毛讲远行 > 第14章 德意志求学之路 (5)

第14章 德意志求学之路 (5)

书籍名:《听三毛讲远行》    作者:萧意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海德堡大学附近,有一条小路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位于内卡河北岸山丘上的举世闻名的“哲学家小道”。历史上的许多诗人、哲学家都曾经在这里散步和思考,驰骋着自己的思维及思想,以此为更多的人类造福。诗人歌德、哲学家黑格尔、还有韦伯、雅斯贝尔斯、迦达默尔、海德格尔……这些名字叫起来都如雷贯耳的人,曾经都在这条路上徘徊过。著名音乐家舒曼也曾在这条林间小道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站在“哲学家小道”上,从这里远眺,可以将对岸海德堡古城的石墙红瓦以及渐行渐渺的河景尽收眼底,一切美景一览无遗。因此,这条小道也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散步之处”。在19世纪初,德国作家、诗人荷尔德林以及艾兴多夫就经常在这条小路上散步,相互讨论,探索哲理,思考人生。他们是席勒和歌德的同时代人,最终以充满个性的创作形成了海德堡浪漫主义派,影响深远直到今天。

  二战期间,德国本土几乎被夷为平地,而万幸的是,海德堡是当中仅有的未被炸毁的几个德国小城之一,不仅逃过了那场战火的摧毁,并且还保持了古老的原貌。海德堡之所以能被保留下来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当时制定对德轰炸计划的盟军将领之中,不乏有海德堡大学的毕业生,他们不忍看母校摧毁于战火之中,于是对上级说:“咱们不能把整个德国全炸毁啊,总得留下一个给我们当作将来的驻地呀!”于是,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海德堡终于侥幸被留了下来,幸免于战火的洗礼,古城风貌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除了海德堡,整个德意志帝国都改变了它往日的模样,唯一不变的就是海德堡了。

  海德堡,我爱你已久,多么想称你为母亲,并献上一支朴实的歌,你是我在祖国见过的最具农村风味的城市。好似林中的小鸟飞出树梢,闪耀在你身旁的江上横跨着,那座轻盈而又坚实的大桥,桥上人喧闹不已。一股神一般的魔力曾吸引我,登上大桥,那时我正路过,令人神往的远方照进,我置身的群山之间,朝气蓬勃的大江向平原流去,悲喜交集,恰似顾影自怜的心,恋恋不舍地投入时间的大潮。你为那位游子捧出股股清泉,又送来凉爽的树荫,两岸目送着他,浪波里荡漾着它们的倩影。饱经沧桑的巨大城堡,沉重地垂入山谷、山均,被风风雨雨侵蚀;而永恒的太阳却用返老还童的光芒浇铸着苍老的巨人形象,四周有郁郁葱葱的长春藤;阵阵悦耳的林涛,鸣响在城堡之上。盛开的灌木丛毗连着欢快的山谷,或背靠山崖,或偎依着河堤,你那条条欢乐的小巷,横卧在芬芳的园圃下。

  ——荷尔德林《海德堡颂》

  德语的传播者——歌德学院

  “歌德学院”在德国境外的世界各地都有分校,那种性质,大半以文化交流为主,当然也可学习德文。”

  ——三毛

  歌德学院其实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三毛的德语就是在歌德语文学院学习的。在歌德学院的这段时期,是她最为安心的一段时期。歌德学院向来以严格的治学理念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著称,再加上本身德国人性格特征就极为严谨认真,学习用功,而校方又要求三毛必须在一年以内拿到高级德文班毕业证书,所以可想而知,三毛在歌德学院学习的那段时期压力有多大。

  “德国人凡事认真实在,生活的情调相对地失去了很多,我的课业重到好似天天被人用鞭子在背后追着打着似的紧张,这使我非常的不快乐,时间永远不够用,睡觉、吃饭、乘车都觉得一个个生字在我后面咻咻地赶。”

  三毛后来还经常回忆自己在歌德学院学习时的苦乐生活:

  “‘歌德学院’在德国境外的世界各地都有分校,那种性质,大半以文化交流为主,当然也可学习德文。在德国境内的‘歌德’,不但学费极为昂贵,同时教学也采取密集快速方法,每日上课五六小时之外,回家的功课与背诵,在别的同学要花多少时间并不晓得,起码我个人大约得钉在书桌前十小时。一天上课加夜读的时间大约在十六七个钟点以上。当然,是极为用功的那种。别的同学念语文的目的不及我来得沉重,而我是依靠父亲伏案工作来读书的孩子。在这种压力之下,心里急着一个交代,而且,内心也是好强的人,不肯在班上拿第二。每一堂课和作业一定要得满分,才能叫自已的歉疚感少一些。

  “苦读三个月之后,学校老师将我叫去录音,留下来一份学校的光荣记录;一个三个月前连德语早安都不会讲的青年,在三个月的教导训练之后,请听听语调、文法和发音的精准。那一次,我的老师非常欣慰,初级班成绩结业单上写的是——最优生。

  “拿着那张成绩单,飞奔去邮局挂号寄给父母。茫茫大雪的天气里,寄完了那封信。我快乐得留下了眼泪,就是想大哭的那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当然这里又包含了自己几乎没有一点欢乐,没有一点点物质享受,也没有一点时间去过一个年轻女孩该过的日子,而感到的无可奈何与辛酸。那三个月,大半吃饼干过日的,不然是黑面包泡汤。”

  歌德学院通常被人们称为传播文化的使者,把德语变成一种世界性语言的目标同时也是歌德学院在德国国内需要努力的方向。歌德学院上课的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每天要上五到六小时的课程,而有时就算下了课,由于学习氛围的影响,学生们也会自觉地去歌德学院的语言中心和图书馆继续学习。歌德学院有自己的图书馆,里面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练习册、录音磁带以及参考书目提供给学生。比较奇怪的是歌德学院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是没有统一教材的,通常都是老师发讲义,当然还有很多辅助的课外练习。幸运的是学生和老师在上课时都配合得很好。

  歌德学院的教学是听、说、读、写、背面面俱到的。一般来说,歌德学院的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和听力比较重视,并且经常要求学生用德语进行演讲,还组织学生观看德文电影,并在相互的交流之中增长学生的德语知识。关于阅读方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老师精心编制的阅读材料限时做练习。并且歌德还免费向学生提供德语报纸,供学生在业余时间阅读。关于写作方面,老师则常常布置一些很时兴的话题,让学生写作,不仅写,还要讨论,当然是用德语,老师还经常要求学生就某一题目或图片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光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语水平,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德国政治和经济状况。经过这样的训练,通常都让歌德学院的学生们受益非浅!所以,歌德学院在治学方面,可以说质量是非常之高的,良好的教学质量,也算对得起它那昂贵的学费了。

  歌德学院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那就是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看电影,泡酒吧,听歌剧,参观大型企业公司,德国文化介绍,体育活动等等。每个周末也都会有郊游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德语的学习都很有帮助。

  歌德学院的学费是很贵的,对于这点三毛深有感触。刚到德国时,三毛就感觉到德国与西班牙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首先是在生活水平方面。虽然知道德国的消费水平肯定比西班牙要高得多,而三毛的父亲给的生活费也比在西班牙的时候给的要多,但直到真正到了德国以后,她才发现日子的确比在西班牙的时候艰苦了很多。三毛在德国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一直都过得非常节俭,但仍旧时时感到生活的拮据,有时甚至只能用饼干和黑面包泡汤来打发自己的一日三餐。再加上刚到德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内,语言又不通,没有认识的人,学习也枯燥,所以,那段时间的三毛一直感觉很孤独,之后,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三毛翻越了柏林墙,去东柏林旅游,结果不但没有让心情变好,反而在回来的时候大病了一场,在医院住了半个月,花钱如流水,出来了以后三毛开始为生活费发愁了,可以说是倒霉到了极点。但是经过在德国一段时间的磨练,三毛早已坚强了许多,她没有把自己痛苦的感情外泄,而是开始了绝地反击。三毛开始打工了,她做了10天的香水模特,刚开始还被别人误认为是日本人,当时打工所赚的钱足足是当时三毛两个半月的生活费了,这次的经历使三毛懂得了如何珍惜地去花钱。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虽然德语的学习很困难,但是三毛是一个不易向现实低头的人,她特立独行,也特别好强。三毛的初恋舒凡就曾评价过三毛:

  “她是个很要强的人,什么都要最好、最强、最高,有时候别人看来一条直线已经画得很直了,但是她却仍拼命地画直线,仍觉不够直。”

  不过,就是由于她种好强的性格,三毛最终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通过了高级德文班的考试,并拿到了德文教师资格证书,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了。

  自由与民主的典范——柏林自由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的校风是自由而开明的,在学校中,各色的意见、各种思潮可以是畅行无阻的,教授在课上的发言也不受到任何限制。在这点上,倒是极符合三毛的兴趣和胃口。

  德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将开办,目的是为了推广中国文化与语言,而负责开办这个学院的大学就是柏林自由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正如它的名字,是一所以自由、民主的学风而著称的大学,学校的校训亦是真实、公平、自由。学校位于曾经的西柏林,是德国学生人数最多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柏林自由大学的留学生比例在整个德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三毛留学于德国时,就曾在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学习、进修。

  横向比较一下中国的大学与德国的大学,从各方面来看,差别还是很大的。首先从校园方面,中国的校园大多是由一道围墙把学校和外面的世界隔开,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象牙塔。外面的人看里面,然后里面的人再看外面,都有着不同的心态,可能类似围城心态。而且在中国的大学,无论你家住得有多近,学生都要住学生宿舍,虽然在具体操作上各地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德国的校园建筑通常并不是聚集在一起,而是大多分散在城市各处,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围墙。由于课程安排也比较科学,所以在不同的教学楼之间赶课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德国的大学,由于房少人多,学生宿舍的供应比较紧俏,通常是要排队的。你不愿意住学生宿舍,学校方面是求之不得的。其次是教师方面,中国的校园里有大量的教职工,而且存在教授的年龄层断档问题。而德国大学的教授没有国内那么多,评审制度可以说是非常严格的。所以一般教授的年龄很少在四十以下,而且一到退休年龄必然准时退休。德国的教授相比中国同行来说要忙碌得多,一般都带好几个学生,而且每个人的手头都有不少项目等待完成。

  这些德国教授几乎每个人都是他人的楷模:诚实,善良,勤奋,随和,而且大部分都还非常的风趣可爱。第三是学生方面,中德在教育体制和培养人的目标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欧美的教育侧重于培养人的动手能力。这里的高年级学生甚至到博士,不懂三角公式、积分公式的可以说是大有人在,但是不精通matlab,spice等应用性软件的人却是屈指可数的。另外还有一个差别,大学教育对于德国人来说意义远不如中国来得那么强烈。他们并不认为读大学是人生的唯一正途,读得出来固然好,读不出来也不会勉强孩子,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道路。有很多年轻人也喜欢在高中毕业后先工作两年,积累经验,等觉得需要时再继续求学。相比较中国国内到处都讲文凭,在德国很多时候更像是一个能力社会而不仅是一个学历社会。所以这里的大学生比起中国学生很少有一种傲气。除此之外,德国的大学前教育正常来算应该是十三年,再加上有不少人要服一年的兵役,因此新生的年龄普遍都比同级中国学生大。德国大学的淘汰率比中国大学要高得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