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陈年旧事 > 第34章 柳诒徵\/旧式文人标本

第34章 柳诒徵\/旧式文人标本

书籍名:《陈年旧事》    作者:叶兆言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陈寅恪厉害,他的老师自然不该是等闲之辈。事实上,柳诒徵只比陈大九岁,与伟大的鲁迅先生相比,也只是大了一岁。陈寅恪的传奇是中外文俱佳,跑的国家多,会的外语也就多。少年时,又幸得几位过得硬的家庭教师教古文和历史,仿佛调教小皇上一样伺候,童子功十分了得。柳诒徵的强项是中国历史,陈寅恪显然得其真传。

  提到鲁迅,不只是年龄相仿,而是因为,相同或者不同,都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柳诒徵这个人。先说相同,都是少年丧父,都是在母亲影响下成才。无论中外,在外戚关照下成长的名人数不胜数,譬如法国的萨特,譬如拉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和略萨,都是靠母亲娘家人的帮助才有了辉煌后来。少年丧父,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容易让人早熟,更容易让人发愤。

  柳诒徵是镇江丹徒人,自小读书刻苦,十岁时,已读完了《诗》、《书》、《易》三经。十六岁在金坛参加科举,考场得意,一举中了秀才。据说他的书法很有特色,小小年纪,不仅能写一手不错的汉隶,而且还能写篆字。不过荒唐之处却是,他竟然用篆书写了试卷,考官不但没有生气,还写了“未冠能此,可称妙才”的批语。

  仿佛今天高考作文,考生写文言文,就保险系数而论,近乎玩火,甚至是邪门歪道。大家都知道科举的规矩,推崇乌方光的馆阁体小楷,必须端正。冒险往往会付出代价,好在柳诒徵遇到一位喜欢剑走偏锋的考官,相当于中学老师喜欢学生写半调子古文,于是瞎猫撞上死耗子,反正科举就要废除,清朝也差不多快完了,中不中秀才已无所谓。

  柳诒徵与鲁迅的最大不同,一个是新文化激进代表,始终走在时代前例,另一个是旧文化保守典型,永远留守时代末端。和鲁迅过不去通常没什么好结果,众所周知,白话文和文言文有过三次交锋,与林琴南,与章士钊,与学衡派,柳诒徵便是学衡的代表人物,一直处在新文学的对立面。

  鲁迅的评价向来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他给学衡的判词是“学且不知,衡于何有”,有了这句话,学衡诸人犹如戴上绿帽子,后人总是羞于提起。

  吴宓先生对柳诒徵评价非常高,比较柳与梁启超的相同之处,认为两位可以联镖并驾,因为学问都是博览古今,学贯中外;都是致力于中国文化,归宿于儒学;都能以“浅显犀利之笔”,写出家喻户晓的文字;都“视诗词为余事”,也就是偶尔玩玩,然而一出手必精彩,远比那些成天写诗的人要强。

  柳诒徵的为人,可用低调来形容。有人注意到,学衡派当年反攻倒算,柳是幕后推动的“黑手”,这至少可以说明,直接跳到前台来与敌人斗嘴说理,远不是他的强项。他吵架的本事,说到底就是我觉得应该这样,要是你们不愿意相信,那就只好拉倒。

  柳诒徵相貌古怪,瘦,是标准的清癯,秃顶锃亮,两鬓很长,胡子也很长,不是马克思恩格斯那种生气勃勃的大胡子,是稀疏的山羊胡,一看就是中国文人,就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旧式知识分子。我们说一个人长得像古人,他那模样就是最好的标本。身着长袍大褂,手里始终拿着一支旱烟枪,一尺多长,系着黑布烟袋。为人文质彬彬有古风,学生见面行礼,必拱手作答。

  柳诒徵的治学生涯,进入南京江楚编译局非常重要。虽然是民国前的一九○一年,新式教材早已开始赚钱。这编译局很像今天的教育出版社,分享的是教科书这块蛋糕。近水楼台先得月,柳诒徵编写了《伦理教科书》、《女学教科书》,又以自己编写的《历代史略》一书最为当时人推崇,堪称我国第一部新式的历史教材。

  柳诒徵干了四年编辑,然后再当老师,前后二十多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他成为江苏省国学图书馆馆长,因为这差事,接触珍本善本的机会大大增加。难能可贵之处,他还是个实干家,上任后,首先对十七万册珍贵图书加以整理,印成当时我国唯一的藏书目录。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他亲带馆员转移图书,将一百多箱珍藏运至苏北兴化,避免了国宝落入敌手。一九四九年国民政府再次下令,让他将藏书迁至福建,运往台湾,他阳奉阴违,珍本善本已奉命装箱,却寄存在南京的朝天宫,结果就保留了下来,为新政府立了一大功。

  新派历史学家,做学问在于敢疑古,理论立足点是科学和实事求是。柳诒徵是信古派的代表人物,这一派反对疑古,对古代经典有十分坚定的信仰,有宗教般的热情。好也罢,坏也罢,他们相信古代圣人总是不会错。往好里说,这种态度是从一而终,往不好里说,尽管传统功力深厚,但难免抱残守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