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 > 第59章 多一分容忍,少一分抱怨(2)

第59章 多一分容忍,少一分抱怨(2)

书籍名:《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    作者:水中鱼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根据教士们的观点,《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的差别,正是我的伦理体系和欧洲道德哲学之间所存在的差别。《旧约全书》表现的人是法制下的人,没有赎罪。《新约全书》宣布了法律的失败,让人摆脱了法律的统治,它宣扬福祉的王国,只有以信仰、邻里之爱和完全的自我牺牲才能赢得。这就是从尘世的邪恶中获救的道路。《新约全书》的精神无疑是禁欲主义,但是,你们的新教徒和理性主义者会歪曲它,以迎合自己的意图。禁欲主义是对生命意志的否定;从《旧约全书》过渡到《新约全书》,从法律的王国过渡到信仰的王国,从德行的辩护过渡到耶稣基督的拯救,从罪孽和死亡的国度过渡到救世主那里的永生,真正的意义就是,从纯粹的德行过渡到生命意志的否定。我的哲学展示了形而上学的公正基础和人类的爱,指出了这些德行必然通往的目标,如果道德的修养已臻于完美。同时,承认一个人必须抛弃世界,承认生命意志的否定便是获救的道路,这乃是耿介之举。这实在和《新约全书》的精神是一致的,一切其他的体系都暗藏在《旧约全书》的精神里;那就是说,或在理论上,或在实际上,它们的结果都是犹太教——纯粹的专横一神论。在此意义之上,我的学说就可以称为唯真的基督教哲学——不管对于那些目光短浅、浅尝辄止的人这种说法有多么荒谬。

  你若是渴求一个安全的罗盘,引导你穿过生命,正确地观察航向,摈弃一切怀疑,那么最佳的办法莫过于让你习惯于视这世界为一个教养所、一个监禁地,或是先哲们所称呼的εργαστηριον。基督教的神父中,奥利根便持这种观点,他的勇气令人敬佩,一些生命的目的论进一步证实了这点。我不仅指我自己的哲学,也指一切时代的智慧:如婆罗门教和佛教所表现的智慧,如恩培多克勒和毕达哥拉斯这些希腊哲学家的言论;如西塞罗说,年迈的智者们常常教导我们,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受罪,抵赎在另一种生命状态中所犯的罪行——这种学说部分地创造了神秘的仪式。

  瓦尼尼——他的同代人对他判了火刑,他们发现这是一件比驳斥他要轻松的事——令人信服地论述了这种观点。他说,人类饱受着形形色色的悲哀,基督教若是不反感的话,我将冒昧地宣称,邪恶的灵魂若是绝对存在的话,它们就已变幻成人形,现在正在赎罪。真正的基督教——据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也视我们的生命为罪孽和罪过的恶果。

  你若是习惯了这种生命观,你就将抑制你的期望,不再对生命中一切或大或小的不快之事、不再对生命的痛苦、忧虑和悲哀感到大惊小怪了。不,你将发现,世上万物天生即应如此,在那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按自己的奇特方式抵赎生命的惩罚。监禁地的苦难之中,便有那些人所组成的社会;读者若是举杯对斟的知己,他就不需我提醒他现在所必须忍受的苦难。若他有超凡脱俗的灵魂,若他是天才,他就会偶然地感觉到,他像国家的某个高贵的囚徒,受罚在大帆船上同普通的罪犯一起劳动!他就会我行我素,遗世独立。

  大体上应说,这种生命观将使我们能够思索那芸芸众生的所谓缺陷,思索他们的道德和理智的缺陷,思索那种由此产生的卑劣面目,而且将使我们毫不惊讶,更不用说愤怒了。因为,我们永远不会停止思索我们的生命在哪里,我们周围的人便是罪孽中孕育和诞生的生命,生存就是赎罪。这就是基督教所说的人性本恶的意思。宽恕是万能的词!不论人们干了什么愚蠢的事,或是他们的缺点,或是他们的罪恶,让我们忍耐吧;让我们谨记,暴露在他人身上的错误,便是我们曾注视过的我们自己的愚行和罪恶。那是人类的缺点,而我们就属于人类:人类的错误,我们都有;是的,即使是那些我们所痛心疾首的错误,只因为它们还未在我们身上暴露。它们不是浮泛在表面的错误。它们隐伏在我们的天性深处,一旦召唤,便应声而致,昭然若揭,就像我们此刻在他人身上看见的一样。一个人或许有他的同伴所没有的错误,此话不假;不能否认,在某些情况下,恶性的总数极为可观。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有着霄壤之别。

  其实,相信世界和人类最好不存在,就是一种相互施恩的信仰。不,由此看来,我们就能更好地思索称呼的恰当形式,不是先生而是我的难友,或许听起来很奇怪,但事实即是如此。这才揭示了他人的本来面目,这使我们想起了生命里最必需的东西——宽容、耐心、尊重、邻里之爱,这是人之必需,也是相互之必需。

  心灵感悟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生活的苦,而一味地怨恨是可悲的。苦难不是不幸的情报员,恰恰相反,它往往是通往幸福的敲门砖。虽然可能会承受精神上的折磨,一股刺痛扰得你找不到心理上的平衡、看不到前方的光明,可是,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你才开始成长,你才开始知道怎样积累生活。

  抱怨不是让你如愿的

  万灵丹/【美国】威尔·鲍温裴卫芳\/刑爽译

  必读理由抱怨是最无益的消耗能量的活动,而且抱怨还会产生不良的无限影响力。威尔·鲍温通过多组例子,层层深入地讲述不抱怨的具体原因,实用而又深刻。

  作者简介

  威尔·鲍温,美国最伟大、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在牧会之前,有多年从事广播和行销等工作的经验。他热爱运动、圣经史、骑马、旅游、阅读,发起的“不抱怨”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主要著作有《不抱怨的世界》等。

  大家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难道你不需要先抱怨,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吗?”其实,你可以好好表达自己的期待,而不需要抱怨现况,来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几天前我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不明号码”。当时我正在忙,没有接电话,打来的人也没有留言。接下来,几乎每隔一小时,我都接到同样的“不明号码”打来却又不留言的电话。最后,我终于接到了这通“不明号码”来电,听到电信公司的语音留言:“这是要通知玛丽·强森(非真名)的重要讯息……如果你是玛丽,请按1;如果不是,请按3。”

  我按了3,心想电信公司应该会发现他们打错号码,就不会再有这些来电了。但他们还是没发现。电话几乎每小时响一次,都是“不明号码”打来的;而当我接起电话,又听到同样友善的语音留言。

  我不断按3,来电却依然没有停止。

  人都会犯错。我知道我也会犯错,而所谓的公司只是一大群想尽力做好事情的人们。在过了好几天每小时都有固定来电的日子后,我打给电信公司解释这样的状况,而他们也确保会处理。但是,来电还是持续不断。

  在我尚未展开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挑战时,我可能会再打给电信公司,要负责的主管来接听,臭骂那可怜的家伙一顿。此外,我还会告诉每个我接触到的人,说这简直是乱七八糟、太不合理了,让我深感不便与干扰。

  然而,这次我再打了一通电话对客服人员说:“我知道出错是难免的,我也知道这不是你的错。但是我应该不会再接到贵公司的电话了才对,而我也愿意和你配合,直到我们发现问题出在哪里,而且一起解决。”不到十分钟,她就发现症结所在(他们把我的号码当成那个人的号码,而输入电脑),来电于是停止了。

  我不必让血压蹿高或大发雷霆,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我也没有向朋友、同事和家人发牢骚,把他们牵扯进来。我反而是找了个可以帮助我的人,解释我想要什么,而且锁定真正的焦点。

  你有权利得到你应得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要一直谈论这个问题,或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上面。你应该从更高的层次来思量问题,看着它被解决。只要谈你的渴望,只要和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人谈。你会缩短等待的时间,让你的需求更快被满足,在这段过程中也会更快乐。

  预想美好的未来,是促成进步的动力。“但是,我们国家每一项伟大的事件,都是起自于抱怨……你看看托马斯·杰弗逊(编注: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和开国元勋)和马丁·路德·金博士(编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我收到的一封电子邮件这样说道。就某方面来说,我同意这位女士所言。迈向进步的第一步就是不满。但如果我们只停留在不满的阶段,就永远无法前进,无法迎向更光明的远景。那些觉得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人,哪里也到不了,只会在同一个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我们的焦点必须要放在我们希望发生的结果上,而不是我们不要的事情。

  美国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们,都是很会抱怨的人吗?这一点我必须否认。这些重要人物让不满驱策着他们去勾勒美好的远景,而他们对这番远景的热情,又激励了其他人前来追随。他们全神贯注地展望更光明的未来,让全国的人心也跟着雀跃、振奋。他们转化了全国的意识,结果也转化了我们的未来,至于他们采取的方法,约翰·肯尼迪作了最好的总结:“有些人是看到当前的现况,然后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是梦想着未曾出现的景象,然后问为什么不是那样?”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牧师并没有站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说:“我们遭受这样的待遇是不是很惨?”他没有。他发表的演说撼动全美国人的灵魂,即使相隔将近半世纪以来,仍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没有把焦点放在问题上,而是超越了问题本身,建立更宏观的格局,发出这样的宣示:“我有一个梦想!”他在我们的心中创造出栩栩如生的画面,那是个没有种族歧视的世界。他曾经“到达那山巅”,而他铿锵有力、激励人心的话语,也带着我们和他一起攻顶。

  托马斯·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清楚陈述了众殖民地在大英帝国统治下所遭逢的挑战。然而,他所起草的文件(1776年7月4日签署)并不是一连串冗长的牢骚。如果是,这份文件大概也就不会攫获全世界的想象力,并得到其他国家支持,而能一统殖民地了。

  《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段写着:“在人类事务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本着自然法则和上帝赋予的权利,主张独立和平等的地位时……”

  暂时想象你自己是这十三个殖民地的居民,试着去理解这个概念:“本着自然法则和上帝赋予的权利,主张独立和平等的地位。”在杰弗逊起草这篇宣言时,英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超级强权,而他只是毫不夸大地冷静直陈,这些羽翼未丰、组成纷杂的殖民地,和这头政治巨兽是“平等并存”的。你可能听见了殖民地人民为如此言论所发出的集体惊呼声,随之而起的则是满涨的自尊和热忱。他们怎能渴求这种遥不可及的理想,希望和英国平起平坐呢?因为这是“本着自然法则和上帝赋予的权利”。这不是抱怨,这是梦想着美好未来的坚定远见。这也是超越问题本身,从更高的层次来思量。

  罗莎·帕克(编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家,1955年因拒绝在公车上让座给白人,而激发黑人联合拒搭公车的大型群众活动)并没有坐在公车后面几排,向每个人抱怨自己必须坐在这里是很不公平的;她的做法是无视于肤色,和其他人一样,坐在她原本就坐着的地方。她不但超越了问题本身来思考,更以身作则实行了解决方案。

  我也有一个梦想,希望在现世中会出现这样有远见的先知。我记得这辈子最常听见的新闻,就是聚焦于中东局势的“和平谈判”。我听过这些“和平谈判”讨论的内容,感觉上似乎更像“战争谈判”或是“如果你们停止这样做,我就不会再这样谈了”。美国总统召聚了所有中东领袖,试图让他们调解彼此的差异,但这些谈判的焦点一直都放在“差异”之上,因此就我个人看来,他们的进展始终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在这些“和平谈判”中,领袖们聚在一起讨论的是“彼此若能消弭嫌隙将会怎样”呢?如果他们能共同建立一个集体的梦想,实现和平共处、互相体谅的目标呢?当这种真正的“和平谈判”发生时,规则就变得很简单了。他们不会再去谈论现在怎么样或是过去发生什么事,所有的焦点都只会锁定在:当彼此不再针锋相对时将会怎样。他们可能会问:“我们之间的和平,看起来、听起来、闻起来、感觉起来是什么样子?当战争和异议对我们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记忆,是必须查阅史书才能知晓的过往情景时,又会怎样?”

  这些谈判的焦点只会锁定在众人冀望的结果之上——也就是和平。就只是这样。这些谈判完全不会提到“如何”“我们如何做到”的问题,从一开始就会被所有人禁止。一旦双方试图要找出如何达成和谐共存的方法,关于地理疆界、补偿报酬、撤军限武、文化与信仰差异以及各种对立的观点,只会将他们的注意力再度转移回当前的议题上。而这样的焦点,将使他们继续陷身于这些问题的泥淖。

  林肯曾经说过:“摧毁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变成朋友。”要达到这种转变的第一步,就是从内心开始做起。而我们的言语,会把我们的思想内容告诉这个世界。

  心灵感悟

  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如果你一直沉溺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中不停地抱怨、不断地自责,这样下去,你的心境就会越来越沮丧。一直只懂得抱怨的人,注定会活在迷离混沌的状态中,看不见前头亮着一片明朗的人生天空。

  做到不抱怨的

  四个步骤/【美国】威尔·鲍温裴卫芳\/刑爽译

  必读理由不抱怨的世界很美妙,但如何做到不抱怨也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也想试着不抱怨,但总是无法实现,其实不抱怨也可以有方法的,威尔鲍温将会为你具体讲述。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经过四个阶段,才能养成确实的能力。要成为不抱怨的人,就要历经这每一个阶段,而且很抱歉,一步都不能省却。你不可能跳过这些阶段,直接达到永续的改变。有些阶段会比其他阶段费时更久,每个人的经验各有不同。你可能飞也似的越过一个阶段,却卡在另一个阶段许久,但只要坚持下去,你就能掌握这种技巧。

  我还以为我很乐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