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如意菩提 > 第7章 【波罗蜜】06

第7章 【波罗蜜】06

书籍名:《如意菩提》    作者:林清玄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孩子打破心爱的东西,伤心地哭了半天,突然停止哭泣,跑过来问:“爸爸,人为什么会流眼泪呢?”接着又严肃地问:“眼泪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看到他泪痕未干,一本正经的样子,觉得很有趣,就反问他说:

  “你觉得人为什么会流眼泪呢?”“是因为伤心呀!”孩子说。“那么,眼泪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从眼睛来的吗?”“我知道了,人的眼泪是从伤心的那个地方流出的。”孩子已完全忘

  记了忧伤的情绪,充满好奇地说。“伤心的那个地方又在哪里呢?”我问他。

  他皱眉想了半天,拍拍自己的心口,又拍拍自己的脑袋,觉得都不太有把握,说:“我也不知道伤心的地方在哪里,到底是在哪里呢?”

  这下可把我问倒了,是呀!伤心的地方是在哪里呢?我反问孩子:“人不只伤心的时候才流泪,很高兴和很生气的时候也会流泪的,所以,伤心的地方和高兴、生气的地方是一个地方。”由于孩子养着小鸟,我就问他说:“你觉得,小鸟会不会伤心呢?有没有伤心的地方?”

  “小鸟也会伤心的,如果它肚子饿,我们不喂它的话。”孩子说。

  “那,小鸟会不会流泪呢?”

  “小鸟不会流眼泪的。”孩子思索了一下,说:“不对,不对,小鸟不会从眼睛流泪,可是它心里是会流泪的。为什么只有人会从眼睛流泪,而别的动物只能暗暗地伤心呢?”

  我对孩子说起,小时候亲眼看过水牛和海龟,还有狗流泪的情景,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动物都会流泪,只是粗心的人不能见及罢了。

  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讨论伤心的问题,孩子听了一知半解,但他至少理解到三件事情,一是所有的动物都有一个会伤心的地方;二是愈复杂的动物,伤心的时候愈容易被看见;三是每一个人对同一件事伤心的感受都不一样。

  最后,他终于郑重地宣布了他悟到的大道理,他说:“我知道为什么我打破杯子,妈妈伤心而我不伤心;而我打破玩具,我伤心爸爸不伤心了。每个人都有伤心的地方,但是每个人的伤心都不一样。”这使他完全忘记了刚刚伤心的原因,高兴地跑走了。

  我却因此陷入沉思,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启示,人的眼泪是有世界性的,既然投生为人,就必然会伤心,必然会流泪。有许多号称从来不流泪的人,只不过是成人以后的自我压抑,当遇到真正伤心的时刻,或者真心忏悔的时候,或者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还是会悄悄落下伤心之泪。

  泪,乃是爱之凝聚。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流泪,一种是完全没有爱,铁石心肠的人。一种是从爱中超脱出来,不被爱所束缚与刺伤的人。

  眼泪,是作为人的本质之一,在《楞严经》中,佛陀早就有精辟的见解,他对弟子阿难说:“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

  由人的欲望所分泌的都称为“爱水”,也是使人在轮回中升沉的重要原因。如何在心海的爱水中飞升超越,在每一次的伤心中寻找智慧,才是人最重要的事!

  掌上

  布袋戏的历史起源有一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明朝,有一位泉州秀才梁炳麟赴京去会考。

  考完试以后,梁炳麟自觉考得不错,心情愉快地回泉州等待放榜,途经扬州借宿在一间天公庙里,晚上睡觉时就梦到福禄寿三仙在唱词做乐,词意优雅,清晰可闻。第二天,梁炳麟起床自以为得了吉兆,就到大殿去抽签,结果他抽中的签是上上签:

  三篇文章入朝廷,中得三顶甲文魁:功名威赫归掌上,荣华富贵在眼前。

  他当下以为一定可以高中状元,就兴致勃勃回到泉州等待佳音,放榜时竟然名落孙山。梁炳麟心灰意冷,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神明要作弄他。

  后来他借刻木偶演戏来发抒自己的情感,并自创戏文,演给乡亲娱乐,没想到大受欢迎,在泉州一带造成轰动,常有人不辞千里走路来看他演戏。梁炳麟心里找到寄托,从此无意仕途。

  有一天,他正在演出一出文状元的戏时,突然想起从前抽签的签诗:“功名威赫归掌上,荣华富贵在眼前”,才知道签诗中有深远的含义。

  梁炳麟自此更潜心创发布袋戏,成为布袋戏的一代宗师,他的徒子徒孙更进一步发扬他的技艺,使布袋戏成为明朝以来闽南最重要的戏剧形式,梁炳麟也因此名传青史。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古来多少状元,如今大多烟消云散,他们一世功名瞬间无踪,还不如梁生的“功名归掌上”哩!从前布袋戏团在戏台柱子上常会写一些有趣的对联,例如:

  千里路途三两步,万里岁月一夕间。

  做字中有古,故做今观,观尽花花世界;戏字半边虚,虚戏真看,看来件件人情。

  入吾门公侯将相,出师官士农工商。

  忠孝两全三义节,文武高升万里侯。

  有一些对联真是值得深思的。布袋戏祖师梁炳麟,到他成名时才悟出了“功名威赫归掌上”的真义,如果我们把层次再往上提升,就会发现不只是布袋戏,人生的一切事物,到最后不多是在自己的掌上吗?功名威赫固然在掌上,潦倒一生又何尝逃出了掌心呢?

  在布袋戏台,布袋戏演师才是唯一的主角,他手上的几百个布偶,只是他意念的表白和流露,他的手主掌了几百个布偶的生死、善恶、祸福,散戏的时候,他把幕合上,抽身而出,戏台就归于安静了。但是我们把时空拉大,看杰出的布袋戏演师在人间里生活,蹲在街角喝一碗蚵仔面线,那感觉,何尝不是他手中的一具布偶呢?

  我们看布袋戏时,常常被戏激动得五内如沸,那不是我们不清楚只是布与木头的组合,而是我们感受到布偶被灌注的性灵,驱迫着布偶去经验一段生命的道路,那些道路是我们可感受,并为之动容的。

  曲终人散,布偶被收进箱子时,我们从戏台前离开总有怅然若失之感,那是由于没有一出戏是有终结的,我们总要等待明天的连续。有时,从戏台棚前走出,我会有一种错觉,如果把我们的性灵抽离,我们也只是人生舞台上的一具木偶,我们之所以能看戏,被剧情感动,并在散戏时能欣赏夜色,乃是我们有一个不灭的灵明。

  如果我们把连续、永无终止的戏文当成是—种真实,我们就会知道,在人生里与布袋戏并无二致,我们每天穿过时空,一小时一小时度过,有白天与黑夜的段落,其实也只是感觉问题,小时与小时间并不分隔,日与夜间也不离开,我们只是在流动着罢了。在我们出生之前,时空已经存在,在我们死亡之后,时空也还是存在着。

  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木偶,木偶就充塞了整个戏台,一旦我们注意力离开了,木偶是极端渺小的;当我们把重点摆在自己每天的生活,会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一旦我们看到广大的时空,我又与渺小的木偶有什么不同呢?

  木偶是在掌上,我们也是在掌上。

  不同的是,木偶完全操纵在别人的掌中,我们如果愿意,却可以用双掌来创造新的天地。

  掌,是多么渺小。但我们把双掌摊开,却看到掌也是十分复杂,我相信这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清楚自己掌上的每一条纹。命相者可以从掌纹推测一个人的命运,而指纹分析者却指出了,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枚指纹,也即是说没有两个人命运是完全相同的。

  掌,又是多么的大。这世界就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的掌所推动、所创造,同时,世界的堕落与败坏,也是许许多多的掌所转动的。

  掌,是我们的宿命,同时也预示了不可知的未来,纳须弥于芥子,乾坤只是一粟,生命不也是涵容在一双手掌吗?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有修行的老者,请他用最简单的开示来谈自己的修行。他说:“只是身口意三个字。”“一天也是身口意,每天想想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月也是身口意,一年也是身口意,一生也是身口意,照顾自己的身口意,就是最实际的修行。”

  许多事说起来简单,但照顾身口意何尝容易,如果我们每天摊开手掌问问自己:“我这双掌过去做了什么,现在在做什么,将来又要做什么呢?”

  能这样,就仿佛手上有一个戏台,可以演我们自己想演的戏了。

  以智慧香而自庄严

  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的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

  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这种直觉来自善良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有一些俗人常把欣赏花看成是小道,其实不然,佛教两部最伟大的经典《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以花来命名的,而在三千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佛的净土,无不是开满美丽的花、飘扬着花香,可见爱花不是小道。

  佛经中曾经比喻过花香不是独立存在的,一朵花的香气和整枝花都有关系,用来说明一个人的完成是肉体、感觉、意识、自性、人格整体的实践,是不可分离的。一枝花如果有一部分败坏,那枝花就开不美,一个人也是一样,戒行不完满就无法散放出人格的芬芳。

  爱花的人如何在花中学习开启智慧,比只是痴痴地爱花重要。在《华严经》中有一位名叫优钵罗华的卖香长者,曾说过一段有智慧的话:“如诸菩萨摩诃萨,远离一切诸恶习气,不染世欲永断烦恼众魔罥索。超诸有趣,以智慧香而自庄严,于诸世间皆无染着,具足成就无所着戒、净无着智,行无着境、于一切处悉无有着,其心平等,无着无依。”长者虽是从卖香而得到智慧,与花也是相通的,我们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庄严心灵,还有什么能染着我们呢?

  花的美是无常的,世间的一切何尝不是花般无常?若能体会无常也有常在,无常也就能激发我们的智慧,我曾试写过一首偈:

  日日禅定镜处处般若花时时清凉水夜夜琉璃月

  这世间,“镜花水月”是最虚幻和短暂的,唯其如此,才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如果世界不能欣赏我们,我们也要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