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刘心武散文 > 第12章 顾影自赏

第12章 顾影自赏

书籍名:《刘心武散文》    作者:刘心武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虽然现代人几乎没有从未照过镜子的,但有的人照镜子不过是简单地用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对镜洗脸、刮胡子、描眉、检查粉刺什么的,除此以外对镜子不怎么在意,他们可归入“不爱照镜子”的一类。有些人却对镜子多了一份敏感,甚至眷恋。邵燕祥在《沉船》一书里详尽记述了他在1958年被打入另册的经过,其中有一段写到他在宿舍里伏案写检查写累了,便坐在穿衣镜对面一张软椅里,看着镜里不是自己的自己:“这是我的脸,看不出是疲惫不堪,还是精神振作,但是并不衰老,头发黑蓬蓬的。我望着镜子,想要笑一下,哪怕是苦笑,却笑不出来,脸部的肌肉怠工。然而脑神经没有怠工,这时候不知从哪一道沟回传导来一句古老的信号:‘好头颅,谁当砍之!’”写这些文字时,已是在事发二十三年后,但他脑中的那道沟回显然仍很康健,丝毫没有损毁。

  我年轻时,虽积极争取,却迟迟未能加入共青团,那是因为被指出有“个人主义思想”,对此我是认同的,可我为另一位同学抱不平,她的不能入团,据指出最严重的缺点是“爱照镜子”!我不仅心怀不平,还“不平则鸣”,在“团课学习小组”活动里发言说:罗马尼亚有首民歌《照镜子》,电台里广播过的。说着我还哼了几句:“妈妈她到林里去了,我在家里闷得发慌;墙上镜子请你下来,仔细照照我的模样……”几个同学笑了起来,主持活动者却厉声宣布说:“这是黄色歌曲!爱照镜子的人,是极端个人主义者!”结果那被指斥为“爱照镜子”的女同学哭了起来。唉,我帮了她多大的一个倒忙呀!

  据一位美国社会学家的抽样调查,在大百货公司入口处的大镜子前,路过的人流中有百分之六十几会主动自觉地照一下镜子,这些人里面边走边照(或放慢脚步)的多于驻足的,而驻足照镜者里,男性比女性为多,而且多出约三分之一!那驻足照镜者在镜前停留的时间一般都很短暂,平均也就三秒钟,但那三秒钟里会有很微妙的肢体语言,或稍微变换一下脸部、肩部角度,或掠一下发丝,或弹一下西服领子,或拈去衣上一根飞毛……尽管照镜者大多绝非美男帅哥,甚至多半是中年已开始发胖的男子,但他们在照镜的一瞬间里,体现出毫不掩饰的自我欣赏,这是他们对生活、对自己基本满意的一种心态的外化。由此看来,俗世凡人能顾影自赏,是太平盛世的标志之一。像邵燕祥1958年宿舍照穿衣镜的那种情况心情,以及因“爱照镜子”而被批判排斥的种种事情,在一个越来越正常而健康的太平世道里,是应该不复现的。

  在汉语的语境里,照镜子还是一种非同小可的比喻,即“借鉴”。这里不把话题扩大到那样的范畴。爱照镜子的邵燕祥——这并非无端给他“恶谥”,我1997年有《镜前邵燕祥》一文详加揭橥,此不赘述——在1995年所出的随笔集序里说得好:“文字有写给别人看的,有写给自己看的,这后者或是跟自己对话,或只是录以备忘而已。”写给自己看的文字,自己有时翻出来看,也是一种照镜子,但这应该不同于翻看老照片,所看到的,应该是从以往存活到这一瞬间的自己,面对镜子里的影像,既看到过去,也可想见将来。但此时此刻的我,应是最有存活理由的,顾影自赏的最大意义,也就是在人生之旅中,对自己基本满意,从而鼓励自己在那剩下的路途上,再以尊严、劳作、哀乐、澄明,留下坚实的足印。

  简析

  顾影往往与自怜联系在一起,形容孤独失意的情绪。作者却另辟蹊径,援引古典文学中关于揽镜自照的诗文和故事情节。列举现代人不同时期照镜子的心境,突出了顾影自赏的情愫,进一步阐述了顾影自赏最大的意义在于肯定自我,鼓励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以尊严和自信,留下坚实的足迹。风格清新隽永,意境深邃,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