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刘心武散文 > 第2章 导读我写故我在

第2章 导读我写故我在

书籍名:《刘心武散文》    作者:刘心武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刘心武是一位名人。他不时引起文坛内外的轰动,一直成功而顽强地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1978年刘心武的《班主任》获首届全国短篇小说奖头奖,这篇小说揭开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序幕,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使刘心武一举闻名天下,这是他的第一次轰动;随即他又发表了《我爱每一片绿叶》、《如意》、《立体交叉桥》,其中《我爱每一片绿叶》蝉联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这是他的第二次轰动;随后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他的第三次轰动;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1993年开始陆续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2005年修订增补为《红楼望月》,同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由此引发了红学界声势浩大的争论,这是第五次轰动。这五次轰动奠定了刘心武在新时期文学中的稳固地位。

  刘心武在文坛上多次引起轰动,大部分源于他的小说创作,人们读多了他的小说,相对地就不太重视他的散文和随笔了,其实刘心武曾经说过:“我是从练习写短小的散文随笔开始尝试创作的。尽管我现在以写小说为主,只要有所感,我仍经常写些散文随笔乃至评论一类的文章。”(《垂柳集》后记)

  刘心武从未间断过写作散文和随笔,1992年以后,他再度进入创作的喷发期,这一时期散文和随笔的写作数量增至惊人的程度,他同时在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报刊上先后开辟了十五个随笔散文的专栏,并结为多本集子出版,数量颇丰。

  刘心武为什么对散文和随笔的创作有如此持久而热烈的激情呢?

  我们知道,散文是用文字来表达或书写自己思想感情的最自由最方便的一种工具,在感情涌溢之时,文随心而生。无论是议论、叙事、抒情,都是最单纯的发自内心的欢呼或感叹,是一朵从清水中升起来的“天然去雕饰”的芙蓉。对于刘心武这样一个勤于思考,时刻关注社会人生的作家来说,散文随笔是最适合的载体,承载着作家对人生、人性的探寻,以及对人的灵魂深入细致的开掘。

  刘心武曾经说过,在自己的散文随笔中逼视人的灵魂、解析人生的奥秘,用的是一张“三齿耙”。第一个“齿尖”对着自己,挖掘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秘密,探究那些最本原的生命冲动;第二个“齿尖”对着他人,窥见芸芸众生的所作所为,生死歌哭,悲欢离合,以及隐蔽于深处的人性的涌动激荡;第三个“齿尖”对着变幻莫测的社会风云,探究看似紊乱无序的冲撞中所包含的深刻而本质的规律。

  总的来说,刘心武借用散文随笔为工具,叩问心灵,从单数到复数,由个体到整个人类社会,最终叩问个体生命与整个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

  刘心武的随笔散文创作数量十分惊人,下面简单概括一下他散文随笔的总体特征,以便于读者在阅读时作为参考。

  1.散文随笔涉及领域十分广泛,折射着或强或弱的时代精神。

  这些散文随笔涉足的领域十分开阔:生活处事、事业理想、情爱家庭、人生命运、出游记胜、文化见闻、时事评论……无不涉猎。例如有一篇散文题目为《勇对平淡》,认为人生就是平平淡淡的,勇对这种平淡,也能凭借真本事取得成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而《心灵百叶窗》、《一把米有多少粒?》、《从今不怵这只杯》都是讲处事原则的。还有很多文章,如《神圣的沉静》、《父亲脊背上的痱子》、《阳台上的蝴蝶》、《冰箱贴下》都是抒写亲情的。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文字寻求与世人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刘心武曾经说过:“我把自己放在同读者平等的地位上,我们一同去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人。我提供的不是现成的训诫性的结论,而是丰富、细致、深入的关于世界、生活和人的鲜活的材料……”(《我写〈钟鼓楼〉》)

  在这些涉及人生很多领域的作品中,我们时常能清晰地谛听到时代的足音,感受到一种或强或弱的时代精神的折光。例如《疏浚与藤鞭》是关于环保问题的思考,《非量化因素》是对当前数字化趋势的质疑,《遭遇个性》关注的是如何化解学校教育和学生个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刘心武总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现实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体现出一个当代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善于从细微处着笔,以小见大,揭示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勤于思考,善于说理。

  刘心武的散文随笔都是写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它们来自作者的切身体验和对生活的广泛观察及深入思考,亲切自然,读后令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的作品都有很明确的主题,富于哲理意味,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隐藏在情节之中,隐藏在对人物的描写之中,隐藏在人物的行动中,隐藏在人与人的心灵交流之中,令人深思,让人在细细的品味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如《皱皮苹果》一文,作者由一只小小的皱了皮的苹果联想到它在被人遗忘的日子里依旧洁身自好,保存实力,一旦有施展的空间,立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甜,作者由此反省自己能否像皱皮苹果那样在受人冷落的时候不自暴自弃,依然默默地积蓄能量呢?又如《电话机旁的纸片》一文,作者从日积月累用来记电话号码的纸片中读出了生命的沉重、关爱、悲痛、幸福,笔触细腻而充满温情。

  刘心武的作品总是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努力发掘人性善的方面,饱含着浓郁的人情味,有关心、热爱、理解、同情……虽平淡如水,却耐人回味。

  3.文笔冷静沉稳,语言质朴自然,字里行间流贯着深入的思考和诚挚的情感,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

  刘心武的散文和随笔充满着细腻温和的柔情和冷静缜密的思索,语言通达流畅。例如《框住幸福》一文写的是失去老伴的惠姨自己制作镜框,在怀念丈夫的同时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她还把这种幸福和快乐的情绪与亲友分享,让人体会到一种持久的幸福与满足。在《快乐何必无穷大》一文中,作者由一个商品房品牌“快乐无穷大”联想到人除了快乐就没有其他的情绪了吗?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应该把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控制得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语言简练明快,极具说服力。张凤珠女士在为《为你自己高兴》一书作序时这样评价刘心武:“他的文章绝无花哨,文笔沉稳,语言质朴,表达的是深远的寄托,字里行间是对社会的关注。”

  刘心武曾经说过“我写故我在”,他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生活,从自身的个体生命体验出发感悟人生,以从事文学创作的方式来尽自己作为人类一分子的责任,一直在文坛上辛勤耕耘,笔耕不辍,乐在其中。1987年有一位研究者写过一篇颇有见地的关于刘心武的研究文章,文中说:“恐怕很少有人会将刘心武视为1976年以后中国最杰出最有艺术深度的作家,但同样也很少有人会否认刘心武是这一时期中国最有社会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我觉得现在用这句话来评价刘心武依然非常恰切。

  刘心武的散文随笔以说理见长,善于观察,感受敏锐。于细微处感悟人生,语言通达晓畅。希望广大青年朋友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一些收获,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所帮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