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克丽丝汀的一生(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 第1章 颁奖辞

第1章 颁奖辞

书籍名:《克丽丝汀的一生(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作者:温赛特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霍尔斯陶穆

  在她最早的一些中、长篇小说中,温塞特精彩地刻画了科利斯丁尼亚(挪威首都奥斯陆之旧名)年轻妇女的现实处境;书中所呈现的,是个动荡的世代,很多人在渴望幸福的同时,不惜把自己的前途也孤注一掷,人生的大事决定于唐突之间,其后果自不容乐观,至少,要克服种种复杂的心理难关,就非易事;很多人患得患失,以致虎头蛇尾,还有些因而沦为歧路亡羊——幸福的代价到底太高,不是每个人都支付得起的。那个世代的妇女处在极端孤立的状态中,本身既排斥传统,也不打算从既有的社会秩序里寻求依托——传统与既有的社会秩序对她们而言,无异是一种累赘,一种枷锁,她们早已对之深恶痛绝,遑论去寻求依托了。她们所热衷的,是怎样早点去为自己创造一个新社会、过着新生活。

  温塞特在这些妇女的圈子中生活过相当的时日,所以才能以悲悯的情怀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把她们悲剧性的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在她以冷静深沉的笔触描写她们命运变化的时候,也隐含着对她们生活方式和时代的批判。她笔下的人物非但生动突出,场景也令人难忘;一个初习写作的人,能有这种高超的表达能力,诚属难能可贵。

  她这种表达能力后来也发挥到其余的作品上面;放弃现实经验的题材后,她掉转头去从事历史生活的探索,在这方面,也许她注定是个先驱人物;由于父亲是个优异的史学家,使她从小就浸润在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中,这种特殊的环境,决定了她个人才能发挥的方向。

  历史素材确实也能吻合她的天性,在她的书中,过去的人物比现代的人物更为具体、明确和统一,本来是几百年前的人物,经她的妙笔一点,都活灵活现地从历史的尘埃里跑出来,亲切地向读者打招呼,不论群体或个人,也都能尽忠于家庭或社会所赋予的职务。处理这种题材,一般作家是无能为力的。

  按照她的看法,中世纪的人比起现代人来,似乎享有更多彩多姿的心灵活动。原来我们那些道貌岸然的老祖宗,除了重视荣誉和信仰,暗地里对于肉体感官之乐也从未忽视,这种心理学问题说来真是有趣。作者能潜心挖掘我们祖宗们那些遥远的、幽微的,或湮没下的生活真相,难怪能引发读者普遍的兴趣与敬佩。

  她还注意到怎样把心灵生活和国家社会的意识结合在一起;对十四世纪的大地主与骑士而言,荣誉代表着一切,代表着他们生死以之的至高理想。宗教生活不是心灵的假期,而是真理的起点,它能贯穿、甚至支配一个人的生命。很多激烈的情节都为了以上两种因素而引起,对于那些人,作者每于他们存亡攸关的时刻流露出最深切的关心;当然,这方面也表现得最生动有力。

  两性生活的问题不断出现在温塞特的历史小说中,构成她作品主要的心理旨趣之一,这方面难免有人会有异议,因为中古时代的文献资料中,对女性问题、尤其是人们生活中隐匿的一面是讳莫如深的,史学家对她这种“无稽之谈”始则哗然,继之以责难,但他们不曾知道,站在考证的立场,固然可以振振有词地叫人“拿出证据来”;站在作家的立场,凭借一己对人类心灵的直觉、观照和体悟来下笔,却也无可厚非——作家至少和史学家应该有相等的权利吧!考古学家应该承认,过去的文献已经流失不少,现存的资料也未必能完全涵括过去人类生活全部的真相,何况文献资料往往对某些特定的问题避而不谈,而人有原始记忆,作家对“人性不变”的假设绝非全然无稽的。

  尽管有法令的禁制,但当时一般人的生活还是难以免除暴戾之气——当然,那种暴戾之气或许没有我们当前这么严重——对这方面的描写,温塞特也没有错过,只可惜那种表现方式似乎太过敏感纤细、也太现代了,与整个作品的格局往往有些格格不入,我们不晓得作者采用那种技巧是另有苦心,假如有,那也许是她从自己沉痛的生活中所得到的体验;何况现代与古代之间的某些妥协,原是历史小说无法避免的课题,而温塞特所采用的方法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大致看来,她的笔触是广泛的、有力的,时而是滞重的。整部小说如巨河般地滚滚前进,不断地吸收两岸的支流,并且常常不顾读者的负荷,把支流两岸的风土也作了详尽的描绘。在绵延好几个世代中,作者以浓缩的形式表现了故事的发展与冲突;然则,这些都像云层一样,在雷电闪烁的时候才会相互碰撞;滞重则是作者激烈和快速想象力所造成的,因为在作品的整体透视中,未能对每个事件的场景与对白作必要的省视,这条河流固然广阔却不可能无所不包,它滚滚的水波载着读者一路颠簸而下,使人为之目眩神摇,然则,它的水波本质上是历久弥新的,不管水涨水落,读者都可以发现它的神力与魅力,有时候,读者甚至可以在浩瀚而平静的水面上窥见无边无际的倒影,从而体悟到人类的伟大。最后,主角克丽丝汀为她的生命奋战到底,河流也就汇入大海了:从来不会有人嫌河道太长,因为河底与河岸所包含的东西太奇妙、太繁富了!

  温塞特最后一部小说,1925到1927年之间分上下两卷出版的《欧拉夫·奥东逊》,虽然没有酝酿悲剧性的结局,但层次上大抵和前者是相近的。欧拉夫屠杀冰岛人这一节写得相当精彩,由于英雄人物心胸的开阔,使他的残暴几乎成为一种正当和高贵的行为。本书在技巧与境界上,与前者是同样圆融而成熟的;如果要数人物,则以小说后半部的主角艾利克刻画得比较成功。

  大体上,我们可以说本书呈现的是完整的人类进化史;对于每个人物,作者都从他们的童时代便开始描写,并着重每个阶段的变化,使人物面貌显得益加清晰和鲜活,使我们看到人类心灵发展的真相;也只有此种描写,才算得上高超的艺术。

  温塞特女士在壮年时代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在很不简单,她的天赋是植根于一颗伟大与冷静、清晰的心灵,请我代表瑞典学院向她致崇高的敬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