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局外人 > 局外人读书笔记

局外人读书笔记

书籍名:《局外人》    作者:阿尔贝·加缪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道来自知乎的提问:怎样评价网友炮轰范玮琪阅兵日晒娃?

一位网友回答道——加缪曾说:“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

在母亲葬礼上以哭泣的方式表示伤悲是一种常态,大概自人类文明开始有葬礼以来到现在,没人会否定这点。久而久之,这事就从常态演变为了一种标准。亲情是维系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哭泣和葬礼成为一种必然联系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在母亲的葬礼上哭泣也成为了多数人不敢违逆的道德准则。如诺违抗,势必会引来道德上的批判:你冷血。

然而叹息亲情逝去的表达何止一种,对爱的表达又何止一种。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那么这样的人是否有被判处死刑的危险,加缪通过《局外人》告诉了世人,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局外人》出版于1942年,故事发生在闷热的夏天,并不复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默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这是小说的开头。完美体现默尔索的性格:多数人眼中的人情淡泊者,对周围的事物有一种惊人的迟钝感。这是整个小说的主题:莫尔索不积极参与到——或者干脆说,疏离开——社会约定俗成的生活里。

加缪通过描写默尔索的生活将这种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是长途跋涉去养老院参加老母的葬礼,与一群行将就木的老人整夜守灵。

默尔索心想:

所有这一切,太阳、皮革味、马粪味、油漆味、焚香味,一夜没有睡觉的疲倦,使得我头昏眼花。

比起生命的意义,此刻感官上的困顿疲倦是他无法回避的现实。足以淹没母亲死亡所带来的,早已经有预料的悲伤。

葬礼完毕后,默尔索马不停蹄地回到了他在阿尔及尔的住所,昏睡一夜。他并没有将悲伤延续的想法,第二天他决定同她的女友玛丽去游泳,然后是一场电影,以及深夜的**。

然而当玛丽问他,是否爱她,是否愿意与她结婚。他说,怎么样都行,就算他晓得她会不高兴。然而这就是他内心真实的回答。

默尔索总是依照他的内心回应这个世界,他不喜欢表演。当老板想指派他去巴黎开拓业务并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他又不免让老板失望了:

老板问我是否不大愿意改变改变生活,我回答说,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而我在这里生活并不使我厌烦。老板显得有点扫兴,我说我经常答非所问,而且缺乏雄心大志,这对做生意是糟糕的。他说完,我又回去工作了。我本想不扫他的兴,但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改变我的生活。仔细想来,我算不上是个不幸者。

权贵与平民,上司与同事无非是一个个标签罢了,默尔索依旧依照内心世界而活对周遭人一视同仁。这也是雷蒙这个自称仓库管理员实为皮条客的人想要和他成为朋友的原因。尽管他觉得做还是不做他的朋友,怎么都行。

与雷蒙交朋友成为了默尔索生命的转折点。一切源于雷蒙深爱的情人背叛了他,雷蒙极强的报复欲使他招惹上了情人的亲戚——一群阿拉伯移民。

那是个盛夏的午后,雷蒙与默尔索终于与这阿拉伯人——在一个海滩上——狭路相逢。雷蒙被砍负伤,默尔索拿着雷蒙的手枪,带他撤离。

世人谈及阿贝尔加缪,这位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往往会形容他为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默尔索接下来的行为便表现出了人性中荒诞和非理性的一面。

这天着实酷热,默尔索感到浑身难受坐立不安,安顿好雷蒙之后,出于待在原地或者到别处走走反正都是一样的心情,一股莫名的力量驱使默尔索走向海滩,走向案发现场,那群阿拉伯人早已离去,巧合的是划伤雷蒙德凶手还在那里,背靠在一块岩石的阴影里。默尔索握紧着衣兜里雷蒙的手枪,阿拉伯人试图抽出他的刀,两人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

这太阳和我安葬妈妈那天的太阳一样太阳晒得我脸颊发烫,我觉得眉头上已聚满了汗珠。这太阳和我安葬妈妈那天的太阳一样,我的头也像那天一样难受,皮肤底下的血管都在一齐跳动。这种灼热实在叫我受不了,我又往前走了一步。我意识到这样做很蠢,挪这么一步无助于避开太阳。但我偏偏又向前迈出一步。这一下,那阿拉伯人并未起身,却抽出了刀子,在阳光下对准了我。刀刃闪闪发光,我觉得就像有一把耀眼的长剑直逼脑门。

我只觉得太阳像铙钹一样压在我头上,那把刀闪亮的锋芒总是隐隐约约威逼着我。灼热的刀尖刺穿我的睫毛,戳得我的两眼发痛。此时此刻,天旋地转。大海吐出了一大口气,沉重而炽热。我觉得天门大开,天火倾泻而下。我全身紧绷,手里紧握着那把枪。扳机扣动了,我手触光滑的枪托,那一瞬间,猛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切从这时开始了。我把汗水与阳光全都抖掉了。我意识到我打破了这一天的平衡,打破了海滩上不寻常的寂静,在这种平衡与寂静中,我原本是幸福自在的。接着,我又对准那具尸体开了四枪,子弹打进去,没有显露出什么,这就像我在苦难之门上急促地叩了四下。

默尔索为什么开枪?是因为阳光耀眼,是因为那闪闪的刀光,是因为那热辣辣的汗珠流进眼睛么?——是又不是。是,因为这都是当时开枪千万种可能的任意一种可能。不是,也是因为如此。这就是所谓“荒诞”或者“非理性”的力量。如果你的人生有做过什么你好友包括你自己在内都无法理解的事情,你也许就能理解他的这个描述。我自己就经常被自己非理性的力量打倒。

至此,小说的第一部分结束了。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默尔索自发的意识。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逻辑,利用被告过去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即把始终认为自己罪不至死、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尔索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因为审讯几乎从不调查杀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计把杀人和他母亲之死及他和玛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现代庭审制度追求的事实证据,追求的是杀人动因,能够被证实的证据,而不是大脑,内心的想法这种无法被证明的事实。法庭要要定默尔索到底是该判多少刑,就要证明默尔索是否拥有正常的社会人格,尤其是在现代法庭的陪审制度下,这往往成为一种考量的标准。于是乎对事实的审判演变为对道德的考量。而要论证默尔索的道德就免不了要探讨他对待母亲葬礼的态度。

面对律师默尔索表示:

所有身心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设想期待过自己所爱的人的死亡。我说到这里,律师打断我的话,并显得很焦躁不安。他要我保证不在法庭上说这句话,也不在预审法官那里说。我却向他解释说,我有一个天性,就是我生理上的需要常常干扰我的感情。安葬妈妈的那天,我又疲劳又发困,因此,我没有体会到当时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我可以绝对肯定地说,我是不愿意妈妈死去的。但我的律师听了此话并不显得高兴。

加缪花了大量的笔墨描述对默尔索预审和正审。讽刺的是,默尔索一开始对庭审抱有一种欣赏的态度,认为它是一种考虑周道设计精巧的制度。然而当那些来自养老院、葬礼上的证人做出对他不利的证词之后,他开始傻了眼。当他的朋友、恋人的作证被检察官无情的利用之后,他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检察官概述了妈妈死后的一连串事实,历数了我的冷漠、我对妈妈岁数的无知、我第二天与女人去游泳、去看费尔南德的片子、与玛丽回家**。

这时,检察官霍地站了起来,神态庄严,用手指着我,以一种我觉得很是激动的声调,咬着一个字一个字地、慢吞吞地叫道:“陪审团的先生们,此人在自己母亲下葬的第二天,就去游泳,就去开始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就去看滑稽电影、放声大笑,我用不着再向诸位说什么了。”

检察官朝着陪审团大声说,众所周知,此人所干的行当是给妓女拉皮条,而我则是他的同谋,他的朋友。这是一个最下流无耻的事件,由于有道德上的魔鬼在其中掺和而更加严重。

他声嘶力竭地喊道:“是的,我控告这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这一声宣判,显然对全体听众起了很大的影响。我的律师耸了耸肩,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来他本人也颇受震撼,这时我感到我的事情不妙了。

他认为,一个在精神心理上杀死了自己母亲的人,与一个谋害了自己父亲的人,都是以同样的罪名自绝于人类社会。

检察官坐下后好久一会儿,大厅里静寂无声。我因为闷热与惊愕而头昏脑涨。

默尔索是生活中的局外人,现在又成为了这场审判中得局外人。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虽然我顾虑重重,我有时仍想**去讲一讲,但这时我的律师就这么对我说:“别做声,这样对您的案子更有利。”可以说,人们好像是在把我完全撇开的情况下处理这桩案子。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我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我的命运由他们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

庭长咳了两声,清清嗓子,用很低的声音问我有没有话要说。我站了起来,由于我憋了好久,急着要说,说起来就有点没头没脑,我说我并没有打死那个阿拉伯人的意图。庭长回答说,这是肯定的,又说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搞清楚我为自己辩护的要领,希望在听取我律师的辩护词之前,我先说清楚导致我杀人的动因。我说得很急,有点儿语无伦次,自己也意识到有些可笑,我说,那是因为太阳起了作用。大厅里发出了笑声。

默尔索的结局已定,最终等待着他的是在广场上当着众人之面被斩首。他曾试图上诉,当神甫企图引导他皈依上帝消减罪恶之时,他一口回绝,只因为他并不觉得这有任何的帮助,他在临死之际依然否定了所谓祈求肉体毁灭后能灵魂升天的一厢情愿的幻想。

莫尔索的种种怪诞行为乍一看难以理解,但事实上,他才是活得最多、最充实、有着深沉本真追求的人。死亡前夜,他第一次敞开心扉:

很久以来,我第一次想起了妈妈。我似乎理解了她为什么要在晚年找一个“未婚夫”,为什么又玩起了“重新开始”的游戏。那边,那边也一样,在一个生命凄然而逝的养老院的周围,夜晚就像是一个令人伤感的间隙。如此接近死亡,妈妈一定感受到了解脱,因而准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哭她。

默尔索并不是不爱他的母亲,相比哭丧,他的爱最终基于他对母亲的理解,反而显得更深刻。也再一次讽刺了这个充满太多被夸大的感情与道德的社会,人们统统活在别人的目光中,我们害怕别人认为我们偏离了主流世界的价值观;怕被隔离化被边缘化;强迫自己成为这个世界认可的人。从这一点上来说默尔索是成功的。

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他至始至终忠于自己的感情,他以他的“荒谬”反击了这个荒谬的世界。

荒诞

加缪是这么说的:“这个世界是不合理的,这是人们可以明确说出的表述。但是,荒诞是这一不合理性与人的心灵深处所呼唤的对理性的强烈要求的对立。”听上去,他的这句解释特别的拗口和费解,其实,他理解的人生荒诞感,是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加缪认为,人在面对艰难而机械的现实生存的时候,每天都要按照一个节奏和生活模式来生存,必然要产生出这种荒诞感来:“我为什么要这么生活?我为什么不能以其它方式生活?可是,偏偏你就不能以其它方式生活,你还必须要以你现在的方式生活。”于是,这就产生了荒诞感。

存在主义

人生之存在,并无预设之意义,而此恰恰是生而为人之最积极意义。

试想你出门散步,远方旅行,唯独走在陌生街巷之中,山川风景之中,才可体会到旅行的惊喜与美妙。若是因公出差,或出门上班,行预定之路线,看预料之风景,为特定之目的,耗费预定之时光,则有何乐趣与美妙可言?

存在主义之最大贡献,即在於此:人生无有意义,并且,存在先於本质。人生并无预设之目的,亦无预设之价值观、道德、魂灵、信仰。正因存在毫无意义,因此人具有绝对的选择自由。

人之存在本身,先於所有后天之意义,意义是人之选择,而非存在之本质。人必须於生命中做出无数的选择,并且为之负责,包括选择死亡的自由。人生无预设之目的,而你却有选择的绝对自由,这自由,便是生命美妙与精彩的基础。如同精力充沛之旅行者,虽行走於陌生之旅途,无特定之目的地,却沿途思考,沿途欣赏,沿途寻找,并且自我承担选择之后果。

人生因无意义而积极。存在无预设之意义,却并非无选择之意义。你为什麼活著?活著的因由是什麼? —— 你只需看看你为什麼不选择死亡的因由即可。死亡仅仅是你无数选择自由中的一项而已。

2016年3月14日

于重生读书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