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成功不难 > 第六节 压力变动力是蜜糖

第六节 压力变动力是蜜糖

书籍名:《成功不难》    作者:墨玉流书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事情的本身并无绝对的压力可言,压力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对问题的态度。
  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充满压力的时代。学生有课业升学的压力;工人有下岗再就业的压力;公务员有优胜劣汰的压力;商家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就连退了休的人也有压力,有孤独的压力,有疾病的压力。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压力,是由于一个人的某些需要、欲求、愿望遇到障碍和干扰时,从而引发出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反应。压力如同“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压力就是蜜糖;如果把压力憋在心里,让它无休止地折磨自己,那就是砒霜。
  人有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憋在心里,变成心灵的枷锁,这样,人就会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失去激发潜能的自由。西方有句谚语:“最后一棵草会压垮骆驼背。”同样的道理,工作生活中的烦心琐事,也会给人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和生命。有个50刚刚出头的教师,曾和我一起在公园里锻炼过身体。去年他体检时,发现肝上有点问题,从此心情沉重,精神不振,不到半年竟形容枯槁。今年过了春节,听说他猝然离世。医生说他的生命不是因为肝病而结束,而是被心理压力夺去的。
  压力既有破坏性力量,也有积极的促动力量。压力能够变动力,这是物理学上的一条定理。传说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十几只,其中秘鲁动物园里有一只。秘鲁人为了保护这只美洲虎,专门为它建造了虎园,里面有山有水,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子供它享用。奇怪的是,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常常躺在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
  有人说:“失去爱情的老虎,怎么能有精神?”为此,动物园又定期从国外租来雌虎陪伴它。可是美洲虎最多陪“女友”出去走走,不久又回到虎房,还是打不起精神。
  一位动物学家建议说:“虎是林中之王,园里只放一群吃草的小动物,怎么能引起它的兴趣。”动物园里的管理人员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放进了三只豺狗,从这以后美洲虎不再睡懒觉了。它时而站在山顶引颈长啸;时而冲下山来,雄赳赳地满园巡逻;时而追逐豺狗挑衅。
  美洲虎有了攻击的对手,也就有了压力,有了压力使它精神倍增,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自然界现象如此,社会现象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饭后散步时可以背起手来,闲情漫步,如果让他挑上百斤重担,便会立马小跑起来。这是为什么?是压力产生了动力。法国的维克多·格林尼亚,就是凭借压力,激发出动力,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格林尼亚出生于有钱人家,从小生活奢侈,不务正业,人们都说他是个没有出息的花花公子。在一次宴会上,格林尼亚有意靠近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可是这位姑娘毫不留情地对他说:“请站远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骄傲的格林尼亚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羞辱。这令人无地自容的羞辱,像重重的一拳,把昏睡不醒的他击醒。他从宴会上回来,给家人留下一封书信:“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去刻苦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绩的。”果不其然,8年后,他成了著名的化学家,时隔不久,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后来格林尼亚收到一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敬爱那些敢于战胜自己的人。”写信者正是那位美丽的姑娘。
  格林尼亚当众受辱有了压力,他为了洗刷掉这些羞辱,促使自己去战胜自我,后来终于用羞辱换得荣誉,实现了由纨绔子弟向伟大科学家的转化。这就是物极必反,压力变动力的结果。我们还从格林尼亚的转化中发现,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战胜压力的力量就越大。
  人活在世上,虽然无法逃避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但是人有办法战胜它。战胜它的最佳办法就是:先放“心”面对,再用“心”解决。
  一条船装的东西太多,遇到阻力时,就得把无用的东西抛弃。人和船一样,虽然具有很强的力量,但若装满了毫无用处的“心理货物”,就难以前进,只有把它丢弃掉,才能轻装迈向目标。一天,一个大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出外化缘,来到水流湍急的河边,看见河边有个美貌的女子,不敢涉水过河正在发愁,这时小和尚二话没说就背起女子涉水过了河,将她放在对岸。第二天,他俩回到寺里,小和尚聚精会神地诵经,可大和尚老想着昨天发生的事,悄悄地问小和尚:“你怎么能背那女子过河呢?”小和尚说:“过了河,我就把她放下了,难道你心里始终还放她不下?”这个故事道出了“心”就是身的主宰,你愈早愈干净地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就会愈早愈轻松地集中精力,干好你想干或正在干的事情。
  所谓用“心”解决,就是要弄清压力的产生根源。人们普遍认为压力是问题引起的,其实引起压力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对问题的态度。事情的本身并无绝对的压力可言。同样一件事情,张三认为有压力,而李四却认为是挑战是乐趣。据说有个公司派了两个推销员去非洲推销鞋子,其中一个推销员认为这里的土著人向来不穿鞋子,到这里来推销鞋子是水中捞月白费力。他在非洲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背了一大堆困难,便乘飞机返回公司。另一个推销员经过认真调查,发现土著人没有鞋子穿,正是推销的好机会,便打电话给公司:“立即运送一万双各种尺码的鞋子。”前者失败了,后者成功了。可见,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果不用“心”解决,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把压力呼出去,把动力吸进来,必须改变态度。你如果面对无法摆脱的压力时,就应该反复地对自己说:“这是对我的挑战和考验。”“这是催促我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奋发向上的动力。”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态度一改变,压力很快就能减轻。一个人不但要学会“卸压”,有时还要善于“增压”。因为压力是孕育成功的土壤,只有在沉重的现实面前,压力才能将潜能激发出来。有时人太幸运了,太安逸了,太一帆风顺了,就会离开压力的“哺育”,痛苦的“滋养”,变得毫无追求,苍白暗淡。如果你现在未老先衰,驻足不前,失去了必要的压力,就别忘了给自己身后设想出一只“老虎”来!
  


第一节 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


  人一旦被浮躁所左右,就会变得六神无主,盲目地追随潮流而丧失明确的选择。做起事来,就像盲目的掘井人,四处掘井,很难掘出水来。
  有位青年出外创业,三年换了四个职业,都以失败告终。他去请教一位禅师,禅师以茶相待。禅师将茶水倒入杯中,杯子里茶水满了,禅师还继续往里倒。青年赶忙说:“师父,茶满了,不好再倒了。”
  “你也知道满了不好再倒?”禅师淡然一笑说,“可你自己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想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一个“满”字,道出了青年人的病症。这位青年心里装满了许多许多事,什么都想干,结果什么也干不成,就像盲目的掘井人,四处掘井,一眼也没掘到底,因为三心二意是永远找不到水源的。
  浮躁是现代青年人的一种流行病,得了这种病,人就会失去自控,老是在潮流中漂浮,刚刚追上一个潮流,又一个新的潮流开始出现,自己还未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时,就又掉转头去追赶另一股潮流。我的一位学生,曾在某科研单位工作。10年前,他禁不住“下海”的诱惑,停薪留职到深圳去淘金,先是在一家公司当经理助手,后又与人合作开办了一个咨询公司。不久,他从媒体上发现自己的一位学友写的电视剧一炮打响,成了名人。他又想去当作家,离开了咨询公司,凭着他自己一时的写作冲动,写了几个电视剧本,由于自己的功力太浅,尚未入门,全扔进了废纸篓。这些年,他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做着这件事,又想着那件事。在追求的忙碌中,人就像一只陀螺,被现实这根鞭子抽打得团团旋转。最后,他才发现,自己原想离开单位获得自由,结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却失去了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浮躁的原因,一般来讲,都是由于所要和所想的太多太多,而一时达不到目的造成的。浮躁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它却能伤害人的健康,剥夺人的成功。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人要轻装上阵,就要不理会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学会倒出那些烦人的‘小沙粒’。”浮躁正像那烦人的“小沙粒”,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使宝贵的年华在疲于奔命中白白地浪费。在现实生活中将人击垮的往往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战,而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小麻烦。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灾难突然降临时,因恐惧、紧张而本能地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抗争力量,然而遇上急躁、轻率、攀比和盲从等小事时,反而可能会迷失自己。人一旦被浮躁所左右,内心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变得六神无主,盲目地追随潮流而丧失明确的选择,追求感官刺激而忽视精神生活的充实,做起事来,就无法聚精会神,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潜能。
  “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我国四书之一的《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清代学者王之春在《椒生随笔》中说:“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栝,唯静者能看得透。”这些都是走向成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只要通过自我制约,达到内心的宁静,就能产生智慧,人一旦有了智慧,就会大有作为,成功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我们从20世纪最杰出的两位成功者的身上可以得到印证,一个是安德鲁·卡内基,一个是爱因斯坦。
  卡内基小时候,一天跟随母亲来到市场,在一处水果摊前,他眼睛直望着一篮樱桃。水果摊老板看见这小男孩长得十分可爱,便说道:“小弟弟,抓一把樱桃去吃,就算我送你的。”卡内基犹豫了一下,并没有伸手去拿樱桃。
  老板诧异地问:“你不喜欢樱桃吗?”
  “不!我最喜欢樱桃!”卡内基小声回答。
  “那就抓一把去吃啊,我不收你钱!”老板说。
  “老板对你这么好,你就抓一把樱桃吧!”母亲也这样说,但卡内基仍没有伸出手来。
  这时,老板反倒觉得不好意思,连忙抓了一大把樱桃塞在卡内基的口袋里。口袋里装满樱桃的卡内基,很高兴地跟着妈妈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母亲问卡内基:“刚才老板对你那么好,你怎么不敢伸手拿樱桃呢?”
  卡尔基笑着回答:“我当然想拿,可是……老板的手比我的大,他一把能抓好多樱桃呢!”
  年纪尚小的卡内基能控制自己一时之间的急躁,不让想要得到樱桃的欲望战胜自己的理智,最后终于获得了更多的樱桃。他长大后,无论是当纺织工人,还是当钢铁工人,总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低微的地位,努力塑造最佳的自己。他做事的原则是“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正是这良好的沉着、冷静和耐性,使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变成“钢铁大王”,世界巨富。
  人常说:心想事成。为什么有时候心想事不成?那是因为想得太多,想得太多了,反而会影响成功。爱因斯坦有位好友叫贝索,被誉为“相对论的助产师”,他知识渊博,思想敏捷,但是他一辈子也没有什么突出建树,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常常思想很难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就像一只蝴蝶,不停地从这儿飞到那儿,又从那儿飞到这儿,在一件事尚未完成时,马上又想着另外一件事。
  与此相反,爱因斯坦的知识未必有他渊博,但爱因斯坦能让“宁静”抚慰自己的心灵,能一心一意围绕自己的研究,进行深入的学习思考,所以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者。也可以说 ,他的“相对论”就是“聚精会神的产物”。
  学会心宁,就能战胜浮躁。当你遇上烦躁之事时,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我建议你什么也别做,先停下来,集中精力洞察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心平气和地想想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有何价值?然后再问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主要的成功?”这样你就可以集中精力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摆脱心中不大重要的事情,遇上烦躁之事时,也不至于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第二节 自导自演的“录像”


  你怎样导演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功,眼热别人的幸福,不如静下心来,自导自演一个多姿多彩的自己。
  “自我意象”是心理学在20世纪最主要的发现之一,人们形象地把它比作“自我画像”或“自我导演的录像”。
  “自我意象”是人对自己的心理体验,具体地讲,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意念。自我意象的好与坏,与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许多有识之士就是利用心理演练来充实完善自我的。拿破仑在尚未参加实际战争前,曾经反复在心里进行军事“练习”。他将自己想象成一位司令,画出科西嘉岛的军事地图,以精确的数字计算,标出他的军事布防。
  希尔顿在他拥有第一家旅馆之前,就多次在心里练习经营旅馆的方法,时常扮演旅馆经理的角色。
  金泳三在初中上学时,就将写有“未来大总统——金泳三”的纸条贴在自己寄宿学校的房间墙上,每天凝视着,观望着。上大学后,他每次回家探亲时,就时常面向大海练习当总统的演讲,常常模仿总统这个角色说话行事,为此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后来,他果真如愿以偿,当选为韩国第14届总统。他自导自演的录像,成为他实现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人的自我意象既是对自己的希望,也是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我们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象一致,不管我们自己是否意识到,它不仅存在,还完整详细地摆在每个人的心里。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成功人士,你就能在自导自演的“录像”上看到一个充满自信、不断进取、敢于经受挫折和承受强大压力的自我。你不但能听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激励的话,还能体验和感受到自信和卓越。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自认的失败者,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导自演的“录像”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的是“我很笨”、“我可能要失败”之类的丧气话,体验感受到的就是自卑、沮丧与无奈。
  人的自我意象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后天的自我观念和自我信念等绘制而成的。研究自我意象的心理学家雷奇,是个教师,他通过几千名学生因改变了自我意象,进而改变了学习成绩差的实验,多次证明:有了良好的自我意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前提和根据。
  李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一个英语多次不及格,从未受过英语专业训练的年轻人,后来成为著名的英语新闻播音员、英语口语教育专家,被誉为“万能翻译机”,这个变化就是围绕自我意象进行的。当他13门功课不及格,感到丢人时,看到的不是自己脑子笨,也不是自己基础差,而是看到“人最大的弱点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能量,一旦爆发会成为震撼世界的优点”,从而产生了一个“我要震撼世界,为国争光”的自我意象。他还从学习英语中体验到,自己的内向、自卑、害羞等人性的弱点在疯狂大喊英语中被击碎,原先那个平庸软弱的李阳,变成了一个浑身充满活力,不断进取的李阳。
  为什么有些人心想事成,觉得成功不难,而有些人屡遭失败,难以成功?前者有一个正确的自我意象,而后者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问题恰恰出在自我意象上。
  卡尔·华伦达是世界著名的走钢索的人,他曾经说:“走好钢索是我真正的人生。”他就是以这种态度来走钢索的,所以每一次都非常成功。谁想到他在1978年表演时,却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而身亡。许多人都不相信华伦达会从钢索上掉下来,后来他的妻子说出了出事的真正原因。华伦达在最后表演的前3个月,开始怀疑自己,他常常问妻子:“我万一掉下来怎么办?”从这以后,他把很多心思用在害怕失误上,而不是成功地走好钢索上。
  卡尔·华伦达失败的原因,就是他把从事改变的功夫几乎都下在自身的圆周上,而没有下在圆心上,也就是说他没有想到要改变错误的自我意象。当他怀疑自己时,他的自我意象不再是充满自信的成功者,而是变成一个谨小慎微的失败者。
  我们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自我意象在行事,遗憾的是,许多人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利用它,而是无意识地任它去主宰,任它去胡思乱想,这就是一个人容易失去自控力,难以成功的一大原因。
  如果你想有个辉煌的人生,不知道应该从何做起?那就从现在开始,把自己扮演成你心里所想的那个人,让一个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象时时伴随着自己。你想当个教师,那就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尽职尽责的模范教师;你想当个军事家,那你就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有勇有谋的优秀军事家;你想当一个科学探险家,那你就把自己扮演成一个不畏艰险的杰出科学探险家。像拿破仑、希尔顿、金泳三那样,把你心里想做的事,在心里反复地演练。在演练时,不但要看得清,听得见,还要有所体验,有所感受。同时,你还可以把自己过去大大小小的成功事,也统统录制到心灵的磁带上。这样,你只要按一下“心灵遥控器”,就能把你成功的画面,生动逼真地在心灵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你会看到一个充满活力、踌躇满志的自己,还能不断地听到“我一定能成功”的心声。这样长此下去,不但会使你知道如何发挥自身的潜能,还能随时随地产生良好的感觉和成功的信念。
  人生的好与坏,正如你自导自演的角色一样,你怎样导演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功,眼热别人的幸福,不如静下心来,自导自演一个多姿多彩的自己!
  


第三节 近大者大,近小者小


   人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然近小者小,也就近大者大。如果你想成功,那就少接触小人,多跟成功的人在一起。
  有位农民从省城买来一种新培育的玉米种子,据说结出的玉米棒子又甜又黏,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邻居们闻讯来向他打听新种子的情况,这位农民担心大家都种新品种,会使他失去竞争优势,便假装糊涂,说种子是亲戚送的,自己也不知道在哪里出售。邻居们买不到新品种,只好继续种原先的种子。
  天有不测风云,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发现他种的新品种,口感既不甜也不黏,和邻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强不到哪里。他以为种子公司把劣质种子卖给他,便专程去省城找种子公司。种子公司又去请教农科院的专家,经过专家分析鉴定,他买的种子实属新品种,原因是他的优良品种接受了邻居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从而产生了质变。
  植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都能产生质变,那么由猿猴变成的人,就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了。如果你身边尽是消极的人,你也很难成为一个积极的人;如果你老是和那些混日子的人在一起,那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勤奋的人。有位年轻人,刚刚调到一个事业单位,工作热情很高,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主动地打扫楼道和厕所卫生。两个月后,他发现别人都是“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茶水一张报”。他想,我凭什么要工作得比别人辛苦?他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年后也变成一个“油缸倒了也不扶”的人,上班时和别人一样,再也看不见他去打扫厕所和楼道了。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一个人常跟好发牢骚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了发牢骚;常跟爱发火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了发火;常跟不求整洁的人在一起,也会变得脏乱不讲卫生;常跟品行不好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坏。遗憾的是,不少人对自己身上发生的这种改变却熟视无睹,有如我们平时住在烟雾迷漫的城市里,习惯于污浊的空气一样。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里,稍不留神,就会受到他人的不良影响,人受到这种影响有时就像一个受他人控制的被催眠者,身不由己。催眠师用催眠方法能让一个足球运动员的腿抬不起来,也能让一个举重冠军无法举起桌子上的铅笔。催眠师凭的不是什么“法术”,也并未削弱足球队员和举重者的丝毫力量,只是利用他们在受到催眠的状态时,向他们灌输了否定意识,不断地说:“你根本无法做到。”这时被催眠者在意识模糊的情况下,就身不由己,否定意识使他们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他们就无法显示自己的力量。
  尤其是青少年,正处在一个生理上走向成熟,而心理还尚未成熟的动荡时期,最容易受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生活为青少年渲染了七彩五色,也设置了无数沟坎陷阱、种种诱惑,谁能担保自己不受周围的影响?保不住你身边就有一个问题少年正在向你走过来,和你成为“哥儿们”,这对你来说,实在是悬在头上的一块危石,不知哪一天就会伤害你。某中学初二学生郭某,原先是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一天下午放学,同班的王某邀他去看录像,他借故家里有事,便拒绝了。过了几天王某又塞给他一张门票说:“今晚的带子又惊险又刺激,别错过机会。”郭某怕得罪了王某,又出于好奇,就接受了。看了第一次,就想看第二次。从此难以自拔,一幕幕的幻觉,一个个刺激的镜头,使他产生了“试一试”的冲动,结果他跟上王某从看黄色录像走向了犯罪,最后一起沦为少年犯。
  社会上已经有那么多人在交友上栽了跟头,你就要时时刻刻警惕这些潜在的祸根,不要让怕得罪人的心理和好奇心超越了理智。否则失足成恨,你哭都来不及。
  人生是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既然近小者小,也能近大者大。我们看看那些杰出的成功者,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从学习优秀者开始的。柏拉图20岁那年,一次去听苏格拉底的演说,听完演说之后,便立即下决心,要拜苏格拉底为师。他敲开苏格拉底的门说:“尊敬的苏格拉底先生,我是柏拉图,我想当您的学生。”
  苏格拉底问柏拉图:“年轻人,你为什么要拜我为师呢?”
  “您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认识自己’,如今我就没有认识自己。”“你既然知道我这一句话,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对自己的评价—— ‘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神都认为您最聪明,可是您却这样评价自己,这正是我学习的地方。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那才是双倍的无知呢,这也是我为什么来拜您为师的原因。”
  据说,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身边学习了整整8年,后来成为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巨人。他受苏格拉底的影响,看事物的角度也很独特,总是从心灵中去体验世界。他的主要著作《理想国》就是一部很有价值的长篇对话录。
  人们都知道世界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是个成功者,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成功与学习模仿成功者有关。他把自己在各方面所羡慕的人作为理想的榜样,用“理想榜样”来调整自我意象。他喜欢学习模仿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留意这些人的一举一动,研究这些成功者的信念,模仿成功者的毅力,从而影响和促成他走向了成功,成就了辉煌。
  人常说: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着木匠会拉锯。跟快乐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享受生活中的快乐;跟热心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得富有热心;跟有爱心的人在一起,也会产生爱心;跟成功的人在一起,也会去追求成功。这就像练习书法一样,手边备有许多真正的好碑好帖,时时观赏、练习,必能练出一手好字。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朋友们,假如你想找到一条容易成功之路,那就从现在开始,先去寻找那些表现杰出的人,观察他们的行动,倾听他们的言语,并尽量多和他们交往,向他们学习。你如果发现某人表现突出,你心里要立刻跳出这么一句话:“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时你也会产生出追求卓越的希望,从你所见所闻的每件事里挖掘出成功的“金矿”。假如你现在想找一个积极的朋友,一时又难以找到,那你就在伟人的自传或中外名著里找一个好朋友,你虽然和书里的朋友没有见过面,但你可以在书里和他面对面地谈心、交流,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汲取智慧。
  美国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跟一群年轻人说:“远离那些要减少你成功的人。”他还说:“那些真正伟大的人会使你觉得你也可以变得伟大。如果你要成功,少接触小人,多跟成功的人在一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