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日月明 > 第九十三章、十族之祸

第九十三章、十族之祸

书籍名:《日月明》    作者:离尘乱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那天,在御书房的配殿内,朱棣与朱高炽耳鬓厮磨了一天。直到傍晚,两人才因为肚子太饿起床觅食。
  走出配殿的时候,朱棣突然发出一声惨叫。朱高炽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才发现那堆放了一天都没有批阅的奏折。
  父子俩很是汗颜的互相望了一眼,朱棣赶紧让人将膳食送到御书房来,然后拽着朱高炽一起审阅。足足奋斗到半夜三更,两人才将所有的折子批完。
  朱高炽累得腰酸背痛,加上在床上还被朱棣折腾了一天,本来就浑身痛,现在想起身回武英殿,却发现连步子都迈不开。
  朱棣见他那么痛苦,直接伸手将人一把揽过来,转身再次进了配殿。
  翌日,负责皇帝起居的宫人在寝宫竟然没有见到他们伟大的皇帝陛下,细问之下才发现皇上昨夜在御书房根本就没回来。为首的大太监差点儿就两巴掌扇死自己,匆匆忙忙跑到御书房时,朱棣跟朱高炽已经穿戴整齐开门走了出来。
  大太监慌慌张张跪下地去,吓得瑟瑟发抖,嘴里一个劲儿的叫着“皇上恕罪,皇上饶命”,搞得两人莫名其妙。
  直到他们都走远了,大太监才发现自己貌似好像逃过了一劫。
  “皇上临朝”的喊声从奉天殿一直传到奉天门外,文武百官早已在那里列队等候。
  随着那声声高喊,东方的天际,一轮红日冲破绚烂云霞,放出万丈金光,顷刻之间将整座皇城镀上一层神圣金边。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城之上,百官的山呼响彻云霄。
  朱高炽依然站在最前面,稍稍抬头,便可以见到龙椅之上睥睨天下的朱棣。
  眼神的交缠,灵魂的碰撞,注定了他们要携手并肩,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光辉的一页。
  从那之后,每日早朝后的御书房议事,朱棣必定会让朱高炽参加。遇到难以决策的事件,朱棣也一定会率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再跟大臣们商量。偶尔两人的看法也会不一致,也会有所争执,但总会在短时间内默契的找到一个平衡点,将事情圆满解决。
  当然,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朱高炽也绝对不会退步。比如关在刑部大牢里的那些建文遗臣。
  朱高炽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件事上朱棣那么决绝,每次自己一说到要将他们无罪释放,朱棣就断然拒绝,连让自己再开口的余地都不会留。
  有一次朱高炽怒了,对朱棣出言不逊,说他是个不懂仁政的暴君。朱棣笑得咬牙切齿,说:“朕就是。你想当个仁君?等朕死了再说。”
  一句话把朱高炽气得差点儿杀父弑君,还没等他缓过气儿来,朱棣又说了:“你想救他们也不是不可以,让朕看看你的诚意吧。”
  于是,为了这句话,朱高炽在御书房外跪了三天三夜,朱棣愣是狠心的没有搭理他。到第四天的时候,朝野上下甚至全应天的老百姓都知道太子朱高炽为了救建文遗臣在御书房外长跪不起的事,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街知巷闻。
  后来,朱高炽晕了过去,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武英殿的床上。张云舒告诉他,他已经睡了两天。刑部大牢里关押的大臣都放出来了,而且父皇已经查明陈瑛欺上瞒下,残害忠良,下旨今日将他斩首示众,抄家没族。
  朱高炽松了口气,他就知道朱棣不是那么无情的人。
  张云舒将桌上的汤药端过来,顺便告诉他,那群被释放出来的大臣现在都在武英殿外跪着要见他。
  于是朱高炽药也没喝,鞋也没穿,直接掀开被子跳下床,冲出了门去。
  再后来,那些被他救出来的建文遗臣大多都成为了他的东宫官员,其中有不少在永乐、洪熙,甚至宣德年间为朝廷做出过重大贡献。
  朱高炽走出寝宫,看着那群跪于武英殿之外,对他感激涕零,誓死效忠的大臣,突然明白了朱棣为何要如此坚持。
  因为他知道不管自己怎么做,起兵夺位的罪名是坐实了。建文朝的遗臣对他恨之入骨,就算他下旨将他们全部无罪释放,不予追究他们欺君罔上的罪责,那些官员也不会对他心存感激,更不可能为他所用。
  但朱高炽不一样,在那些遗臣眼里,他并不是靖难的主角。而这次他冒死在御书房外长跪不起,救他们于水火的事,也让文武百官看到了他不同于朱棣的宽容和仁厚。
  虽然说“忠臣不事二主”,但对于这些官员而言,之前那场比死亡更恐怖的牢狱之灾已经足以证明他们对朱允炆的忠诚。而现在,他们的生命是朱高炽冒死救出来的,效忠朱高炽那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这群自诩清高的文人不会连“知恩图报”的道理都不懂。
  而朱棣,正式用这种方式达到了自己一箭三雕的目的。
  一来是让自己有个堂而皇之的台阶下;二来替朱高炽这个东宫太子铺好前方的道路。现在满朝文武、天下百姓都知道太子的仁德,这对朱棣现在的统治和将来朱高炽的继位都有着绝对的好处。三来,那场惊心动魄的牢狱之灾对这些个硬骨头的文人已经起到了震慑的作用,让他们明白现在的皇帝不再是仁柔软弱的朱允炆,而是雄霸天下的朱棣,他绝对不会放任一帮子只会说话不会做事的文人在他面前耍嘴皮子。刑部大牢只是开胃小菜,如果惹火了他,他是真的不介意将他们全部消灭的。所以,朝堂之上再听不到反对之声。
  很多年后,朱棣告诉朱高炽,当皇帝的,对待大臣那就跟哄小孩儿一样,对于爱哭的小孩儿,就不能一味的纵容,你越哄他会哭得越厉害。但你要是狠狠给他一巴掌,他就会知道害怕,以后绝对不会再哭。就算不能完全杜绝,但至少在看到你扬起巴掌的时候,会乖乖收住眼泪,让你省不少心。
  这一招表面看起来其实并没有多高明,但是细想起来,朱高炽才发现里面隐含着多么强大的政治手段。不得不感叹一声,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如果换做是他,做了皇帝之后一定不会为难这帮遗臣,但就他们激动的心情和文人的气节而言,他敢保证自己就算将一腔热血都洒给了那些人,估计也没人会领他的情。
  而朱棣做起来却不一样,这么一张一弛之间,便轻而易举的将满朝文武和天下民心都收入囊中。
  毕竟太子才是天下的继承人,是大明王朝的未来。不管怎么样,建文帝都已经不在了,现在是永乐朝,而宽厚仁德的太子便是天下臣民的希望。而那群大臣效忠太子等于是效忠了朝廷,这一点对朱棣来说无所谓。
  这样一来,在朝中就成了朱棣唱黑脸,高炽唱红脸。一个打,一个哄,恩威并重,法儒兼施,将满朝文武牢牢掌握在手中。不管是拥护朱棣的武将,还是爱戴高炽的文臣,都对他们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这才是朱棣最终想要的结果。
  朱高炽安抚好那群大臣,转身回寝宫穿好衣服,去御书房找朱棣。
  由于乾清宫被朱允炆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还在修缮当中,朱棣便将自己的寝宫安排在了奉天殿以东的文华殿。但因为他忙于政事,一般都要到半夜才能回去。有时候事情实在太多,也就在御书房的配殿中对付一宿,反正第二天四更就得起床准备上朝。久而久之,负责他起居的宫人也就习惯了两头跑。所以,一般情况下,要找他,去御书房准没错。
  朱高炽到的时候,一如既往的看到朱棣在埋头看折子,旁边伺候的太监见到他的到来,毕恭毕敬叫了声“太子殿下”。
  朱棣听到声音才将头抬起来,挥挥手让伺候的太监宫女都下去,然后放下笔看着朱高炽,温和道:“你怎么过来了?身体可好些了?”
  朱高炽也不答话,走上前直接噗通一声跪了下去,把朱棣吓了一大跳,赶紧从椅子上站起来:“你这是给朕唱的哪出?”
  朱高炽规规矩矩磕了个头,认真的说道:“儿臣多谢父王替儿臣做了那么多。”
  朱棣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将脸色缓和下来,伸手将人扶起:“父皇什么都没做,还害你在御书房外无故跪了三天三夜,你不怪父皇,反倒谢父皇,是怎么个意思?”
  “父皇别装糊涂。”朱高炽撑着他的胳膊站起来,顿了一下才说道,“那些建文遗臣刚从武英殿离开。”
  “哦。”朱棣点点头,继续装傻,“他们啊,朕看着不顺眼,你要觉得有用就留着,没用的就让他们滚蛋吧。”
  朱高炽无语失笑:“你就不怕我东宫官员太多,势力太强,把你这皇帝老子逼退位?”
  “那你快点儿吧!朕都等不及了。”朱棣转身指着御案上日复一日堆得高高的折子,整张脸皱成一条苦瓜状,“朕要早知道做皇帝这么辛苦,死也不会坐上这个位置。你也别费那事儿了,只要你点一下头,朕就马上把皇位传给你。”
  朱高炽额头挂上无数黑线:“你舍得让你儿子我忙到三更睡觉,四更就起来继续忙?”
  朱棣一脸哀怨:“你老爹我正在过这样的生活,我看你倒很舍得。”
  “能者多劳嘛。”朱高炽笑眯眯,“过些时日,等科举的结果出来,咱们就能多选拔些有用之才,为朝廷补充官员,让他们各司其职,很多事也就不用你再亲力亲为了。”
  “说到科举……”朱棣眉头紧皱,转身走回御案前拿起刚在批阅的折子递给朱高炽,“你看看。”
  “怎么了?”朱高炽接过折子打开来,只看了几排字,眉头就皱得跟朱棣一样深了,“科举的皇榜都发出去两个月了,各地参加乡试的学子加起来还不到两百人?”
  朱棣点头叹气:“朕这两天就在愁这个事情。两百人,乡试刷掉一批,会试刷掉一批,殿试再刷掉一批,能留下来几个有用的人?你说说,天下读书人那么多,怎么就没人肯为朝廷效力?”
  朱高炽合上折子,缓缓摇头:“他们不是不肯为朝廷效力,是不敢为朝廷效力。”
  朱棣挑眉:“什么意思?”
  朱高炽转过身,将折子放回御案之上:“父皇想想,建文帝去世不久,永乐朝才刚刚有了个雏形,他们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朝廷,是否值得他们远离家乡,踏上仕途。加上黄子澄、齐泰被杀,牵连九族,建文朝大部分文臣因为反对你的登基而遭到陈瑛的残忍迫害,但建文朝的武将却没有遭到过分的对待。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传达着一个信息,你这个皇帝重武轻文。而读书人自然都是文人,在这种局势下,他们不敢出仕,也是人之常情。”
  朱棣听得一脸凝重,想着也是这个道理,沉默了半晌之后才蹙着眉头问道:“那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读书人都自愿参加考试?”
  朱高炽低头想了想,很快抬起来看向朱棣:“办法不是没有,只是……”
  “只是?”朱棣挑眉,“跟父皇还用支支吾吾?”
  朱高炽笑笑:“也没什么,只是不知道那个人愿不愿意出面。”
  “那个人?”朱棣这下是真的好奇了,“谁有那么大本事?”
  朱高炽思索了片刻,才缓缓吐出三个字:“方孝孺。”
  “方孝孺?”朱棣的眉头再次拧起,“他真有那本事让天下读书人甘愿为朝廷效力?”
  “父皇难道忘记在我们挥师南下之前,道衍大师说的话么?”朱高炽见他眸光一闪,知道他没有忘记,遂继续说道,“他说方孝孺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如果杀了他,读书人种子绝矣。”
  “所以朕不是没杀他吗?”朱棣一脸不悦,“他天天在朝堂之上骂朕,朕也只是贬了他的官。要不是因为道衍那话,那老家伙早死一百次了。”
  朱高炽看着他咬牙切齿的样子,不由叹气:“方孝孺是大学者,知天文,识地理,清正廉洁,学问渊博,门生遍及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将他当作楷模。而且,他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每届的京试都是由他主持。如果他愿意出面为朝廷拟一篇纳贤任能的诏书,呼吁天下学子积极参加秋试,为国效力。我想,咱们就不用再愁朝廷无官了。”
  朱棣摸着下巴点点头:“听起来是这么回事儿,可是你觉得他会同意写诏书吗?”
  朱高炽被问得心里一寒,暗自忖道,他要是那么好说话,历史上就不会被你灭十族了。但当务之急,朝廷要选拔官员,除了他没人能拟这诏书,也没人拟的诏书能起到他那么大的作用。
  所以,朱高炽耸耸肩,无奈道:“总得试试。”
  朱棣点点头:“行,明天朕就宣他上殿。”
  两人总算达成了共识,朱高炽心里的石头却怎么也落不下去。因为他实在拿不准,方孝孺的骨气到底有多硬。朱棣又是条喷火龙,两句话不对就能惹出火来,他可不想亲眼见到历史上的十族之祸发生。
  于是,一整个晚上,朱高炽都在朱棣耳边千叮咛万嘱咐,让他明天不管方孝孺说什么都不能动气,大不了就不让他写那个诏书。
  起初朱棣还老老实实答应着,可到最后实在是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朱高炽还在唠叨。朱棣没办法,只能用自己的唇将他的嘴给堵上,将他压在身下,让他除了呻吟再也说不出其他话来。
  翌日早朝,朱棣下旨宣方孝孺进宫。可连续派人传了三次,方孝孺愣是没来。
  朱棣也倔,说如果方孝孺不来,今天这朝就不散。
  百官自然不敢有意见,陪着朱棣在奉天殿等。
  朱高炽更是频频向外张望,紧握的手心儿全是汗。
  从辰时到巳时,再从巳时到午时,满朝文武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可朱棣硬是没宣布退朝。
  朱能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接上前一步,抱拳朝朱棣行了个礼:“皇上,让臣带二百将士,去方家将方孝孺绑了来。”
  朱棣侧着身子,斜斜靠在龙椅之上,一只手撑着脑袋,一只手执着一本不知道是什么书的书,研究得正起劲儿。突然听到朱能的声音,不由得睨了他一眼。
  朱能等了半天没听到他的回音,忍不住抬头看了看他。
  朱棣轻蹙眉头,似在思索这办法是否可行。
  朱高炽正要上前说话,不料朱棣竟然吐了一句:“去吧。不过是请,不是绑。”
  朱能得到命令,兴奋的高声回了句“遵旨”,转身就朝大殿外跑了去,叫都叫不住。
  “父皇……”
  “行了。”朱棣打断朱高炽的话,“朕只是让朱能去请他来,没说要把他怎么样。”
  说完话,又低头开始看书。
  在朝堂之上,他这个做儿子的实在是不好跟朱棣说什么,只能心神不宁的等着朱能回来。
  半个时辰之后,方孝孺终于在满朝文武盼星星盼月亮望穿秋水的眼神中姗姗来迟。
  朱能跟在他身后走进大殿,朝朱棣跪拜道:“启禀皇上,方孝孺带到。”
  朱棣放下书,坐直身子,摆了摆手示意朱能退下。
  方孝孺一身素服,站在大殿之中,不跪拜也不说话,如同一棵刚直的青松,别说腿了,连汗毛都不会弯一下。
  朱棣也不在意,勾起唇角尽量让自己的笑容看起来温和一点,起身从龙椅上一步步走下来,站到方孝孺面前:“多日未见,先生可安好?”
  方孝孺仰头直视着他,不卑不亢:“燕王殿下逼死了自己的侄子,这皇位坐得可安好?”
  一句话出,满朝皆惊。
  跟随朱棣起兵的武将同仇敌忾,恨不得将方孝孺剥皮抽筋;而建文旧臣更是吓得面如纸色,魂不附体。
  要知道,就凭他这一句话,就足以让自己满门罹祸,死无全尸。
  朱高炽为方孝孺捏了把冷汗,看着朱棣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胸腔里的心脏差点儿没直接跳出来。
  可朱棣做了好几个深呼吸,愣是将满腔的怒火给压了下去,保持着一张笑脸,继续说道:“朕是粗人,不会说话。可朕没想到,先生这个大文人,也不会说话。朕没想过要逼死建文帝,朕只不过是想要效仿周公辅佐成王而已。”
  “效仿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冷笑一声,“那请燕王殿下告诉草民,成王在哪里?”
  朱棣叹息:“朕进入皇城之时,他点火自焚了。”
  方孝孺又道:“既然成王不在了,你这个周公又为什么坐了成王的位置?难道不该让成王的儿子继位吗?”
  朱棣的怒火再次因为他的话从心底窜起来,却被他再次压了下去:“朕进入皇宫,找遍了所有角落,并没找到建文帝的儿子。”
  方孝孺咄咄逼人:“既然没找到建文帝的儿子,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就该让建文帝的弟弟继位,你凭什么坐上龙椅?”
  “这是朕的家事,先生管得也太多了。”朱棣知道自己说不过他,他也懒得跟他再费唇舌,免得自己被气死。遂招手让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纸笔端上来,忍住即将爆发的怒火,指着笔墨道,“今天让先生来,是想让先生替朕拟一道招纳贤能的诏书,替朝廷选拔可用之才。先生学识渊博,桃李天下,如此造福于万民的事,先生不会不答应吧?”
  “造福万民?”方孝孺一听这话,破口大骂,“你这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还好意思说什么造福万民?你起兵造反,扬起兵祸之时,怎么就没想过天下苍生?如今夺了皇位,便想以此收买人心?做你的春秋大梦!就算我死,也不会替你拟这诏书,以免害得天下文人的性命都断送在你这燕贼之手!”
  话音落下的同时,方孝孺激动的转过身,抓起太监端着的笔墨纸札,全数朝朱棣砸了过去。
  “父皇!”朱高炽第一时间冲上前,护在他身前。
  张玉大喝“护驾”,门外值守的侍卫忙跑了进来,扣住方孝孺的胳膊将他往后拖开。
  黑色的墨溅到朱棣金色龙袍之上,终于将他的怒气全部激发。
  方孝孺还在哭天抢地的骂着“燕贼篡位”之类的话,声彻殿宇,闻者心惊。
  朱棣忍无可忍,一把将面前的朱高炽推开,指着大骂的方孝孺,咬牙切齿:“你就不怕朕灭你九族!”
  “灭我九族?”方孝孺仰头哈哈大笑,“就算你灭我十族,我也绝不向你低头!”
  “说得好。朕倒要看看,是你的骨头硬,还是朕的刀硬!”朱棣怒极反笑,瞬间变脸,“将他给朕拖出去,凌迟处死!亲人九族,以及所有方孝孺的门生友人,只要是跟方家有一点关系的,连同十族,通通诛杀!”
  “父皇!”朱高炽心下一惊,忙跪倒在朱棣面前,“父皇息怒,父皇息怒!”
  “皇上息怒!”张玉朱能对望一眼,也跟着跪了下去。随即,所有文武百官纷纷下跪求情。
  古往今来,最残酷的刑法莫过于诛灭九族,从来就没有诛杀十族之说。方孝孺虽然大逆不道,罪大恶极,但也绝对不至于牵扯十族。更何况他的友人门生遍布天下,真要严格执行,那得牵连多少人?这简直比美秦始皇焚书坑儒还要残酷。要这么干,以后就真的没有文人能够再为朝廷效力了。而一个国家,只有会打仗的将士,没有会治国的文臣,那也绝对是行不通的。
  朱高炽知道朱棣在气头上,现在任何人说任何话他都不会听得进去,但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方孝孺被杀,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跟方家有关系的那些无辜之人被杀,所以就算知道没有用,他依然要开口。
  “父皇,方先生杀不得,杀不得啊!你难道忘记自己答应过道衍大师的话了吗,父皇贵为一国之君,金口玉言,怎能言而无信?”
  “朱高炽!”朱棣怒不可遏,手指几乎要指到他的鼻尖儿上,“朕警告你,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朕的极限!不杀方孝孺,不足以平朕我心头之恨。你也看到了,他根本就是块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这种人,死不足惜!”
  朱高炽还想说话,可朱棣根本不给他任何机会,直接瞪向钳制住方孝孺的侍卫:“还愣着做什么?朕的话没听到吗?拖下去!”
  “遵旨!”侍卫领命将方孝孺拖出殿外。
  方孝孺的笑声愈发大了起来,近似癫狂:“燕贼,你心虚了是不是?你也知道自己得位不正,所以你害怕别人说?哈哈哈哈……我告诉你,就算你杀了老夫,杀了老夫十族,杀了天下所有文人,也堵不上苍生黎民悠悠之口。建文朝的遗臣会记得,建文朝的百姓也会记得,历史更会记得……记得是你,逼死了自己的侄子,残害建文忠臣,记得你是一个窃国的强盗!哈哈哈哈……”
  朱棣双拳紧握,指关节被捏得咯咯响,听得朱高炽胆战心惊,几乎是手脚并用爬到他面前,抓住他的袍子,做着最后的努力:“父皇,父皇,方孝孺不能杀……求父皇看在儿臣的份儿上饶他一命……”
  “朱高炽!”朱棣真是恨不得一脚将他给踹出去,可终是不忍心,“朕已经看在你的份儿上饶了很多人的性命。这一次,别说你跪三天,你就是跪上三十天,方孝孺十族的命,朕也是要定了!”
  作者有话要说:几天没更新了,工作比较忙,不好意思……今天一次性多发点字,都补上!亲们看章肥的哈……嘿嘿,别忘了给花花哦……话说, 这个方孝孺,我到底是留啊还是不留啊???历史上他可是真的被灭了十族啊!我想让炽儿救他来着,可我不知道该不该留?亲们给个意见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