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少年张冲六章 > 研讨会(10)

研讨会(10)

书籍名:《少年张冲六章》    作者:杨争光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二点,他是怎么来写这样一个沉痛的故事的?我觉得对于这个小说文体的贡献,对于长篇来说是我感觉非常变革的一点。去年据胡平同志统计,去年有3千部长篇问世,新世纪10年,两万部的长篇是有的,再往上,建国60年的长篇可以说无法计数,但是长篇的创作少有变革,从形式、文体上都是比较老旧的写作,写历史是从头写到脚,人物从小到老,现实从大厦写到稻草,这种老实巴交的叙说或者说这样风格,一劳永逸的懒惰是我们作家在长篇里面很少进行艺术的创造,最后交给读者的是50万字甚至百万字的阅读疲劳,但是这一部《少年张冲六章》他的故事就是在对文学的贡献,20万字,他的内容的丰实性,六章,叙说的是一个人的一件事,而且从第五章,第六章这种跨度,这种小说的个性的风格出来,课文从一年级到七年级的课文,和一个儿童少年的心灵引起的波澜性,第六章就写张冲,写他,写他非常有意思,写星空星座,月亮开始写,最后落实到个人的身上,非常好,为什么不写我呢?也是跟杨争光最后的小说,觉得在我们的文化里面自叙,张冲他不属于他自己。这个也是跟他本身的写作,整体想要说的内容相匹配的。
  写到爸妈、同学、老师、姨夫、课文,儿童生活的大地,儿童作为大地上的事物,在这部小说当中被揭示出来,我觉得应该引起不但是教育界、文学界,而且应当是我们人类这样的对自我,对人本身的思考。感谢我们的作家。
  张燕玲:张冲的困境,杨争光的互文。
  前面的一个说法跟许多老师有相似之处。我就想谈谈结构上杨争光的互文,一般互文我们知道这都是修辞手法,但是在杨争光这个小说里面,我读了以后有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杨争光把互文的修辞手法发展成为了一种结构形式来便于讲述张冲的故事,小说六件事看似各说各的,但是实际上都是互相补充,说的都是张冲的故事,第一章他爸他妈,第二章老师,第三章同学,第四章亲人等等,互文性的结构,六章六个视角,讲述同样的情节,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而且这种互文不仅章和章之间,尤其在章节中间的内部也互文了。
  比如第二章两个教师,雅名字的像上官英文,水平有限,以惩罚为乐的教师,通俗名字的像李勤勤,是非常善良,而且也有品位的教师,包括校长都本着教育育人的目标,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怪圈里面,自觉或不自觉的扼杀着张冲的童年,包括其他孩子的创造性,在互文间他们成为了话题,尽管有些偏颇,忽视了应试教育的合理性,但是在语文课堂里面,对个体的表达和创造性思维否定的种种表述,因为我们也是孩子的母亲,在忍俊不禁当中也是令人发省的,老师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望子成龙,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我们现在如何做父母?如何救救我们的孩子?这种章节内部的互文性,感受最典型的是课文上,这一章特别的出色,作者按照一个普通中国孩子受教育的时间顺序选了33篇课文,相对这33篇课文,从4个角度互文,一个是张冲相关的作业和日记,一个是父亲意想不到的解读,还有老师遵循大纲的教学,4个角度,昨天杨争光也提到,就觉得张冲的作业包括日记有一些欠缺,欠缺儿童本位的叙事,就有一些成人化的嫌疑,尤其是张冲的自我总结,有这么一种印象。但是不管怎么样,这4种解读我觉得非常妙,妙在将4种意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这就使我们看到一个戏剧性的成长过程,包括我们教育的缺失,这个互文性的叙事在文本里面比比皆是,在杨争光的笔锋里面,我们看到青果一天天坠落的过程,而杨争光就是最后说出真相的杂工,他告诉了我们,导致青果落地的恶果是树根,是枝叶,更是土壤和空气他们全部难逃其职,这是张冲的困境,也是我们的困境,是杨争光的反思与追问,当然枝叶、土壤是生存根本,有合理性,这四个方面,他们是否有更理想的生存空间呢?我想这是杨争光给予我们,也是启发我思考的一点,谢谢。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N et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