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 第1章 楔子

第1章 楔子

书籍名:《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作者:何葆国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风尘滚滚,一支南迁的家族奔走在路上……山路崎岖不平,荆棘遍布,艰难行进的马车发出干涩的声音,许多脚板踩响了尘土。

  透过历史厚厚的册页,我仿佛听到了这些来自历史深处的声响……

  这就是客家先民。永嘉之乱、唐末兵燹、金兵侵宋,客家先民一次次伤心无望地告别家园,举族南迁。

  在祖宗坟墓前洒泪泣别,收起沾着黄土的先人骸骨,放置在须臾不离身边的瓦罐里,就这样,一家族的人扶老携幼,带着衣物细软、锅碗瓢盆还有鸡犬猪羊,满怀失去家园的悲痛和迁徙南方的迷惘,却是步履坚定地走出村口……

  向南,向南,目标始终向南。一路上,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渡过黄河,穿过长江,从兵荒马乱的北方走向偏安一隅的南方。越往南走,山势越是高峻,举目四望,数百里山脉莽莽苍苍连绵不断,时有强人和猛兽出没,偷袭侵扰,而山间瘴气弥漫,更是击倒了不少强健的身体。这支长年累月走在背井离乡路途上的家族,往日光鲜的衣裳早已褴褛不堪,脸上落满了南方的尘土,他们的心里已经非常疲惫,对安定的生活充满着渴望,可是,家在何方?

  家在何方?背井离乡的人啊,心在流血,心在战栗,心在呼唤。

  终于,在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他们看到了山坳里一块开阔的盆地,面向一条潺潺小河,一里平川,十里林涛,百顷荒原,四周围的山岭犹如屏障,把北方的兵祸与动荡阻隔在千里之外。这块陌生的土地静静地躺在大山深处,似乎一直在等待着拓荒者的到来。现在,客家先民来到了这里,他们擦去脸上的汗水,泪水却不停地从眼里流出来,多少年的漂泊,多少年的渴望,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一块可以停泊的土地了。

  清除杂草和灌木,平整地面,然后用土块垒起土屋,这支流离失所的客家先民第一次有了安身之地,大山深处升起了一缕缕炊烟……

  从此,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了一支新的民系。

  这就是客家人。

  客家人以“客人”的身份闯进了这片蛮荒而神奇的土地。他们在与当地土著不断的对峙、摩擦和交融中不断地壮大,他们辛苦劳作,繁衍生息。太阳从东边山上冉冉升起时,这些勤劳的客家人已经在山坡上的田地里流了一身大汗,当月亮悄悄在天边露出脸来,他们才踏着夜色荷锄而归。

  一个老人带着对中原故乡的思念死去了,许多个婴儿呱呱叫着来到了远离中原祖地的新家园。日出日落,岁月流逝,客家人在这里安居乐业,人丁越来越兴旺,春华秋实,物阜年丰。族中长者开始思忖,如何建造一个家园,使全族人更亲密地聚集生活在一起,既彰显中原望族的荣光,又凝聚全体族人的精神,怎样才会有这样一个家园呢?

  第一座土楼在山坳里建造起来了……

  于是,众多的土楼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土楼,追循着昔日繁华如梦的豪宅大院的模式,就地取材,由红壤土掺上竹片、砂石、糯米粉汤、红糖、蛋清夯造而成,客家人的聪明与才智、传统与文化、精神与信仰,也实实在在全夯在里面了。

  土楼,是客家人从闽西南高山密林向中缘故地深情回望的眼眸。

  土楼,是客家人对客居地激情拥抱的臂膀。

  土楼,客家人的家园,寄托着客家人所有的光荣与梦想。

  土楼,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迎风沐雨,在山间寂寞地开放。

  时间如梭,历史的册页迅疾地翻过。

  1985年的一天,美国总统里根的办公桌摆上了一份中央情报局送来的秘密报告:根据我们的卫星照片显示,在中国福建省西南部有数千座不明性质建筑物,呈巨型蘑菇状,与核装置极为相似,这很可能是一个大得无法想象的核基地。里根顿时吃了一惊,正是他这一惊,后来让全世界为之震惊。这一年的12月,美国中央情报局谍报人员贝克和他有中国血统的夫人,以摄影师的身份来到了中国闽西南乡村,他们发现漫山遍野的“核基地”只不过是普通的客家土楼,这些民居已经在山间存在几十年、百余年、数百年甚至千余年了,他们不由松了一口大气,继尔却是惊讶不已,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而又奇特的民居?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据说土楼就是这样阴错阳差日渐引起全世界的关注。1986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郎带领十多人的考察组来到土楼乡村,对永定、南靖的土楼进行勘测和调查,回国后出版了考察专著,并举办了专题报告和专题展览活动,在国外建筑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年,中国邮电部以永定承启楼为模型印制了一枚民居邮票,让许多人第一次从这方寸之间认识了那浑圆阔大的土楼。1987年,同济大学建筑系师生一百多人浩浩荡荡开到南靖,对书洋、梅林两乡的土楼进行实地测绘……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传媒的发达,人们从电视上、画册上、报纸上不断地看到了土楼,那城墙般雄奇宏伟的外观,那城堡般神秘奇特的结构,每一次都令观众目瞪口呆。

  土楼的庞大与奇特,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第一次看到土楼的人常常恍若梦中。日本教授茂木计一郎在他的文章里,写到他第一次看到土楼的感受:“过了山口,(我们)发现山麓的环形土楼,坐落在山谷里蜿蜒而流的河岸凸出的地带,好像大地上盛开的巨大蘑菇一样,圆圆的土墙建筑物点点相连,又像是黑色的UFO自天而降,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与其说是住宅,不如说是城堡,不,是不可想象的怪物,超然地横躺在我们眼下的山谷里,我们都看呆了。”

  1989年冬天,我第一次见到土楼,内心的那种惊诧和震撼也是无以言说,土楼那恢弘的气势、那古拙精致的形态、那历经沧桑的斑斑陈迹,一下子把我镇住了,令我许久说不出话来。此后,不管是别人带我还是我带别人,每一次看到土楼,我依然是初识的惊叹与激动洋溢心中。

  多年来默默无闻的闽西南土楼,现在已经声名远播大名鼎鼎,华安的二宜楼、永定的振成楼、奎聚楼、承启楼、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和贵楼、平和的绳武楼等等土楼经典作品,先后被国务院立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闽西南土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官员、各国专家学者来到土楼之后赞不绝口,称赞土楼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认为土楼完全符合申报“世遗”的条件。

  闽西南土楼乡村处于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接地带,山势蜿蜒,峰峦叠嶂,土楼便星罗棋布地坐落在山谷盆地。

  大大小小或圆或方千姿百态的土楼、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茂林修竹、飞鸟野花、层层梯田、阵阵林涛、潺潺小溪、缕缕炊烟,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充满着田园牧歌的诗情画意。

  当你走进土楼,你首先感觉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家族之城,然后你才看到一个个单独的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楼是一个扩大的家,又是一个缩小的国。

  每一座土楼都有一个名字,大都取自族谱里的祖训,或者用祖宗的名字命名,用以励志、纪念,同时表达一种吉祥如意的心愿。楼门两边是一对楹联,大都是楼名的藏头联,寓意深远。现存土楼最早的建于唐代的公元769年,距今已经1200多年了,宋代、元代所建的土楼也有不少,明代的建筑则随处可见,当然最多的还是清代康熙年间至20世纪70年代所建的。据不完全统计,永定有将近20000座土楼、南靖有15000多座土楼、平和、诏安、漳浦、华安等地也各有数百座土楼。

  土楼的形状主要有圆形、方形、五凤形,另外还有椭圆形、八卦形、半月形、交椅形等等,同一种形状里又有着不同的变化,可谓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但是它们却又有着明显的共性。

  在客家人的词汇里,圆形土楼叫作“圆寨”,一个“寨”字可以让人尽情地想象它有多大。在各种形状的土楼里,圆楼无疑是最让人感到神秘与奇特的。几乎所有的圆土楼只有一个大门,大门一关,里面自成一个世界,外面的一切便全被挡住了。两片大门板又厚又高,通常还包着铁皮,像是两个身穿盔甲的守门武士,五六岁的孩子站在门边,常常使尽吃奶的力气也无法推动大门。如果你要问圆楼的墙有多厚,你只要想想上面可以摆放一张八仙桌就知道了。

  走进大门,是圆楼的楼门厅,这里是全楼的出入通道和休闲场所,两边通常放着长长的木凳,人们无事可做的时候可以坐在这里闲聊。年深月久,这长长的木凳被屁股坐得光亮可鉴。不少楼门厅还放着米碓、谷砻、石磨和糍粑臼等等,于是便会有这样的景观:妇女在舂米或者磨面,发出一种富有韵律的声音,男人则在谈天说地指点江山。

  走过楼门厅,两条廊道分向两边,像是两只长长的手臂,把所有的同样形状同样大小的房间搂成了一个圆圈。一楼是灶间,对外不开窗,对内则用木构直棂窗,一般开得很大,

  足够采光通风,窗下通常设置了木柜,里面养鸡养兔,上面坐人,一物两用。二楼用来贮藏粮食和堆放农具,俗话叫作“禾仓间”。三楼是卧室,也只有从三楼开始,对外才开了一扇长条形的小窗户。

  圆楼的楼梯最少也有两部,一般会有四部公用楼梯,布置在与门堂轴线垂直的横轴两端,但是,平和、华安两地的许多圆楼虽然格局相似,因为楼上不设回廊相通,家家户户都有一部楼梯。

  楼里的天井至少有一口井,妇女们在井台四周一边洗菜洗衣,一边闲扯拉呱,这里是土楼里又一个人气旺盛的地方。

  在圆楼的一层,与大门相对的敞厅是祖堂,供奉着祖先牌位,是家族祭祖和议事的地方。如果是较大的圆楼,天井中心位置往往建造一座四方形的四架三间两堂式祠堂,既做家庙又做家族“议会”,还可做学堂。如果是两环和两环以上的圆楼,那么楼内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多环式圆楼就是在圆心上大环套小环,环环相套,形成楼中楼的奇特情景。

  有圆楼的村落,必定有方形土楼。客家人把方形土楼叫作“四角楼”,除了方与圆在外观上的截然不同,方楼的内部格局跟圆楼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五凤楼,是土楼另一种常见的类型,它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看起来犹如一片壮观的府第、宫殿,内部装饰颇为讲究,可是在闽西南乡村,它们却只是普通农家的住宅。所以,很多人第一次走进五凤楼,总掩饰不住一种惊讶:过去的山村乡民竟然也有这般豪华气派的住家?五凤楼的造型以三堂为中轴核心,左右有平衡对称的厢房,厢房的规模大小则视楼主的财力而定了,有三堂二横式、三堂四横式、三堂六横式等等,五凤楼的九脊顶坡度平缓柔和,风格朴实而气势非凡,呈现出汉代宫殿屋顶的显著特色,它的屋脊装饰更是考究而精致,两端翘成牛角或凤尾燕尾的形状,用生铁铸作两端脊尾的骨架,外以石灰泥成形。整条屋脊漆成彩色,绘制着孔雀、凤凰等瑞兽祥鸟和花草图案,和宫殿屋脊几乎没有两样。五凤楼大门前必定有一片宽阔的禾坪和一口半月形的水池,房子必定是前低后高、中间高两边低。也许这样说来有些抽象,如果你抬头看看五凤楼的屋脊,那飞檐往上高高翘起,不正像是展翅欲飞的凤凰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