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老兵心语 > 第32章 审改难

第32章 审改难

书籍名:《老兵心语》    作者:张卡夫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为了做好审改的具体工作,新区政府成立了审改办公室。我和新区纪委的何建忠,建交委的傅欣、张楠,工商局的忻培华,社发局的陈菊英、农发局的詹恒等同志被借调到审改办工作。审改办主任由区府办主任季文冠兼任,审改办的日常工作由区府办法制处处长黄健祥负责。

  人员到位后,即对各委办局的行政审批制度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后形成的共识是:阻力不小,难度很大。季主任在内部会议上作动员,记得讲话的大意是,审改再难也要改,这是大势所趋!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一定要冲破阻力,克服困难,率先闯出一条路来!

  我和建交委的傅欣负责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改革的推进。具体任务是: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包括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改革的内容及编制改革后的社会投资建设项目申办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跟有关委办局的领导和职能处室经常协商研究。一般的程序是,先由有关委办局对本系统权限内的审批事项提出改革意见报审改办。审改办研究后将意见反馈给有关委办局,这样经过几上几下的磨合后最终确定。很快我就发现,审改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遇到的阻力相当的大。有一次我跟黄处长到某局某部门具体商量压缩审批时限的事情。某个审批事项原来的审批时限是20天,根据中央和市对审改工作要求的总体精神,我们希望压缩到12天。但这位负责人高低不同意,还发了好一通牢骚,结果是不欢而散。好像审改是我发端一样,从那以后那位负责人见了我便不理不睬。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有的单位为应付审改办对减少审批事项的要求,将一个审批事项拆分成五、六项,这样改革率自然就提高了。实际上原有的审批事项仍保留着,可谓用心良苦。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要滚滚向前,这是任何人的力量也挡不住的。经过审改办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2001年9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同意浦东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的批复。这个方案对新区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精简:不再审批共292项,占审批事项总数的40%;改变审批方式共84项,占审批事项总数的12%。方案同时明确对四个重点环节进行改革。一是市场主体准入环节。对6个行业的14类企业的设立、开业所涉及到的10个行政审批事项试行告知承偌制。二是基建程序环节。改革后,社会投资的生产性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审批时限从改革前的281个工作日缩短到100个工作日。三是认定环节。建立投资项目认定受理中心,统一受理认定申请,并分别采取简易程序和联合会审方式进行认定。四是年检环节。对内资企业实行“一门受理、配套表式、并联审核、一口收费”的年检方式。

  第一轮审改工作结束,我们都长舒了一口气,感觉真不容易。

  在进行审改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至理名言是绝对真理。在第一轮审改中,我们就设想取消基本建设程序中的某个环节,当时遭到该事项主办人员的激烈反对,摆出了一大堆的理由,并用工程建设出了质量问题谁负责之类的话来吓唬。几年后,他退休了,到一家企业打工,工作就是跑政府部门办审批。角色变换了,说话也就不一样了,在一次座谈会上,他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提出那个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另外许多环节也可以简化等等。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

  审改遇到最大困难的,莫过于建设工程验收改革。早在2004年,厦门市就对建设工程验收工作实行了改革,即推行“联合验收制”,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新区审改办组团进行学习考察后,决心学习借鉴厦门经验,将建设工程验收改革纳入审改范围,期间不知开了多少会,做了多少方案,征求了多少次意见,然而不知怎么就是推进不了,最终“流产”。

  审改再难,这条路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时代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执政为民的需要。到目前为止,浦东共进行了四轮审改,到底效果如何,有待实践的检验和办事对象的评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